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p-e间期,Tp-e/QT与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庭延 滕树恩 +3 位作者 陈燕玉 刘深荣 孟素荣 彭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e)及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Tp-e/QT)与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4年2月因严重慢性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35%,纽约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且既...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e)及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Tp-e/QT)与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4年2月因严重慢性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35%,纽约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且既往从未发生过室速或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接受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一级预防的患者68例,对所有的患者随访18~38个月(平均26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高危组及低危组;本研究以SCD或室颤、室速作为终点事件。术前对所有的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心脏彩超、24 h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并分析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QT。结果随访过程中,因ICD识别持续性室速或室颤而引发恰当放电的患者共11例,由ICD发现非持续性室速而不需治疗的患者共7例,故高危组患者共18例。从未发生室速或室颤者共50例为低危组。高危组患者的(Tp-e)105±15 ms明显高于低危组90±17 ms(P=0.003);(Tpeak-Tend)/QT比值在高危组与低危早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0.27±0.04 vs 0.22±0.05,P=0.002).Tp Te/QT≥0.255预测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2%和65.9%;Tp Te≥103 ms预测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67.9%。结论 Tp-e间期、Tp-e/QT比值与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密切,Tpeak-Tend间期及Tp-e/QT比值越大,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T波峰-末间期 QT间期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猝死
下载PDF
Ibutilide and novel indexes of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in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被引量:3
2
作者 Panagiotis Korantzopoulos Konstantinos P Letsas +4 位作者 Anna Kotsia Giannis Baltogiannis Kallirroi Kalantzi Konstantinos Kyrlas John A Goudevenos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3年第7期242-246,共5页
AIM: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ibutilide on novel indexes of repo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F). METHODS: We studied consecutive patient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 AIM: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ibutilide on novel indexes of repo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F). METHODS: We studied consecutive patient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 Intravenous ibutilide (1+1mg) was administered before the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 while close electrocardiographic (ECG) monitoring was performed. ECG indexes such as corrected QT interval (QTc), the interval from the peak until the end of T wave (Tpe), and the Tpe/QT ratio were measured before ibutilide infusion and 10 min after the end of infusion. RESULTS: The final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20 patients (mean age: 67.1±9.9 years, 10 men). Six patients were cardioverted pharmacologically and did not proceed to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 Two patientsdeveloped short non-sustained episodes of torsades de pointe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ll but one of the aforementioned ECG index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ibutilide administration. In specific, the QTc interval increased from 442 ± 29 to 471 ± 37 ms (P=0.037), the Tpe interval in precordial leads from 96 ms (range 80-108 ms) to 101 ms (range 91-119 ms) (P=0.021), the Tpe interval in lead Ⅱ from 79 ms (range 70-88 ms) to 100 ms (range 87-104 ms) (P<0.001), the Tpe/QT ratio in precordial leads from 0.23 ms (range 0.18-0.26 ms) to 0.26 ms (range 0.23-0.28 ms) (P=0.028), and the Tpe interval dispersion from 25 ms (range 23-30 ms) to 35 ms (range 27-39 ms) (P=0.012). However, the Tpe/QT ratio in lead II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Ibutilide increases the duration and dispersion of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pe and Tpe/QT in the setting of drug-induced proarrhythmia needs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UTILIDE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Arrhythmic risk PROARRHYTHMIA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 T peak-to-end T peak-to-end/QT ratio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在不同时期对复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薛聪 华伟 +6 位作者 蔡迟 丁立刚 牛红霞 王靖 刘志敏 樊晓寒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后T波峰末间期(TpTe)和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r/VF)事件随时间的变化,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在不同时期对复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14年12...