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91
篇文章
<
1
2
…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冻融循环作用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
46
1
作者
严武建
牛富俊
+3 位作者
吴志坚
牛富航
林战举
宁作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4,共8页
通过4组不同配合比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快速冻融循环试验,测得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纵波波速与动弹性模量,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配合比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损伤量特征,分析了材料性质、材料配合比与冻融...
通过4组不同配合比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快速冻融循环试验,测得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纵波波速与动弹性模量,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配合比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损伤量特征,分析了材料性质、材料配合比与冻融循环次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冻融循环200次后,未掺加引气剂的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掺加引气剂的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未掺加引气剂的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掺加引气剂的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分别为46.53%、49.05%、34.56%、37.64%;冻融循环300次后,4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纵波波速分别降低了8.42%、6.48%、16.72%、11.68%,动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46.54%、35.72%、54.41%、53.72%;冻融循环150次后,C30和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损伤量迅速增长,且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损伤量高于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相同的冻融次数下,未掺加引气剂的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损伤量最大;抗冻性能的改善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掺加引气剂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未掺加引气剂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掺加引气剂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未掺加引气剂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冻融循环
抗压强度
纵波波速
损伤量
原文传递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疲劳性能
被引量:
42
2
作者
王艳
倪富健
李再新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4,共5页
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车辆荷载作用时的受力状态,采用不同水泥剂量和级配的混合料分别在室内进行强度和劈裂疲劳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中值级配、水泥剂量仅为2.5%的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已满足规范的要求,故可以...
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车辆荷载作用时的受力状态,采用不同水泥剂量和级配的混合料分别在室内进行强度和劈裂疲劳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中值级配、水泥剂量仅为2.5%的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已满足规范的要求,故可以适当降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水泥用量标准。劈裂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较高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敏感性较低,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结构条件下,其抗超载、超限的能力较好。基于劈裂疲劳试验结果,采用回归方法得到具有较高判定系数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疲劳方程,最小判定系数为0.848 3,回归参数值均处于波动范围7~28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水泥稳定碎石
疲劳性能试验
疲劳方程
原文传递
聚氨酯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和性能
被引量:
39
3
作者
孙敏
郑木莲
+2 位作者
毕玉峰
朱琳琳
高源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8,共10页
为了解决聚合物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差、易离析、易老化等问题,利用聚氨酯(PU)对沥青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PU改性沥青,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试验研究了PU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采用Brook...
为了解决聚合物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差、易离析、易老化等问题,利用聚氨酯(PU)对沥青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PU改性沥青,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试验研究了PU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采用Brookfield旋转黏度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低温弯曲梁流变(BBR)试验、旋转薄膜烘箱加热试验(RTFOT)和紫外老化试验等评价了PU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和70~#基质沥青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圆盘锯齿式搅拌器可以很好地暴露沥青中的活性基团,使PU达到较好的改性效果;PU改性沥青中主要存在2种反应,一是异氰酸酯与多元醇之间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二是异氰酸酯与沥青质中的芳香族化合物之间发生加成反应;PU改性沥青的高温布氏黏度高于同温度下的SBS改性沥青,且64℃时的抗车辙因子是SBS改性沥青的6倍左右,说明其高温性能非常优异;PU改性沥青RTFOT前后针入度比达到了85%,软化点变化幅度为0.5℃,说明其抗热氧老化性能非常优异;在紫外老化试验中,PU改性沥青软化点和针入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和0.1~0.3 mm,说明其抗紫外老化性能非常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路面材料
改性机理
聚氨酯改性沥青
黏温特性
剪切流变性能
原文传递
钢桥铺装用环氧沥青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
34
4
作者
晏永
郭大进
+2 位作者
封基良
郭荣鑫
荀家正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9-77,共9页
环氧沥青是一种具有高强度、抗变形能力好、耐腐蚀、耐疲劳等诸多优点的高性能铺装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环氧树脂与沥青相容差、固化影响因素多,性能影响条件复杂等问题...
环氧沥青是一种具有高强度、抗变形能力好、耐腐蚀、耐疲劳等诸多优点的高性能铺装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环氧树脂与沥青相容差、固化影响因素多,性能影响条件复杂等问题仍未解决。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已开展的环氧沥青研究成果,介绍了环氧沥青的特点、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主流产品的技术指标和其在钢桥面铺装中的工程实践情况,探讨了环氧沥青铺面材料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箱梁桥面
综述
研究现状及展望
环氧沥青
路面材料
原文传递
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测定与水稳定性影响机理
被引量:
33
5
作者
高振鑫
申爱琴
+2 位作者
翟超伟
郭寅川
于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通过浸渍试验测定了不同粒径钢渣集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提出了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确定方法,采用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与沥青膜厚度对不同钢渣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进行评价,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试验和压汞试...
通过浸渍试验测定了不同粒径钢渣集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提出了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确定方法,采用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与沥青膜厚度对不同钢渣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进行评价,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试验和压汞试验,从钢渣化学组成与微观结构方面分析了钢渣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钢渣等吸水性较大集料,采用浸渍试验实测的有效相对密度较计算法得到的有效相对密度增大了1.5%,更接近集料的实际有效相对密度,因此,采用浸渍试验确定的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更加合理;随着钢渣掺量增大,钢渣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逐渐提升,当钢渣掺量为70%时,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提高了12%,冻融劈裂强度比提高了13%;钢渣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随钢渣掺量增大而增大,当钢渣掺量为70%时,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厚度增大了13%,较厚的沥青膜可有效防止水分入侵,并增大集料表面"结构沥青"含量,从而提高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钢渣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计算值为6~7μm,由于其水稳定性与沥青膜厚度正相关,故推荐基于水稳定性的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厚度为7μm;钢渣呈超碱性,表面多孔隙,孔隙内部结构复杂,增大了钢渣集料与沥青间有效接触面积,并形成较好的机械咬合力,提高了钢渣集料与沥青之间的黏结性,可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钢渣沥青混合料
微观结构
体积参数
水稳定性
原文传递
沥青路面灌缝胶性能评价及技术要求
被引量:
32
6
作者
李峰
黄颂昌
+1 位作者
徐剑
秦永春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1,共5页
为了评价沥青路面裂缝和接缝加热型灌缝胶的性能,参考了ASTM D5329灌缝胶试验方法,根据中国灌缝胶产品质量现状和性能要求,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锥入度、软化点、流动、弹性和低温拉伸5个试验方法,收集国内常用的11种灌缝胶样品进行了试验...
