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接触表面生物被膜形成机制及防控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悦 吴梦洁 +2 位作者 李卓思 刘阳泰 董庆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6-285,共10页
食源性致病菌的生物被膜是固着在食品接触表面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组织的多细胞群体结构。因生物被膜具有极强的黏附性和抗逆性,常规消杀手段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防控,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并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本文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 食源性致病菌的生物被膜是固着在食品接触表面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组织的多细胞群体结构。因生物被膜具有极强的黏附性和抗逆性,常规消杀手段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防控,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并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本文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在形成机制及防控方法方面的相关研究。以生物被膜黏附性提高、菌体状态改变和抗逆性增强的3个主要特点为核心,总结讨论了细菌的长链附属结构、群体感应系统及胞外聚合物在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将生物被膜的防控策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法3类,分别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作用原理及优缺点,旨在为食品领域生物被膜的高效防控方法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以期更好地实现食品微生物的安全有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生物被膜 形成机制 防控方法
下载PDF
噬菌体防控水产品中细菌生物膜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萌 马永生 +1 位作者 李莹 赵前程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7-474,共8页
我国2018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45766×10^(7) t,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46.28 kg[1]。随着水产品消费量的提高,由细菌引发的水产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2]。98%以上的细菌会黏附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后,产生大量的多糖、脂类等多聚... 我国2018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45766×10^(7) t,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46.28 kg[1]。随着水产品消费量的提高,由细菌引发的水产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2]。98%以上的细菌会黏附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后,产生大量的多糖、脂类等多聚物基质包裹在自身菌体外,形成细菌生物膜保护细菌在恶劣条件下生存并转移到新环境,加速细菌的交叉污染[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食源性致病菌 腐败菌 生物膜 噬菌体
下载PD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n emerging pathogenic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被引量:3
3
作者 Suresh G Joshi Geetanjali M Litak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年第3期25-36,共12页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Acinetobacter has gained importance as a leading nosocomial pathogen, partly due to its impressive genetic capabilities to acquire resistance and partly due to high selective pressure, esp...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Acinetobacter has gained importance as a leading nosocomial pathogen, partly due to its impressive genetic capabilities to acquire resistance and partly due to high selective pressure, especially in critical care units. This low-virulence organism has turned into a multidrug resistant pathogen and now alarming healthcare providers worldwide. Acinetobacter baumanni(A. baumannii) is a major species, contributing about 80% of all Acinetobacter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It disseminates antibiotic resistance by virtue of its extraordinary ability to accept or donate resistance plasmids. The procedures for breaking the route of transmission are still proper hand washing and personal hygiene(both the patient and th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reducing patient's biofilm burden from skin, and judicious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 and carbapenemases in A. baumannii leaves almost no cure for these "bad bugs".To control hospital outbreaks of multidrug resistantAcinetobacter infection, we need to contain their dissemination or require new drugs or a rational combination therapy. The optimal treatment for multidrug-resistant A. baumannii infection has not been clearly established, and empirical therapy continues to require knowledge of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of isolates from one's own institution. This review mainly focused on general features and introduction to A. baumannii and its epidemiological status, potential sources of infection, risk factors, and strategies to control infection to minimize spr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NETOBACTER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iofilm Combination therapy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Intensive care unit MULTIDRUG resistance NOSOCOMIAL pathogen Risk factor
下载PDF
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研究进展
4
作者 郑鹏 汪邦芳 +1 位作者 林佳冰 史庆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3-1060,共8页
