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铁1号线车站设施与客流关系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峰 吴奇兵 +2 位作者 张慧慧 李三兵 赵亮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9年第2期93-98,共6页
随着地铁客流不断增加,地铁车站相关设施也日益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各种问题.本文主要以北京地铁1号线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车站与车站关键设施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对客流实际通过能力及客流分布规律进行调研,通过现场调查等手段得到大... 随着地铁客流不断增加,地铁车站相关设施也日益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各种问题.本文主要以北京地铁1号线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车站与车站关键设施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对客流实际通过能力及客流分布规律进行调研,通过现场调查等手段得到大量车站设施实际通行能力的一手数据,并与地铁设计规范相比较,发现在当前客流量下部分地铁车站设施存在运力不足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拟合归纳出北京地铁1号线站台集散区和上行楼梯处客流速度与密度理论关系曲线,回归得到相应数学模型.最后,文章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提升地铁车站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车站设施 客流 通过能力 客流密度
下载PDF
COVID-19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的传播建模与预测 被引量:7
2
作者 雷斌 刘星良 +3 位作者 曹振 郝亚睿 张源 陈新苗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9-149,共11页
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特征,将新冠疫情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的乘客分为易感者、感染者、暴露者;假设病毒自由传播,以疫情发生初期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研究,选择病毒传染概率为0.41;将感染者乘坐城市轨道交通的过程分为出入站阶段... 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特征,将新冠疫情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的乘客分为易感者、感染者、暴露者;假设病毒自由传播,以疫情发生初期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研究,选择病毒传染概率为0.41;将感染者乘坐城市轨道交通的过程分为出入站阶段和乘车阶段,考虑病毒有效传播范围、人群分布特征、人群流动特征,建立新冠疫情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部的传播模型;以某市地铁为模拟案例,假如有13个感染者乘坐地铁,结合历史客运数据确定模型参数的取值,预测不同载运水平下可能造成的感染人数,同时研究与可能感染人数相关的各类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当载运水平降低至平均水平的10%时,多数案例的可能感染人数降低至1人以下,证明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管控强度的有效性,起终点站内人数折减引起的感染人数变化(小于20%)低于车厢人数折减引起的变化(60%~80%),说明相比起终点站内人数,车厢内的人群密集程度对可能感染人数的影响更加显著;在经停时,假如上下车人数之比不大于1,则能有效控制可能感染人数的升高;当经停站数与可能感染人数非线性正相关时,载运水平、经停站数、可能感染人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决定系数为0.70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新型冠状病毒 传播模型 可能感染人数 人群密集程度 运输方案
原文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行人交通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唐明 贾洪飞 杨丽丽 《城市交通》 2010年第4期47-51,共5页
为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行人交通特性,以北京市地铁2号线西直门站站台视频资料为基础,观测站台区域行人交通行为,分析行人速度、候车位置分布、密度时空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街道环境相比,站台区域行人自由流速度均值偏高,... 为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行人交通特性,以北京市地铁2号线西直门站站台视频资料为基础,观测站台区域行人交通行为,分析行人速度、候车位置分布、密度时空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街道环境相比,站台区域行人自由流速度均值偏高,且站台与楼梯邻接区域行人速度随密度的增大下降较快;车辆到达之前行人候车呈队列形式,车辆到达后呈扇形分布在车门两侧;站台区域行人密度时空分布受轨道交通车辆班次影响,表现出规律性波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轨道交通车站 行人交通特性 视频观测 行人速度 候车位置 行人密度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节点换乘车站换乘设计难点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瑾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0-124,共5页
