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髌骨解剖形态学的CT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盛杰 周一新 +1 位作者 邵宏翊 杨德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髌骨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及其对髌骨置换手术操作与髌骨假体设计的指导作用。方法募集膝关节结构正常的健康成年国人60名,男32名,女28名;年龄18-54岁,平均33.7岁。随机选择左侧或右侧行膝关节伸直位CT扫描,扫描范围从胫... 目的探讨正常髌骨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及其对髌骨置换手术操作与髌骨假体设计的指导作用。方法募集膝关节结构正常的健康成年国人60名,男32名,女28名;年龄18-54岁,平均33.7岁。随机选择左侧或右侧行膝关节伸直位CT扫描,扫描范围从胫骨近端二分之一至股骨远端二分之一。扫描图像应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重建后分别生成髌骨的矢状面和横断面图像。按性别分组分别测量及计算髌骨的高度、宽度、厚度,髌骨嵴的位置,高宽比及模拟髌骨置换手术中髌骨切骨后的剩余骨量厚度。结果男性髌骨的高度、宽度、厚度及模拟髌骨切骨后的剩余骨量厚度分别为(31.95±2.77)mm、(45.02±2.70)mm、(22.38±1.63)mm、(13.18±1.62)mm,女性分别为(28.72±2.17)mm、(39.57±2.57)mm、(19.88±1.36)mm、(11.20±1.20)mm,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髌骨的宽高比为1.42±0.11、髌骨嵴位于髌骨上42.9%偏内侧位置,女性髌骨的宽高比为1.38±0.10、髌骨嵴位于髌骨上42.6%偏内侧位置,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人的髌骨相对小、扁且薄,选择及设计髌骨假体时应考虑人种差异。女性的髌骨较男性尺寸更小,在髌骨置换时尤其应该注意保留一定的髌骨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解剖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设计 体层摄影术 X线
原文传递
人髌周组织神经末梢分布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程锐 高兴华 侯之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0-1125,共6页
目的对髌骨周围软组织的神经末梢分布情况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行髌骨周围烧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自4具新鲜截肢的髌骨标本(2例糖尿病足截肢、1例下肢动脉闭塞截肢和1例车祸伤截肢),采集髌骨周围0.5cm以... 目的对髌骨周围软组织的神经末梢分布情况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行髌骨周围烧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自4具新鲜截肢的髌骨标本(2例糖尿病足截肢、1例下肢动脉闭塞截肢和1例车祸伤截肢),采集髌骨周围0.5cm以内软组织,长0.5cm×宽0.5cm×纵向全层的三维立体标本,通过HE染色、甘氨酸银染色,在同一视野下对髌周软组织标本紧贴髌骨内侧截面的神经末梢分布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大体解剖发现来源于皮肤的血管网直接进入髌骨滋养孔区域参与构成髌骨滋养孔区域的血管网络并在2.4、7和10点位发现有血管进入髌骨;组织学观察发现髌骨周围软组织内存在大量的神经纤维,但4个髌骨标本周围软组织内神经纤维的区域分布没有明显区别。髌骨周围软组织内侧滑膜层有神经入髌的通道,主要存在于7、11和13点位,髌骨外侧没有发现神经进入髌骨的通道。神经纤维呈“区域性集中分布”现象,以5、6、7点位及10、11、12、1、2点位分布数目最多,其中又以股四头肌肌腱和髌腱两极居多,在髌骨滋养孔区域的筋膜及骨膜中也发现了大量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分层分布,主要集中在滑膜层、脂肪垫、肌腱结缔组织间层的近髌骨端。结论髌骨周围软组织内神经纤维分布多,神经进入髌骨的通道主要存在于髌骨内侧和滋养孔区域,神经纤维分布呈分层且区域性集中现象,“中央较多,下多于上,内多于外,两极多于其他”。髌周烧灼去神经化操作,通过减少外周伤害感受器的数目实现“减敏”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神经纤维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骨性关节炎患者早期疗效及膝前痛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伟民 唐本森 +2 位作者 张涛 周广福 田晓滨 《创伤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进行髌骨置换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笔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骨科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93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髌骨置换组43例和未置换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进行髌骨置换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笔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骨科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93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髌骨置换组43例和未置换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相关指标变化差异。结果术前髌骨置换组与非置换组的膝关节K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Feller评分差异不显著( P>0.05);术后第3、6、12个月髌骨置换组膝关节KSS评分、Feller评分显著高于非置换组(P<0.05);术前髌骨置换组与非置换组的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3、6、12个月髌骨置换组膝关节VAS评分显著低于非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胫股角,髌韧带比值,关节活动度ROM屈、伸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0.05);术后第12个月两组患者的胫股角、髌韧带比值,关节活动度ROM屈、伸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 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髌骨置换对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均有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膝关节 置换术 关节炎
下载PDF
髌骨处理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鹏飞 关振鹏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958-961,共4页
对于伴有严重疼痛和明显活动范围受限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 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1],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不满意率约为 15%~20% [2],术后残余痛是其中... 对于伴有严重疼痛和明显活动范围受限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 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1],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不满意率约为 15%~20% [2],术后残余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3],TKA 术后膝前痛( anterior knee pain,AKP ) 的发生率在4%~49% [4],髌股关节稳定性、髌股关节轨迹、髌骨骨关节炎的进展、髌股关节压力、髌骨位置等均是 AKP 致病因素 [5],因此,髌骨的处理在 TKA 术中显得十分重要,目前,髌骨的手术处理方式主要有髌骨置换术和非髌骨置换术两种方式,同时,非髌骨置换术又包含骨赘切除、髌骨修整、去神经化、外侧部分关节面切除、外侧支持带松解、钻孔减压等手术方法 [6-7],笔者通过检索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现就 TKA 术中髌骨处理方式的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综述
