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受虐妇女综合症”的意义、局限及其在中国的接受——一个比较法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晓飞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126,共20页
本文通过对美国“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分析,认为这个概念主要被用来打破陪审团关于性别与亲密关系的刻板印象,用来证明被告合理确信自己面对紧迫的危险,需要进行自身防卫。它并没有颠覆传统法律教义,只是在既有的防卫学说中纳入性别视角... 本文通过对美国“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分析,认为这个概念主要被用来打破陪审团关于性别与亲密关系的刻板印象,用来证明被告合理确信自己面对紧迫的危险,需要进行自身防卫。它并没有颠覆传统法律教义,只是在既有的防卫学说中纳入性别视角。同时,“受虐妇女综合症”在事实维度上面临科学视角的批评,在价值维度上面临女性主义的批评。本文认为,中国需要进行批判性有选择的借鉴。尽管中国在规范中并没有出现“受虐妇女综合症”这一概念,但无论是在实体法领域,还是在证据法领域,事实上已经部分接受了这一理论在刑事司法中的适用。中国应该用“受虐妇女社会调查报告”来代替“受虐妇女综合症”,这不但可以去除美国概念中的病理化效应,也可以更加全面的认识这一现象的复杂性,同时也与我国刑诉法中既有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虐妇女综合症 迫近危险 病理化 正当防卫 受虐妇女社会调查报告 性别与亲密关系
原文传递
社交媒体上议题公众去疾病化的话语策略
2
作者 刘子琨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4年第4期64-81,共18页
社交媒体兴起前,女性健康议题鲜有机会公开讨论。社交媒体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她们能够轻松地从专业医生那里获得健康信息,也让她们有了参与讨论健康信息的机会。近年来,微博中出现了多次针对宫颈糜烂去疾病化的话题行动。本... 社交媒体兴起前,女性健康议题鲜有机会公开讨论。社交媒体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她们能够轻松地从专业医生那里获得健康信息,也让她们有了参与讨论健康信息的机会。近年来,微博中出现了多次针对宫颈糜烂去疾病化的话题行动。本研究将在身体政治这个概念的指导下,考察议题公众的话语策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健康观念和性别文化。本研究发现在微博话题这一机制下由网民自发组织形成的议题公众对反抗医学权力与商业权力的压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健康 议题公众 去疾病化 身体政治 宫颈糜烂
下载PDF
络病理论探微 被引量:318
3
作者 雷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23,共6页
约略回顾几千年来络病理论的演进脉络,探讨络脉病证的病因病机,并试从西医学角度阐明络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以期更深刻地理解络病学说,充分认识其理论意义及临床实用价值,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多种疑难病症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络病学说 病因 病机 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 被引量:322
4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5-151,共7页
一、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国家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病理学则是肝脏外科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之一。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和中... 一、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国家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病理学则是肝脏外科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之一。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于2010年制订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2010年版)》(《共识》)[1]。该共识对推进我国肝癌病理诊断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病理学 诊断 指南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76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被引量:231
5
作者 侯英勇 王坚 +3 位作者 朱雄增 杜祥 孙孟红 郑爱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良恶性参考指标。方法 用CD117、CD34等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原发性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研究 ,确诊 76例GIST ,并结合随访资料 ,对其...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良恶性参考指标。方法 用CD117、CD34等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原发性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研究 ,确诊 76例GIST ,并结合随访资料 ,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GIST均为成年人 ,年龄 32~ 81岁 (平均 5 4岁 ) ,男性 39例 ,女性 37例 ,发生于胃 34例 ,小肠 2 3例 ,结肠 2例 ,直肠 17例 ,最常见症状为腹部肿块、腹部胀痛不适及消化道出血。黏膜下生长者 3例 ,浆膜外生长者 2 5例 ,余 4 8例主要位于肌壁。大体上 ,肿瘤较易出现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镜下观察 ,梭形细胞型 4 6例 ,上皮样细胞型 9例 ,梭形 /上皮样细胞混合型 2 1例 ,呈交叉束状、弥漫片状、栅栏状、漩涡状、小巢状、器官样及假菊形团样排列 ,瘤细胞胞质空亮、淡伊红、轻至中度嗜伊红及略嗜碱 ,核梭形、卵圆、圆形或镰状。CD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 98 7%、6 8 4 % ,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 10 0、蛋白基因产物 9 5呈片状或局灶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2 5 0 %、19 7%、2 3 7%、17 1% ,波形蛋白均阳性 ,结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丝蛋白均阴性。 76例GIST中 ,良性 9例 ,交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间叶瘤 病理学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类 CD34抗原 间质瘤 GIST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 被引量:184
