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速对含不凝气体的蒸汽冷凝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姗 韩立勇 +1 位作者 赵维 杨林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18,共4页
蒸汽在安全壳内壁面上的冷凝是事故发生后安全壳内的气体向壳壁传热的主要方式,是影响钢制非能动安全壳压力响应的重要因素。针对事故后核电厂安全壳内的事故工况条件,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开展了蒸汽冷凝传热过程的试验研究。试验压力为0... 蒸汽在安全壳内壁面上的冷凝是事故发生后安全壳内的气体向壳壁传热的主要方式,是影响钢制非能动安全壳压力响应的重要因素。针对事故后核电厂安全壳内的事故工况条件,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开展了蒸汽冷凝传热过程的试验研究。试验压力为0.11~0.5 MPa(d),主流空气质量分数为29%~78%、壁面过冷度为26~60℃,混合气体平均流速0.4~1.9 m/s。试验结果表明:在0.9 m/s以下的低流速范围内,试验数据与经验关系式的计算结果符合较好;流速高于0.9 m/s时,流速成为影响含有不凝性气体的蒸汽凝结传热的主要因素之一;主流空气质量分数较低时,流速对含有不凝性气体蒸汽冷凝的传热系数的影响更加显著;对于伴有蒸汽冷凝的对流换热过程,由自然对流向混合对流转变的判据与单相对流换热过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 不凝性气体 流速 试验 非能动安全壳
原文传递
出口高度对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友宏 孙明月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7-272,共6页
对某大型核反应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中安全壳外部的热环境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安全壳外部狭长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计算模型,基于Navier-Stokes(N-S)方程进行了求解,同时研究了安全壳出口高度对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冷却性能的影... 对某大型核反应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中安全壳外部的热环境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安全壳外部狭长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计算模型,基于Navier-Stokes(N-S)方程进行了求解,同时研究了安全壳出口高度对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标准大气压下、进口空气温度308.15K时,基准型安全壳按面积加权的出口平均温度为330.33K,引射的冷却空气质量流量为275.85kg/s,冷却空气带走的热量为6160kW;随着安全壳出口高度的增加,安全壳出口质量流量、换热量不断增加,但变化曲线斜率不断降低,最后趋于平缓,同时,衡量冷却空气有效冷却能力的温度效率线性降低,流动损失线性增大,兼顾换热量与流动损失存在一个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安全壳 狭长空间 自然对流 出口高度 冷却性能
下载PDF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空气流道自然循环的比例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卓 常华健 +1 位作者 阳祥 杨燕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4-260,共7页
在考虑建设试验台架经济性的前提下,缩小比例的单项和整体效应试验台架对研究和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及其分析验证程序都具有重要意义。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壳外空气流道内的自然循环在安全壳非能动冷却性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在考虑建设试验台架经济性的前提下,缩小比例的单项和整体效应试验台架对研究和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及其分析验证程序都具有重要意义。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壳外空气流道内的自然循环在安全壳非能动冷却性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自然循环的数学模型出发,推导出了单项和整体效应试验台架的比例设计方法。在给定壳内热流密度的条件下,通过PCCSAP-3D程序对CAP1400非能动安全壳的2/5比例单项效应试验理想比例台架(ISF)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本比例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在降低高度台架上模拟自然循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安全壳 比例分析 自然循环
下载PDF
事故工况下壁面油污和锈斑对钢制安全壳潜在失效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兴伟 兰兵 +4 位作者 胡健 于大鹏 雷蕾 温丽晶 乔雪冬 《核安全》 2017年第2期24-28,共5页
