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破碎化数量分析方法概述 被引量:78
1
作者 由畅 周永斌 于丽芬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5期146-151,共6页
概述了研究景观破碎化的数量方法,按其内容分为:Ⅰ景观要素斑块特征的破碎化;Ⅱ景观异质性破碎化;Ⅲ景观要素空间相互关系破碎化三部分进行论述,并结合其景观生态学意义提出分析方法,对研究景观破碎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斑块 破碎化 数量方法
下载PDF
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城”与“郊”的比较 被引量:27
2
作者 江世丹 潘洪义 姜允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6,103,共8页
基于2000年与2018年的遥感数据,采用GIS、RS技术和Fragstats 4.2景观分析软件,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数量上,2000-2018年,成都市绿地率由12.55%增为29.39%,新增绿地主要由耕地、建设用地转化而来... 基于2000年与2018年的遥感数据,采用GIS、RS技术和Fragstats 4.2景观分析软件,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数量上,2000-2018年,成都市绿地率由12.55%增为29.39%,新增绿地主要由耕地、建设用地转化而来,减少的绿地主要转为了建设用地、耕地;(2)空间布局上,2000-2018年,建设用地由三环向外围扩张,大斑块绿地和大量农田、菜园等生态绿地退到外围郊区,绿地空间分布不均,且主要向外围郊区的东北角和东南角集聚,东北角破碎度高于东南角,南部生态质量优于北部;(3)景观格局上,2018年,由市中心到中心城区边缘,绿地斑块个数增多、斑块破碎度下降、斑块形状指数和聚集度上升,'外围近郊区'景观格局优于'主城区',2000-2018年,二环到三环的斑块形状指数下降。为此本文提出以区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在外围郊区设置'禁建区'控制城市蔓延。同时,增加廊道绿地建设,促进'城'与'郊'绿地联系和均衡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学 斑块 破碎化 成都市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景观动态研究初探 被引量:15
3
作者 牛健植 余新晓 高甲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4-78,共5页
该文采用航片判读转绘与GIS技术 ,运用景观指数方法 ,针对凉水自然保护区 3个时段的景观格局作了系统分析 .研究表明 ,凉水自然保护区在 2 0世纪 5 0— 90年代 ,景观格局发生较显著变化 ,基质———天然红松林面积在逐年减小 .2 0世纪 ... 该文采用航片判读转绘与GIS技术 ,运用景观指数方法 ,针对凉水自然保护区 3个时段的景观格局作了系统分析 .研究表明 ,凉水自然保护区在 2 0世纪 5 0— 90年代 ,景观格局发生较显著变化 ,基质———天然红松林面积在逐年减小 .2 0世纪 5 0— 70年代 ,7 88%的天然红松林转化为其他类型斑块 ;2 0世纪 70— 90年代 ,9 91%的天然红松林转化为其他类型斑块 ,并有斑块出现及消失现象发生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呈上升趋势 ,景观内斑块的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景观斑块数增加 ,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 ,各类斑块形状破碎化降低 ,保护区内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景观动态 破碎化
下载PDF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2 位作者 胡海清 陈先珍 俞建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74-577,共4页
针对近年来开展生态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给风景区带来巨大生态影响的问题 ,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的角度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进行初步的研究 ,以期为今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针对近年来开展生态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给风景区带来巨大生态影响的问题 ,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的角度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进行初步的研究 ,以期为今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 ,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中 ,马尾松林、茶园与农田是风景区中 3个主要景观类型 ,三者面积与周长之和分别占全区的 84 .5 81%和 81.6 6 9% ;景观要素的面积、周长、斑块数的分布极不平衡 ,尤其在 3类主要景观类型中 ,在斑块面积、周长方面差异显著 ;各景观要素面积与周长的分布极为相似 ,而斑块数的分布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景观要素面积、周长、斑块数等斑块特征分析表明 ,茶园、居住地、经济林等人工或半人工经营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 ,而马尾松各天然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低 ,从而证明了人类经营活动的干扰是导致自然风景区景观破碎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景观要素分析 斑块特征 景观破碎化
下载PDF
土地整理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湖北省安陆市辛榨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喻光明 魏雅丽 +2 位作者 陶文星 鲁迪 张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57-461,共5页
土地整理是区域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生态影响可以通过景观格局的变化表现出来.结合国家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选取景观单元特征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等三大类指数与9小类指标,在AutoCAD与M... 土地整理是区域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生态影响可以通过景观格局的变化表现出来.结合国家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选取景观单元特征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等三大类指数与9小类指标,在AutoCAD与MapGIS平台上提取与处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计算出各指标量整理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后斑块密度指数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破碎度指数减小,水田的优势度增高且更具有连通性;景观异质程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单一化和非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景观中各类型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出现非均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斑块密度 景观多样性 破碎度 土地整理