由于设计目标与实际运营情况存在差异,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节点换乘车站存在运力不匹配、局部区域客流拥堵等问题。分析了节点换乘车站换乘设计的技术难点及其成因。结合乘客换乘行为特征,讨论了站台实际通行能力、关键设施通过能力等参数... 由于设计目标与实际运营情况存在差异,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节点换乘车站存在运力不匹配、局部区域客流拥堵等问题。分析了节点换乘车站换乘设计的技术难点及其成因。结合乘客换乘行为特征,讨论了站台实际通行能力、关键设施通过能力等参数对换乘能力的影响,阐述了在换乘站内实施客流引导、限流等措施的实际作用,提出了优化站台换乘能力取值、增设可调节客流密度的相关设施、增加对既有车站在新线接入前换乘能力的评估等建议,以期使节点换乘车站的设计更加符合运营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节点换乘站 换乘设计 换乘能力 客流密度
下载PDF
乘客密度对地铁车厢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刚 刘进宇 +2 位作者 张晓霞 邵李燕 刘璐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71-75,120,共6页
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规模的扩大,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载客量的逐渐增多,使乘客密集成为地铁车厢内的一种常态.乘客密度的增加会对地铁车厢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如温湿度分布改变、空气流动性变差等,引起乘客的不舒适.通... 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规模的扩大,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载客量的逐渐增多,使乘客密集成为地铁车厢内的一种常态.乘客密度的增加会对地铁车厢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如温湿度分布改变、空气流动性变差等,引起乘客的不舒适.通过现场测试及问卷调查,结合对车厢热环境参数的分析,探究了人体热感觉随乘客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研究发现,随着乘客密度增加,车厢内热感觉整体上升;相对于低密度环境,高密度环境下乘客热中性温度降低1℃,人体对气流的阻碍会造成车厢内气流组织的恶化,车厢内垂直温差由0.5℃增加到1.2℃;坐姿乘客附近温度升高,风速降低,受影响程度要大于立姿乘客,热感觉变化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厢 乘客密度 热环境 热感觉 气流组织
下载PDF
乘客密度对地铁车厢空气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刚 邵李燕 +1 位作者 王明明 胡松涛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1年第1期35-38,34,共5页
本文采用问卷调研与现场实测的方式对青岛地铁车厢内的空气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在不同乘客密度下乘客对车厢环境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并分析了污染物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发现,随着乘客密度的增加,车厢内的空气异味感升高... 本文采用问卷调研与现场实测的方式对青岛地铁车厢内的空气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在不同乘客密度下乘客对车厢环境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并分析了污染物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发现,随着乘客密度的增加,车厢内的空气异味感升高,乘客对空气品质的满意率下降,可接受率升高。高密度环境下车厢内的CO_(2)浓度和颗粒物浓度值高于低密度环境,车中区域的CO_(2)浓度值始终高于车门区域。在高密度环境下,车门1.7 m处的CO_(2)浓度和颗粒物浓度值高于1.1 m处,而车中区域在1.1 m和1.7 m处无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厢 乘客密度 空气品质 问卷调研 现场实测
下载PDF
基于客流密度的地铁列车空调夏季送风温度控制模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新喜 王宗昌 +2 位作者 陈垒 张玉刚 伍钒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169,共8页
客流密度是影响地铁列车客室内热舒适性环境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地铁列车客室温度控制主要是根据UIC-553标准,以室内外温差作为控制核心。本文通过构建全尺寸地铁列车客室-乘客-空调送风耦合的一体化模型,利用实车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 客流密度是影响地铁列车客室内热舒适性环境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地铁列车客室温度控制主要是根据UIC-553标准,以室内外温差作为控制核心。本文通过构建全尺寸地铁列车客室-乘客-空调送风耦合的一体化模型,利用实车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列车客室内的热舒适性展开研究。探讨客流密度对地铁列车客室内热舒适环境的影响规律以及不同客流密度下客室平均温度与空调送风温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不同客流密度下能满足人体热舒适性体验的空调送风温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客流密度的地铁列车空调夏季送风温度控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空调单元 客流密度 载重信号 温度控制模型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等候区客流时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敏 韦凌翔 +1 位作者 茹小磊 陈君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2-35,共4页