为了评价沥青路面裂缝和接缝加热型灌缝胶的性能,参考了ASTM D5329灌缝胶试验方法,根据中国灌缝胶产品质量现状和性能要求,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锥入度、软化点、流动、弹性和低温拉伸5个试验方法,收集国内常用的11种灌缝胶样品进行了试验,并提出了中国沥青路面灌缝胶锥入度、软化点、流动值、弹性恢复、低温拉伸5个性能评价指标及相应的技术要求。结果发现:10个样品的软化点超过了80℃,9个样品的流动值低于5mm,3个样品通过了50%拉伸量3个循环的低温拉伸试验,这表明中国常用的灌缝胶高温性能比较理想,而低温性能普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灌缝胶
高温性能
低温性能
技术要求
原文传递
粗集料形态特征及其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
26
7
作者
袁峻
钱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22,共6页
采用60℃单轴贯入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强度。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从形状、棱角性和表面纹理对粗集料二维形态特征进行具体描述,运用等效椭圆法和筛孔尺寸修正系数识别粗集料级配。结合MATLAB软件编写程序提取粗集料形态参数,...
采用60℃单轴贯入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强度。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从形状、棱角性和表面纹理对粗集料二维形态特征进行具体描述,运用等效椭圆法和筛孔尺寸修正系数识别粗集料级配。结合MATLAB软件编写程序提取粗集料形态参数,确定与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强度相关的粗集料二维形态特征指标,利用图像拓扑性质欧拉数定量评价粗集料骨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粗集料的长宽比和偏心率的降低,等效椭圆周长比和纹理指数的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强度增加;随着欧拉数的减小,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骨架结构的稳定性增大,高温抗剪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高温稳定性
粗集料
二维形态特征
数字图像
原文传递
温拌橡胶沥青宽路用温度域流变特性
被引量:
24
8
作者
何亮
凌天清
+2 位作者
马育
马涛
黄晓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研究温拌橡胶沥青的流变特性,制备了符合《公路工程废胎胶粉橡胶沥青》(JT/T798—2011)技术要求的橡胶沥青,进行了粘温关系试验与基本技术指标试验,从降温效果与技术指标影响两方面确定了Sasobit温拌剂的最佳掺量,评价了Sasobit温...
为了研究温拌橡胶沥青的流变特性,制备了符合《公路工程废胎胶粉橡胶沥青》(JT/T798—2011)技术要求的橡胶沥青,进行了粘温关系试验与基本技术指标试验,从降温效果与技术指标影响两方面确定了Sasobit温拌剂的最佳掺量,评价了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的高温(60、70℃)、中温(25℃)、低温(5℃^-24℃)宽路用温度域的流变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的Sasobit为温拌橡胶沥青的最佳温拌剂掺量;温拌剂Sasobit提高了橡胶沥青的高温稳定性,70℃车辙因子提高了79%,但对橡胶沥青粘韧性没有明显影响;3%掺量的Sasobit降低了橡胶沥青的疲劳性能,25℃疲劳因子提高了22%,但是其温拌橡胶沥青疲劳性能依然优于SBS改性沥青;在中国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标准的冬温区温度以下,随着温度的降低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的低温性能逐渐优于SBS改性沥青,-24℃的蠕变劲度为SBS改性沥青的45%,同时3%的Sasobit掺量不会过度影响橡胶沥青的低温性能,-24℃时橡胶沥青蠕变劲度提高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路面材料
温拌橡胶沥青
流变特性
宽路用温度域
原文传递
Sasobit 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研究
被引量:
24
9
作者
郭平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39,共4页
为详细探究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及其改善措施,采用掺量为3%的Sasobit改性沥青拌制AC-13C型沥青混合料,以4种不同的击实温度成型马歇尔试件,测定各项指标,确定了最佳的击实温度,对普通沥青混合料以及未掺加抗剥落剂、掺加某液...
为详细探究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及其改善措施,采用掺量为3%的Sasobit改性沥青拌制AC-13C型沥青混合料,以4种不同的击实温度成型马歇尔试件,测定各项指标,确定了最佳的击实温度,对普通沥青混合料以及未掺加抗剥落剂、掺加某液体抗剥落剂和掺加消石灰的Sasobit沥青混合料,采用常规马歇尔残留稳定度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及汉堡车辙试验进行水稳定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Sasobit沥青混合料的最佳击实温度为125℃左右;Sasobit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水稳定性能明显低于普通沥青混合料;掺加液体抗剥落剂或消石灰均可以大幅提高Sasobit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掺加消石灰是提高和改善Sasobit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最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Sasobit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能
汉堡车辙试验
抗剥落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工关键因素对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3
10
作者
薛永超
钱振东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7,共11页
为了研究施工关键因素与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综合关系,通过模拟施工关键因素的变化,在室内进行多指标正交试验,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环氧沥青中A、B组分质量比(A组分为环氧树脂,B组分为石油沥青与固化剂组成的匀质合成物)、油石比、集...
为了研究施工关键因素与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综合关系,通过模拟施工关键因素的变化,在室内进行多指标正交试验,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环氧沥青中A、B组分质量比(A组分为环氧树脂,B组分为石油沥青与固化剂组成的匀质合成物)、油石比、集料级配、混凝土成型时间、混凝土成型温度与压实功,多指标主要包括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性、渗水性、抗滑性与水稳定性,利用改进灰色局势决策计算正交试验中每种局势的路用性能与最优局势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极差与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局势4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943 7,与局势3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相差0.081 1,较大的差值说明不同的局势与最优局势的联系紧密程度相差较大,根据各局势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得出18种制作试件方案的优劣排序;成型时间的极差为2.857,集料级配的极差为1.555,两者相差1.302,说明不同的关键因素对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根据各关键因素的极差得出6个关键因素对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成型时间、油石比、A、B组分质量比、压实功、成型温度与集料级配;比较每个关键因素的各水平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均值,可以得出最佳的施工方案为A、B组分质量比取1∶2.9,油石比取6.5%,集料级配取2.36mm筛孔通过率设计中值,成型时间取55min,成型温度取120℃,压实功取轮碾24次;方差分析中各关键因素的F检验值均大于临界值19,具有良好的显著性。可见,采用改进灰色局势决策可以有效评估不同施工方案下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并可以结合极差分析确定施工过程中各关键因素对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程度与最佳的施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环氧沥青混凝土
正交试验
改进灰色局势决策
路用性能
原文传递
粗集料表面纹理的分形评定及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被引量:
22
11
作者
陈国明
周纯秀
谭忆秋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激光轮廓仪测量了7种不同粗集料的表面纹理曲线,应用结构函数法分析了粗集料表面纹理的分形特性,采用特征粗糙度综合表征了粗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度、形状和坡度特性,并考察了特征粗糙度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粗集...
