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瓜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7
1
作者 邹庆道 傅俊范 +1 位作者 朱勇 房德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8-261,共4页
对辽宁省保护地发生的黄瓜褐斑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明确该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C.)Wei]。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该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35℃ ,最适pH值为5~8,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 对辽宁省保护地发生的黄瓜褐斑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明确该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C.)Wei]。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该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35℃ ,最适pH值为5~8,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病菌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35℃ ,最适 pH值为6~8 ,在PSA、PDA等常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光照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病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5~8,光照有助于孢子形成,在PSA、PDA等常规培养基上能大量产孢。病菌分生孢子在室外难以安全越冬,在保护地内能够安全越夏。该菌寄主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 黄瓜 褐斑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症状 寄主范围
下载PDF
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5
2
作者 王海娟 石华 +4 位作者 周伟 胡正强 母丽媛 苏敏 江咏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98-902,共5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及其耐药情况和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导致新生儿肺炎的4种常见病原体(339株)耐药情况以及各病原体组间患儿的临床特征,其中185株分离自支气管分泌物,72株分离自血样本,82株在两种样本中培养同...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及其耐药情况和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导致新生儿肺炎的4种常见病原体(339株)耐药情况以及各病原体组间患儿的临床特征,其中185株分离自支气管分泌物,72株分离自血样本,82株在两种样本中培养同时阳性。结果本研究发现474例病原体培养阳性新生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9%)、大肠埃希菌(19.2%)、肺炎克雷伯杆菌(19.0%)和阴沟肠杆菌(11.4%)是新生儿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多正常,多在生后24 h后入院,而感染G-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患儿则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且一般于生后24 h内入院。50%以上的G-杆菌对第2到4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新生儿肺炎病原体以G-杆菌为主,且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发病时间一般较早。引起新生儿肺炎的G-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原体 耐药 临床特征 新生儿
原文传递
草莓灰霉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3
作者 张国珍 钟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温室和露地栽培中均普遍发生,草莓生长期和采后果实均可被侵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对草莓灰霉病的有关研究,就草莓灰霉病的症状和危害,病原菌的种类,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湿...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温室和露地栽培中均普遍发生,草莓生长期和采后果实均可被侵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对草莓灰霉病的有关研究,就草莓灰霉病的症状和危害,病原菌的种类,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湿度,病原菌的抗药性,影响草莓灰霉病发生的因素包括品种抗感性、不同器官的带菌量和空气中的孢子量及环境条件,草莓灰霉病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灰霉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发病因素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贵州辣椒疫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杨学辉 肖崇刚 袁洁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3-416,共4页
对来源于贵州省不同辣椒产区的5个辣椒疫病病原菌分离物进行分离鉴定。其孢子囊形态各异,多为圆形、近圆形、长椭圆性,孢子囊平均大小为43.5~52.7×33.3~38.8μm,长宽比1.0~2.3,乳突明显,一般单乳突,偶见双乳突。单株培养不产生... 对来源于贵州省不同辣椒产区的5个辣椒疫病病原菌分离物进行分离鉴定。其孢子囊形态各异,多为圆形、近圆形、长椭圆性,孢子囊平均大小为43.5~52.7×33.3~38.8μm,长宽比1.0~2.3,乳突明显,一般单乳突,偶见双乳突。单株培养不产生卵孢子。病菌能在12℃以上、35℃以下生长,对浓度为1∶8×106的孔雀石绿不敏感,部分菌株可利用淀粉作碳源。根据这些特征将这5个菌株鉴定为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病 病原菌 鉴定
下载PDF
玉米新病害-鞘腐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34
5
作者 徐秀德 姜钰 +4 位作者 王丽娟 董怀玉 胡兰 吕国忠 刘志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083-3087,共5页