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后T波峰末间期(TpTe)和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r/VF)事件随时间的变化,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在不同时期对复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阜外医院初次植入CRT-D的患者62例,根据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绝对值是否较基线水平减小≥10%,分为左心室逆重构组和无逆重构组。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24h),1、3、6、12个月的TpTe间期变化及VT/VF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TpTe在CRT-D植入术后即刻轻度延长,随后呈逐渐缩短趋势;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101.06±10.61)ms对(105.32±11.32)ms,P〈0.05]和12个月[(99.5±11.44)ms对(105.32±11.32)ms,P〈0.05]明显缩短。逆重构组TpTe在术后6个月[(94.03±11.20)ms对(104.57±12.30)ms,P〈0.05]和12个月[(92.24±11.04)ms对(104.57±12.30)1138,P〈0.05]也较术前显著缩短;无逆重构组TpTe在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均无改变。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逆重构组Vr/VF事件发生率小于无逆重构组(10g.rank test,χ2=4287,P=0.038)。结论CRT-D植入术后TpTe逐渐缩短,需抗心动过速起搏或电除颤治疗的Vr/VF事件逐渐减少。左心室逆重构患者的复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T波峰末间期 跨壁复极离散度
原文传递
孕中期血清学指标联合孕晚期脐血流S/D值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茹香玉 刘效影 +1 位作者 唐胜利 郭宇雯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876-880,共5页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游离雌三醇(unconjugated estriol,uE3)等指标联合孕晚期多普勒超声探测脐动脉血流收缩期/舒张期峰值流速(pe...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游离雌三醇(unconjugated estriol,uE3)等指标联合孕晚期多普勒超声探测脐动脉血流收缩期/舒张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 velocity,S/D)对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产检并分娩的孕产妇的孕中期唐氏筛查指标[表示为其中位数的倍数(multiple of the median,MoM)]和孕晚期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胎儿生长受限组(n=85)和正常对照组(n=809),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判各指标单独以及联合预测FGR的能力。结果FGR组与正常妊娠组新生儿在分娩时母亲体质量指数及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FGR组AFP、β-hCG MoM值及S/D值对显著高于照组,uE3 MoM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以AFP、β-hCG、uE3及S/D值单独预测FGR的AUC值分别为0.836、0.724、0.786、0.741,而四项指标联合预测FGR的AUC值为0.937,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AUC值(P均<0.05)。结论AFP、β-hCG、uE3及S/D值四个指标联合预测FGR的AUC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孕中期血清学指标联合孕晚期多普勒超声检测脐血流S/D值对于FGR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游离雌三醇 S/D值 胎儿生长受限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诊断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5
作者 韦丽丽 马燕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907-909,共3页
目的探讨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诊断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1例孕妇,均于孕晚期(28~34+6周)进行产前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行脐动脉血流多普勒频谱检测,记录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 目的探讨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诊断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1例孕妇,均于孕晚期(28~34+6周)进行产前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行脐动脉血流多普勒频谱检测,记录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S/D)。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中的效能。分析脐动脉S/D值与胎盘植入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脐动脉S/D值及其联合剖宫产次数、胎盘厚度诊断胎盘植入的效能。结果共28例病理检查确诊为胎盘植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22例,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57%(22/28)、91.26%(94/103)、70.97%(22/31)、94.00%(94/100)。胎盘厚度、剖宫产次数、脐动脉S/D值均是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纯脐动脉S/D值、S/D值联合剖宫产次数、S/D值联合剖宫产次数及胎盘厚度诊断胎盘植入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861、0.89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胎盘植入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脐动脉S/D值可作为产前诊断辅助胎盘植入的指标,其联合剖宫产次数、胎盘厚度时可提高诊断胎盘植入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脐动脉 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面向提升绿证需求的跨区互联系统经济低碳调度策略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虹 孟庆尧 +2 位作者 马鸿君 闫贺 刘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1-61,共11页
中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引起的电力系统弃电问题愈发严重。为提升系统运行中可再生能源消纳率,文中提出一种面向提升绿证需求的跨区互联系统经济低碳调度策略。首先,针对送端发电互补特性和受端系统调峰能力对跨区互联系统进行建模。... 中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引起的电力系统弃电问题愈发严重。为提升系统运行中可再生能源消纳率,文中提出一种面向提升绿证需求的跨区互联系统经济低碳调度策略。首先,针对送端发电互补特性和受端系统调峰能力对跨区互联系统进行建模。其次,建立面向提升绿证购买需求的绿证-碳联合交易模型,实现了绿证购买者从售电企业到火电机组的转换,同时针对绿证交易模型,提出基于绿证供需关系的绿证交易定价机制,通过价格信号灵活调整绿证购买量。最后,考虑送端风电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成本,建立以跨区互联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日前优化调度模型。仿真算例表明,文中所提调度策略可促进可再生能源跨区消纳,改善系统运行经济性,降低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互联系统 低碳调度 受端系统调峰 绿证交易 可再生能源消纳