6
作者 顾雅佳 周康荣 +2 位作者 陈彤箴 王玖华 张廷璆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9-444,共6页
目的 分析常见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经乳腺X线检查 ,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灶 397个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 2 97个、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38个、黏液腺癌 2 1个、髓样癌 2 2个和浸润性小叶癌 19个。观察乳腺癌... 目的 分析常见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经乳腺X线检查 ,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灶 397个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 2 97个、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38个、黏液腺癌 2 1个、髓样癌 2 2个和浸润性小叶癌 19个。观察乳腺癌的X线表现 ,与病理分型、分级对照。结果  ( 1)癌灶的X线表现为有钙化者 170个 ( 42 8%) ,有肿块者 2 5 8个 ( 6 5 0 %) ,有结构扭曲者 33个( 8 3%)。 ( 2 )有钙化者易出现在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 ( χ2 =30 90 ,P <0 0 0 1) ,尤其单纯钙化多出现在导管原位癌中 ( 6 5 8%,2 5 / 38)。 ( 3)呈肿块表现的多见于髓样癌 ( 90 9%,2 0 / 2 2 )和黏液腺癌 ( 81 0 %,17/ 2 1) ,与其他乳腺癌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 χ2 =30 87,P <0 0 0 1)。肿块伴钙化 99个 ,在各病理类型乳腺癌中均可见 ,但当钙化颗粒 >10枚 ( χ2 =11 47,P <0 0 0 1)或钙化灶直径≥ 3cm(Fisher法精确 χ2 检验 ,P =0 0 2 3 7)则多见于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肿块改变 15 9个病灶 ,各类乳腺癌的边缘改变不完全相同 ( χ2 =34 82 ,P <0 0 5 )。 ( 4)结构扭曲伴钙化仅见于浸润性导管癌 ,单纯结构扭曲见于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 ,其他类型未见。 ( 5 )对浸润性导管癌 ,Ⅰ、Ⅱ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X线检查 病理类型 钙化 肿块 结构扭曲
原文传递
6,058例肺癌患者病理类型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93
7
作者 张仁锋 张岩 +2 位作者 温丰标 吴恺 赵松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5,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通常随时间、地域、人群分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2014年住院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特点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以初步了解近年来肺癌的流行趋势...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通常随时间、地域、人群分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2014年住院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特点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以初步了解近年来肺癌的流行趋势。方法收集2012年-2014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并登记为河南地区常住人口的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城乡来源、吸烟史、饮酒史、地区、手术情况和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收集肺癌病例共6,058例,其中2012年1,495例,2013年2,070例,2014年2,493例。肺癌患者男女比例2012年-2014年分别为2.26:1、2.29:1、2.20:1(χ~2=0.367,P=0.832).发病年龄以60岁-69岁年龄段居多,占35.72%,男女患者各年龄段病理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48,P〈0.001)。2012年-2014年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44,P=0.013)。男女性肺癌患者均以腺癌为主,在各类病理类型中分别占37.64%和73.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382,P〈0.001)。各年龄段肺癌患者中腺癌所占比例分别为60.62%、56.59%、49.84%、45.15%、47.03%和4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86,P〈0.001)。豫北地区腺癌的构成比最高,占55.95%。在城市与农村患者中,各病理类型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732,P〈0.001)。吸烟患者中以鳞癌居多,占38.39%。饮酒患者中也以鳞癌居多,占37.37%。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占15.40%。结论近年来腺癌在所有类型肺癌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鳞癌呈下降趋势。男性肺癌患者以腺癌最常见。腺癌在中青年患者高发,鳞癌在男性患者中高发并与吸烟饮酒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流行病学 病理学
下载PDF
The prognostic molecular marker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63
8
作者 Lun-Xiu Qin Zhao-You Tang,Liver Cancer Institute and Zhong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85-392,共8页