采用激光轮廓仪测量了7种不同粗集料的表面纹理曲线,应用结构函数法分析了粗集料表面纹理的分形特性,采用特征粗糙度综合表征了粗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度、形状和坡度特性,并考察了特征粗糙度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粗集料表面纹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分形特性,其特征粗糙度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随粗集料表面纹理特征粗糙度的增加,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抗水损害能力和低温抗裂性能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粗集料
表面纹理
激光轮廓仪
结构函数法
分形特性
特征粗糙度
沥青混合料性能
原文传递
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三轴剪切试验
被引量:
20
12
作者
朱浩然
杨军
陈志伟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3,共5页
借助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采用简单性能试验考察了剪切疲劳作用的影响以及抗剪强度参数与车辙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级配类型、沥青用量、沥青性质及试验温度对混合料抗剪强度有显著影响,抗剪强度随着荷载作用次...
借助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采用简单性能试验考察了剪切疲劳作用的影响以及抗剪强度参数与车辙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级配类型、沥青用量、沥青性质及试验温度对混合料抗剪强度有显著影响,抗剪强度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呈幂函数递减,抗剪强度参数与抗车辙性能之间呈良好的对数关系。结果表明剪切疲劳产生的流动变形是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三轴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
原文传递
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路面混凝土微裂缝扩展行为
被引量:
19
13
作者
郭寅川
申爱琴
+1 位作者
何天钦
周胜波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共9页
为了定量表征与分析在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路面混凝土内部裂缝的演化规律,采用SEM与形态学图像分割法对不同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耦合阶段的混凝土微裂缝进行提取,采用Image-Pro Plus对微裂缝进行量化,采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了裂缝...
为了定量表征与分析在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路面混凝土内部裂缝的演化规律,采用SEM与形态学图像分割法对不同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耦合阶段的混凝土微裂缝进行提取,采用Image-Pro Plus对微裂缝进行量化,采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了裂缝特征参数与耦合作用后路面混凝土弯拉强度损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路面混凝土内部存在平均宽度为13μm、最大长度为144μm的原始微裂缝,耦合作用下裂缝的演化沿长度方向为延伸和断裂交替变化,沿宽度方向为扩张和收缩交替变化,混凝土破坏时裂缝最大长度达到352.64μm,裂缝平均宽度达到15.4μm;当冻融循环150次时,裂缝面积密度显著增大,与原始微裂缝相比,混凝土破坏时裂缝面积密度增大了6.7倍;耦合作用下路面混凝土裂缝分形维数、平均宽度、最大长度与弯拉强度的相关性较高,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957、0.954、0.871;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路面混凝土弯拉强度损失与裂缝结构参数之间的方程,弯拉强度损失与裂缝分形维数、平均宽度、最大长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水泥混凝土
裂缝结构
扩展规律
疲劳荷载
冻融循环
耦合作用
原文传递
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与离析程度关系
被引量:
19
14
作者
黄琪
赵昕
+1 位作者
雷宇
沙爱民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调整出具有不同特征的6种级配曲线,施工中在5个不同位置取样,检测不同级配类型混合料的级配组成、构造深度和密度,研究了各种级配混合料在生产及施工过程中发生离析的程度与规律。分析了检测数据的平均组间离差平方和及集料分形维数之...
调整出具有不同特征的6种级配曲线,施工中在5个不同位置取样,检测不同级配类型混合料的级配组成、构造深度和密度,研究了各种级配混合料在生产及施工过程中发生离析的程度与规律。分析了检测数据的平均组间离差平方和及集料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混合料级配的评估与离析程度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级配混合料离析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反S型、间断型、最大密度曲线之上微弓型、S型、最大密度曲线型与最大密度曲线之下微弓型;对回归方程进行F(1,5)显著性检验,其概率值为0.013,小于显著水平0.05,说明该线性模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分形维数
级配类型
离析程度
原文传递
沥青含量对混合料疲劳极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7
15
作者
徐鸥明
韩森
+1 位作者
高世君
刘亚敏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共6页
利用马歇尔试验确定了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含量,采用控制应变的小梁疲劳试验,研究了最佳沥青含量和富沥青含量混合料弯拉劲度模量随应变水平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应变水平与荷载作用次数模型,并分析了2种混合料在不同应变水平和轴次下的...
利用马歇尔试验确定了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含量,采用控制应变的小梁疲劳试验,研究了最佳沥青含量和富沥青含量混合料弯拉劲度模量随应变水平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应变水平与荷载作用次数模型,并分析了2种混合料在不同应变水平和轴次下的疲劳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应变水平下,2种混合料弯拉劲度模量随荷载作用次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高应变水平下弯拉劲度模量迅速衰减,低应变水平下初始阶段模量明显降低,随后趋于平缓;以弯拉劲度模量降为初始值的一半作为破坏标准,2种混合料疲劳寿命和应变的关系都呈非线性特征,且低应变水平下曲线呈现典型的渐近线趋势,表明2种沥青混合料具有类似的疲劳极限特性;富沥青含量混合料在高应变水平下对疲劳极限特性影响有限,只有当应变水平小于100με时才对疲劳寿命有明显改善;在进行永久性沥青路面沥青层设计时,不能简单通过增加沥青含量减薄沥青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疲劳极限
沥青含量
原文传递
沥青混合料的变速拌和功率测试与拌和流变模型
被引量:
16
16
作者
延西利
田辉黎
+2 位作者
延喜乐
游庆龙
艾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为了定量评价沥青混合料的和易性与深化认识其强度构成的演变机理,基于沥青混合料的常规拌和设备,自行开发了一种变速拌和功率测试装置V-P-Mixer,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流变特性试验。针对不同沥青用量(0~8%)的AC-13C型沥青混合料,在...
为了定量评价沥青混合料的和易性与深化认识其强度构成的演变机理,基于沥青混合料的常规拌和设备,自行开发了一种变速拌和功率测试装置V-P-Mixer,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流变特性试验。针对不同沥青用量(0~8%)的AC-13C型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拌和温度(130℃~170℃)和不同拌和速率(20~50r·min^(-1))下进行了拌和功率测试,绘制了功率-速率流变图,建立了黏塑性拌和流变模型,并以拌和黏度的倒数定义了和易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拌和消耗的电流、电压和有功功率的波动误差分别为2.25%、0.11%和5%,重复再现误差为0.25%,测试数据稳定、可靠,可用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功率;拌和流变模型服从线性的Bingham黏塑性模型,流变直线的斜率可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黏度,定义斜率的倒数为和易性指数;拌和温度每升高10℃可降低拌和黏度和提高和易性指数10%~20%;沥青用量的增加会增大拌和的黏度和阻力,每增加1%降低和易性指数5%~25%;从强度构成的演变机理来看,碎石决定了内在塑性极限,沥青决定了黏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拌和速率
拌和功率
流变模型
和易性指数
原文传递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与难易系数
被引量:
16
17
作者
延西利
陈四来
+2 位作者
安舒文
李昂
张青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9,共9页
为了研究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性能及其可压实的难易程度,选用3种同品牌温拌沥青(ACMP1、ACMP2与ACMP3)和2种热拌沥青(70#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制备了AC-13C型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击实试验,变化不同的击实次数和击实温度,测试了马...