下载PDF
不同孕龄超声脐动脉血流参数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姜雪 陆瑞 何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1期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孕龄超声脐动脉血流参数与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沭阳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36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龄将其分为4~12+周组(38名)、13~27+周组(41名)、28~40周组(57名)。比较... 目的分析不同孕龄超声脐动脉血流参数与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沭阳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36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龄将其分为4~12+周组(38名)、13~27+周组(41名)、28~40周组(57名)。比较三组胎儿窘迫发生率,脐动脉学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分析不同孕龄脐动脉血流参数与胎儿窘迫的相关性。结果三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2+周组PI、RI、S/D值高于13~27+周组和28~40周组,且13~27+周组PI、RI、S/D值高于28~40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龄PI、RI、S/D与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不同孕龄产妇脐动脉血流参数PI、RI、S/D值存在差异,PI、RI、S/D值与胎儿窘迫发生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窘迫 脐动脉血流参数 孕龄 搏动指数 阻力指数 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
下载PDF
子痫风险预测联合脐动脉S/D比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金海红 王秀秀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7期38-41,46,共5页
目的探讨子痫风险预测联合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 velocity,S/D)比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笔者医院产科门诊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 目的探讨子痫风险预测联合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 velocity,S/D)比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笔者医院产科门诊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作为妊娠糖尿病组;同一时间,选取笔者医院产科门诊孕检正常的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IGF),超声检测,S/D比值同时按照是否合并不良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及不良妊娠结局组,比较PIGF及S/D比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PIGF联合S/D比值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糖尿病组患者PIGF降低,S/D升高(P<0.05)。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20.00%,妊娠糖尿病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46.67%,与对照组比较,妊娠糖尿病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升高(P<0.05)。与妊娠结局良好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组的GDM患者PIGF水平降低,S/D比值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PIGF、S/D比值对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敏感度及特异性分析发现,S/D比值诊断效果高于PIGF,但联合更高。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PIGF水平降低,S/D比值增加,且与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相关,PIGF联合S/D比值对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胎盘生长因子 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 糖耐量降低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华南某地区长输天然气管道建设初期调峰方案比选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存永 朱建鲁 +3 位作者 宋晓丹 杜翰 杨路路 曹学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年第3期68-73,共6页
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为了满足华南地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某长距离输气支干线用户的月调峰需求,根据管道设计初期的工程实践情况,充分参考国内输气管道建设经验,从调峰能力、建设投资、技术成熟度的角度全方位对比了输气管道末段储... 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为了满足华南地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某长距离输气支干线用户的月调峰需求,根据管道设计初期的工程实践情况,充分参考国内输气管道建设经验,从调峰能力、建设投资、技术成熟度的角度全方位对比了输气管道末段储气调峰、LNG调峰和气田调峰等3种方案。比选结果表明:①输气管道末段储气调峰经济成本低,但管道末段储气能力较差,不能满足工程调峰需求;②LNG调峰从技术和设备能力来看能够满足需求,相关流程设备已实现国产化,但前期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不具备经济性;③气田调峰方式会对气田开发带来负面影响,但其成本低且通过科学有效的调峰控制方案能够减少不利影响。综合比选后,结论认为:采用调峰能力强、经济性优、安全可靠的“气田调峰+管道末段储气调峰”作为管道建设的调峰方案能够满足管道天然气用户的调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道 调峰方案比选 西气东输 LNG调峰 气田调峰 管道末段储气调峰
下载PDF