反应堆事故工况下,钢制安全壳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重要屏障,因此有必要研究分析事故条件下传热削弱因素(如壁面油污和锈斑)对安全壳完整性的影响,以评估安全壳的潜在失效风险。本文应用非能动安全壳分析程序,建立了大功率非能... 反应堆事故工况下,钢制安全壳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重要屏障,因此有必要研究分析事故条件下传热削弱因素(如壁面油污和锈斑)对安全壳完整性的影响,以评估安全壳的潜在失效风险。本文应用非能动安全壳分析程序,建立了大功率非能动反应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的热工水力模型,并以冷管段双端剪切事故为基准工况,分别研究了壁面油污和锈斑为代表的不利因素对钢制安全壳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后1000 s内,壁面油污和锈斑的位置和面积对换热的影响甚小,1000 s后油污和锈斑面积对安全壳压力和温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起拱线附近油污或者锈斑面积超过湿区面积的20%时,安全壳均可能面临失效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污 锈斑 非能动安全壳 双端剪切 安全壳完整性
下载PDF
非能动安全壳用无机锌涂层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樊焕然 范普成 +1 位作者 赵维 赵瑞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钢制安全壳内外壁面无机富锌涂层在极限设计基准事故工况下的特性,为设计验证和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热工水力试验边界条件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参照大破口失水事故工况下可能形成的物理环境设计试验:试件置于恒温炉加热... 目的:研究钢制安全壳内外壁面无机富锌涂层在极限设计基准事故工况下的特性,为设计验证和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热工水力试验边界条件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参照大破口失水事故工况下可能形成的物理环境设计试验:试件置于恒温炉加热至160℃,待整体温度均匀后,迅速浸入20℃冷水中冷却,待冷却至常温后,再浸入100℃沸水中加热60 min。测试涂层经过事故工况前后的导热性、干膜厚度、表面形貌和附着力,分析事故工况对这些性能的影响。结果模拟事故工况前后,涂层的干膜厚度在70-130μm范围,附着力在8.5-13.5 MPa范围,热导率升高了6.8%,表面形貌无明显变化。结论模拟事故工况前后,涂层的干膜厚度、表面形貌和附着力无明显变化,涂层热导率有微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安全壳 无机锌涂层 设计基准事故
下载PDF
AP1000安全壳流动循环与热分层一维模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玉宇 张鹤 +5 位作者 单祖华 胡迎秋 王升飞 牛风雷 刘鑫 刚直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03-1806,共4页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是先进大型压水堆AP1000核电厂的重要安全系统之一,该系统利用安全壳内及安全壳外空气流道中的自然循环过程将安全壳内的热量带至环境中,大空间内的循环与热分层现象对安全壳内的传热及流动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是先进大型压水堆AP1000核电厂的重要安全系统之一,该系统利用安全壳内及安全壳外空气流道中的自然循环过程将安全壳内的热量带至环境中,大空间内的循环与热分层现象对安全壳内的传热及流动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热分层理论,针对钢制安全壳内、外的自然循环过程,建立一维计算模型,在提高计算效率的基础上,得到安全壳内的温度分布,并与三维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得到了安全壳内压力及组分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安全壳 热分层 一维模型
下载PDF
非能动安全壳空气冷却系统换热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超杰 刘长亮 +1 位作者 朱京梅 刘嘉维 《核安全》 2021年第6期68-72,共5页
小型堆采用内设钢制安全壳和外置混凝土安全壳的双层安全壳结构,非能动安全壳空气冷却系统是小型堆重要的非能动安全系统之一。采用Flow Simulation软件对该系统进行三维建模和计算分析,通过研究入口倾角、入口面积、空气导流板距钢壳... 小型堆采用内设钢制安全壳和外置混凝土安全壳的双层安全壳结构,非能动安全壳空气冷却系统是小型堆重要的非能动安全系统之一。采用Flow Simulation软件对该系统进行三维建模和计算分析,通过研究入口倾角、入口面积、空气导流板距钢壳间距、扩散区域高度等因素对系统换热特性的影响,指导系统设计的优化。结果表明:入口倾角宜取45°;系统换热功率随入口面积增大而增大,当增加到一定面积时,换热功率随入口面积增大而趋于平稳;系统换热功率随空气导流板距钢壳间距增大而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即存在一个最佳距离,使得换热功率达到最大;系统换热功率随扩散区域高度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堆 非能动安全壳 空气冷却 换热功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非能动安全壳围堰分配盒改进设计与试验
8
作者 王彦之 鲁仰辉 王妍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8-512,共5页
以冷却水在分配盒中的流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分配盒的水分配模型,提出了立管和浮球2种围堰分配盒概念,通过计算确定了关键参数,并在水分配试验台架上完成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特征雷诺数约220时,立管分配盒使水膜覆盖率提高了4.9%,浮... 以冷却水在分配盒中的流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分配盒的水分配模型,提出了立管和浮球2种围堰分配盒概念,通过计算确定了关键参数,并在水分配试验台架上完成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特征雷诺数约220时,立管分配盒使水膜覆盖率提高了4.9%,浮球分配盒使水膜覆盖率提高了3.8%;在特征雷诺数约130时,立管分配盒使水膜覆盖率提高了3.1%,浮球分配盒使水膜覆盖率提高了5.3%;2种设计方案均能有效降低收集水箱液位的均方差,提高小体积流量下的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安全壳 冷却系统 水分配试验 围堰分配盒 覆盖率