下载PDF
伊洛河流域典型地段植被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河南省洛宁县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钱乐祥 李爽 张晓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对伊洛河流域典型地段植被景观格局变化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域森林覆盖面积有所增加 ,但景观破碎化程度严重 ,斑块数目猛增 ,斑块平均面积减小且各类型斑块形状日趋简单 ;但斑块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斑块分布状况也逐步集中化。
关键词 伊洛河流域 植被景观格局 洛宁县 森林覆盖面积 景观破碎化 斑块 景观生态学
下载PDF
近57 a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阿依努.吐逊 张青青 +2 位作者 徐海量 赵新风 张鹏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9-605,共7页
利用1958年航片和1976年、1987年、1998年、2006年和2015年5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运用ArcG IS软件提取矢量化数据,对玛纳斯河流域近57 a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在1958—2015年发生了普遍变... 利用1958年航片和1976年、1987年、1998年、2006年和2015年5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运用ArcG IS软件提取矢量化数据,对玛纳斯河流域近57 a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在1958—2015年发生了普遍变化,耕地、未利用地和建筑用地的面积不断增加,占流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5. 27%、4. 6%和1. 53%;而草地、林地和水域不断减少,减少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3. 5%、5. 3%和2. 55%。(2)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表明,玛纳斯河流域近57 a变化速度最快的是建筑用地,年变化率占流域总面积的12. 37%;其次是耕地,年变化率占流域总面积的6. 01%;此外,未利用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的年变化率分别为0. 21%、-0. 99%、-0. 54%和-1. 39%。(3)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该流域的景观格局,导致景观结构破碎化。1958—2015年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斑块数增加最多,分别增加了8. 50×10~5个、6. 54×10~5个和2. 68×10~5个;而平均斑块面积(MPS)却在不断减小,分别减小1. 83 km^2、26. 11 km^2和20. 26 km^2,其中耕地和草地破碎化增加。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分析对于深入揭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内部机制,促进流域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维持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动态变化 斑块类型 景观破碎化 玛纳斯河流域
原文传递
林地变化及景观斑块特征的演变 被引量:9
8
作者 曾春阳 曾广宇 +3 位作者 程丽华 刘志斌 廖源 黎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3-36,41,共5页
利用广西岑溪市1999年、2009年两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及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间隔期内林地变化及林地景观斑块特征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10年中,岑溪市林地面积有所增加,林地的增加尤其是有林地较大幅度的... 利用广西岑溪市1999年、2009年两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及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间隔期内林地变化及林地景观斑块特征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10年中,岑溪市林地面积有所增加,林地的增加尤其是有林地较大幅度的增加导致了林地整体质量的提升;研究区内林地景观斑块形状指数有所下降,形状趋于规则;斑块分维数有所下降,形状趋于规律;斑块密度指数有所上升,受干扰程度有所增加。全市林地景观格局呈现多样化,破碎化程度增加,林地景观格局的演变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斑块特征 景观生态学 破碎化 岑溪市
下载PDF
扬州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蔡春菊 彭镇华 王成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10,共4页
对2002年扬州市城区绿地斑块分布及其景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斑块(≤1 hm2)在研究区分布广,数量最多,占绿地斑块总数的59.86%;其次是面积在1~5 hm2的斑块,占总量的33.4%,大于10 hm2的斑块仅占4.2%。面积在1~5 hm2的斑块和大... 对2002年扬州市城区绿地斑块分布及其景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斑块(≤1 hm2)在研究区分布广,数量最多,占绿地斑块总数的59.86%;其次是面积在1~5 hm2的斑块,占总量的33.4%,大于10 hm2的斑块仅占4.2%。面积在1~5 hm2的斑块和大于10 hm2的绿地斑块,分别占绿地总面积的37.6%和39.6%。绿地率在20%~30%的绿地斑块最丰富,占总数的41.7%,占绿地总面积的24.8%;绿地率大于60%的斑块占总面积的32.8%;绿地率≤20%的绿地以小斑块为主,占总面积的8.51%。对绿地景观指数分析表明:城市绿地多样性指数高,总体分布均衡。从老城区到新城区,绿地景观特征表现为总面积增加,平均绿地斑块面积增大,景观破碎度降低,城市绿化的理念不断提升。加强广陵区内绿地斑块的改造,提高斑块间的连接度,增加维扬区和邗江区绿化廊道和绿地斑块的营造,应成为今后城市绿化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城市绿地 斑块 景观结构 破碎化
下载PDF
斑块边缘效应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宇峰 周国模 《华东森林经理》 2007年第2期1-8,共8页
边缘效应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它在研究群落景观的能量流、物质流和有机体流等生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边缘格局特征的相互作用显著,是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的热点之一。对边缘效应的概念与内涵、研究的相关领域、影响因素、定量评... 边缘效应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它在研究群落景观的能量流、物质流和有机体流等生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边缘格局特征的相互作用显著,是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的热点之一。对边缘效应的概念与内涵、研究的相关领域、影响因素、定量评价方法及其意义方面进行了一些阐述。随着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加深,边缘效应影响范围和深度也随之增加;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将不断促进边缘效应生物机制的研究和发展。对边缘效应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森林经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斑块 森林破碎化 边缘效应 综述