原文传递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中行髌骨置换修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英文) 被引量:9
5
作者 高自立 孙康 田少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667-2671,共5页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各类终末期或重症膝关节病变最有效、最成功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目前对于全膝关节置换中是否常规行髌骨置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的:探讨同期行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时同时行髌骨置换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各类终末期或重症膝关节病变最有效、最成功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目前对于全膝关节置换中是否常规行髌骨置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的:探讨同期行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时同时行髌骨置换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行双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机分为2组,置换组术中行髌骨置换,非置换组未置换髌骨。结果与结论:置换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出现膝前痛共12例,其中置换组4(13%)例,未置换组8(27%)例。无假体断裂、松动、移位等、髌骨骨折、髌骨坏死等并发症,亦无髌骨假体翻修情况。结果证实,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行髌骨置换与不置换具有相同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膝关节 膝关节 人工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植入物 人工假体 骨性关节炎 关节成形 髌骨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髌骨低位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百成 高石军 +3 位作者 王晓峰 陆博 邵德成 王飞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后髌骨低位与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改变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预防和控制髌骨低位的措施。方法41例(48膝)膝关节内侧间隙骨性关节炎患者,男30例(33膝),女11例(15膝);年龄45~56岁,平...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后髌骨低位与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改变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预防和控制髌骨低位的措施。方法41例(48膝)膝关节内侧间隙骨性关节炎患者,男30例(33膝),女11例(15膝);年龄45~56岁,平均52岁。所有病例均行胫骨外侧高位楔形截骨术。根据术前测量的截骨角度(内翻角+正常外翻角+过度矫形3°~5°),在槽刀和导向器等辅助下切除楔形骨块,用改良Giebel槽式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不需外固定。测量48膝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术前及术后X线片的Insall-Salvati比值、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胫骨结节高度、患肢解剖轴线角度,并用χ2检验和直线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时假定术后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减小≥5°以及髌骨高度下降≥10%具有临床意义。结果术后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比术前平均减小6.14°,Insall-Salvati比值术前、术后相对变化率为10.6%,胫骨结节高度比术前平均下降3.13mm。64.6%的病例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减小≥5°。按Insall-Salvati比值结果,56.2%的病例髌骨高度相对下降率≥10%。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的减小与髌骨高度的相对下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胫骨近端关节面后倾角度的减小与髌骨低位具有相关性,提示在施行胫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面 髌骨 胫骨近端 术后 胫骨高位截骨术 低位 术前 后倾角 高度 角度
原文传递
华南地区人髌骨Wiberg’s和Baumgartl’s形态学分型的流行性病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罗吉伟 黄美贤 +2 位作者 史占军 朱治刚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对华南地区成人W iberg’s和Baum gartl’s髌骨分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探讨其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 A)及假体设计中的意义。方法:健康膝关节200侧,男、女性各100侧,平均年龄32.2岁(20 ̄60岁),按W iberg’s和Baum... 目的:对华南地区成人W iberg’s和Baum gartl’s髌骨分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探讨其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 A)及假体设计中的意义。方法:健康膝关节200侧,男、女性各100侧,平均年龄32.2岁(20 ̄60岁),按W iberg’s和Baum gartl’s的髌骨分型标准进行流行病学统计。结果:I、II、III型髌骨在男性和女性的分布分别为8例、87例、5例和4例、91例、5例。3种形态的髌骨分布不均匀(χ2=278.920,P<0.001),无性别差异(χ2=1.449,P=0.491),出现率为II>I>III。结论:正常华南地区成人髌骨以W iberg’s II型居多,约占总数的90%,比例比国外文献报道的要高,TK A及髌股关节假体设计时需考虑这一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髌骨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
下载PDF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度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蒋毅 周一新 +2 位作者 周乙雄 张洪 徐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52-454,共3页
目的测量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度,并与术前比较,探讨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1998~2001年,对38例(58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男8例(11膝),女30例(47膝);年龄41~65岁,平均55.2岁。采用Gieble槽式钢板内... 目的测量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度,并与术前比较,探讨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1998~2001年,对38例(58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男8例(11膝),女30例(47膝);年龄41~65岁,平均55.2岁。采用Gieble槽式钢板内固定的闭合楔形截骨。截骨线位于胫骨结节上方,距关节面约2 cm。在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上测量胫骨后倾角度,即胫骨平台关节面与胫骨纵轴的垂直线的夹角;使用Insall-Salvati指数测量髌骨高度,即髌腱长度(从髌骨下极到胫骨结节)和髌骨长度(髌骨的最长径)的比值,并计算胫骨后倾角度和髌骨高度在手术前后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胫骨高位截骨术前胫骨后倾角度平均为9.4°±3.0°,术后平均为5.6°±2.6°,术后较术前平均减小3.8°±2.0°。手术前、后胫骨后倾角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Insall-Salvati比值术前平均为1.05±0.16,均大于0.8;术后平均为0.94±0.18,有7膝小于0.8;术后较术前平均减小0.15±0.10。手术前、后Insall-Salvati比值,即髌骨高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胫骨后倾角度在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明显减小,可导致髌骨低位等一系列并发症,将对再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胫骨高位截骨术 手术前后 髌骨 后倾角 胫骨结节 比值 角度 配对 高度