为了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站台等候区域乘客密度的时空特性,通过设计站台等待区乘客密度数据采集试验,采用录像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对西安市轨道交通2#线7个代表性站点的站台等待区晚高峰时间上、下行乘客密度进行采集;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数... 为了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站台等候区域乘客密度的时空特性,通过设计站台等待区乘客密度数据采集试验,采用录像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对西安市轨道交通2#线7个代表性站点的站台等待区晚高峰时间上、下行乘客密度进行采集;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乘客密度的时空特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北大街换乘站在晚高峰时段站台等待区的乘客密度明显高于其它站,下行方向的站台等待区乘客密度普遍高于上行方向,非工作日的站台等待区乘客密度普遍高于工作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区交通组织与规划的调查方法与基础数据,为站台区域交通设计和安全应急疏散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轨道交通 站台等待区 乘客密度
下载PDF
单航班行李提取旅客密度动态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邢志伟 吴哲 罗谦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5-40,共6页
针对行李提取区旅客拥挤问题,结合行李提取流程分析和历史数据机器学习,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单航班行李转盘旅客密度预测模型。利用贝叶斯网增量学习的特性实现模型的动态调整,使该模型可以对新数据更好的适应和调整,并得出更准确... 针对行李提取区旅客拥挤问题,结合行李提取流程分析和历史数据机器学习,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单航班行李转盘旅客密度预测模型。利用贝叶斯网增量学习的特性实现模型的动态调整,使该模型可以对新数据更好的适应和调整,并得出更准确的旅客密度预测值。使用国内某大型枢纽机场数据,采用期望最大化(EM)方法对模型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有效预测航班行李提取的旅客密度,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运行 旅客密度 行李提取 贝叶斯网络 动态预测
下载PDF
基于乘客密度的12m城市客车座椅数目确定方法
10
作者 闫晟煜 赵转转 +1 位作者 张凯超 张子健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156,共6页
为选用合理的座椅布置来适应运营时段内客流的变化,提高城市客车服务能力,调查了坐姿乘客在车厢地板上的平均投影面积,明确了划分不同运营时段的判别准则,提出了1种综合考虑坐姿和站立乘客的乘客密度指数,分析了车上人数和高峰流量系数... 为选用合理的座椅布置来适应运营时段内客流的变化,提高城市客车服务能力,调查了坐姿乘客在车厢地板上的平均投影面积,明确了划分不同运营时段的判别准则,提出了1种综合考虑坐姿和站立乘客的乘客密度指数,分析了车上人数和高峰流量系数对座椅数目最优解的影响;提出了公交线路上采用单一座椅布置情形下的12m城市客车最优座椅数目确定方法,分析了座椅布置与运营时段之间的匹配方法,运用西安市7条公交线路的客流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分析了3种常见座椅布置对运营时段和线路属性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坐姿乘客在车厢地板上的平均投影面积为0.35 m2/人;高峰客流系数是影响12 m城市客车座椅数目的关键因素;公交线路单一座椅布置的座椅数目推荐值为21~43座;控制实际座椅数目与最优解的偏差在2个座位以内且满足通用布置原则要求时,可使座椅布置适配公交线路的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客车 乘客密度 座椅数目 高峰客流量系数
下载PDF
基于铁路客运精密统计系统实现客流图的编制
11
作者 李砚勤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3年第5期15-18,共4页
针对手工绘制客流图存在的编制困难、精确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铁路客运精密统计系统实现客流图计算机自动编制的解决方案,介绍了"铁路旅客运输流向、密度图形绘制及分析系统"的实现和应用。
关键词 客流密度 客流图 计算机编制
下载PDF
视频监控面积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12
作者 尹彪 董宝田 王爱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4,共6页
视频监控系统中,自动识别出的客流人数和密度,是判断客流安全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重点研究了为获取客流密度而进行的监控面积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平面测量技术,对视频监控区域有效平面部分进行面积测量.通过采用二维成像透... 视频监控系统中,自动识别出的客流人数和密度,是判断客流安全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重点研究了为获取客流密度而进行的监控面积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平面测量技术,对视频监控区域有效平面部分进行面积测量.通过采用二维成像透视投影模型和模板的精确标定以计算单应矩阵,特别是针对特征点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分析,准确率较高,可操作性强.此方法为快速实现复杂场景中面积测量和计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最后基于北京南站具体场景,将此方法应用于客流密度计算,为客流安全预警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面积测量 有效平面 单应矩阵 客流密度
下载PDF
基于Dijkstra-PD-ACO算法的大城市公交线路优化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潘若愚 褚伟 杨善林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115,共10页