下载PDF
CERT试验WGOTHIC程序3D建模方法研究
9
作者 杨建锋 王国栋 +1 位作者 张迪 王喆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3-162,169,共11页
美国NRC批准应用WGOTHIC程序中集总参数法分析非能动核电厂DBA事故后安全壳响应,该程序采用CLIME模型来模拟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CS)传热传质特性,即壳内蒸汽凝结、钢壳导热和壳外水膜蒸发过程。本论文研究WGOTHIC程序中分布参数法(3... 美国NRC批准应用WGOTHIC程序中集总参数法分析非能动核电厂DBA事故后安全壳响应,该程序采用CLIME模型来模拟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CS)传热传质特性,即壳内蒸汽凝结、钢壳导热和壳外水膜蒸发过程。本论文研究WGOTHIC程序中分布参数法(3D模型)分析PCCS传热传质特性的可行性,并与该程序中集总参数法和CERT试验值两种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WGOTHIC程序中分布参数法(3D模型)可用于分析PCCS传热传质特性,保守地进行非能动安全壳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安全壳 WGOTHIC 分布参数法(3D模型)
下载PDF
AP系列安全壳载热能力的尺度模化研究
10
作者 李成 李乐 +1 位作者 张亚军 李俊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98,共5页
为实现先进非能动(AP)系列安全壳的试验方案研究,根据分级双向比例分析方法(H2TS方法)开展系统级缩比分析并得出面积-体积比在缩比时的显著失真。以满足功率体积比为基本准则,运用Bottom-Up方法重点分析壳壁耦合换热现象的尺度缩比约束... 为实现先进非能动(AP)系列安全壳的试验方案研究,根据分级双向比例分析方法(H2TS方法)开展系统级缩比分析并得出面积-体积比在缩比时的显著失真。以满足功率体积比为基本准则,运用Bottom-Up方法重点分析壳壁耦合换热现象的尺度缩比约束关系,获得表征AP系列安全壳的壳壁热量载出特性的无量纲准则群(简称П群),并以壳壁导热为例进行尺度缩比分析。对AP系列安全壳尺度缩比失真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列出尺度缩比台架需满足的基本约束关系。该尺度缩比方法可用于大尺度、大空间的模化试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安全壳 尺度缩比 分级双向比例分析方法(H2TS方法) 热工水力实验台
原文传递
安全壳外液膜流动延迟时间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鲁仰辉 王彦之 +1 位作者 刘璐 王妍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4,共5页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水系统响应至壳外水膜稳定的时刻称为延迟时间。延迟时间是非能动换热、核安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关键参数。在重力作用下,大空间曲率表面降膜流动覆盖安全壳表面有2个过程:1水流向下流动,导致原干区变为湿区;2因水膜的...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水系统响应至壳外水膜稳定的时刻称为延迟时间。延迟时间是非能动换热、核安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关键参数。在重力作用下,大空间曲率表面降膜流动覆盖安全壳表面有2个过程:1水流向下流动,导致原干区变为湿区;2因水膜的半稳定性,横向润湿干区,使得接触角变小,缓慢增加水膜覆盖区域。2个过程的耦合导致难以判定壳外水膜稳定的时刻。本文根据非能动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CAP1400水分配试验,在获得收集水槽液位、流量和水膜覆盖图片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及对比分析,提出流量稳定和覆盖稳定2种判定水膜稳定的方法,解决延迟时间的计算问题,得到不同分水结构形式下延迟时间随流量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安全壳 延迟时间 稳态判定 流量稳定法 覆盖稳定法
原文传递
非能动安全壳局部分层及分区计算研究
12
作者 王升飞 王晔云 +3 位作者 郝祖龙 玉宇 吕雪峰 牛风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1-895,共5页
搭建小型非能动钢制安全壳台架,以蒸汽为工质,通过实验研究破口事故下非能动安全壳内的环流与热分层现象。结果表明:不同的喷射流量下,安全壳内均存在分层现象;分层属于局部分层而非大空间整体分层。对当前国内外常用的安全壳计算程序... 搭建小型非能动钢制安全壳台架,以蒸汽为工质,通过实验研究破口事故下非能动安全壳内的环流与热分层现象。结果表明:不同的喷射流量下,安全壳内均存在分层现象;分层属于局部分层而非大空间整体分层。对当前国内外常用的安全壳计算程序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一种根据壳内传热和流动的特点进行分类分区,然后再各自建立模型进行计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安全壳 局部分层 分区计算
下载PDF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军 刘长亮 李晓明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2-639,共8页