原文传递
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对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葛兆刚 樊立宏 +3 位作者 刘琪 时志斌 党晓谦 王坤正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验证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是否能改善保留髌骨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方法本研究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Springer Link、Web of Knowledge、OVID CINAHL、OVID EBM等数据库,筛选2014年1月之前发表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 目的验证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是否能改善保留髌骨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方法本研究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Springer Link、Web of Knowledge、OVID CINAHL、OVID EBM等数据库,筛选2014年1月之前发表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髌骨去神经化对于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以说明去神经化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文献,总病例数为1048例,其中去神经化组526例,对照组(未去神经化组)52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对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P=0.18)及VAS评分(P=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Patellar评分(P=0.01)、WOMAC评分(P〈0.01)及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ROM)(P〈0.01)均显示髌骨去神经化可以明显改善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结论虽然髌骨去神经化没有明显改善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的发生,但是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因此笔者认为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周围去神经化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去神经支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髌骨骨性关节炎TKA保留髌骨与否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瑞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4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髌骨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TKA)中保留髌骨与否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TKA治疗的髌骨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单膝病变)进行研究,根据术中是否保留髌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不予以髌骨置换(... 目的探讨髌骨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TKA)中保留髌骨与否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TKA治疗的髌骨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单膝病变)进行研究,根据术中是否保留髌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不予以髌骨置换(保留髌骨)、对照组予以髌骨置换(不保留髌骨)。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半年膝关节KSS评分、HSS评分、髌骨PS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术前两组KSS、HSS、PS、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KSS、HSS、PS评分更高(P<0.05),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髌骨关节骨性关节炎TKA治疗中保留髌骨处理,相比不保留髌骨,可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与髌骨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 髌骨置换 保留髌骨 预后 疼痛
下载PDF
二期髌骨置换术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膝前疼痛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梁 张传昕 吴海山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4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二期髌骨置换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持续性膝前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对9例因骨关节炎行初次TKA术(未行髌骨置换)后存在持续性膝前疼痛、经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二期髌骨置换术。其中男性2... 目的探讨二期髌骨置换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持续性膝前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对9例因骨关节炎行初次TKA术(未行髌骨置换)后存在持续性膝前疼痛、经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二期髌骨置换术。其中男性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9.1±3.7)岁。排除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位置不良、对线异常等明确原因导致术后持续性关节疼痛的病例。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术前及术后功能、疗效进行评价,使用SPSS 16.0软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23.4±12.2)个月,末次随访时KSS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61.7±5.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75.6±8.8)分,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5);疼痛VAS评分从术前平均(4.6±1.3)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平均(2.6±1.3)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7,P<0.05),术后效果患者满意率77.8%。