为了研究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性能及其可压实的难易程度,选用3种同品牌温拌沥青(ACMP1、ACMP2与ACMP3)和2种热拌沥青(70#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制备了AC-13C型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击实试验,变化不同的击实次数和击实温度,测试了马歇尔试件的压实度和稳定度,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建立了压实度与击实次数的指数回归关系,引入了压实成长曲率因子,定义了压实难易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而呈指数增长,初期增长较快,后期较慢,且最终趋于稳定;在击实温度为90℃~150℃的范围内,压实度随着击实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增长;马歇尔稳定度随压实度增大呈线性增长变化,符合传统研究结果;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难易系数比热拌沥青混合料降低了13.5%~18.5%,具有较小的压实难易系数,更容易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压实度
击实温度
击实次数
难易系数
原文传递
非均质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全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
16
18
作者
邱延峻
闫常赫
艾长发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6,共5页
为了分析非均质特性对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的影响,应用真实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全过程模拟了考虑均质度影响的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并假定沥青混合料强度参数符合Weibull分布,分析了劈裂过程中应力分布状态和裂纹分布状态,同时对AC-10沥青...
为了分析非均质特性对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的影响,应用真实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全过程模拟了考虑均质度影响的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并假定沥青混合料强度参数符合Weibull分布,分析了劈裂过程中应力分布状态和裂纹分布状态,同时对AC-10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件进行了劈裂试验,模拟了劈裂破坏过程。结果表明:裂纹状态随均质度的减小趋向离散,高均质度的试件劈裂裂纹状态更具有规则;受非均质基元体随机分布的影响,试件劈裂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呈现出多峰值现象;马歇尔试件的数值试验和物理试验具有相同的劈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数值试验
劈裂试验
原文传递
钢砂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裂纹的感应加热自修复性能
被引量:
14
19
作者
何亮
李冠男
+3 位作者
熊汉江
刘全涛
高杰
黄海林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8,共8页
制备了带预切口的钢砂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小梁试件,进行了电磁感应加热试验,分析了加热距离、钢砂粒径与钢砂掺量对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裂纹自修复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导电材料使用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加热距离越小,试件感...
制备了带预切口的钢砂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小梁试件,进行了电磁感应加热试验,分析了加热距离、钢砂粒径与钢砂掺量对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裂纹自修复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导电材料使用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加热距离越小,试件感应加热速率越大,当感应线圈距离试件顶面10mm时,试件具有较大的加热速率且便于采用红外摄像机捕捉影像;在混凝土制备时钢砂易于分散,钢砂粒径与掺量越大,混凝土的感应平均加热速率越大,其中,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4mm时,试件顶面具有最大的感应加热速率,为1.25℃·s^(-1);随着钢砂掺量增加,试件的感应热自修复率逐渐提升,试件顶面最高温度达到80℃时,其平均自修复率为89.2%,且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 mm时,试件具有最高的自修复率,为96.2%;钢砂提高了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但是对低温抗裂性有一定影响,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mm时,试件的动稳定度为6 813次·mm^(-1),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为93.18%,浸水马歇尔残留强度比为93.88%,同时低温弯曲应变下降为3.155×10^(-3),仍然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不小于3.0×10^(-3)的要求;建议采用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mm的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用于感应加热自修复路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
钢砂
电磁感应加热
裂缝自修复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CT图像的集料三维棱角性计算方法
被引量:
14
20
作者
崔喆
张生瑞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49,共11页
为了提高集料棱角性评价的准确性,提出了集料三维棱角性计算方法;基于CT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对集料的CT图像进行增强和锐化滤镜处理,以突显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对增强后的CT图像进行灰度阈值计算与灰度划分,采用MIMICS重构了马歇尔试件...
为了提高集料棱角性评价的准确性,提出了集料三维棱角性计算方法;基于CT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对集料的CT图像进行增强和锐化滤镜处理,以突显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对增强后的CT图像进行灰度阈值计算与灰度划分,采用MIMICS重构了马歇尔试件中集料的三维模型;提出了集料粗糙度与球形度的评价指标,依据集料三维模型评价了集料棱角性,并分析了三维模型重建的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在AC-16马歇尔试件中,集料、沥青和孔隙的灰度分别为101.32~170.14、4.32~101.32和0~4.32,因此,采用图像增强和锐化滤镜处理可以突显CT图像中的集料,增强集料三维重建的准确性;采用2pixels×2pixels、3pixels×3pixels锐化滤镜计算球形度标准差为0.000 7,而采用5pixels×5pixels、6pixels×6pixels、7pixels×7pixels锐化滤镜计算得到的球形度标准差为0.042 3,因此,应当采用2pixels×2pixels或3pixels×3pixels锐化滤镜处理CT图像,以确保球形度计算结果波动小;采用50、70个·mm^(-3)采样点密度计算粗糙度的标准差为0.001 6,而采用5、15、25个·mm^(-3)采样点密度计算粗糙度的标准差为0.034 9,因此,应当采用50~70个·mm^(-3)采样点密度来保证集料三维模型精确地反映集料的真实状态;采用5个CT截面图像计算的二维球形度和粗糙度的标准差为0.012 1~0.048 2,存在较大变异性和偏差,而采用基于三维集料模型的粗糙度计算方法得到集料1~5的粗糙度分别为0.991 2、1.032 1、0.974 2、1.075 1、1.043 2,集料1~5的平均二维粗糙度分别为0.994 1、1.023 9、0.988 3、1.097 5、1.060 8,两者基本一致。可见,基于三维集料模型的粗糙度和球形度计算方法充分考虑了集料的棱角性,计算结果不受CT截面的影响,计算结果不存在变异和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集料棱角性
CT技术
三维重建
锐化滤镜
灰度阈值
原文传递
题名
冻融循环作用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
46
1
作者
严武建
牛富俊
吴志坚
牛富航
林战举
宁作君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297)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G05B05)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2014IESLZ01)
文摘
通过4组不同配合比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快速冻融循环试验,测得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纵波波速与动弹性模量,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配合比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损伤量特征,分析了材料性质、材料配合比与冻融循环次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冻融循环200次后,未掺加引气剂的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掺加引气剂的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未掺加引气剂的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掺加引气剂的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分别为46.53%、49.05%、34.56%、37.64%;冻融循环300次后,4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纵波波速分别降低了8.42%、6.48%、16.72%、11.68%,动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46.54%、35.72%、54.41%、53.72%;冻融循环150次后,C30和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损伤量迅速增长,且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损伤量高于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相同的冻融次数下,未掺加引气剂的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损伤量最大;抗冻性能的改善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掺加引气剂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未掺加引气剂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掺加引气剂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未掺加引气剂C4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关键词