医疗供水系统可能成为水源性感染病原体的贮存场所,受污染的医疗用水常导致医院感染及暴发事件,给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带来挑战。一些水源性病原体,如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常通过供水... 医疗供水系统可能成为水源性感染病原体的贮存场所,受污染的医疗用水常导致医院感染及暴发事件,给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带来挑战。一些水源性病原体,如铜绿假单胞菌、军团菌、非结核分枝杆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常通过供水系统繁殖与传播,供水系统的水温、余氯浓度及生物膜是关键影响因素。现对近年来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的现状、供水系统特点及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相关水源性感染事件进行综述,以期为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防控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供水 水源性感染病原体 医院感染 生物膜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食源性混合病原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钰皎 胡炜东 +4 位作者 黄海英 赵雪平 孙子羽 满都拉 陈忠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3-49,共7页
以食源性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其混合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及BoxBehnken试验,确定混合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最佳条件;通过96微孔板法分别测定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ryptone soybroth,TSB)、葡萄糖和NaCl对... 以食源性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其混合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及BoxBehnken试验,确定混合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最佳条件;通过96微孔板法分别测定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ryptone soybroth,TSB)、葡萄糖和NaCl对单一菌和混合菌在最佳条件下形成生物被膜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混合菌生物被膜的最佳培养基p H值为7,培养温度36℃,培养时间22 h;采用质量分数为1.6%的TSB培养基时,病原菌在最佳条件下形成的生物被膜黏附率最大;碳源促进了生物被膜的形成;NaCl质量分数大于0.4%时,食源性病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受到一定抑制。综上,培养条件能够影响病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生物被膜 培养条件 响应面法 病原菌生物被膜 营养条件
下载PDF
Phospholipid/protein co-mediated assembly of Cu_(2)O nanoparticles for specific inhibition of growth and biofilm formation of pathogenic fungi 被引量:2
6
作者 Liping Peng Henan Wei +3 位作者 Lei Tian Jiachun Xu Mingchun Li Qilin Yu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3期759-768,共10页
A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the individuals suffering from AIDs,chemotherapy,and radiotherapy,pathogenic fungi,which may rapidly grow and invade the host tissues in these immune-compromised patients,is becoming great ... A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the individuals suffering from AIDs,chemotherapy,and radiotherapy,pathogenic fungi,which may rapidly grow and invade the host tissues in these immune-compromised patients,is becoming great threat to human health.In this study,we constructed a novel fungal pathogen-responsive assembly of cuprous oxide(Cu_(2)O)nanoparticles(NPs)for specific targeting and inhibiting growth and biofilm formation of the representative fungal pathogen,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This assembly was formed by coating the initial Cu_(2)O NPs with both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and bovine serum albumin(BSA),followed by hydrophobic/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driven formation of the Cu_(2)O-PE-BSA microaggregates.The formed microaggregates could be induced for disassembly by the fungal pathogen C.albicans,leading to close binding of the NPs to the cell wall of the pathogen.Both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viability assays showed that the assembly strongly inhibited growth and biofilm formation of the pathogen,but had extreme low toxicity to mammalian cells.In vivo mouse wound model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 assembly had high capacity of healing the fungus-infected wounds and reduced the fungal burden of the wound tissues.This study sheds a novel light on facile development of pathogen-responsive nano-assemblies for efficient and safe antifungal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 nanoparticle ASSEMBLY fungal pathogen biofilm antifungal therapy
原文传递
含银离子羟基磷灰石表面涂层的钛板对6种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磊 丹丹 +2 位作者 马兰 贾慧 王玉杰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1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含银离子羟基磷灰石表面涂层的钛板对于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对比普通羟基磷灰石表面钛板与含银离子羟基磷灰石表面钛板的抗菌能力,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比较2种材料对6种常见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包括:A.牙龈卟... 目的探讨含银离子羟基磷灰石表面涂层的钛板对于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对比普通羟基磷灰石表面钛板与含银离子羟基磷灰石表面钛板的抗菌能力,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比较2种材料对6种常见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包括:A.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B.牙龈卟啉单胞菌381,C.牙髓卟啉单胞菌(ATCC,34506),D.中间普雷沃菌(ATCC,25611),E.产黑色素普雷沃菌(ATCC,l3040)和F.具核梭杆菌(ATCC,l0953)。采用电镜扫描观察2种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观察含银离子羟基磷灰石表面钛板对于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含银离子羟基磷灰石表面钛板对于6株实验菌模式株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未接触细菌的钛板表面呈凹凸不平状,并无任何附着物或结晶体,与细菌共培养之后的2种材料表面均有炎性附着物或结晶体,可观察到细菌结构,细菌生物膜被包裹在大量的纤维膜之中。含银离子羟基磷灰石表面涂层的钛板可以明显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A~F菌种的抑菌率分别为(14.5±1.2)%、(25.0±14.5)%、(50.0±15.7)%、(50.0±15.5)%、(25.0±1.5)%以及(50.0±23.5)%。结论含银离子羟基磷灰石表面涂层的钛板抑制牙周致病菌的能力较强,尤其是对于牙髓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效果更明显,可以考虑作为口腔种植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 羟基磷灰石 牙周致病菌 细菌生物膜
下载PDF