结论二期髌骨置换术对于多数初次TKA术后髌股关节源性持续性膝前疼痛的患者,能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髌股疼痛综合征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轨迹不良的髌韧带止点重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傅明 廖威明 +4 位作者 杨子波 林子洪 何爱珊 盛璞义 杨忠汉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总结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髌股关节运行轨迹不良时,为纠正髌骨外脱位倾向所采用的髌韧带止点重建策略和康复效果。方法对12例13膝合并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同时,将髌韧带外侧1/2止点内移... 目的总结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髌股关节运行轨迹不良时,为纠正髌骨外脱位倾向所采用的髌韧带止点重建策略和康复效果。方法对12例13膝合并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同时,将髌韧带外侧1/2止点内移至髌韧带内侧,并重建止点,术后对膝关节不予固定制动,并根据关节情况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全部病例进行半年以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KSS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结果全部患者膝关节外翻畸形、髌骨半脱位或脱位获得矫正,康复过程重建的髌韧带未见出现撕裂或断裂现象。K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3分提高到79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9分提高到83分,膝关节总体情况较术前均有根本性的改变。结论膝关节长期的外翻畸形可继发引起胫骨外旋,二者均是导致髌骨半脱位或脱位的原因,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时为纠正髌骨的脱位倾向而进行的髌韧带止点重建,对膝关节的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没有不利影响,对该类患者是一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人工关节 置换 骨-髌韧带-骨组织移植重建术
原文传递
髌骨置换与髌骨成形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时斌 陈涛 +2 位作者 章晓云 冯飞 赖心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7期76-7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髌骨置换与髌骨成形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该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8例(65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33膝)行髌骨成形术,观察组24例... 目的对比分析髌骨置换与髌骨成形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该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8例(65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33膝)行髌骨成形术,观察组24例(32膝)行髌骨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评分、术后膝前痛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0±2.4)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髌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膝前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假体松动、髌骨骨折、髌骨脱位、髌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有2例发生髌骨弹响,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有1例发生髌骨弹响,并发症发生率为3.0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有利于减少膝前痛的发生,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置换术 髌骨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股骨假体旋转设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轨迹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辉 吴宇黎 +4 位作者 吴海山 李晓华 祝云利 符培良 王波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传统股骨假体外旋技术和内置外旋的股骨假体设计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髌骨轨迹和整体疗效的影响。方法本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04年9月至2008年3月间共360例接受TKA的患者,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股骨假体外旋放置组,使用PF... 目的探讨传统股骨假体外旋技术和内置外旋的股骨假体设计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髌骨轨迹和整体疗效的影响。方法本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04年9月至2008年3月间共360例接受TKA的患者,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股骨假体外旋放置组,使用PFCSigma固定平台假体)和B组(内置外旋股骨假体组,使用GenesisⅡ固定平台假体),每组各180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高年资关节外科医师实施,均未置换髌骨,仅行髌骨表面修整,根据术中髌骨轨迹决定是否需要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接受相同的围手术期镇痛和康复训练流程。术后常规随访,使用HSS评分和WOMAC评分评估整体疗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拍摄髌骨轴位片评估髌骨位置。结果纳入研究的360例患者,均完成术后3个月及1年的随访。坚持随访的163例患者(A组74例,B组89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25年(3.5~7年),其中2例因术后假体感染而翻修,无假体失败病例。术中外侧支持带松解发生率A组为8.1%(13/160),B组为6.9%(11/160),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髌骨轴位片两组均未出现髌骨脱位病例。两组间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率、术后HSS评分与WOMA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传统股骨假体外旋技术和内置外旋的股骨假体设计均可获得良好的平衡伸直-屈曲间隙,改善髌骨轨迹。鉴于患者股骨外旋变异较大,传统股骨假体外旋技术应综合参照后髁轴和经上髁轴,内置外旋的股骨假体设计也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假体 旋转 髌骨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髌骨三维形态学及虚拟截骨手术的测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爱兵 罗骁 +6 位作者 宋长辉 齐岩松 王少杰 张正政 张继英 杨永强 余家阔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78-784,共7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重建髌骨三维模型,评价髌骨三维形态及验证髌骨截骨时参照“外侧关节面”法(以外侧关节面软骨下骨水平为截骨参照)的可靠性。方法募集髌骨结构正常的接受前十字韧带重建手术的志愿者200例,男100例,女100例。...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重建髌骨三维模型,评价髌骨三维形态及验证髌骨截骨时参照“外侧关节面”法(以外侧关节面软骨下骨水平为截骨参照)的可靠性。