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川县桅杆梁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罗永红 王运生 +1 位作者 王福海 邓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4,共8页
本文采用941B型超低频测振仪及G01通用数采仪,自2009年5月13~27日,在青川县桅杆梁监测到4次余震。对山体斜坡高程805m和875m的余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响应监测结果分析表明:相对于805m高程,875m测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水平东西向以及垂... 本文采用941B型超低频测振仪及G01通用数采仪,自2009年5月13~27日,在青川县桅杆梁监测到4次余震。对山体斜坡高程805m和875m的余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响应监测结果分析表明:相对于805m高程,875m测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水平东西向以及垂向均呈减小趋势,而在水平南北向体现显著的放大效应,放大系数可达7~8倍,其FFT主频值主要集中为2~4Hz低频值。分析表明,所监测的微—有感地震震中位于测点北侧的青川断裂上,沿地震波传播方向斜坡体具有显著放大效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震响应监测 最大峰值加速度 主频值 水平南北方向 显著放大效应
下载PDF
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土层地震反应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尹力峰 王坚 +1 位作者 谭明 陈建波 《内陆地震》 2007年第4期297-303,共7页
选择新疆地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采用概率方法计算了位于同一构造区的两个场地(A场地和B场地)的地震危险性,两个场地以基岩峰值加速度为标志的场地地震危险性结果相近。通过现场勘察与检测,场地A与场地B均为岩性不同的两个一元结构,岩性... 选择新疆地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采用概率方法计算了位于同一构造区的两个场地(A场地和B场地)的地震危险性,两个场地以基岩峰值加速度为标志的场地地震危险性结果相近。通过现场勘察与检测,场地A与场地B均为岩性不同的两个一元结构,岩性分别以砂砾石和粉土为主。采用一维土层反应等效线性化的计算方法得出场地A和场地B的土层反应。通过地震反应谱的特征分析,表明硬场地和软场地的强度和周期(或频率)特征是不同的,同时讨论了它们测试与判定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反应 基岩峰值加速度 地震反应谱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的地震学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安艳茹 苏金蓉 +10 位作者 薛艳 张莹莹 白兰淑 刘杰 何少林 杨志高 杜广宝 魏娅玲 吴微微 黄春梅 潘颖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3-673,共11页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位于巴颜喀喇地块东边界带附近的虎牙断裂NNW方向的延长线上,震源深度20km,震源机制解为左旋走滑型,矩震级为M_w6.5.震后6 d内共记录到3000多次余震,最大震级为M4.8,余震活动强度偏低但衰减正常.主震位于余震区中...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位于巴颜喀喇地块东边界带附近的虎牙断裂NNW方向的延长线上,震源深度20km,震源机制解为左旋走滑型,矩震级为M_w6.5.震后6 d内共记录到3000多次余震,最大震级为M4.8,余震活动强度偏低但衰减正常.主震位于余震区中部,为双侧破裂.余震区呈NNW向线性分布,断层面近乎直立,长度超过30 km,破裂宽度约15 km.余震区中部、东南部余震的震源机制大多与主震震源机制一致,而西北部余震的震源机制均为逆冲型,可能与岷江断裂有关.余震区中部、东南部的应力也较西北部释放充分.九寨沟地震最大烈度为9度,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值NS向最大,EW向次之,垂直向最小,最近的强震台是九寨百河台,其加速度反应谱低于九寨沟地区的8度设防烈度.静态库仑应力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对九寨沟地震具有较明显的触发作用.沿虎牙断裂发生的1973年松潘东北M_s6.5地震,1976年松潘M_s7.2地震和本次九寨沟地震的余震区沿NNW方向相连.结合主震破裂位移分布、余震的震源机制及应力降分析认为,九寨沟地震余震区中部、东南部发生强余震的危险性不大,但需注意余震区西北部及岷江断裂地震活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s7.0地震 地震震源机制 余震精定位 峰值加速度 虎牙断裂 库仑应力触发 汶川地震
原文传递
土质边坡地震加速度放大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叶镜 李琼林 富海鹰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17-328,共12页
为探究地震作用下边坡沿高程方向的峰值加速度(PGA)放大效应规律,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均质土坡在不同地震动下的PGA放大效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土层剪切波速(V_(s))、坡角(θ)和坡高(H)等因素对PGA放大系数的影响规律。通过Lo... 为探究地震作用下边坡沿高程方向的峰值加速度(PGA)放大效应规律,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均质土坡在不同地震动下的PGA放大效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土层剪切波速(V_(s))、坡角(θ)和坡高(H)等因素对PGA放大系数的影响规律。通过Logistic函数曲线对各PGA平均放大曲线进行拟合并对拟合形态参数进行分析,最终构建了基于剪切波速、坡角和坡高的三因素η计算公式,并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峰值加速度 有限元 放大效应 Logistic曲线拟合 三因素计算公式
下载PDF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和时程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维玉 赵拓 丁继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187-191,共5页
采用爆破地震动模拟天然地震动的方式对足比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进行现场动力试验研究。在空载时对天然地基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和时程响应进行了分析;对单桩和群桩复合地基分别在脉动和爆破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时程响... 采用爆破地震动模拟天然地震动的方式对足比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进行现场动力试验研究。在空载时对天然地基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和时程响应进行了分析;对单桩和群桩复合地基分别在脉动和爆破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时程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爆破作用下,单桩和群桩复合地基峰值加速度、最大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夯实水泥土桩在不同荷载条件下主频的变化规律;为探讨动力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和变形特性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实水泥土桩 主频 峰值加速度 最大水平位移 爆破地震作用