路面材料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冻融循环
抗压强度
纵波波速
损伤量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polypropylen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reezing-thawing
cycle
compressive
strength
longitudinal
wave
velocity
damage
amount
分类号
U416.16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疲劳性能
被引量:
42
2
作者
王艳
倪富健
李再新
机构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4,共5页
基金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5Y09)
文摘
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车辆荷载作用时的受力状态,采用不同水泥剂量和级配的混合料分别在室内进行强度和劈裂疲劳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中值级配、水泥剂量仅为2.5%的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已满足规范的要求,故可以适当降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水泥用量标准。劈裂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较高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敏感性较低,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结构条件下,其抗超载、超限的能力较好。基于劈裂疲劳试验结果,采用回归方法得到具有较高判定系数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疲劳方程,最小判定系数为0.848 3,回归参数值均处于波动范围7~28之内。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水泥稳定碎石
疲劳性能试验
疲劳方程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cement-stabilized
macadam
fatigue
performance
test
fatigue
formula
分类号
U414.0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聚氨酯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和性能
被引量:
39
3
作者
孙敏
郑木莲
毕玉峰
朱琳琳
高源
机构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8,共10页
基金
山东交通科技项目(鲁交科技[2017]28)
陕西省西咸新区管委会项目(2017 44)
+1 种基金
平顶山市科技项目(20186100020006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10821163502)
文摘
为了解决聚合物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差、易离析、易老化等问题,利用聚氨酯(PU)对沥青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PU改性沥青,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试验研究了PU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采用Brookfield旋转黏度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低温弯曲梁流变(BBR)试验、旋转薄膜烘箱加热试验(RTFOT)和紫外老化试验等评价了PU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和70~#基质沥青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圆盘锯齿式搅拌器可以很好地暴露沥青中的活性基团,使PU达到较好的改性效果;PU改性沥青中主要存在2种反应,一是异氰酸酯与多元醇之间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二是异氰酸酯与沥青质中的芳香族化合物之间发生加成反应;PU改性沥青的高温布氏黏度高于同温度下的SBS改性沥青,且64℃时的抗车辙因子是SBS改性沥青的6倍左右,说明其高温性能非常优异;PU改性沥青RTFOT前后针入度比达到了85%,软化点变化幅度为0.5℃,说明其抗热氧老化性能非常优异;在紫外老化试验中,PU改性沥青软化点和针入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和0.1~0.3 mm,说明其抗紫外老化性能非常优异。
关键词
路面工程
路面材料
改性机理
聚氨酯改性沥青
黏温特性
剪切流变性能
Keywords
pavement
engineering
pavement
material
modification
mechanism
polyurethane
modified
asphalt
viscosity-temperature
property
shear
rheological
property
分类号
U4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钢桥铺装用环氧沥青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
34
4
作者
晏永
郭大进
封基良
郭荣鑫
荀家正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先进材料力学行为与微观结构设计高校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
云南阳光道桥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9-7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62007)
云南省对外合作项目(2015IA044)
+1 种基金
云南省科技惠民项目(2015RA067)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405178339)
文摘
环氧沥青是一种具有高强度、抗变形能力好、耐腐蚀、耐疲劳等诸多优点的高性能铺装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环氧树脂与沥青相容差、固化影响因素多,性能影响条件复杂等问题仍未解决。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已开展的环氧沥青研究成果,介绍了环氧沥青的特点、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主流产品的技术指标和其在钢桥面铺装中的工程实践情况,探讨了环氧沥青铺面材料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箱梁桥面
综述
研究现状及展望
环氧沥青
路面材料
Key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steel
box
girder
bridge
pavement
summary
study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epoxy
asphalt
pavement
material
分类号
U444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测定与水稳定性影响机理
被引量:
33
5
作者
高振鑫
申爱琴
翟超伟
郭寅川
于澎
机构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06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7JQ5085)
文摘
通过浸渍试验测定了不同粒径钢渣集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提出了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确定方法,采用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与沥青膜厚度对不同钢渣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进行评价,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试验和压汞试验,从钢渣化学组成与微观结构方面分析了钢渣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钢渣等吸水性较大集料,采用浸渍试验实测的有效相对密度较计算法得到的有效相对密度增大了1.5%,更接近集料的实际有效相对密度,因此,采用浸渍试验确定的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更加合理;随着钢渣掺量增大,钢渣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逐渐提升,当钢渣掺量为70%时,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提高了12%,冻融劈裂强度比提高了13%;钢渣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随钢渣掺量增大而增大,当钢渣掺量为70%时,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厚度增大了13%,较厚的沥青膜可有效防止水分入侵,并增大集料表面"结构沥青"含量,从而提高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钢渣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计算值为6~7μm,由于其水稳定性与沥青膜厚度正相关,故推荐基于水稳定性的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厚度为7μm;钢渣呈超碱性,表面多孔隙,孔隙内部结构复杂,增大了钢渣集料与沥青间有效接触面积,并形成较好的机械咬合力,提高了钢渣集料与沥青之间的黏结性,可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关键词
路面材料
钢渣沥青混合料
微观结构
体积参数
水稳定性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steel
slag
asphalt
mixture
microstructure
volumetric
parameter
water
stability
分类号
U414.0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沥青路面灌缝胶性能评价及技术要求
被引量:
32
6
作者
李峰
黄颂昌
徐剑
秦永春
机构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1,共5页
基金
交通部交通标准项目(JT2006-50)
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831800066)
文摘
为了评价沥青路面裂缝和接缝加热型灌缝胶的性能,参考了ASTM D5329灌缝胶试验方法,根据中国灌缝胶产品质量现状和性能要求,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锥入度、软化点、流动、弹性和低温拉伸5个试验方法,收集国内常用的11种灌缝胶样品进行了试验,并提出了中国沥青路面灌缝胶锥入度、软化点、流动值、弹性恢复、低温拉伸5个性能评价指标及相应的技术要求。结果发现:10个样品的软化点超过了80℃,9个样品的流动值低于5mm,3个样品通过了50%拉伸量3个循环的低温拉伸试验,这表明中国常用的灌缝胶高温性能比较理想,而低温性能普遍较差。
关键词
路面材料
灌缝胶
高温性能
低温性能
技术要求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sealant
and
filler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
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
technical
requirement
分类号
U414.3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粗集料形态特征及其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
26
7
作者
袁峻
钱野