The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still remains dismal, although many advances in its clinical study have been made. It is important for tumor control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predispose patients to ... The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still remains dismal, although many advances in its clinical study have been made. It is important for tumor control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predispose patients to death. With new discoveries in cancer biology, the pat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prognostic factors of HCC have been studied quite extensively. Analyzing molecular markers (biomarkers) with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s a complementary method. A large number of molecular factors have been shown to associate with the invasiveness of HCC, and have potenti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ne important aspect is the analysis of molecular markers for the cellular malignancy phenotype. These include alterations in DNA ploidy, cellular proliferation markers (PCNA, Ki-67, Mcm2, MIB1, MIA, and CSE1L/CAS protein), nuclear morphology, the p53 gene and its related molecule MD M2, other cell cycle regulators (cyclin A, cyclin D, cyclin E, cdc2, p27, p73), oncogenes and their receptors (such as ras, c-myc, c-fms, HGF, c-met, and erb-B receptor family members), apoptosis related factors (Fas and FasL), as well as telomerase activity.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is the analysis of molecular marker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Adhesion molecules (E-cadherin, catenins, serum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CD44 variants), proteinases involv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MMP-2, MMP-9, uPA, uPAR, PAI), as well as other molecules have been regarded as biomarkers for the malignant phenotype of HCC, and are related to prognosis and therapeutic outcomes. Tumor angiogenesis is critical to both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cancers including HCC, and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Many angiogenesis-related markers, such a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PD-ECGF), thrombospondin (TSP), angiogenin, pleiotrophin, and endostatin (ES) levels, as well as intratumor microvessel density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tosis CARCINOGENS Carcinoma Hepatocellular Cell Adhesion Cell Division Cell Nucleus Extracellular Matrix Genes p53 Humans Liver Neoplasms Neovascularization pathologic PLOIDIES Prognosis Proteome TELOMERASE Tumor Markers Biological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对荷卵巢癌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3
9
作者 潘子民 叶大风 +2 位作者 谢幸 陈怀增 吕卫国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Rg3体内抗卵巢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建立荷卵巢癌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鼠腹腔移植瘤模型 ,分为 3组。空白组 :SCID鼠荷瘤后不干预 ;对照组 :荷瘤SCID鼠予磷酸盐缓冲液 (PBS)灌胃 ;实验组 :荷瘤SCID鼠予人参... 目的 研究人参皂甙Rg3体内抗卵巢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建立荷卵巢癌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鼠腹腔移植瘤模型 ,分为 3组。空白组 :SCID鼠荷瘤后不干预 ;对照组 :荷瘤SCID鼠予磷酸盐缓冲液 (PBS)灌胃 ;实验组 :荷瘤SCID鼠予人参皂甙Rg3和PBS混悬液灌胃。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3组荷瘤SCID鼠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mRNA、蛋白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1)人参皂甙Rg3处理后 ,荷瘤SCID鼠体内无腹水形成 ,腹腔中肿块播散减少。 (2 )实验组肿瘤组织VEGFmRNA表达的相对量为 119± 16 ,显著低于空白组、对照组 (分别为 2 5 4± 4和 2 73± 4 4 ,P均 <0 0 5 )。 (3)实验组血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为(14 6± 0 7)pg/ml,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 [分别为 (18 5± 2 1)和 (2 0 5± 1 7)pg/ml,P均 <0 0 5 ]。(4)实验组肿瘤组织中MVD为 (43± 7)个 /mm3 ,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对照组 [分别为 (6 5± 12 )个 /mm3 和(73± 10 )个 /mm3 ,P均 <0 0 5 ]。结论 人参皂甙Rg3通过下调肿瘤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小鼠 SCID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人参皂甙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
原文传递
痰热清注射液抗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7
10