安全壳是事故后防止放射性释放到环境的最后一道屏障,有效的安全壳冷却可以避免由于大量质能释放到安全壳引发的安全壳超压失效事故。随着安全监管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各国都提出了非能动的安全壳冷却方案。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非能... 安全壳是事故后防止放射性释放到环境的最后一道屏障,有效的安全壳冷却可以避免由于大量质能释放到安全壳引发的安全壳超压失效事故。随着安全监管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各国都提出了非能动的安全壳冷却方案。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研究成果,并比较分析各方案间的优缺点,分别提出适合钢制和混凝土安全壳非能动冷却的方案,为我国自主设计第三代核电站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 方案对比 核电安全
下载PDF
AP1000核电站非能动安全系统的比较优势 被引量:13
14
作者 叶成 郑明光 +1 位作者 韩旭 陈松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21-1225,共5页
面对日益增长的核电发展需求,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新的核电项目定位于第Ⅲ代核电技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第Ⅲ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相对于第Ⅱ代和Ⅱ+核电技术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第Ⅲ代核电技术中的AP1000采用非能动安全技术,极... 面对日益增长的核电发展需求,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新的核电项目定位于第Ⅲ代核电技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第Ⅲ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相对于第Ⅱ代和Ⅱ+核电技术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第Ⅲ代核电技术中的AP1000采用非能动安全技术,极大提高了安全性能指标。对AP1000与第Ⅱ代核电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安全系统,即AP1000中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和第Ⅱ代核电中的喷淋系统(SCS),进行了比较,从概率安全评价(PSA)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析,通过具体计算得出了非能动安全系统具有比较优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1000 非能动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喷淋系统
下载PDF
AP1000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水WGOTHIC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叶成 郑明光 +4 位作者 王勇 王国栋 张迪 倪陈宵 王明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25-2230,共6页
本文应用WGOTHIC程序对AP1000核岛整体分工况建模,系统分析了多种情况下冷却水装量对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失效1 000s后,安全壳超压;冷却水冷却72h后得不到冷却水的补充,0.9d后安全壳超压;冷却水冷却19.6d后,安... 本文应用WGOTHIC程序对AP1000核岛整体分工况建模,系统分析了多种情况下冷却水装量对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失效1 000s后,安全壳超压;冷却水冷却72h后得不到冷却水的补充,0.9d后安全壳超压;冷却水冷却19.6d后,安全壳虽超压,但小于安全壳屈服极限压力;冷却水冷却30d后,空气冷却已足够带走堆芯衰变热,而不需人为干预。结果为应急计划制定和设计改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冷却 非能动安全壳系统 WGOTHIC程序
下载PDF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对严重事故下气溶胶沉积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雪霆 陈林林 +1 位作者 魏严凇 季松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19-2223,共5页
采用分区法模型计算了不同热工条件下的气溶胶沉积情况,分析了4种自然沉积机理对不同粒径气溶胶的沉积作用。研究表明,气溶胶扩散泳沉积受热工情况影响最为显著。针对AP系列压水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的设计特性,可通过降低壁面温度来提高... 采用分区法模型计算了不同热工条件下的气溶胶沉积情况,分析了4种自然沉积机理对不同粒径气溶胶的沉积作用。研究表明,气溶胶扩散泳沉积受热工情况影响最为显著。针对AP系列压水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的设计特性,可通过降低壁面温度来提高气溶胶的扩散泳沉积,增强安全壳内的气溶胶净化作用,从而提高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的放射性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事故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 气溶胶沉积 扩散泳
下载PDF
华龙一号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热工水力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丘锦萌 吴健 +1 位作者 田卫卫 王志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80,共9页