机构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如皋市市政设施管理处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22,共6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8218)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08KJD560008)
文摘
采用60℃单轴贯入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强度。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从形状、棱角性和表面纹理对粗集料二维形态特征进行具体描述,运用等效椭圆法和筛孔尺寸修正系数识别粗集料级配。结合MATLAB软件编写程序提取粗集料形态参数,确定与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强度相关的粗集料二维形态特征指标,利用图像拓扑性质欧拉数定量评价粗集料骨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粗集料的长宽比和偏心率的降低,等效椭圆周长比和纹理指数的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强度增加;随着欧拉数的减小,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骨架结构的稳定性增大,高温抗剪强度增强。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高温稳定性
粗集料
二维形态特征
数字图像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asphalt
mixture
high-temperature
stability
coarse
aggregate
2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digital
image
分类号
U416.217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温拌橡胶沥青宽路用温度域流变特性
被引量:
24
8
作者
何亮
凌天清
马育
马涛
黄晓明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诺丁汉大学交通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57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62361)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4G1502017)
文摘
为了研究温拌橡胶沥青的流变特性,制备了符合《公路工程废胎胶粉橡胶沥青》(JT/T798—2011)技术要求的橡胶沥青,进行了粘温关系试验与基本技术指标试验,从降温效果与技术指标影响两方面确定了Sasobit温拌剂的最佳掺量,评价了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的高温(60、70℃)、中温(25℃)、低温(5℃^-24℃)宽路用温度域的流变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的Sasobit为温拌橡胶沥青的最佳温拌剂掺量;温拌剂Sasobit提高了橡胶沥青的高温稳定性,70℃车辙因子提高了79%,但对橡胶沥青粘韧性没有明显影响;3%掺量的Sasobit降低了橡胶沥青的疲劳性能,25℃疲劳因子提高了22%,但是其温拌橡胶沥青疲劳性能依然优于SBS改性沥青;在中国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标准的冬温区温度以下,随着温度的降低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的低温性能逐渐优于SBS改性沥青,-24℃的蠕变劲度为SBS改性沥青的45%,同时3%的Sasobit掺量不会过度影响橡胶沥青的低温性能,-24℃时橡胶沥青蠕变劲度提高了10%。
关键词
路面工程
路面材料
温拌橡胶沥青
流变特性
宽路用温度域
Keywords
pavement
engineering
pavement
material
warm
mix
asphalt
rubber
rheologicalproperties
wide
range
of
pavement
temperature
分类号
U414.7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Sasobit 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研究
被引量:
24
9
作者
郭平
机构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陕西西安公路研究院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39,共4页
基金
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2007-17K)
文摘
为详细探究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及其改善措施,采用掺量为3%的Sasobit改性沥青拌制AC-13C型沥青混合料,以4种不同的击实温度成型马歇尔试件,测定各项指标,确定了最佳的击实温度,对普通沥青混合料以及未掺加抗剥落剂、掺加某液体抗剥落剂和掺加消石灰的Sasobit沥青混合料,采用常规马歇尔残留稳定度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及汉堡车辙试验进行水稳定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Sasobit沥青混合料的最佳击实温度为125℃左右;Sasobit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水稳定性能明显低于普通沥青混合料;掺加液体抗剥落剂或消石灰均可以大幅提高Sasobit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掺加消石灰是提高和改善Sasobit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的最佳措施.
关键词
路面材料
Sasobit沥青混合料
水稳定性能
汉堡车辙试验
抗剥落剂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Sasobit
asphalt
mixture
water
stability
HWTD
anti-stripping
agent
分类号
U414.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工关键因素对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3
10
作者
薛永超
钱振东
机构
东南大学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中心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114
51378122)
文摘
为了研究施工关键因素与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综合关系,通过模拟施工关键因素的变化,在室内进行多指标正交试验,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环氧沥青中A、B组分质量比(A组分为环氧树脂,B组分为石油沥青与固化剂组成的匀质合成物)、油石比、集料级配、混凝土成型时间、混凝土成型温度与压实功,多指标主要包括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性、渗水性、抗滑性与水稳定性,利用改进灰色局势决策计算正交试验中每种局势的路用性能与最优局势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极差与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局势4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943 7,与局势3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相差0.081 1,较大的差值说明不同的局势与最优局势的联系紧密程度相差较大,根据各局势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得出18种制作试件方案的优劣排序;成型时间的极差为2.857,集料级配的极差为1.555,两者相差1.302,说明不同的关键因素对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根据各关键因素的极差得出6个关键因素对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成型时间、油石比、A、B组分质量比、压实功、成型温度与集料级配;比较每个关键因素的各水平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均值,可以得出最佳的施工方案为A、B组分质量比取1∶2.9,油石比取6.5%,集料级配取2.36mm筛孔通过率设计中值,成型时间取55min,成型温度取120℃,压实功取轮碾24次;方差分析中各关键因素的F检验值均大于临界值19,具有良好的显著性。可见,采用改进灰色局势决策可以有效评估不同施工方案下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并可以结合极差分析确定施工过程中各关键因素对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程度与最佳的施工方案。
关键词
路面材料
环氧沥青混凝土
正交试验
改进灰色局势决策
路用性能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epoxy
asphalt
concrete
orthogonal
experiment
improved
grey
situation
decision
pavement
performance
分类号
U414.18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粗集料表面纹理的分形评定及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被引量:
22
11
作者
陈国明
周纯秀
谭忆秋
机构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8057)
哈尔滨工业大学跨学科交叉性研究基金项目(HIT.MD2003.15)
文摘
采用激光轮廓仪测量了7种不同粗集料的表面纹理曲线,应用结构函数法分析了粗集料表面纹理的分形特性,采用特征粗糙度综合表征了粗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度、形状和坡度特性,并考察了特征粗糙度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粗集料表面纹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分形特性,其特征粗糙度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随粗集料表面纹理特征粗糙度的增加,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抗水损害能力和低温抗裂性能逐渐增强。
关键词
路面材料
粗集料
表面纹理
激光轮廓仪
结构函数法
分形特性
特征粗糙度
沥青混合料性能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coarse
aggregate
surface
texture
laser
profilometer
structure
function
method
fractal
trait
characteristic
roughness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
分类号
U414.0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三轴剪切试验
被引量:
20
12
作者
朱浩然
杨军
陈志伟
机构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3,共5页
基金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8521002246)
文摘
借助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采用简单性能试验考察了剪切疲劳作用的影响以及抗剪强度参数与车辙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级配类型、沥青用量、沥青性质及试验温度对混合料抗剪强度有显著影响,抗剪强度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呈幂函数递减,抗剪强度参数与抗车辙性能之间呈良好的对数关系。结果表明剪切疲劳产生的流动变形是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三轴剪切试验