作者 李澎涛 张娜 +6 位作者 朱晓磊 徐雅 谢利军 王冰 庞春红 贾旭 王旭丹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抗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重180-220g的健康清洁级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甲基泼尼松龙组、清开灵注射液组、痰热清注射液小剂量组、痰热清注射液大剂量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抗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重180-220g的健康清洁级SD大鼠7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甲基泼尼松龙组、清开灵注射液组、痰热清注射液小剂量组、痰热清注射液大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制作采用舌下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Ecoli05585)6mg·kg-1致急性肺损伤。观察腹腔注射给药1次8h后的肺含水量、肺泡灌洗液蛋白与细胞数、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并结合病理学观察分析诸项指标变化的意义。结果痰热清、清开灵和甲基泼尼松龙能够有效阻抑LPS导致的肺含水量及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增加,痰热清还能够显著减少肺泡灌洗液的细胞数量和TNF-α含量,阻抑肺损伤导致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下降。其减轻肺泡壁结构损伤、肺间质水肿,改善肺泡壁毛细血管淤血状态的作用显著优于清开灵和甲基泼尼松龙。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够在阻抑内毒素导致的炎症级联反应的同时,改善肺泡壁毛细血管血流状态,是其有效减轻急性肺损伤,阻止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下降的药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低氧血症 炎症级联反应 痰热清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52
11
作者 顾雅佳 王玖华 +1 位作者 涂小予 张廷璆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 (DCIS)的钼靶X线表现 ,并分析其与病理亚型间的相关性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 2 1例和原位癌伴微浸润8例 ,观察钼靶X线表现 ,并与病理分型、分级对照。结果  ...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 (DCIS)的钼靶X线表现 ,并分析其与病理亚型间的相关性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 2 1例和原位癌伴微浸润8例 ,观察钼靶X线表现 ,并与病理分型、分级对照。结果  (1)单纯簇状微钙化表现 2 0例 ,钙化伴块影 3例 ,单纯软组织块影表现 4例 ,乳头内陷伴乳头后大导管增粗和钼靶表现阴性各 1例。 (2 ) 2 3例钙化表现者 ,分布呈V形 7例、圆形 8例、不规则形 5例、某一象限内多个分散分布的小簇状钙化 3例。(3)从乳头向深部的长条状肿块 1例、圆形肿块 3例。(4)线样分支状钙化易出现在粉刺型 (7/ 9)高核级 (6 / 9)DCIS中 ;颗粒点状钙化易出现在非粉刺型 (11/ 12 )低核级 (11/ 12 )DCIS中。 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2和P =0 0 0 9(χ2 检验 ,Fisher′s精确算法 )。结论 DCIS的钼靶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 ,与基于分子生物改变为基础的病理分型、分级密切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型导管 乳房X线摄影术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肺腺癌国际多学科分类》解读——病理视角 被引量:155
12
作者 罗东兰 刘艳辉 《循证医学》 CSCD 2011年第4期231-232,共2页
近几十年来,肺腺癌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最常见的肺癌组织学亚型。肺腺癌无论在临床、放射学、分子学及病理学形态谱上均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导致各个研究之间很难进行比较。尽管在过去10年中,尤其是2004年版WHO肺腺癌分类应用之后,
关键词 肺腺癌 分类 病理
下载PDF
甲状腺癌的CT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3
13
作者 谢榜昆 关玉宝 +1 位作者 袁小平 李海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197,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甲状腺癌的诊治方面,普遍存在术前误诊率高(达40%~70%)和首次术后癌残留率高(达30%)两方面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癌CT表现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CT及术... 背景与目的:目前在甲状腺癌的诊治方面,普遍存在术前误诊率高(达40%~70%)和首次术后癌残留率高(达30%)两方面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癌CT表现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CT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46例甲状腺癌中31例密度不均匀,30例形态呈不规则状,37例肿瘤边缘模糊不清楚,16例出现瘤周“半岛状”瘤结节,10例瘤周“强化残圈”征;20例肿瘤出现钙化(其中9例细沙粒状钙化,7例混合性钙化,7例表现“囊内钙化性结节”);23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15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类型与钙化形式、外周受侵情况关系密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CT表现 病理学 诊断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中国麻鸡中发现禽J亚群白血病 被引量:136
14
作者 成子强 张利 +2 位作者 刘思当 张玲娟 崔治中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4-587,i002,共5页
首次报道了中国特有鸡种——麻鸡J亚群白血病的发病情况。山东某种鸡场饲养的中国麻鸡,于开产前出现消瘦、贫血、瘫痪等症状,死亡率达10%。经大体剖检发现,病鸡的内脏器官均弥漫性肿大,色彩斑驳,质度较硬;在胸骨内侧、小肠浆膜面和气管... 首次报道了中国特有鸡种——麻鸡J亚群白血病的发病情况。山东某种鸡场饲养的中国麻鸡,于开产前出现消瘦、贫血、瘫痪等症状,死亡率达10%。经大体剖检发现,病鸡的内脏器官均弥漫性肿大,色彩斑驳,质度较硬;在胸骨内侧、小肠浆膜面和气管粘膜面出现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呈灰白色。组织学检查发现,增生的肿瘤细胞为均一的髓细胞。用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阳性率为89%(1517);PCR产物测序,其基因序列、预期氨基酸序列与ALV-J原型株HPRS-103的同源性分别为98.05%和97.4%。用ALV-J单克隆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在肿瘤组织、肝、脾、肾、骨髓、腺胃中呈现强特异性染色。上述检测表明此髓细胞肿瘤是由ALV-J感染引起的。ALV-J麻鸡病例的发现警示应注意中国地方种鸡的白血病净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麻鸡 J亚群白血病 病理学 PC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 被引量:149