原文传递
辽宁普兰店M4.6地震加速度记录特征分析
6
作者 李永振 王晓睿 +1 位作者 赵龙梅 常银辉 《防灾减灾学报》 2023年第4期19-24,共6页
2023年8月23日辽宁省普兰店区发生M4.6地震,辽宁省强震动台网共获取了34组强震记录,其中震中距为11.7km的普兰店台获取的EW分向最大加速度峰值为280.1cm/s²,是我省强震动台网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最大的加速度记录。本文针对强震动台... 2023年8月23日辽宁省普兰店区发生M4.6地震,辽宁省强震动台网共获取了34组强震记录,其中震中距为11.7km的普兰店台获取的EW分向最大加速度峰值为280.1cm/s²,是我省强震动台网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最大的加速度记录。本文针对强震动台站的记录峰值、频谱、PGA分布规律、V/H比值等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记录 加速度峰值 强震动台网 普兰店地震
下载PDF
多层基础隔震结构考虑近场影响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朝晖 王东 +1 位作者 吴爱武 苏仕琪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39-444,共6页
基础隔震结构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与常规地震作用相比,结构的最大绝对加速度、隔震层的最大位移均有较大增加。通过算例分析,采用时程分析法对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的隔震结构计算时,罕遇地震下的峰值加速度的取值决定了隔震支座的... 基础隔震结构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与常规地震作用相比,结构的最大绝对加速度、隔震层的最大位移均有较大增加。通过算例分析,采用时程分析法对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的隔震结构计算时,罕遇地震下的峰值加速度的取值决定了隔震支座的选择。通过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12章及附录L简化计算方法的分析,三种罕遇地震峰值加速度取值对应三种隔震支座布置的计算结果,8度区多层框架结构,建议采用插值法进行罕遇地震下隔震层计算,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抗规公式(12.2.5)应乘以近场影响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 近场影响系数 基础隔震结构 时程分析 峰值加速度 罕遇地震
原文传递
不同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在河北地区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温超 李皓 +1 位作者 李姜 蔡玲玲 《华北地震科学》 2014年第3期61-67,共7页
河北省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霍俊荣给出的适用于中国华北地区的地震动反应谱的衰减,该衰减关系分为Ⅱ型衰减关系模型和Ⅲ型衰减关系模型。使用Ⅱ型、Ⅲ型模型以及烈度衰减关系,对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廊... 河北省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霍俊荣给出的适用于中国华北地区的地震动反应谱的衰减,该衰减关系分为Ⅱ型衰减关系模型和Ⅲ型衰减关系模型。使用Ⅱ型、Ⅲ型模型以及烈度衰减关系,对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10个地级市以及沙城、三河、宁晋、磁县等曾经历史上发生过大地震的地方,进行50年超越概率10%的峰值加速度和烈度值的计算,得出不同衰减关系模型适合使用于不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衰减关系 烈度衰减关系 峰值加速度 烈度值
下载PDF
不同类型单层球面网壳动力时程分析
9
作者 吴军强 李海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7-351,共5页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以60m跨的凯威特、施威德勒、联方型单层球面网壳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弹塑性动力失稳情况.设计时考虑材料几何非线性效应,钢材选为双线性弹性材料模型.采用增大地震峰值加速度的方法,通过选用四条地震波和一条人...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以60m跨的凯威特、施威德勒、联方型单层球面网壳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弹塑性动力失稳情况.设计时考虑材料几何非线性效应,钢材选为双线性弹性材料模型.采用增大地震峰值加速度的方法,通过选用四条地震波和一条人工地震波,对不同网壳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进行了讨论.并对不同网壳的抗震性能及地震波的选取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有限元软件 单层球面网壳 弹塑性 地震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新疆克孜尔坝址设定地震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菊芳 吴胜兴 +1 位作者 胡晓 易立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3-417,共5页
以新疆克孜尔坝址为研究对象,综合确定性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优点,依据最大贡献和构造一致原则,提出了基于有效峰值加速度(EPA)的设定地震方法,给出了新疆克孜尔坝址100a超越概率为2%的设定地震参数———震级、震中距和反应谱.... 以新疆克孜尔坝址为研究对象,综合确定性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优点,依据最大贡献和构造一致原则,提出了基于有效峰值加速度(EPA)的设定地震方法,给出了新疆克孜尔坝址100a超越概率为2%的设定地震参数———震级、震中距和反应谱.该设定地震反应谱介于一致概率反应谱和规范标准反应谱之间,克服了一致概率反应谱和规范标准反应谱的不足,证实了设定地震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坝址 有效峰值加速度 地震危险性分析 设定地震 反应谱
下载PDF
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振斌 魏斌 +1 位作者 热甫克提.阿不力孜 何金刚 《内陆地震》 2012年第4期354-359,共6页
2012年6月30日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巴州和静县交界发生MS6.6地震,新疆区域强震动台网有近40个强震动台记录到本次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3.484 m/s2。文中初步收集了本次地震获取加速度记录,简要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 2012年6月30日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巴州和静县交界发生MS6.6地震,新疆区域强震动台网有近40个强震动台记录到本次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3.484 m/s2。文中初步收集了本次地震获取加速度记录,简要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部分典型记录的特征计算,为新疆强震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加速度峰值 MS6.6地震 新疆强震动台网