方法募集髌骨结构正常的接受前十字韧带重建手术的志愿者200例,男100例,女100例。行cT扫描获取膝关节解剖学信息,图像导入医学工程软件Mimics中进行三维重建,构建髌骨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髌骨宽度、厚度、高度、关节面长度及髌骨嵴位置等形态学参数。模拟全膝关节置换术参照“外侧关节面”对髌骨实行虚拟截骨,并对截骨后髌骨相关解剖学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测量方法的组间及组内一致性高(组内相关系数〉0.75)。不同性别组髌骨宽度、厚度、高度及关节面长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值女性均较男性小。男性、女性髌骨宽度,厚度比均为1.95±0.11。髌骨宽度及厚度具有正相关性(男性r=0.67,P=0.00;女性r=0.63,P=0.00)。髌骨截骨的总体截骨厚度(9.59±1.53)mm,其中男性(10.21±1.53)mm、女性(8.98±1.27)mm。89%的女性截骨厚度为8-11mm,82%的男性截骨厚度为9-12mm。结论通过CT扫描和医学工程软件构建髌骨三维数字化模型对髌骨进行三维形态学评价具有较高的精确性,髌骨相关形态学参数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截骨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解剖学
原文传递
髌骨置换与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研究
16
作者 黄为 陈涛 +1 位作者 李时斌 刘琴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2期69-72,共4页
目的比较髌骨置换与髌骨成形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我院行TKA治疗的48例(65膝)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例(32... 目的比较髌骨置换与髌骨成形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我院行TKA治疗的48例(65膝)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例(32膝)术中行髌骨置换,对照组24例(33膝)术中行髌骨成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指标、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的膝评分、功能评分以及术前、末次随访时各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膝评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为15.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治疗的KOA患者术中行髌骨置换或髌骨成形均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但行髌骨置换的效果更好,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减少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髌骨置换 髌骨成形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疼痛
原文传递
Common controversies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Current evidence 被引量:9
17
作者 Vasileios S Nikolaou Dimitrios Chytas George C Babi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4期460-468,共9页
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 is a widely used operation that has radical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illions of people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However, some technical details, concerning the surgical proced... 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 is a widely used operation that has radical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illions of people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However, some technical details, concerning the surgical procedure and the rehabilitation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re still a matter of a strong debate. In thi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e have included the best evidence available of the last decade, in an effort to shed light on som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subjects related to TKR surgery. Posterior-stabilized or cruciate-retaining prosthesis? To use a tourniquet during operation or not? Do patients need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for their post-surgery rehabilitation? To resurface patella or not? These are som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topics that until now have been persistent dilemmas for the orthopedic surgeon. Results of this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re highly controversial. These conflicting results are an indication that larger and more well conducted high quality trial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gain more secure answer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becoming apparent that a meticulous operative technique, respecting the soft tissue envelope and knowing the principles of alignment and soft tissue balancing, aresome of the parameters that might contribute more to achieving the optimal results for th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knee replacement Controversy Literature review patella RESURFACING patella EVERSION POSTERIOR stabilized CRUCIATE retaining TOURNIQUET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成形联合软骨面切除成形对早期功能及膝前痛的影响
18