联合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与脐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评价正常中晚期妊娠胎盘血流灌注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咏梅 曹荔 +1 位作者 查文 吕康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4342-4344,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技术与脐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值评价胎盘血流灌注的价值。方法:对180例正常中晚期妊娠胎盘血流灌注进行二维、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的对比,并将胎盘的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血管...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技术与脐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值评价胎盘血流灌注的价值。方法:对180例正常中晚期妊娠胎盘血流灌注进行二维、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的对比,并将胎盘的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与S/D值作相关分析。结果:对于胎盘血流灌注的成像,三维比二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能显示更丰富、更连续的血流信号。在显示率方面,对初级分支二维与三维能量多普勒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次级和三级绒毛干血管,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明显优于二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胎盘的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与脐动脉S/D值呈负相关。以S/D为自变量,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公式为:VI=-5.341×S/D+27.207,r=-0.483;FI=-2.005×S/D+57.663,r=-0.205;VFI=-2.972×S/D+14.771,r=-0.479;以上均为P<0.01。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是一项观察胎盘血流灌注非常实用的方法,联合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与脐动脉S/D值可为临床早期、准确评价胎盘功能提供参考,并为高危妊娠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脐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胎盘 中晚期妊娠
原文传递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与T波顶峰后宽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房莉 张建义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T波顶峰后宽度(TpTe间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0-10-2011-06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1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定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和非...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T波顶峰后宽度(TpTe间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0-10-2011-06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1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定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和非LVH(NLVH)组。比较两组TpTe间期、校正TpTe间期(TpTec)、QT间期、校正QT间期(QTc)、QRS时限、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比较不同血压水平对TpTe间期的影响;EH患者左心室不同构型TpTe间期改变的特点。结果与NLVH组比较,LVH组TpTe间期[(100.0±23.3)比(85.3±14.1)ms]、TpTec[(108.6±26.7)比(91.4±15.4)ms]、QTc[(435.0±23.6)比(420.0±23.5)ms]、QRS时限[(105.3±22.3)比(95.6±16.1)ms]均延长(均P<0.01),LVMI[(142.8±29.3)比(82.5±19.0)g/m2],LVEDD[(58.9±7.5)比(47.6±6.5)cm],IVST[(9.7±1.0)比(8.8±1.2)cm],LVPWT[(9.4±1.1)比(8.5±1.1)cm]明显增大(均P<0.01),QT间期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Te间期在不同左心室构型间的改变为:离心型肥厚>向心性肥厚>左心室游离壁肥厚>正常心室形态。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TpTe间期、TpTec与LVMI(r=0.43,0.44)、LVEDD(r=0.41,0.43)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MI、LVEDD是TpTe间期重要的影响因素(β=0.026、0.280)。结论 TpTe间期可作为评价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靶器官损害程度的心电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顶峰后宽度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QT间期 QRS时限
原文传递
子痫前期孕妇子宫动脉SD、THBS1与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12
作者 张霞 徐晓敏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12期2074-2076,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孕妇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THBS1)、凝血指标变化,探究其相关性,为子痫前期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1日—2022年5月31日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诊治的6... 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孕妇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THBS1)、凝血指标变化,探究其相关性,为子痫前期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1日—2022年5月31日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诊治的60例子痫前期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5例)及重度组(35例),选取健康孕产妇60例为对照组。检测子宫动脉SD、THBS1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分析子宫动脉SD、THBS1与凝血功能间的关系及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SD、D-二聚体(D-D)水平明显升高,THBS1水平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明显缩短(均P<0.05)。Pearson分析显示,SD与PT(r=-0.627,P=0.014)、TT(r=-0.412,P=0.023)呈负相关关系,与D-D(r=0.556,P=0.030)呈正相关关系;THBS1与PT(r=0.833,P=0.001)、TT(r=0.680,P=0.008)呈正相关关系,与D-D(r=-0.324,P=0.037)呈负相关关系。Logistic分析显示,SD升高及D-D升高为子痫前期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THBS1升高、PT延长、TT延长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存在子宫动脉SD、THBS1及凝血功能异常,且上述指标间存在相关关系,有望成为评估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 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 凝血功能障碍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清晨血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pe间期的影响
13
作者 魏莉莉 高传玉 +3 位作者 刘伟利 齐大屯 刑文露 史永恩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9期804-808,共5页