城市公交线路的布设受到诸多影响因素的作用,单纯的追求线路单一指标的"最优"在实际公交线路优化时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首先针对传统公交线路优化算法在求解线路优化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寻优特性,结合Di... 城市公交线路的布设受到诸多影响因素的作用,单纯的追求线路单一指标的"最优"在实际公交线路优化时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首先针对传统公交线路优化算法在求解线路优化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寻优特性,结合Dijkstra算法在局部路径寻优中的优点,提出了Dijkstra蚁群混合优化算法。其次对于线路优化所得到的可行备选方案集,基于分层聚类主成分分析评价法进行优化效能评价。最后以合肥市一环内公交线路优化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兼顾客流密度最大、出行路径最短的同时给出了有效公交线路备选方案,优化结果也符合合肥市的实际情况。同时,该方法对我国大中城市公交线网优化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公交线路 最优路径 客流密度最大 优化效能评价
原文传递
轨道交通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莎莎 姚恩建 张永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4,132,共6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可供乘客选择的轨道交通出行路径日益增加,乘客出行路径决策愈加复杂.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变量对不同属性乘客出行路径选择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基于...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可供乘客选择的轨道交通出行路径日益增加,乘客出行路径决策愈加复杂.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变量对不同属性乘客出行路径选择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针对不同类别乘客的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乘车时间、换乘时间、换乘次数、车内拥挤度及个人属性等因素对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其次,基于不同类别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差异,构建考虑车内拥挤度变化的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动态规划算法,为不同属性乘客规划广义出行时间最小的路径.最后,基于广州地铁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针对乘客个人属性规划的最优出行路径,更加贴合乘客的出行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路径规划 路径选择行为分析 个性化 车内拥挤度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奇兵 陈峰 +2 位作者 高永鑫 李小红 翟庆生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09,共9页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舒适度的角度探讨了合理立席密度对舒适度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进行分析和量化,确定了空间舒适度和车厢微环境2个主要因素,基于线性加权法和顾客赋权法将2个因素结合构...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舒适度的角度探讨了合理立席密度对舒适度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进行分析和量化,确定了空间舒适度和车厢微环境2个主要因素,基于线性加权法和顾客赋权法将2个因素结合构建了静态舒适度评价模型。考虑到站立时长对舒适度的影响,类比疲劳程度指标对静态舒适度评价模型进行修正,通过问卷调查验证时间折减因子并标定参数,构建了基于立席密度的广义舒适度评价模型,通过广义舒适度评价模型反推得到合理立席密度求解模型,并对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线进行舒适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舒适度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立席密度的变化和影响,借助舒适度评价结果可以改善运营线路的服务水平;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线满足舒适等级、设计等级和超员等级的合理立席密度分别为3.1、4.2、4.7人·m-2,美国车辆设计定员的相应立席密度分别为3.0、4.0、6.0人·m-2,两者基本相当,且计算结果与调研结果相符,因此,模型可作为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立席密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立席密度 广义舒适度 人体空间 车厢微环境 站立时长
原文传递
基于车站客流密度系数监控及预警的地铁线网客流联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菊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共6页
结合多样化的客流需求实施精准的客流控制,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传统的点线面客流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车站客流密度系数和客流控制效率的线网客运组织联控策略,搭建了城市轨道交通... 结合多样化的客流需求实施精准的客流控制,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传统的点线面客流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车站客流密度系数和客流控制效率的线网客运组织联控策略,搭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控制应用平台。本研究实现了对车站客流的即时预警、精准溯源和精细控制,可用于指导线网客控分级预警机制的建立,以及线网联控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进而降低客运安全风险、提升客运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客流联控 车站客流密度系数 客流控制效率 线网客流控制应用平台
下载PDF