下载PDF
不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作用的取值
12
作者 钟芳林 张建军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29-31,共3页
按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思想,给出不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的结构重要性系数,来调整结构荷载效应取值。依据现行抗震规范设防水准,给出不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的多遇和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建筑结构地震作用取值,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结构重要性系数 设计基准期 重现期 烈度 地震峰值加速度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下载PDF
PGMD选波时规范反应谱局部场地效应参数研究
13
作者 聂利英 王康 +2 位作者 林浩然 帅娇娇 汪基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1年第4期743-751,共9页
在地震动选波的谱匹配环节,规范反应谱是最常用的目标谱,此时应尽可能反应预期工程场地地震的统计特征.在规范谱与场地效应相关的参数中,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罕遇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增加值可按各个行业规范选取,且差异较大.... 在地震动选波的谱匹配环节,规范反应谱是最常用的目标谱,此时应尽可能反应预期工程场地地震的统计特征.在规范谱与场地效应相关的参数中,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罕遇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增加值可按各个行业规范选取,且差异较大.基于PGMD选波数据库,比选出我国规范考虑的因素吻合性最好的地震动衰减关系BSSA 14,按我国规范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值的规定,建立基于BSSA 14计算的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罕遇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增加值,并与我国规范的相关规定做对比.研究表明Ⅰ类场地细分成Ⅰ0与Ⅰ1两个亚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罕遇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增加值,各个行业跨规范参照《参数区划图》2015版选取,则会得到与PGMD数据库自身统计规律适应性强的规范反应谱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选波 规范反应谱 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 罕遇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增加值 地震动衰减关系
下载PDF
汶川M_S 8.0级地震诱发崩滑特点及其与地震动参数对应关系初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秀英 聂高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78-1383,共6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强震诱发了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汶川地震诱发崩滑分布受发震断层影响明显,而且在断层两侧不对称分布。分析表明汶川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烈度存在相关...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强震诱发了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汶川地震诱发崩滑分布受发震断层影响明显,而且在断层两侧不对称分布。分析表明汶川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烈度存在相关性,但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与震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关系较为密切。利用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获得的近40个台站的强震记录,对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存在正相关性;水平向地震动水平对斜坡稳定性影响更大;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存在0.2g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界线,大于此值时崩滑明显增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地震诱发崩滑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诱发崩滑 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地震震级 地震烈度
下载PDF
利用汶川余震流动观测资料探讨地形对峰值加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姚凯 卢大伟 +2 位作者 刘旭宙 周民都 闵祥仪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使用相同仪器在甘肃文县县城山脚、山腰和山顶分别架设数字流动强震仪,获得12次近场强余震记录。分析表明地形起伏对于观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影响明显。山顶的加速度峰值在相同地质条件下较山脚的观测值大1.5倍左右...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使用相同仪器在甘肃文县县城山脚、山腰和山顶分别架设数字流动强震仪,获得12次近场强余震记录。分析表明地形起伏对于观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影响明显。山顶的加速度峰值在相同地质条件下较山脚的观测值大1.5倍左右,在记录值较大时优势频率也偏低。在强震动作用下同一地区的地形条件不同造成了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卓越频率的差异,致使山顶建筑物所受损坏程度普遍较重。初步分析结果提示对于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应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强震动 峰值加速度 汶川大地震 甘肃文县
下载PDF
最大峰值加速度与有效峰值加速度的大小比例关系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钟菊芳 胡晓 +1 位作者 易立新 吴胜兴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8,共5页