15
作者 吴孟超 汤钊猷 +7 位作者 刘彤华 丛文铭 步宏 陈杰 董辉 朱玉瑶 冯龙海 陈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33-839,共7页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国家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病理学则是肝脏外科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之一。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病理...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国家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病理学则是肝脏外科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之一。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于2010年制订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2010年版)》(简称《共识》)[1],对推进我国肝癌病理诊断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近5年来,肝癌临床和病理学研究又有了新进展,肝癌异质性、生物学特性、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等新概念开始成为现代临床肝癌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对肝癌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病理学 诊断 指南
下载PDF
Osteoarthritis:towar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pathological mechanism 被引量:147
16
作者 Di Chen Jie Shen +4 位作者 Weiwei Zhao Tingyu Wang Lin Han John L Hamilton Hee-Jeong Im 《Bone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Osteoarthritis (OA) is the most common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and a major cause of pain and disability in adult individuals. The etiology of OA includes joint injury, obesity, aging, and heredity. However, the d... Osteoarthritis (OA) is the most common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and a major cause of pain and disability in adult individuals. The etiology of OA includes joint injury, obesity, aging, and heredity. However, the detaile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OA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and, currently, there are no interventions available to restore degraded cartilage or decelerate disease progression. The diathrodial joint is a complicated organ and its function is to bear weight, perform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hibit a joint-specific range of motion during movement. During OA development, the entire joint organ is affected, including articular cartilage, subchondral bone, synovial tissue and meniscus.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OA development relies on the discovery of the interplaying mechanisms among different OA symptoms, including articular cartilage degradation, osteophyte formation, subchondral sclerosis and synovial hyperplasia, and the signaling pathway(s) controlling these pathological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 Osteoarthritis:towar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pathological mechanism ADAMTS NGF
下载PDF
一种新的黄病毒导致蛋鸭产蛋下降及死亡 被引量:137
17
作者 滕巧泱 颜丕熙 +2 位作者 张旭 闫丽萍 李泽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4,共4页
为探求2010年在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鸭群出现产蛋下降甚至停止的发病原因,对浙江省4个发病鸭场发病鸭进行病理剖检以及病毒的PCR鉴定。解剖病鸭发现其脾脏肿大明显,肝脏有针尖状白色点状坏死。进一步的病理学变化分析发现病鸭的肝脏呈... 为探求2010年在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鸭群出现产蛋下降甚至停止的发病原因,对浙江省4个发病鸭场发病鸭进行病理剖检以及病毒的PCR鉴定。解剖病鸭发现其脾脏肿大明显,肝脏有针尖状白色点状坏死。进一步的病理学变化分析发现病鸭的肝脏呈现程度不一的脂肪变性和空泡变性,肝细胞呈现局灶性溶解,脾细胞坏死。采集临床发病鸭的脾脏,提取总RNA,用随机引物进行反转录,然后用多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4个鸭场的病料呈鸭黄病毒PCR阳性,其他病毒呈阴性,说明这些鸭场均感染了鸭黄病毒,此病毒在浙江省已广泛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鸭 产蛋下降 黄病毒 PCR 病理
下载PDF
Liver fibrosis and hepatic stellate cells: Etiology, pathological hallmark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被引量:135
18
作者 Chong-Yang Zhang Wei-Gang Yuan +2 位作者 Pei He Jia-Hui Lei Chun-Xu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48期10512-10522,共11页
