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低损伤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激光工艺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帅迪
赵广全
杨冬琴
张竹青
王强
机构
南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河海大学
江苏东鋆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93-898,共6页
基金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KJA320004)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资助项目(BA2015045)
+1 种基金
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BY2016053-10)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19_2059)
文摘
钝化发射极及背面接触(PERC)太阳电池技术叠加激光选择性发射极(SE)制备工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提升PERC太阳电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SE的制备过程中易发生磷硅玻璃(PSG)层被激光烧蚀的现象,导致电池性能下降。通过研究激光波长、脉冲频率、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硅片表面形貌、表面方块电阻、电池性能的影响,探索高效率、低损伤SE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光波长为1 064 nm、激光功率为2 W、脉冲频率为30 Hz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电池性能,SE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最高达到22.01%,与传统工艺制备的太阳电池相比提升约0.51%。
关键词
选择性发射极(SE)太阳电池
激光
选择性掺杂
钝化发射极及背面接触(perc )
磷硅玻璃(PSG)
Keywords
selective emitter (SE) solar cell
laser
selective doping
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ontact (perc )
phosphorosilicate glass (PSG)
分类号
TM914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题名 双面太阳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4
2
作者
郭丹
田汉民
吕俊
戎小莹
张天
赵昆越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天津市电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7-105,141,共10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81282)
河北省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C2015003040)
文摘
双面太阳电池因具有更高的等效转换效率、可降低25%以上的系统成本和更广泛的应用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介绍了双面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重点总结了钝化发射极及背表面完全扩散(PERT)双面太阳电池、钝化发射极及背表面接触(PERC)双面太阳电池、异质结型双面太阳电池等硅基双面太阳电池的结构及发展现状,介绍了铜铟镓硒(CIGS)双面太阳电池、CdTe薄膜双面太阳电池及钙钛矿双面太阳电池等的新型结构及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双面太阳电池的发展优势与现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说明了双面太阳电池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更好地提高双面太阳电池的效率,背部结构的设计以及制备工艺的优化和创新是未来双面电池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硅基太阳电池
钝化发射极及背表面接触(perc )双面太阳电池
CdTe薄膜双面太阳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
异质结
Keywords
silicon-based solar cell
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ontact (perc ) bifacial solar cell
CdTe thin film bifacial solar cell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heterojunction
分类号
TM914.4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题名 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双面率优化工艺
3
作者
孙晓凯
田凤美
靳迎松
张福庆
胡明强
机构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
出处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2-316,共5页
文摘
基于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PERC)太阳电池工艺,对选择性发射极晶体硅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双面率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制备了背面为AlOx/SiNx钝化膜层的双面PERC太阳电池。提出了几种不同背面钝化膜层的设计方案,分析了不同设计方案对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双面率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背面AlOx/SiNx叠层钝化膜、SiNx双层减反射膜、较大折射率梯度SiN_x膜层、较薄AlOx膜层及较薄SiNx膜层工艺,对提升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电池双面率效果显著,用最优设计方案制备的双面PERC太阳电池,其背面效率和双面率分别为14.96%和68.69%。
关键词
双面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perc )太阳电池
背面效率
双面率
背钝化
双面减反射膜
Keywords
bifacial 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ontact (perc )solar cell
rear side efficiency
bifaciality
rear passiv ation
double-layer anti-reflection coating
分类号
TM914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题名 p型PERC双面太阳电池背面铝栅线的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翔
陈璐
魏凯峰
机构
国家电投集团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出处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08-812,共5页
文摘
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双面太阳电池(PERC+)背面采用丝网印刷铝栅线的设计,代替常规PERC电池背面全铝背场层,达到背面发电的效果。对不同背面铝栅线宽度的PERC+电池和常规PERC电池的电性能及激光开窗截面图进行比较,发现了不同宽度的铝栅线对电池背面空洞率和局部背表面场(LBSF)层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合适的铝栅线宽度能最大程度地保证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实验得出在相同的激光开窗工艺下,当背面铝栅线设计宽度为250μm时,PERC+电池具有较好的铝栅线高宽比,烧结后的激光开窗区域形成了良好的LBSF层。同时,所有电池在测试时背景采用不反光黑布。测试结果显示,最优组的PERC+电池平均正面转换效率达到21.21%、平均背面转换效率达到13.97%。
关键词
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 )电池
双面太阳电池
背面金属化
铝栅线
空洞
局部背表面场(LBSF)
Keywords
passivated emitter rear contact (perc )
biracial solar cell
rear metallization
Al gridline
void
local back surface field (LBSF)
分类号
TM914.4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题名 PERC电池背表面钝化的PC1D仿真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宁
谷书辉
任丙彦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73-2278,共6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2012AA050301)
文摘
采用PC1D软件仿真分析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passivation emitter and rear contact,PERC)电池;模拟结果表明:降低电池的背表面复合速率有利于增强电池性能、提高电池长波响应。PERC电池由于背表面钝化可采用较低的背场厚度;背钝化层中的表面电荷对高背表面复合速率的电池性能的提升作用显著,但在背表面复合速率较低时影响不大;实测得到PERC电池比常规全铝背接触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分别增大1.56%和2.56%。
关键词
太阳电池
表面电荷
钝化
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电池
Keywords
solar cell
surface electric charge
passiv ation
passiv ation emitter and rear contact (perc ) cell
分类号
TM914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