下载PDF
黄龙山蔡家川林场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破碎化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贞红 张婷 +1 位作者 张晓辉 张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7258-7261,共4页
基于1997年黄龙山蔡家川林场1∶50 000林相图和卫星航片的解译,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邻近度指数等方面对该区景观格局和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林地... 基于1997年黄龙山蔡家川林场1∶50 000林相图和卫星航片的解译,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邻近度指数等方面对该区景观格局和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林地面积最大、最完整,其他景观类型多呈小面积零散分布;苗圃、采伐迹地、未成林地和预备造林地景观组分在景观中的周长比例及斑块边界周长较小,破碎化程度较高;各景观组分的分形维数均较低(接近于1),说明各景观组分斑块边界的褶皱程度较低,整个景观的边界形状较简单;林地的邻近度指数最大,破碎化程度最低,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组分 斑块 破碎化程度
下载PDF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间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腾飞 王国峰 +1 位作者 王亚萍 雷雅凯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5期83-91,共9页
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20年1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对主要矛盾问题地类的斑块规模(大小)和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指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主要矛盾问题地类耕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实验区;... 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20年1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对主要矛盾问题地类的斑块规模(大小)和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指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主要矛盾问题地类耕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实验区;保护区整体景观人工干扰强度较低,高强度干扰主要在实验区南部地势平缓处,低强度干扰主要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北部地势陡高处,高、中高、中、中低和低强度干扰在研究区的占比分别为9.31%、8.74%、11.16%、17.11%和53.68%;保护区中部即核心区和缓冲区南部及实验区北部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大,中强度干扰围绕中高强度干扰呈环状分布且有扩散趋势。建议减少规模较小的建设用地和耕地斑块数量,提升中部景观连通度,加强南部耕地保护质量,严格管控中高强度以上干扰区;对部分已成为朱鹮生境组成部分的耕地和居民点不宜强制调出和退出,可实行分区和分级管控,探索引入自然、科普教育和研学等低强度公益活动,带动周边社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优化 斑块规模 景观人工干扰强度 景观破碎化 景观连通性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艳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83-88,共6页
以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图为基础,利用GIS软件将其数字化,并提取各植被景观斑块信息,从植被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和周长等方面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及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 以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图为基础,利用GIS软件将其数字化,并提取各植被景观斑块信息,从植被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和周长等方面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及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灌丛是该保护区的3个主要景观类型;植被景观斑块数量、面积和周长的分布差异较大;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人工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低,而暖性针叶林、农田、撂荒地和灌草丛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景观 斑块特征 破碎化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生态保护区外斑块对景观连接度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祖悦晴 魏妍儿 +1 位作者 张曦文 于德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6937-6947,共11页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境斑块破碎化及损失会影响物种迁移、捕食等生态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然而,现有生态保护区可能无法覆盖其内生物的必要活动范围。生态保护区外的生境斑块对于维持生态过程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识别生态...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境斑块破碎化及损失会影响物种迁移、捕食等生态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然而,现有生态保护区可能无法覆盖其内生物的必要活动范围。生态保护区外的生境斑块对于维持生态过程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识别生态保护区外的关键斑块并加以保护非常重要。以北京市延庆区为研究区,划分两种生境斑块,即核心生境斑块和潜在生境斑块,并基于图论构建生境网络。考虑地表覆盖类型、坡度、人类活动等因素构建生境阻力面。结合未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模拟,研究城市化过程对区域生境网络和景观连接度的影响,选用CLUE-S模型模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格局。