作者 薄冉 邓斌 +2 位作者 王栋 纪建军 谢士成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737-743,F0004,共8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骨成形联合软骨面切除成形对早期功能及膝前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4月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行TKA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骨成形联合软骨面切除成形对早期功能及膝前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4月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行TKA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联合组患者TKA术中行髌骨成形联合软骨面切除成形术,对照组患者TKA术中仅行髌骨成形术。记录两组术前骨关节炎Kellgren-Lawrance(K-L)分级、关节活动度(ROM)、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比术前下降值,术后1、3、6、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测评膝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爬楼梯时的膝前痛症状,采用Feller评分系统评估髌股关节恢复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术前K-L分级、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71.49±9.34)min比(66.27±8.2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比术前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联合组患者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76.93±8.26)分比(71.74±7.84)分,术后6个月:(85.72±6.27)分比(81.47±6.19)分,术后12个月:(88.64±5.27)分比(85.72±4.8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联合组患者膝前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2.54±0.48)分比(2.77±0.63)分,术后3个月:(2.02±0.53)分比(2.58±0.45)分,术后6个月:(1.32±0.35)分比(1.97±0.38),术后12个月:(1.14±0.33)分比(1.75±0.3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膝前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20.0%比38.0%,术后6个月:14.0%比32.0%,术后12个月:10.0%比2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联合组患者髌骨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膝关节 髌骨 膝前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New Classification and Visual Analysis of the Patella Cartilage dur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
19
作者 Carlos Roberto Schwartsmann Rafael de Luca de Lucena João Augusto Demaman Bersch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1年第12期341-352,共12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prospective study is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o </span>...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prospective study is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o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valuate how much damage the patellar cartilage presents during a total knee replacement. Methods: The damage of the articular patellar surface was analysed by visual inspection and photographs in 354 primary total knee replacement</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authors graded the degree of cartilage lesion in five groups. The cartilage status was analyzed and correlated with age, gender, side, body mass index (BMI), Kellgren-Lawrence radiographic scale and axial deviation. Results: 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 we concluded: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an association between patellar arthrosis and age gender, side, weight and deformity. Conclusions: Articular cartilage was damaged in all 354 knees. Important subchondral bone exposure occurred in 274 knees (77</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4%). Obese patients had more severe patellar osteoarthritis.</spa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Knee replacement Knee Arthroplasty patella Femoropatellar Joint ARTHROSCOPY Grading Cartilage Lesions Radiography Classification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鲍亮 高智慧 +2 位作者 施小强 房晓敏 金群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通过与非髌骨置换比较,探讨髌骨置换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9月-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63例(63膝)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2例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置换组),31例不作置换(非... 目的通过与非髌骨置换比较,探讨髌骨置换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9月-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63例(63膝)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2例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置换组),31例不作置换(非置换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骨关节炎分级、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KSS)标准临床评分及关节功能评分、髌骨评分、髌骨倾斜角、胫股角及髌韧带比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6周及3、6、12个月对疗效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置换组6例、非置换组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置换组术后3、6、12个月时膝前疼痛发生率均低于非置换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KSS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6周及3个月,其余各时间点置换组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非置换组(P<0.05)。两组髌骨评分除术后12个月外,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两组均无髌骨骨折、髌骨脱位、髌骨不稳、假体松动及断裂发生;术后12个月两组股胫角、髌韧带比值、髌骨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可以一定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及降低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置换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