【目的】明确中国玉米产区发生的新病害—鞘腐病的症状及其致病病原菌的种类。【方法】田间调查进行症状描述,采集不同地区玉米鞘腐病典型病斑,对分离获得的可疑病原物进行培养、致病性测定以及ITS序列测定分析。【结果】玉米鞘腐病菌... 【目的】明确中国玉米产区发生的新病害—鞘腐病的症状及其致病病原菌的种类。【方法】田间调查进行症状描述,采集不同地区玉米鞘腐病典型病斑,对分离获得的可疑病原物进行培养、致病性测定以及ITS序列测定分析。【结果】玉米鞘腐病菌的形态学与已报道的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相同,ITS序列测定分析该菌与层出镰孢菌的同源性达100%;人工接种寄主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相同症状。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28℃。病菌大、小两型分生孢子的萌发适宜温度均为25~30℃。【结论】玉米鞘腐病为中国玉米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其病原菌为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Mats.)Nirenber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鞘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海市2015-2017年成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孔德川 吴寰宇 +5 位作者 郑雅旭 潘浩 姜晨彦 张曦 陈健 吴凡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4-910,共7页
目的研究2015-2017年上海地区成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7年上海地区3家不同级别医院内的发热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对纳入病例进行相关信息登记和采样,进行... 目的研究2015-2017年上海地区成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7年上海地区3家不同级别医院内的发热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对纳入病例进行相关信息登记和采样,进行呼吸道病原体多重PCR检测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806例发热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共检出阳性592例,总阳性率为73.45%。其中病毒阳性为538例,检出阳性率66.75%(538/806),病毒检出率前3位的病原体为甲型流感病毒(40.45%,326/806)、乙型流感病毒(14.39%,116/806)和鼻病毒/肠道病毒(4.84%,39/806);细菌阳性为130例,总检出阳性率为16.13%(130/806),仅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1.17%,90/80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71%,46/806);肺炎支原体阳性43例,检出阳性率为5.33%(43/806),肺炎衣原体阳性3例,阳性率为0.37%(3/806)。共发现150例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18.61%(150/806),其中以二重感染(90.00%,135/150)为主,三重感染和四重感染分别占9.33%(14/150)和0.67%(1/150)。150例混合感染中,主要重复检出病原体为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不同时间和地区的发热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原体检出情况不同(P<0.001)。结论2015-2017年上海地区发热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以流感等病毒感染为主,病原体检出的构成随着不同时间、地区、人群特征等影响因素动态变化,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医防结合,将结果用于指导临床诊疗和防治策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流行性感冒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三七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文增叶 李定华 +4 位作者 代梦瑶 杨野 崔秀明 杨启良 年洪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78-1984,共7页
目的:旨在分离鉴定三七苗期根腐病病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从而了解该病原菌的发病条件,为该病原菌引起的三七病害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三七根腐病幼苗,用PDA培养基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2株真菌。通过... 目的:旨在分离鉴定三七苗期根腐病病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从而了解该病原菌的发病条件,为该病原菌引起的三七病害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三七根腐病幼苗,用PDA培养基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2株真菌。通过对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观察及ITS序列的比对,对其中1株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温度、pH、光照、碳源及氮源等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病原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将病原菌回接一年生三七植株,发现其有很强的致病性。该病原菌在30℃、pH 5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最快,可有效利用多种碳和氮源,其中以淀粉、乳糖为最佳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孢子在30℃、pH 6~7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结论:明确了三七苗期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确定了该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根腐病 病原菌 尖孢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水稻穗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8
8
作者 黄世文 王玲 +4 位作者 刘连盟 刘恩勇 侯恩庆 肖丹凤 范锃岚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1-350,共10页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RSRD)是近年上升较快的一种水稻穗部重要病害,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从稻穗发病谷粒中,共分离到4种真菌,经形态学、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澳大利...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RSRD)是近年上升较快的一种水稻穗部重要病害,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从稻穗发病谷粒中,共分离到4种真菌,经形态学、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australiensis)、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4种病原菌均能在温度4℃~40℃、pH 3~12条件下生长,最适的温度范围是25℃~30℃,不同菌最佳产孢的pH值差异较大。4种菌均能在供试的碳、氮源培养基上生长,不同的碳、氮源对各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不同。穗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水稻后期穗部褐变病害,病原菌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致病性分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穗腐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鉴定