抗剪强度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asphalt
mixture
triaxial
shear
test
anti-shear
strength
分类号
U414.7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路面混凝土微裂缝扩展行为
被引量:
19
13
作者
郭寅川
申爱琴
何天钦
周胜波
机构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路易斯安那州交通研究中心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059)
文摘
为了定量表征与分析在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路面混凝土内部裂缝的演化规律,采用SEM与形态学图像分割法对不同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耦合阶段的混凝土微裂缝进行提取,采用Image-Pro Plus对微裂缝进行量化,采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了裂缝特征参数与耦合作用后路面混凝土弯拉强度损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路面混凝土内部存在平均宽度为13μm、最大长度为144μm的原始微裂缝,耦合作用下裂缝的演化沿长度方向为延伸和断裂交替变化,沿宽度方向为扩张和收缩交替变化,混凝土破坏时裂缝最大长度达到352.64μm,裂缝平均宽度达到15.4μm;当冻融循环150次时,裂缝面积密度显著增大,与原始微裂缝相比,混凝土破坏时裂缝面积密度增大了6.7倍;耦合作用下路面混凝土裂缝分形维数、平均宽度、最大长度与弯拉强度的相关性较高,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957、0.954、0.871;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路面混凝土弯拉强度损失与裂缝结构参数之间的方程,弯拉强度损失与裂缝分形维数、平均宽度、最大长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7。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水泥混凝土
裂缝结构
扩展规律
疲劳荷载
冻融循环
耦合作用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cement
concrete
crack
structure
propagation
rule
fatigue
load
freezing-thawing
cycle
coupling
effect
分类号
U416.216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与离析程度关系
被引量:
19
14
作者
黄琪
赵昕
雷宇
沙爱民
机构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18B05)
文摘
调整出具有不同特征的6种级配曲线,施工中在5个不同位置取样,检测不同级配类型混合料的级配组成、构造深度和密度,研究了各种级配混合料在生产及施工过程中发生离析的程度与规律。分析了检测数据的平均组间离差平方和及集料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混合料级配的评估与离析程度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级配混合料离析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反S型、间断型、最大密度曲线之上微弓型、S型、最大密度曲线型与最大密度曲线之下微弓型;对回归方程进行F(1,5)显著性检验,其概率值为0.013,小于显著水平0.05,说明该线性模型有效。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分形维数
级配类型
离析程度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asphalt
mixture
fractal
dimension
gradation
type
segregation
degree
分类号
U414.7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沥青含量对混合料疲劳极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7
15
作者
徐鸥明
韩森
高世君
刘亚敏
机构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蒙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共6页
基金
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05-05k)
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731822301)
文摘
利用马歇尔试验确定了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含量,采用控制应变的小梁疲劳试验,研究了最佳沥青含量和富沥青含量混合料弯拉劲度模量随应变水平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应变水平与荷载作用次数模型,并分析了2种混合料在不同应变水平和轴次下的疲劳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应变水平下,2种混合料弯拉劲度模量随荷载作用次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高应变水平下弯拉劲度模量迅速衰减,低应变水平下初始阶段模量明显降低,随后趋于平缓;以弯拉劲度模量降为初始值的一半作为破坏标准,2种混合料疲劳寿命和应变的关系都呈非线性特征,且低应变水平下曲线呈现典型的渐近线趋势,表明2种沥青混合料具有类似的疲劳极限特性;富沥青含量混合料在高应变水平下对疲劳极限特性影响有限,只有当应变水平小于100με时才对疲劳寿命有明显改善;在进行永久性沥青路面沥青层设计时,不能简单通过增加沥青含量减薄沥青层厚度。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疲劳极限
沥青含量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asphalt
mixture
fatigue
分类号
U414.7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沥青混合料的变速拌和功率测试与拌和流变模型
被引量:
16
16
作者
延西利
田辉黎
延喜乐
游庆龙
艾涛
机构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陕西省榆林公路管路局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064)
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2011A7-4-1)
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12-03K)
文摘
为了定量评价沥青混合料的和易性与深化认识其强度构成的演变机理,基于沥青混合料的常规拌和设备,自行开发了一种变速拌和功率测试装置V-P-Mixer,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流变特性试验。针对不同沥青用量(0~8%)的AC-13C型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拌和温度(130℃~170℃)和不同拌和速率(20~50r·min^(-1))下进行了拌和功率测试,绘制了功率-速率流变图,建立了黏塑性拌和流变模型,并以拌和黏度的倒数定义了和易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拌和消耗的电流、电压和有功功率的波动误差分别为2.25%、0.11%和5%,重复再现误差为0.25%,测试数据稳定、可靠,可用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功率;拌和流变模型服从线性的Bingham黏塑性模型,流变直线的斜率可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黏度,定义斜率的倒数为和易性指数;拌和温度每升高10℃可降低拌和黏度和提高和易性指数10%~20%;沥青用量的增加会增大拌和的黏度和阻力,每增加1%降低和易性指数5%~25%;从强度构成的演变机理来看,碎石决定了内在塑性极限,沥青决定了黏性强度。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拌和速率
拌和功率
流变模型
和易性指数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bituminous
mixture
mixing
velocity
mixing
power
rheological
model
workability
index
分类号
U414.18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与难易系数
被引量:
16
17
作者
延西利
陈四来
安舒文
李昂
张青
机构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国立公共工程学院土工材料实验室
四川俄岗公路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9,共9页
基金
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2011A7-4-1
2012B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064)
文摘
为了研究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性能及其可压实的难易程度,选用3种同品牌温拌沥青(ACMP1、ACMP2与ACMP3)和2种热拌沥青(70#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制备了AC-13C型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击实试验,变化不同的击实次数和击实温度,测试了马歇尔试件的压实度和稳定度,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建立了压实度与击实次数的指数回归关系,引入了压实成长曲率因子,定义了压实难易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而呈指数增长,初期增长较快,后期较慢,且最终趋于稳定;在击实温度为90℃~150℃的范围内,压实度随着击实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增长;马歇尔稳定度随压实度增大呈线性增长变化,符合传统研究结果;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难易系数比热拌沥青混合料降低了13.5%~18.5%,具有较小的压实难易系数,更容易压实。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压实度
击实温度
击实次数
难易系数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bituminous
mixture
compactness
compaction
temperature
compaction
times
operability
factor
分类号
U414.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非均质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全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
16
18
作者
邱延峻
闫常赫
艾长发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6,共5页
基金
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431800054)
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SC20060038-C)
文摘