目的 探讨清晨血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pe间期的影响,进而探讨清晨血压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符合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记录在院常规检查结果,包括肝肾功能、血脂、动... 目的 探讨清晨血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pe间期的影响,进而探讨清晨血压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符合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记录在院常规检查结果,包括肝肾功能、血脂、动态心电图、综合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分成清晨高血压组(n=170)和清晨血压正常组(n=188),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T-pe间期、矫正的QT间期(QTc)、左室质量指数(LVMI)、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结果 清晨高血压组T-pe间期、QTc间期较清晨血压正常组延长[(82.94±26.12)ms比(65.00±27.43)ms,P<0.01;(416.21±29.59)ms比(401.70±36.10)ms,P<0.01],清晨血压组LVMI、Gensini评分较高[(118.49±11.18)g/m^2比(106.45±10.42)g/m^2,P<0.01;(63.76±33.73)分比(36.64±28.70)分,P<0.05].清晨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T-pe间期相关(r=0.449,P<0.01;r=0.235,P<0.01),而且Gensini评分和左室质量指数和T-pe间期高度相关(r=0.318,P<0.01;r=0.269,P<0.01).结论 清晨血压与T-pe间期及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清晨高血压对冠心病的预防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晨血压 T-pe间期 左心室质量指数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对乳腺癌患者早期心脏电重构的影响
14
作者 刘雨亭 刘敏敏 +4 位作者 厉芝 邱小兰 韩学东 任毅 于昆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第3期24-28,共5页
目的 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靶向辅助治疗中早期心脏电损害的临床预测指标。方法 对我院2017年5月~2020年9月连续170例接受曲妥珠单抗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评估... 目的 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靶向辅助治疗中早期心脏电损害的临床预测指标。方法 对我院2017年5月~2020年9月连续170例接受曲妥珠单抗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评估药物使用前后心电图参数变化预测早期心脏电损害,包括SV1、RV5、P波电轴、R波电轴、PR间期、QT间期、QTc间期、QRS间期、T波峰末间期(Tp-Te)、Tp-Te/QTc。通过心脏彩超各项参数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脏彩超、心电图临床判定均正常。治疗前后血压、血清钾水平、血清钙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右室内径(RVD)、右房内径(RAD)、SV1、RV5/SV1、T波电轴、P波电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RV5振幅减低、R波电轴偏移、PR间期延长、QT间期缩短、QRS间期延长、V2导联T波峰末间期(Tp-Te)延长、V2Tp-Te/QTc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校正的QTc间期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密切监测Tp-Te间期、Tp-Te/QTc比值、PR间期、QRS间期、R波振幅变化可预测早期心脏电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峰末间期 电重构 曲妥珠单抗 乳腺癌
下载PDF
挖孔桩的传力机理和设计指标的若干问题讨论
15
作者 丁志明 《福建建筑》 1998年第3期30-32,共3页
通过在人工挖孔桩桩底埋设土压力盒和桩身埋设应变实测成果,讨论侧阻力和端阻力随沉降的增长的变化趋势。探讨侧阻的“峰值”和“残余值”的区别和极限侧阻的定义、端阻的潜力,并对挖孔桩设计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侧阻 峰阻 人工挖孔桩 传力机理 设计指标
下载PDF
不同NYHA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与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3
16
作者 刘晓灵 高世定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028-1031,103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NYHA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与心电图ST-T、T波峰末间期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2014-10至2017-10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93例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3例设为对... 目的探讨不同NYHA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与心电图ST-T、T波峰末间期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2014-10至2017-10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93例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3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Tp-Te间期情况、治疗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间心电图ST-T变化及Tp-Te间期情况及血清心肌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前Ⅲ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并统计分析心电图ST-T变化及Tp-Te间期与CHF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间相关性及血清LN、PCⅢ、HA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间相关性。结果治疗组Tp-Te(100. 23±19. 07) ms及Tp-Te/√RR(3. 71±0. 69) ms均大于对照组,RR(785. 67±123. 34) ms小于对照组(P <0. 05);不同NYHA分级患者间心电图ST-T改变程度、Tp-Te及RR、Tp-Te/√RR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但Ⅱ级患者与Ⅲ级患者各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Ⅳ级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程度高于Ⅱ级、Ⅲ级患者,Tp-Te及Tp-Te/√RR大于Ⅱ级、Ⅲ级患者,RR小于Ⅱ级、Ⅲ级患者(P <0. 05);单因素方差检验可知,不同NYHA分级患者血清LN、PCⅢ、HA水平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多重比较,Ⅲ级患者血清LN、PCⅢ、HA水平高于Ⅱ级患者,Ⅳ级患者血清LN、PCⅢ、HA水平高于Ⅲ级患者(P <0. 05);心电图ST-T变化、Tp-Te及Tp-Te/√RR与NYHA分级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 <0. 05),RR与NYHA分级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 LN、PCⅢ、HA水平与NYHA分级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 <0. 05)。结论 CHF患者心电图ST-T明显改变,T波峰末间期增大,心肌纤维化水平异常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YHA分级 慢性心力衰竭 心电图ST-T T波峰末间期
下载PDF
生活事件对情感和行为的影响:理论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39
17
作者 陈红敏 赵雷 伍新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2-501,共10页