下载PDF
紫花苜蓿根腐病原菌--拟枝孢镰刀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潘龙其 张丽 +3 位作者 杨成德 袁庆华 王瑜 苗丽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98,共11页
本文对从内蒙古赤峰巴雅尔草业基地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到的菌株BYE27-2-5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pH 值5.0~11.0均宜于菌... 本文对从内蒙古赤峰巴雅尔草业基地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到的菌株BYE27-2-5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pH 值5.0~11.0均宜于菌丝生长,产孢最适pH8.0,孢子萌发最适pH7.0;光暗交替利于菌丝生长,光照利于产孢和孢子的萌发;孢子在相对湿度低于75% 不萌发,高于95% 萌发较快;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利于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蔗糖利于产孢;氮源中蛋白胨利于菌丝生长,酵母膏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菌丝致死温度为54℃(10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10min);根据其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其为拟枝孢镰刀菌(犉狌狊犪狉犻狌犿狊狆狅狉狅狋狉犻犮犺犻狅犻犱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拟枝孢镰刀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红海榄赤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小媛 何红 +3 位作者 胡汉桥 欧雄常 柳凤 李信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4-592,共9页
本文对来自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赤斑病同一病斑上获得的2个菌株PⅠ-1和PⅡ-3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Ⅱ-3菌株的致病力比PⅠ-1的稍强;2个菌株均具有一定的寄主专化性。经形态特征观察与rDNA-ITS序列分析,2个菌株... 本文对来自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赤斑病同一病斑上获得的2个菌株PⅠ-1和PⅡ-3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Ⅱ-3菌株的致病力比PⅠ-1的稍强;2个菌株均具有一定的寄主专化性。经形态特征观察与rDNA-ITS序列分析,2个菌株均鉴定为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光照对2个菌株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大,生长温度均为10~32℃(最适25℃),pH值为3.0~10.9(最适4.0);孢子萌发温度均为10~35℃(最适25~28℃),pH值为2.5~8.0(最适3.0);黑暗条件有利于2个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但2个菌株的产孢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PⅠ-1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8℃而PⅡ-3为20℃;PⅠ-1产孢的最适pH值为5.1而PⅡ-3为9.0;PⅠ-1产孢对光照不敏感,而PⅡ-3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产孢。另外,在相似条件下,PⅠ-1产孢量比PⅡ-3大,而PⅡ-3菌丝生长速度比PⅠ-1快,孢子萌发率也比PⅠ-1高。由此可见,2个菌株PⅠ-1和PⅡ-3虽属于同一个种,但某些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海榄 异色拟盘多毛孢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海南儋州甘蔗锈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晓妹 刘文波 施焕焕 《中国糖料》 2008年第2期30-32,共3页
根据症状和病原菌特征,确定海南儋州2007年新发现的甘蔗锈病是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 Sydow)引起的甘蔗褐锈病。该病菌夏孢子较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8~250C,最适萌发的温度为25℃。在相对湿度90%~100%及水滴中,夏孢子... 根据症状和病原菌特征,确定海南儋州2007年新发现的甘蔗锈病是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 Sydow)引起的甘蔗褐锈病。该病菌夏孢子较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8~250C,最适萌发的温度为25℃。在相对湿度90%~100%及水滴中,夏孢子都可以萌发,其中以水滴中的萌发率最高。夏孢子萌发较适宜的pH值范围是5.5~7.5,最适宜pH为7.1。黑暗和2%的葡萄糖液可促进夏孢子的萌发。在-15℃、10℃和35~38℃干燥的环境条件下,夏孢子很容易失活。室内干藏两周半后,约一半的夏孢子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锈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吴茱萸 唐思源 +2 位作者 李耀军 张瑞珍 杨艳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24-1527,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感染特点及细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选药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的患者120例,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利用常规实验室法对其进行细菌的培养和分离,并... 目的探究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感染特点及细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选药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的患者120例,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利用常规实验室法对其进行细菌的培养和分离,并对其进行相关药敏试验。结果 120例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共分离出19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42株占71.7%;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85.0%;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均>93.0%。结论患者发病的早期给予自身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同时在用药时要关注本地区HAP常见病原菌的具体情况,提高老年HAP的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感染特点 细菌耐药性