为了分析非均质特性对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的影响,应用真实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全过程模拟了考虑均质度影响的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并假定沥青混合料强度参数符合Weibull分布,分析了劈裂过程中应力分布状态和裂纹分布状态,同时对AC-10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件进行了劈裂试验,模拟了劈裂破坏过程。结果表明:裂纹状态随均质度的减小趋向离散,高均质度的试件劈裂裂纹状态更具有规则;受非均质基元体随机分布的影响,试件劈裂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呈现出多峰值现象;马歇尔试件的数值试验和物理试验具有相同的劈裂过程。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沥青混合料
数值试验
劈裂试验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asphalt
mixture
digital
test
split
test
分类号
U414.7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钢砂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裂纹的感应加热自修复性能
被引量:
14
19
作者
何亮
李冠男
熊汉江
刘全涛
高杰
黄海林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土木工程系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8,共8页
基金
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项目(IE150750)
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专项(cstc2017jcyjAX0076)
+2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62361)
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310821151112)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HSYS-2016-002)
文摘
制备了带预切口的钢砂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小梁试件,进行了电磁感应加热试验,分析了加热距离、钢砂粒径与钢砂掺量对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裂纹自修复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导电材料使用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加热距离越小,试件感应加热速率越大,当感应线圈距离试件顶面10mm时,试件具有较大的加热速率且便于采用红外摄像机捕捉影像;在混凝土制备时钢砂易于分散,钢砂粒径与掺量越大,混凝土的感应平均加热速率越大,其中,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4mm时,试件顶面具有最大的感应加热速率,为1.25℃·s^(-1);随着钢砂掺量增加,试件的感应热自修复率逐渐提升,试件顶面最高温度达到80℃时,其平均自修复率为89.2%,且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 mm时,试件具有最高的自修复率,为96.2%;钢砂提高了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但是对低温抗裂性有一定影响,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mm时,试件的动稳定度为6 813次·mm^(-1),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为93.18%,浸水马歇尔残留强度比为93.88%,同时低温弯曲应变下降为3.155×10^(-3),仍然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不小于3.0×10^(-3)的要求;建议采用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mm的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用于感应加热自修复路面。
关键词
路面材料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
钢砂
电磁感应加热
裂缝自修复性能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SBS
modified
asphalt
concrete
steel
grit
eletromagnetic
inductionheating
crack
self-healing
property
分类号
U416.217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CT图像的集料三维棱角性计算方法
被引量:
14
20
作者
崔喆
张生瑞
机构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4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071)
文摘
为了提高集料棱角性评价的准确性,提出了集料三维棱角性计算方法;基于CT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对集料的CT图像进行增强和锐化滤镜处理,以突显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对增强后的CT图像进行灰度阈值计算与灰度划分,采用MIMICS重构了马歇尔试件中集料的三维模型;提出了集料粗糙度与球形度的评价指标,依据集料三维模型评价了集料棱角性,并分析了三维模型重建的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在AC-16马歇尔试件中,集料、沥青和孔隙的灰度分别为101.32~170.14、4.32~101.32和0~4.32,因此,采用图像增强和锐化滤镜处理可以突显CT图像中的集料,增强集料三维重建的准确性;采用2pixels×2pixels、3pixels×3pixels锐化滤镜计算球形度标准差为0.000 7,而采用5pixels×5pixels、6pixels×6pixels、7pixels×7pixels锐化滤镜计算得到的球形度标准差为0.042 3,因此,应当采用2pixels×2pixels或3pixels×3pixels锐化滤镜处理CT图像,以确保球形度计算结果波动小;采用50、70个·mm^(-3)采样点密度计算粗糙度的标准差为0.001 6,而采用5、15、25个·mm^(-3)采样点密度计算粗糙度的标准差为0.034 9,因此,应当采用50~70个·mm^(-3)采样点密度来保证集料三维模型精确地反映集料的真实状态;采用5个CT截面图像计算的二维球形度和粗糙度的标准差为0.012 1~0.048 2,存在较大变异性和偏差,而采用基于三维集料模型的粗糙度计算方法得到集料1~5的粗糙度分别为0.991 2、1.032 1、0.974 2、1.075 1、1.043 2,集料1~5的平均二维粗糙度分别为0.994 1、1.023 9、0.988 3、1.097 5、1.060 8,两者基本一致。可见,基于三维集料模型的粗糙度和球形度计算方法充分考虑了集料的棱角性,计算结果不受CT截面的影响,计算结果不存在变异和偏差。
关键词
路面材料
集料棱角性
CT技术
三维重建
锐化滤镜
灰度阈值
Keywords
pavement
material
aggregate
angularity
CT
technology
3D
reconstruction
sharpen
filter
gray
threshold
分类号
U414.1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冻融循环作用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严武建
牛富俊
吴志坚
牛富航
林战举
宁作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6
原文传递
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疲劳性能
王艳
倪富健
李再新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2
原文传递
3
聚氨酯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和性能
孙敏
郑木莲
毕玉峰
朱琳琳
高源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9
原文传递
4
钢桥铺装用环氧沥青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晏永
郭大进
封基良
郭荣鑫
荀家正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4
原文传递
5
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测定与水稳定性影响机理
高振鑫
申爱琴
翟超伟
郭寅川
于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3
原文传递
6
沥青路面灌缝胶性能评价及技术要求
李峰
黄颂昌
徐剑
秦永春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2
原文传递
7
粗集料形态特征及其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强度的影响
袁峻
钱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6
原文传递
8
温拌橡胶沥青宽路用温度域流变特性
何亮
凌天清
马育
马涛
黄晓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4
原文传递
9
Sasobit 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研究
郭平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施工关键因素对环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
薛永超
钱振东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3
原文传递
11
粗集料表面纹理的分形评定及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陈国明
周纯秀
谭忆秋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2
原文传递
12
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三轴剪切试验
朱浩然
杨军
陈志伟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0
原文传递
13
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路面混凝土微裂缝扩展行为
郭寅川
申爱琴
何天钦
周胜波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9
原文传递
14
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与离析程度关系
黄琪
赵昕
雷宇
沙爱民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9
原文传递
15
沥青含量对混合料疲劳极限特性的影响
徐鸥明
韩森
高世君
刘亚敏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7
原文传递
16
沥青混合料的变速拌和功率测试与拌和流变模型
延西利
田辉黎
延喜乐
游庆龙
艾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6
原文传递
17
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与难易系数
延西利
陈四来
安舒文
李昂
张青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6
原文传递
18
非均质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全过程数值模拟
邱延峻
闫常赫
艾长发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6
原文传递
19
钢砂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裂纹的感应加热自修复性能
何亮
李冠男
熊汉江
刘全涛
高杰
黄海林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4
原文传递
20
基于CT图像的集料三维棱角性计算方法
崔喆
张生瑞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