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继焦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4,共10页
自费孝通2005年辞世之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似乎进入了一个没有大师引领的时代。虽然2009年举办了一场世界性学术盛会,但是,学科发展出现了严重的理论危机。因理论创新不足,这些年几乎没有出现任何重要的学术突破。从费孝通的"差... 自费孝通2005年辞世之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似乎进入了一个没有大师引领的时代。虽然2009年举办了一场世界性学术盛会,但是,学科发展出现了严重的理论危机。因理论创新不足,这些年几乎没有出现任何重要的学术突破。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到李培林的"社会结构转型"理论,不但标志着"结构—功能论"正在从古典研究范式发展成为新古典研究范式,而且导致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范式出现了重大转变。通过观察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与思考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提出了"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两个新概念,进一步夯实了"社会结构转型"研究范式。人类学民族学正在形成的新型研究范式——"社会结构转型",既有本土特色又与西方学术接轨,有利于更好地叙述中国故事,形成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学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是中国学者应有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学 研究范式 差序格局 社会结构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