原文传递
海南省2014-2017年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及柯萨奇病毒A组6型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韩桃利 李丹丹 +6 位作者 冀天娇 郭悦 马焱 潘正帆 宋洋 陈海云 许文波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49-255,共7页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4-2017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及病原谱构成,阐明海南省流行的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基因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变化,利用Sequencher、Bioedit和MEGA软件,结合GenBan...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4-2017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及病原谱构成,阐明海南省流行的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基因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变化,利用Sequencher、Bioedit和MEGA软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1949-2017年CV-A6序列和本研究的海南省CV-A6毒株序列,构建亲缘性进化树揭示其基因特征。结果 病原监测结果显示:2014-2017年,海南省HFMD实验室诊断2 520例HFMD病例,其中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895例(35.5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463例(18.37%)和其他肠道病毒(EV)1 162例(46.11%)。但不同年份和不同月份的优势病原呈现动态变化,除2014年EV-A71为优势病原(占56.00%)外,其余年份均以其他EV为主,各年占比分别为59.04%、33.69%、67.72%;不同病例类型病原构成有明显差异,轻症病例优势病原除2014年为EV-A71 (58.84%)外,其余年份均为其他EV (分别占59.77%、44.66%和78.81%);重症病例中2014和2016年EV-A71为优势病原(分别占85.92%、48.72%),2015和2017年其他EV为优势病原(分别占51.87%、100.00%);死亡病例病原全部为EV-A71。2014-2016年送检标本中未检出CV-A6,故仅分析2017年CV-A6的基因特征:2017年84株肠道病毒阳性标本,经血清型鉴定CV-A640例(占47.62%),提示CV-A6为海南省2017年HFMD中的主要优势病原;海南省CV-A6序列均属于国内流行的D3a进化分支,并与我国其他省份CV-A6毒株共同进化。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2014-2017年海南省HFMD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的CV-A6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为海南省HFMD防控策略制定以及是否研制多价手足口病疫苗提供了科学数据。应继续加强海南省HFMD病原谱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构成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基因特征 基因型
原文传递
新疆枣果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晓琳 刘玉 +3 位作者 马荣 梁英梅 陈宝军 闫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38,共7页
针对新疆地区严重危害枣果产业健康发展的枣果黑斑病,经形态学观察、病理学接种试验并结合ITS及RPB2基因片段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原菌(Q、WY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5℃,... 针对新疆地区严重危害枣果产业健康发展的枣果黑斑病,经形态学观察、病理学接种试验并结合ITS及RPB2基因片段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原菌(Q、WY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Q菌株最适培养基为PSA,最适pH为5;WY最适培养基JA,最适pH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黑斑病 病原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陕西线辣椒炭疽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杨佳文 赵尊练 +5 位作者 张管曲 谢芳琴 姜长岳 张永香 韩晓萍 徐乃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95-1705,共11页
为了搞清陕西省线辣椒主产区炭疽病的致病菌类型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对采自陕西省宝鸡市线辣椒主产区具有炭疽病症状的80份线辣椒果实样品进行致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多基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从80份病样中共鉴定... 为了搞清陕西省线辣椒主产区炭疽病的致病菌类型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对采自陕西省宝鸡市线辣椒主产区具有炭疽病症状的80份线辣椒果实样品进行致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多基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从80份病样中共鉴定出4种不同的炭疽菌,即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大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菠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inaciae)和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4种炭疽菌所占比率依次为83.75%、13.75%、1.25%和1.25%;尖孢炭疽菌对线辣椒的致病力最强,其次是大豆炭疽菌,菠菜炭疽菌对线辣椒致病力较弱,博宁炭疽菌对线辣椒没有致病力。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度25℃、连续光照、pH=6、碳源葡萄糖、氮源酵母浸膏最适合尖孢炭疽菌菌丝生长,温度30℃、连续光照、pH为5~6、碳源麦芽糖、氮源酵母浸膏最适合尖孢炭疽菌菌株产孢;温度30℃、连续光照、pH为7、碳源果糖、氮源蛋白胨最适合大豆炭疽菌菌丝生长,温度30℃、连续黑暗、pH为5~6、碳源麦芽糖、氮源脯氨酸最适合大豆炭疽菌菌株产孢;温度30℃、连续光照、pH为9~11、碳源麦芽糖、氮源蛋白胨最适合菠菜炭疽菌菌丝生长;温度30℃、连续黑暗、pH为5~6、碳源麦芽糖、氮源蛋白胨最适合菠菜炭疽菌菌株产孢。在陕西省线辣椒上发现尖孢炭疽菌,为首次报道;在辣椒上发现菠菜炭疽菌,亦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 炭疽病 病原鉴定 多基因联合分析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及发病机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曹丽云 赵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46-248,F0003,共4页