关于生活事件对个体情感反应和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均试图从不同生活事件和行为决策关系的角度对个体的影响机制进行解释,但不同理论之间存在争议。行为/经济理论认为人"绝对理性",而平均/累加模型、峰-终定律和心理账户认为... 关于生活事件对个体情感反应和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均试图从不同生活事件和行为决策关系的角度对个体的影响机制进行解释,但不同理论之间存在争议。行为/经济理论认为人"绝对理性",而平均/累加模型、峰-终定律和心理账户认为人"有限理性"。详细比较发现,各理论在解释的视角、研究方法的选择、生活事件的界定等方面均有不同。未来研究应围绕理论之间的鉴别与整合、生活事件属性与个体属性之间的交互影响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事件 平均 累加模型 峰-终定律 心理账户
下载PDF
等待是一种折磨?等待时间知觉及其导致的非理性决策行为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李爱梅 赵丹 +3 位作者 熊冠星 谭飞 王笑天 凌文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79-1690,共12页
等待时间知觉是指人们在等待过程中对等待时长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它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影响等待时间知觉的客观因素包括等待过程的填充物、等待时间的确定性、接受服务的阶段和等待的物理环境等;主观因素有负性情绪、自我控... 等待时间知觉是指人们在等待过程中对等待时长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它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影响等待时间知觉的客观因素包括等待过程的填充物、等待时间的确定性、接受服务的阶段和等待的物理环境等;主观因素有负性情绪、自我控制和人格因素等。等待时间知觉导致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包括时间沉没成本效应、"延迟?提前"框架效应、峰?终效应、偏好反转等。未来研究可从三个方面开展:(1)时间启动和金钱启动下等待时间知觉的差异;(2)基于时间心理账户视角研究等待时间知觉规律;(3)借鉴时间知觉理论探讨等待时间知觉影响决策行为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时间知觉 时间沉没成本效应 “延迟-提前”框架效应 峰-终效应 偏好反转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室重构患者12导联同步心电图监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苏杭 刘思丽 吴婕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室重构患者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测结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监测,并于...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室重构患者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测结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监测,并于入院后第2天和出院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根据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9例(包括室性心动过速28例,室性早搏21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31例,根据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分为重构组33例和非重构组47例。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监测,对其Tp-Te值、校正后Tp-Te间期(Tp-Tec)、校正的QT间期(QTc)和Tp-Te/QT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Tp-Te、Tp-Tec、QTc和Tp-Te/QT水平。从出院后6个月开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调查,比较不同结局患者的Tp-Te、Tp-Tec、QTc和Tp-Te/QT水平。结果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的Tp-Te、Tp-Tec和Tp-Te/QT水平分别为(137.34±23.92)ms、(128.48±21.35)ms、0.29±0.04,明显高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的(118.39±17.28)ms、(109.91±18.22)ms、0.25±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Tp-Te、Tp-Tec和Tp-Te/QT水平分别为(148.28±21.91)ms、(137.25±18.91)ms、0.31±0.05,明显高于室性早搏患者的(125.09±18.83)ms、(119.46±16.08)ms、0.27±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重构组患者的Tp-Te、Tp-Tec和Tp-Te/QT水平分别为(153.29±24.03)ms、(134.57±20.39)ms、0.31±0.05,明显高于非心室重构组患者的(120.38±19.13)ms、(108.39±17.33)ms、0.24±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有3例为非心源性猝死,2例为心源性猝死,6例出现再次心肌梗死,7例出现心力衰竭,4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恶性心率失常患者的Tp-Te、Tp-Tec和Tp-Te/Q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差异均有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T波峰末-间期 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重构 预后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电图Tp-Te间期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杨树涵 程劲松 +2 位作者 刘艳宾 韩明磊 王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曲美他嗪60 mg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Tp-Te间期的影响。方法:94例拟行PCI手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最终完成本研究的为曲美他嗪组34例和对照组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曲美他嗪60 mg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Tp-Te间期的影响。方法:94例拟行PCI手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最终完成本研究的为曲美他嗪组34例和对照组42例,共7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于PCI术前0.5~1.0 h一次性口服60 mg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后Tp-Te间期变化及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及术中室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后Tp-Te间期均较术前缩短,但曲美他嗪组术后Tp-Te间期较对照组进一步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Tp-Te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2.52%)高于曲美他嗪组(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CK、CK-MB、cTnI水平在术后6 h、24 h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可缩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Tp-Te间期、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对PCI相关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肌钙蛋白I 曲美他嗪 不稳定性心绞痛 Tp—Te间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