Liver fibrosis is a reversible wound-healing process aimed at maintaining organ integrity, and presents as the critical pre-stage of liver cirrhosis, which will eventually progress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a... Liver fibrosis is a reversible wound-healing process aimed at maintaining organ integrity, and presents as the critical pre-stage of liver cirrhosis, which will eventually progress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absence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Fibrosis generally results from chronic hepatic injury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mainly viral infection, schistosomiasis, and alcoholism; however, the exact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are still unknown. Although numerous drugs have been shown to have antifibrotic activity in vitro and in animal models, none of these drugs have been shown to be efficacious in the clinic. Importantly, 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initiation, progression, and regression of liver fibrosis by secreting fibrogenic factors that encourage portal fibrocytes, fibroblasts, and bone marrow-derived myofibroblasts to produce collagen and thereby propagate fibrosis. These cells are subject to intricate cross-talk with adjacent cells, resulting in scarring and subsequent liver damage. Thu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liver fibrosi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HSCs is essential for the discovery of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This comprehensive review outlines the role of HSCs in liver fibrosis and details novel strategies to suppress HSC activity, thereby providing new insights into potential treatments for liver fib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CIRRHOSIS FIBROSIS Hepatic stellate cells ETIOLOGY pathologY Treatment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 被引量:109
19
作者 王桂红 王拥军 +4 位作者 姜卫剑 杜彬 何耀 金旻 王素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96例 ,将其中 17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 (18~4 4岁 )、中年组 (45~ 5 9...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96例 ,将其中 17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 (18~4 4岁 )、中年组 (45~ 5 9岁 )及老年组 (≥ 6 0岁 ) ,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  171例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80 .7% )明显高于颅外动脉 (5 6 .1% )。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 ,主要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中年组及老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颅外动脉病变数目随年龄不断增加(P <0 .0 0 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缩窄 病理性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血供特点的螺旋CT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9
20
作者 黄娟 周翔平 +4 位作者 刘荣波 陈宪 许崇永 严志汉 徐建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53-756,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肝细胞性肝癌 (PHCC)的血供方式及其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盲法下观察 5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CC病例的螺旋CT强化方式及影像学表现 ,将PHCC的血供分为 4型。并将PHCC血供类型与癌细胞分化程度 (... 目的 探讨原发肝细胞性肝癌 (PHCC)的血供方式及其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盲法下观察 5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CC病例的螺旋CT强化方式及影像学表现 ,将PHCC的血供分为 4型。并将PHCC血供类型与癌细胞分化程度 (Edmonson分类法 )和组织学类型 (WHO分类法 )的相关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5 0例PHCC中 ,肝动脉供血型共 36例 ,占 72 % ;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型共 6例 ,占 12 % ;门静脉和少血供型各 4例 ,各占 8%。 7例I级PHCC中 ,肝动脉供血型 2例、门静脉供血型 2例 ,双重血供 3例 ;16例Ⅲ级和 9例Ⅳ级PHCC为肝动脉供血。 3例纤维硬化型PHCC均为少血供 ,8例实体型PHCC均为肝动脉供血 ,34例梁状型PHCC中 2 6例由肝动脉供血。结论 大多数PHCC为肝动脉供血型 ,部分为门静脉供血型、双重供血型和少血供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供特点 螺旋CT 病理学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