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小平新时期农民利益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雪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83-585,共3页
农民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达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邓小平从对农民价值评判出发,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关系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深切的体会到重视农民利益的重要。进而提出... 农民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达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邓小平从对农民价值评判出发,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关系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深切的体会到重视农民利益的重要。进而提出通过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来保证农民的利益获得最大的实现;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依靠科技支持农民获利;理顺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给农民以最大的实惠。来保证农民利益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利益 农民问题 中国 获利 生产积极性 小康目标 政策扶持 标的 保证 理顺
下载PDF
农奴制废除之后的俄国精英与农民问题
2
作者 И.А.赫里斯托福罗夫 李振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7-152,共6页
1861年农民改革不仅是各种利益和思想斗争与妥协的结果,也是后来俄国其他改革的起点。这场改革具有多重意义,俄国精英往往根据自己的观念对其作出不同的解读,加之缺乏关于俄国农村的客观信息,因此俄国政府和社会都对农民改革的方向缺乏... 1861年农民改革不仅是各种利益和思想斗争与妥协的结果,也是后来俄国其他改革的起点。这场改革具有多重意义,俄国精英往往根据自己的观念对其作出不同的解读,加之缺乏关于俄国农村的客观信息,因此俄国政府和社会都对农民改革的方向缺乏明确的认识。一些政府高官试图改变1861年改革的某些原则,推动农民从村社土地所有制转向农户土地所有制,但并没有成功。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俄国农业危机的出现,俄国社会和政府对农民问题愈加重视。信息匮乏阻碍了俄国精英对农民问题的认识,他们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并未明显受到其政治信念的影响。俄国政府试图降低农民的税费并为此爆发了争论,但最终阻止农民土地流通的观点占据了上风,社会最终承认农民土地是国家财产的变种。随着国家调控经济的思想日渐盛行,俄国精英将加深农民对土地的依附作为克服农业危机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61年农民改革 俄国精英 农民问题 村社
原文传递
邓小平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初探
3
作者 何晓红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14,共3页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中国农民问题及其解决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农民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他消除制度阻隔...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中国农民问题及其解决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农民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他消除制度阻隔,为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体制支撑;他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农民问题 思想
下载PDF
恩格斯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以《法德农民问题》为考察中心
4
作者 林英 邵景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土地制度是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详细阐述了在小农占主体的国家如何开展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思路:一是坚持土地公共占有的制度底线,以确保土地的公平分配与利用;二是通过实施农业合作经营... 土地制度是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详细阐述了在小农占主体的国家如何开展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思路:一是坚持土地公共占有的制度底线,以确保土地的公平分配与利用;二是通过实施农业合作经营的主体策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三是落实尊重农民意愿的工作方法,以保障农民的参与和权益。恩格斯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思想对于发展无产阶级政党、赢得无产阶级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对于新时代的中国而言,坚持和发展恩格斯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思想,就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扎实推进农业合作经营内容创新,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农村发展策略,用足够的历史耐心不断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法德农民问题》 农村土地制度 马克思主义 中国
下载PDF
筒论李悝经济思想的现代意义
5
作者 徐叔华 陈丕横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2009年第1期67-68,70,共3页
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法家学派创始人,其“尽地力之教”和“平籴”的经济思想分别从生产和消费领域探讨了如何发展农业的问题。虽然现代中国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两个时期的农业生产... 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法家学派创始人,其“尽地力之教”和“平籴”的经济思想分别从生产和消费领域探讨了如何发展农业的问题。虽然现代中国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两个时期的农业生产却同属小农范畴。因此,李悝的经济思想对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经济、社会问题仍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悝 小农经济 三农问题 经济危机
下载PDF
浅谈开展“农家乐”旅游的问题及对策
6
作者 魏斌 林丽波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4X期51-51,共1页
该文肯定了国内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大好形势,同时也指出我国农家乐旅游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当前农家乐旅游发展应该政府主导、科学策划、挖掘内涵、扩大影响、树立品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家乐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