结合生境斑块特征和未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设计了3种未来生境变化情景。利用连接概率指数(PC)和网络连接度变化率(dI)评价不同生境变化情景下生态保护区外潜在生境斑块的景观连接度重要性,判断保护优先顺序,并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对不同迁移能力物种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保护区外的全部潜在生境斑块对维持生境整体景观连接度有最大2.15%的影响,单个潜在生境斑块对维持景观连接度有最大0.28%的影响。此外,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对不同迁移能力物种的影响差异显著,因此需针对保护物种和城市生境特征设计保护方案,研究区需要优先保护大中型斑块和位于关键位置的小型斑块。为了满足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建议在区分生境斑块保护优先顺序时考虑生境斑块对景观连接度的贡献和城市化扩展过程的压力。研究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连接度 生境斑块 城市化 生境破碎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载PDF
基于图论的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连通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梅泽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1期52-56,共5页
运用图论法,结合最小费用距离,分析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连通性在不同时期中的动态变化,依据滇金丝猴习性并结合以往研究综合得出最小费用距离阈值,依据猴群分布的地理位置,将猴群归为3个管理单元,计算出不同时期中栖息地整体以及各管理... 运用图论法,结合最小费用距离,分析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连通性在不同时期中的动态变化,依据滇金丝猴习性并结合以往研究综合得出最小费用距离阈值,依据猴群分布的地理位置,将猴群归为3个管理单元,计算出不同时期中栖息地整体以及各管理单元所在组分的景观连接度指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1975—2000年3期中,滇金丝猴栖息地连通性指数整体上升,在1990年达到高峰值,景观连通性指数整体上处于向好态势。对景观连接度在不同时期中的横向对比情况、纵向动态变化状况进行分析,从景观角度分析影响滇金丝猴生存发展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论 滇金丝猴 栖息地 景观连通性 斑块破碎化 最小费用距离
下载PDF
生态乡镇建设中景观格局变化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瑞 姚建 +2 位作者 杨露茜 王然 彭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200-202,242,共4页
利用ARC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了山泉镇2007~2012年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景观格局发生的变化,为下一步生态乡镇建设提出景观格局优化的建议。研究表明,山泉镇创建生态乡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农地面积和工业用地面积有所... 利用ARC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分析了山泉镇2007~2012年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景观格局发生的变化,为下一步生态乡镇建设提出景观格局优化的建议。研究表明,山泉镇创建生态乡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农地面积和工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住宅用地聚集度增加,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城镇化建设效果较为明显,景观丰富度增加。但同时斑块离散性增加较快,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提出山泉镇景观格局优化的建议:提高园地土地利用的有效性,合理利用和保护林地资源,优化景观结构;制定相应生态功能区保护实施方案,加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减轻景观破碎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斑块 生态乡镇建设 景观破碎化
下载PDF
成都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格局演变与道路网络耦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倩娜 魏琪力 +1 位作者 谢于松 罗言云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5,共6页
路网密度的提升会导致斑块破碎、栖息地减少等现象。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获取1995、2005、2015年的绿色空间数据,运用形态学空间分析等方法明确了绿色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划分出绿地斑块等级,同时针对包含高速公路... 路网密度的提升会导致斑块破碎、栖息地减少等现象。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获取1995、2005、2015年的绿色空间数据,运用形态学空间分析等方法明确了绿色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划分出绿地斑块等级,同时针对包含高速公路在内的5种道路类型分别按照100、500、1000、2000m的宽度建立缓冲区,分析出不同道路类型在不同缓冲区下绿地斑块级别、面积和破碎化指数的变化情况,总结了绿色空间破碎化与道路网络耦合的图谱关系。1)土地利用变化以绿色空间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1995—2005年绿地斑块破碎呈穿孔状,2005—2015年进一步向东北和西南向破碎。2)不同缓冲区范围内斑块级别呈低级别斑块数量增加、整体面积占比小、高级别斑块数量增加、面积下降明显的特点,同时绿地斑块面积有减小趋势,高速公路对斑块面积的影响最大。各道路类型均呈缓冲区宽度越大对斑块影响越弱的规律。3)1995—2015年,不同道路类型的破碎化强弱不同,总体上景观结构进一步多样化,斑块破碎化现象明显加剧,斑块形状呈单一化发展趋势,不同道路类型两侧的绿地斑块形状复杂程度趋于相同。4)1995—2005年,斑块图谱类型以零散为主,还包括中空、切割、分散类型;2005—2015年,斑块图谱类型进一步演化,零散型增加明显。研究结果能为道路网络规划和生态空间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空间 道路网络 斑块破碎化 耦合分析 成都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鞍山大麦科自然保护区斑块、廊道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铁林 吴素文 +1 位作者 王景伟 曹志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1-245,共5页