分别以最大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PG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EPA)为参数,对金沙江流域上12个工程场点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了各个场点在不同的年超越概率下的基岩PGA和EPA值。通过对PGA、EPA值比较分析认为:PGA与EPA值的大小比... 分别以最大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PG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EPA)为参数,对金沙江流域上12个工程场点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了各个场点在不同的年超越概率下的基岩PGA和EPA值。通过对PGA、EPA值比较分析认为:PGA与EPA值的大小比例关系主要受年超越概率大小的影响,当年超越概率较大时,表现为PGA>EPA;当年超越概率较小时,PGA与EPA的比例关系还与场点周围的潜源分布形式及潜源的震级上限的大小有关,不同的年超越概率、不同的潜源分布形式和震级上限,可使PGA>EPA,也可使PGA<E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峰值加速度(EPA) 最大峰值加速度(PGA) 年超越概率 潜在震源
下载PDF
利用强震记录校正的芦山7.0级地震峰值加速度震动图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鲲 俞言祥 +1 位作者 高孟潭 高景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7-633,共7页
运用考虑场地效应的震动图快速生成方法,综合考虑震中地区地质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结果及中国西部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特征,估计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加速度分布图。利用地震后获得的强震记录计算了强震台站观测值与借助经验性... 运用考虑场地效应的震动图快速生成方法,综合考虑震中地区地质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结果及中国西部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特征,估计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加速度分布图。利用地震后获得的强震记录计算了强震台站观测值与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估计值之间的系统偏差,进一步修正了峰值加速度分布图。结果显示,由于芦山地震属于高角度逆冲型地震,加大了震区的震动程度,特别是震中附近30km范围内震动程度比校正前的结果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图 峰值加速度分布 芦山地震 偏差校正
下载PDF
基于地震动参数的城市建筑物震害模拟——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灿 陈文凯 林旭川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首先利用最短断层法烈度衰减模型分别模拟两次地震的地震动参数空间分布,并通过与实际地震的极震区对比,验证该模型模拟地震烈度的可靠性。然后,基于模拟的地震烈度空间分布和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层高等信息,采用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首先利用最短断层法烈度衰减模型分别模拟两次地震的地震动参数空间分布,并通过与实际地震的极震区对比,验证该模型模拟地震烈度的可靠性。然后,基于模拟的地震烈度空间分布和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层高等信息,采用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兰州市城关区建筑物进行三维震害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最短断层法是一个模拟历史地震烈度空间分布较好的模型;当地震烈度达到Ⅷ度时,兰州市城关区的建筑物总体抗震性能较好;当地震烈度达到Ⅸ度时,受地震破坏较为严重的建筑结构为3~7层砖混结构;城关区南部的山区和城内的城中村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较薄弱。文章的结果不仅为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又能帮助各级政府有针对性的对城市建筑物隐患进行排查、维修和加固;还可以辅助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预评估精度,对大中城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衰减模型 地震峰值加速度 震害模拟 风险评估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峰值加速度震动图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鲲 俞言祥 +1 位作者 高孟潭 亢川川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9-436,共8页
综合考虑震中地区地质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结果、余震分布以及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特征,运用考虑场地效应的震动图快速生成方法,将收集到的62组强震台站的峰值加速度作为插值使用,估计了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峰值加速... 综合考虑震中地区地质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结果、余震分布以及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特征,运用考虑场地效应的震动图快速生成方法,将收集到的62组强震台站的峰值加速度作为插值使用,估计了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峰值加速度震动图.利用地震后获得的强震记录计算了强震台站观测值与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得到的估计值之间的系统偏差,校正了缺少台站地区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得到的估计值,获得了校正后的峰值加速度分布图.结果显示,鲁甸MS6.5地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随距离的衰减速度比前人对我国西部衰减统计的结果更快,对数偏差校正的结果更符合本次地震的衰减规律.校正后的峰值加速度大于40cm/s2的区域面积近8 000km2,比未经校正的峰值加速度大于40cm/s2的面积减小了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图 峰值加速度分布 鲁甸地震 对数偏差校正
下载PDF
2009年姚安M_S6.0强震动应急观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世成 崔建文 +5 位作者 张潜 高东 刘琼仙 段建新 包一峰 黄晓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2-330,404,共9页
介绍了2009年姚安MS6.0地震强震动应急流动观测台站的布设、记录获取及初步处理结果等情况,并对此次地震余震的高加速度峰值、低地震烈度等有关问题予以讨论,结果认为:场地条件对地面地震动峰值影响较大;高地震动峰值的相对持时短是此次... 介绍了2009年姚安MS6.0地震强震动应急流动观测台站的布设、记录获取及初步处理结果等情况,并对此次地震余震的高加速度峰值、低地震烈度等有关问题予以讨论,结果认为:场地条件对地面地震动峰值影响较大;高地震动峰值的相对持时短是此次4.7级余震震害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安地震 流动观测 峰值加速度 震灾快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