基于耐受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伟 李宗平 +2 位作者 余大本 鞠艳妮 尹嘉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5-230,243,共7页
为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耐受感知的角度探讨立席密度对耐受性的影响.从时间与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综合耐受性影响因素分类,主要包括立席乘客密度、站立时间和候车时间3个主要因素.引入区间模糊数,实现对耐受感知... 为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耐受感知的角度探讨立席密度对耐受性的影响.从时间与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综合耐受性影响因素分类,主要包括立席乘客密度、站立时间和候车时间3个主要因素.引入区间模糊数,实现对耐受感知的模糊化处理,提高参数的回归精度.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类型乘客耐受性的参数估计,绘制耐受阈值关于要素叠加的等值面图.结合仿真结果,对立席密度耐受阈值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常规条件下,普通出行乘客所能接受的最大立席密度为6.57~6.92人/m2,通勤出行乘客所能接受的最大立席密度为7.21~7.63人/m2.模型结果为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立席密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耐受性 立席密度 站立时间 候车时间 区间模糊数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车站旅客密度检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明哲 张研 +1 位作者 杨栋 张秋亮 《中国铁路》 2019年第11期13-17,共5页
车站旅客密度是智能客运车站的重要基础信息。首先阐述模式识别、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实时检测算法在图像检测领域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分析Faster-RCNN算法和SSD算法的原理;然后定义车站旅客密度检测评价指标,并对VOC数据集下训练的模型进... 车站旅客密度是智能客运车站的重要基础信息。首先阐述模式识别、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实时检测算法在图像检测领域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分析Faster-RCNN算法和SSD算法的原理;然后定义车站旅客密度检测评价指标,并对VOC数据集下训练的模型进行试验测试;最后构建车站行人数据集,用Faster-RCNN算法训练模型,模型在低密度场景和高密度场景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8%和85%。结果表明:公开数据集VOC下训练的模型无法直接用于车站旅客密度检测,基于车站行人数据集和Faster-RCNN算法训练的模型可满足现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客密度检测 Faster-RCNN SSD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下载PDF
路网能力限制的城市轨道交通动态客流分配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煜堃 文迪 吕红霞 《综合运输》 2020年第8期61-67,120,共8页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的研究多以静态客流分配为主,同时考虑路网输送能力约束及动态客流密度的研究较少,难以描述随时间变化的路网客流状态,因此本文着重研究考虑时间变量下的动态客...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的研究多以静态客流分配为主,同时考虑路网输送能力约束及动态客流密度的研究较少,难以描述随时间变化的路网客流状态,因此本文着重研究考虑时间变量下的动态客流分配,剖析配流过程中路网输送能力和动态客流密度对乘客出行路径选择决策的影响。文章首先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列车时刻表信息,建立时空扩展服务网络,区分畅通状态和拥堵状态下旅客广义出行费用计算方法;然后通过路网输送能力约束设置容量限制,以分批加载的方式,构建logit客流分配模型,对出行费用进行动态修正并设计求解算法实现动态客流分配。最后,通过以重庆轨道交通网络为例对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体现了实际路网中容量限制条件对动态客流分配过程的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客流分配 路网能力限制 路网客流密度 分批加载 LOGIT模型
原文传递
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铁路运输的空间极化 被引量:31
20
作者 修春亮 赵映慧 宋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97-1107,共11页
以运输区段为研究单元,以区段客流密度、货流密度、区段长度为原始数据,将1990年、1994年、1999年、2000年和2005年的东北地区铁路运输区段划分加以统一。首先运用GIS技术分析铁路运输密度变化的空间特征;然后通过计算基尼系数、泰尔指... 以运输区段为研究单元,以区段客流密度、货流密度、区段长度为原始数据,将1990年、1994年、1999年、2000年和2005年的东北地区铁路运输区段划分加以统一。首先运用GIS技术分析铁路运输密度变化的空间特征;然后通过计算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集中指数和崔王指数,分析各年度铁路客货流分布的空间差异和极化程度;最后比较哈大线、沈山线和滨洲-滨绥线等铁路干线的客货运周转量及比重变化。研究表明:①20世纪90年代铁路客流的空间极化比较明显,2000年以后极化趋势变缓或有所逆转;②货流在上行方向(向中部哈大线方向、向南部关内方向)有趋于极化的特征;③不管客流分布的总体特征向极化或分散方向如何变化,哈大线在东北铁路网中的地位都在持续加强,哈大线以外地区客流分布趋向均衡。1990年以来东北铁路运输分布的变化支持这样的区域空间极化过程:向哈大沿线集聚;东北地区地域系统的层级减少,哈大轴带作为顶层结构对整个东北地区的控制范围和程度增加。东北地区铁路网的整体性和区域一体化程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地理 空间极化 客流密度 货流密度 极化指数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