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支原体等。了解各种病原体的病原学特点及发病机制,并及时、正确的治疗,对临床防治下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小儿 病原体 病原学特点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2016~2017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解泽强 陈亮 张曼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610-615,共6页
目的了解2016~2017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性别、年龄、科室分布特点,为临床泌尿系感染疾病诊断与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离的泌尿系感染病原菌1369株,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 目的了解2016~2017年泌尿系感染病原菌、性别、年龄、科室分布特点,为临床泌尿系感染疾病诊断与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离的泌尿系感染病原菌1369株,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进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药敏鉴定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折点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版标准。采用WHONET 5.6软件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1369株病原菌中,分别检出革兰阴性菌778株(56.83%),革兰阳性菌303株(22.13%),真菌288株(21.04%),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分离率前两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8.85%)、肺炎克雷伯菌(11.91%)。革兰阳性菌分离率前两位分别为屎肠球菌(11.91%)、粪肠球菌(4.53%)。真菌分离率最高为白色假丝酵母菌(8.25%)。男女性别占分别为男性为62.24%、女性37.76%。泌尿系感染人群占比前三位的为81~90岁(43.54%)、71~80岁(21.18%)、61~70岁(12.56%)。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在全院各病区均有分布,病区分离率前3位分别为占ICU病区(26.52%),神经与精神病区(17.02%),急诊病区(10.52%),其中以ICU病区最多。结论医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人群以60岁以上人群比例最多,其中81-90年龄段占比较高。ICU病区患者泌尿系感染几率最高。及时监测尿液标本临床分离株的分布情况和特征,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尿路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病原菌 分布特点
下载PDF
百合鳞茎腐烂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曹兴 刘南南 +2 位作者 胡燕佩 义鸣放 王桂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6-101,共6页
为确定北京市昌平区百合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研究了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当地百合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为... 为确定北京市昌平区百合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研究了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当地百合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在分离数量上占优势,腐皮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强。尖孢镰刀菌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5,产孢的最适pH值为7。12∶12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和硝酸钠,产孢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甘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鳞茎腐烂病 病原菌鉴定 尖孢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轮状病毒感染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9
作者 赵高伟 任晓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5,共6页
轮状病毒是引起多种幼龄动物以及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常为隐性,但环境因素改变或机体免疫力下降则可引起该病的爆发与流行.此外,轮状病毒也是一种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轮... 轮状病毒是引起多种幼龄动物以及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常为隐性,但环境因素改变或机体免疫力下降则可引起该病的爆发与流行.此外,轮状病毒也是一种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轮状病毒感染机制和防治研究有重要实践价值.本文综述了轮状病毒病原学、临床表现以及药物和疫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轮状病毒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病原特性 感染机制 药物 疫苗预防
下载PDF
斑玉蕈蛛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琪辉 王威 +1 位作者 李成欢 温志强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0-356,共7页
近期在福建省一家斑玉蕈厂发现一种新病害。为明确该致病菌,通过感病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得一株病原菌,经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金黄菌寄生Hypomyces aurantius,该病害名为蛛网病。这是金黄菌寄生所致斑玉蕈蛛... 近期在福建省一家斑玉蕈厂发现一种新病害。为明确该致病菌,通过感病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得一株病原菌,经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金黄菌寄生Hypomyces aurantius,该病害名为蛛网病。这是金黄菌寄生所致斑玉蕈蛛网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通过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发现其菌丝体最佳生长条件为20℃,p H5.5,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光照对菌丝体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在出菇过程中严格控制低温条件,同时加强通风和环境卫生管理有助于预防该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病 金黄菌寄生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