噬菌体内溶素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溶解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方正 田中杰 田文儒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116,共4页
奶牛乳房炎一直是困扰养牛业的顽疾。诱发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通常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等致病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环境致病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等机会性致病菌。噬菌体是一... 奶牛乳房炎一直是困扰养牛业的顽疾。诱发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通常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等致病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环境致病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等机会性致病菌。噬菌体是一类细菌依赖性的病毒,可通过内溶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或利用穿孔素-内溶素系统水解肽聚糖。在体外试验中,噬菌体及其内溶素可溶解、抑制细菌生物膜,裂解乳房炎致病菌;在体内试验中,可清除感染动物体内的乳房炎致病菌,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治疗效果。因此,噬菌体及其内溶素在奶牛乳房炎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内溶素 乳房炎致病菌 细菌生物膜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菌株多相异质性对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俞文英 张昭寰 +3 位作者 刘海泉 Pradeep Kumar MALAKAR 潘迎捷 赵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96-303,共8页
微生物风险评估是当前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科学工具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菌株多相异质性是微生物的固有特性,普遍存在于各类致病菌之中,影响着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食品微生物菌... 微生物风险评估是当前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科学工具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菌株多相异质性是微生物的固有特性,普遍存在于各类致病菌之中,影响着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食品微生物菌株多相异质性的相关研究,总结了菌株多相异质性的概念,从生长和失活异质性、被膜形成异质性、毒力异质性和耐药异质性4 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菌株多相异质性的存在形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菌株多相异质性对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影响,进一步展望了降低该影响的4 种解决措施,提出微生物风险评估宏模型的概念,以期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生长和失活异质性 被膜形成异质性 毒力异质性 耐药异质性 风险评估 宏模型
下载PDF
人类环境病原真菌--新生隐球菌的社会行为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浩 何光军 王琳淇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55-1566,共12页
人类病原真菌代表了病原微生物一个重要类群,主要感染免疫缺陷、受损和受抑制的患者,导致很高的死亡率。绝大多数的人类病原真菌属于环境病原微生物,它们与人类宿主并无长期共同进化史以及紧密的共生关系,这类真菌被称为环境病原真菌。... 人类病原真菌代表了病原微生物一个重要类群,主要感染免疫缺陷、受损和受抑制的患者,导致很高的死亡率。绝大多数的人类病原真菌属于环境病原微生物,它们与人类宿主并无长期共同进化史以及紧密的共生关系,这类真菌被称为环境病原真菌。新生隐球菌作为环境病原真菌的模式种,每年导致约60万人死亡。与其他环境病原真菌相似,该菌的致病能力并不由宿主因素驱动,而是衍生于其对于生境压力出色的适应性策略。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群体或社会行为可能作为一个关键环境适应策略,广泛参与新生隐球菌的感染、耐药以及有性生殖过程。本文以新生隐球菌为例,针对生物被膜以及生物被膜样群落,总结其中的群体或社会调控方式,并对其研究前景和临床应用提出了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病原真菌 新生隐球菌 细胞交流 有性生殖 生物被膜
原文传递
食源性致病细菌在土壤中的生存策略及其治理方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埔 鞠峰 张丽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94-2704,共11页
土壤健康,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健康,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在土壤中已检出了大肠杆菌、肠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等食源性致病细菌。某些食源性致病细菌能适应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并可长期存活,其毒力基因与抗生素抗性基... 土壤健康,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健康,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在土壤中已检出了大肠杆菌、肠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等食源性致病细菌。某些食源性致病细菌能适应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并可长期存活,其毒力基因与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播,从而给土壤环境生物安全与消费者健康带来风险。本文综述了土壤中食源性致病细菌的主要来源及其生存策略,并介绍了源头治理和原位修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食源性致病细菌治理的技术策略进行了展望,并从改善土壤化学环境和物理环境、切断传播途径、生物防治等方面讨论了未来研究重点关注的方向,以期为保障土壤健康和食品安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 食源性致病细菌 抗生素抗性 生物膜 微塑料
下载PDF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tus基因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12
作者 蒋尚伯 孙大元 +5 位作者 唐子晴 沈会芳 蒲小明 林壁润 杨祁云 张景欣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1175,共15页
为解析硫转运蛋白(tRNA 2-thiouridine synthesizing protein,tus)基因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细菌——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6株tus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及回补菌株,分析代表性突变体的转录组差... 为解析硫转运蛋白(tRNA 2-thiouridine synthesizing protein,tus)基因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细菌——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6株tus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及回补菌株,分析代表性突变体的转录组差异,并测定不同突变体的运动能力、细胞壁降解酶分泌水平以及对烟草的致敏性和对寄主的毒力,解析突变体生物被膜表型发生变异的原因。结果显示,玉米迪基氏菌的6株tus基因缺失突变体ΔtusA、ΔtusB、ΔtusC、ΔtusD、ΔtusE和ΔmnmA均表现出生物被膜表型缺陷;ΔtusC突变体转录组比较分析表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运动性相关基因均属于细胞进程中的显著下调表达基因,且前者主要为Ⅵ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stem,T6SS)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3个位点的T6SS基因均出现显著下调表达趋势;6株tus基因缺失突变体的运动能力显著减弱,但是细胞壁降解酶分泌水平和对烟草的致敏性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接种野生型菌株和基因回补菌株后香蕉的病情指数为42.5~67.5,而接种突变体后香蕉的病情指数下降至5.0~17.5,突变体的毒力下降。表明tus基因在玉米迪基氏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 tus基因 转录组测序 生物被膜 运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