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鞍山大麦科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本研究基于自然保护区1∶10000土地利用图(1995年勘测)和实地调查资料 ,从斑块、廊道的特征入手 ,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 :决定格局的主体景观类型是水田、林地和天然湿... 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鞍山大麦科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本研究基于自然保护区1∶10000土地利用图(1995年勘测)和实地调查资料 ,从斑块、廊道的特征入手 ,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 :决定格局的主体景观类型是水田、林地和天然湿地 ,这三者的面积之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5.75 % ,面积较小的斑块呈补丁状散布在整个研究区内。沙地、菜地斑块破碎化较其他斑块明显 ;水田斑块数较多 ;灌丛、阔叶林斑块的破碎化程度较小。廊道在人工斑块中分布较多 ,在自然斑块中分布较少 ,天然湿地中的廊道密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山大麦科自然保护区 斑块 廊道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图 水田 林地 天然湿地 灌丛 阔叶林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人工梭梭林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土丘斑块与鼠洞塌陷斑块破碎度及点格局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江 徐先英 +3 位作者 张荣娟 丁爱强 付贵全 赵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0-618,共9页
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思路、点格局分析方法 O-ring统计和Programita软件,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人工梭梭林下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土丘斑块与鼠洞塌陷斑块的破碎度、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两类斑块与梭梭林间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思路、点格局分析方法 O-ring统计和Programita软件,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人工梭梭林下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土丘斑块与鼠洞塌陷斑块的破碎度、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两类斑块与梭梭林间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塌陷斑块破碎度远大于鼠丘斑块,植物园整体破碎度大于新果园;(2)新果园塌陷斑块在0~3.8m尺度上趋于聚集分布,3.8~5m尺度上随机分布,5~10m尺度上均匀分布;新果园中鼠丘斑块与植物园中塌陷斑块在整个尺度上基本随机分布;植物园鼠丘斑块在0~4.6m尺度上聚集分布,4.6~10m尺度上随机分布;(3)两样地中人工梭梭林对塌陷斑块影响较小,植物园中梭梭林在1~4.4m尺度上有利于鼠丘斑块的保存,而新果园中梭梭林对鼠丘斑块影响较小;(4)两类斑块平均面积在两样地间和梭梭冠内外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洞塌陷 鼠丘 斑块 破碎化 人工梭梭林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Fractal properties of patch perimeters in a disturbed montane landscape,Beijing,China
20
作者 Ma Ke ming, Fu Bo jie Research Center for Eco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8-72,共5页
The forest landscape has been highly fragmented in Donglingshan montane region, Beijing, China, where the folding degree of patch perimeters considerately influenc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t... The forest landscape has been highly fragmented in Donglingshan montane region, Beijing, China, where the folding degree of patch perimeters considerately influenc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therefore the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to it is very helpful to conservation biology studies.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landscape patch perimeters of this region were estimat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actal dimensions of all the landscape types were between 1.00 and 1.58.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natural vegetation typ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artificial vegetation type. Where forests (1 21) and shrubs (1.24) are near to farmland (1.12), so they were both highly disturbed by human activities regarding the smallest mean patch areas. But the grassland (1.58) had the largest mean patch area, its disturbance intensity was the lowest in this region.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overall landscape was 1.24, which was near to those of forests and shrubs, and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farmland and grassl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overall landscape was 1.13 in small scales, and that was 1.65 in large scales. Which means that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area patches had regular perimeters, their fragment degrees were higher; whereas the large area patches had folding perimeters, their fragment degrees were lower, they had smaller patch numbers, however occupied most of the landscape area. Large areas and highly folded perimeters were the main property of the landscape patch in Donglingshan montan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jing Dongling montane region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patch perimeter fractal dimen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