本文采用不可压缩流体均匀流模型对华龙一号(HPR1000)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进行数值模拟,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大破口丧失冷却剂事故(LOCA)工况下对PCS进行热工水力分析,并对PCS设计工况进行性能分析计算。结果表明:PCS的非... 本文采用不可压缩流体均匀流模型对华龙一号(HPR1000)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进行数值模拟,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大破口丧失冷却剂事故(LOCA)工况下对PCS进行热工水力分析,并对PCS设计工况进行性能分析计算。结果表明:PCS的非能动运行特性与事故进程具有很好的匹配能力,能在事故早期极快启动,并在24 h内将安全壳的温度和压力稳定在安全范围内。通过PCS设计工况的换热性能分析,PCS在运行5 h后进入两相流传热阶段,当换热水箱介质达到饱和温度后仍能长期稳定运行,导出安全壳内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龙一号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设计工况 均匀流模型 自然循环
下载PDF
严重事故下水蒸气凝结对气溶胶扩散泳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雪霆 陈林林 +3 位作者 史晓磊 肖增光 魏严凇 季松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8,共6页
基于模拟AP系列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的气溶胶迁移机理试验平台,开展了在干燥及潮湿气氛下的气溶胶沉积试验。结果表明:在潮湿气氛下,气空间内气溶胶浓度会由于扩散泳沉积作用而衰减得更快,且水蒸气的凝结质量流量越大,气溶胶浓度衰减越快... 基于模拟AP系列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的气溶胶迁移机理试验平台,开展了在干燥及潮湿气氛下的气溶胶沉积试验。结果表明:在潮湿气氛下,气空间内气溶胶浓度会由于扩散泳沉积作用而衰减得更快,且水蒸气的凝结质量流量越大,气溶胶浓度衰减越快。证实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设计能够通过提高扩散泳沉积作用而强化气空间的气溶胶衰减。利用该特点,可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强水蒸气凝结,强化气溶胶扩散泳作用,提高安全壳内的放射性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 严重事故 气溶胶 扩散泳 水蒸气凝结
下载PDF
华龙一号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热工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葛魁 王辉 +3 位作者 王明军 田文喜 苏光辉 秋穗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9-777,共9页
本文针对华龙一号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PCS),基于漂移流模型开发了一套一维自然循环瞬态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对PCS内热工水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PCS自然循环流量、换热系数、换热器进出口温度、上升管路竖直段出口含气率及... 本文针对华龙一号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PCS),基于漂移流模型开发了一套一维自然循环瞬态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对PCS内热工水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PCS自然循环流量、换热系数、换热器进出口温度、上升管路竖直段出口含气率及水箱水位等热工水力参数随PCS换热功率的变化。本文研究结果将为评估华龙一号PCS的换热能力提供可靠工具,对PCS的设计和改进也具有指导意义,并为后续开发能够模拟带有PCS的安全壳内热工水力行为的程序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热工水力特性
下载PDF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设计方案及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军 李晓明 +1 位作者 喻新利 刘长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1-1027,共7页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PCS)是华龙一号(HPR1000)设计用来应对超设计基准事故工况的安全系统。本文描述了该系统总体配置方案的形成过程,分析了系统在缓解超设计基准事故工况及严重事故工况时的有效性,并从概率安全分析指引的角度,...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PCS)是华龙一号(HPR1000)设计用来应对超设计基准事故工况的安全系统。本文描述了该系统总体配置方案的形成过程,分析了系统在缓解超设计基准事故工况及严重事故工况时的有效性,并从概率安全分析指引的角度,分析了系统对核电厂堆芯损坏频率和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频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PCS对于提升HPR1000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可有效提升HPR1000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 可靠性 概率安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