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后的政党文化转型 被引量:16
1
作者 吕元礼 邱全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能够在鼓动民众取得结束殖民统治的胜利之后进一步领导民众取得国家建设的成功的关键原因,是由于实现了从革命到执政的政党文化转型。本文主要从党的指导思想、属性色彩、政治观念和权威模式等方面论述了新加坡人民行...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能够在鼓动民众取得结束殖民统治的胜利之后进一步领导民众取得国家建设的成功的关键原因,是由于实现了从革命到执政的政党文化转型。本文主要从党的指导思想、属性色彩、政治观念和权威模式等方面论述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政党文化转型,具体包括从高调的意识形态转型为低调的实用理性、从"最能关心工人利益"转型为"代表国内各方面的利益"、从"破坏"的"决定一切"的政治观转型为"建设"的服从经济的政治观以及从超凡魅力权威转型为法理权威,意在为从"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人民行动党 执政 政党文化 转型
下载PDF
政策过程视域下基层党政体制适应性治理的微观机制--以S省W镇治理实践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春来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0-137,148,共9页
从政策过程中的政策转化、政策落地、政策执行环节,分析基层政府如何实现同一性政策的地方性转化和情景化落地,是理解基层党政体制属性的重要维度。基于s省w镇治理实践的分析发现:政策实景转化促进基层政府治理精准度提升,其遵循底线原... 从政策过程中的政策转化、政策落地、政策执行环节,分析基层政府如何实现同一性政策的地方性转化和情景化落地,是理解基层党政体制属性的重要维度。基于s省w镇治理实践的分析发现:政策实景转化促进基层政府治理精准度提升,其遵循底线原则、目标导向和需求适配等地方性逻辑;基层政府能够通过需求差异识别、情境塑造引导有效实现对乡村复杂事务的治理定位;基层政府凭借治理资源有效动员与适度组织化,有效提升科层制非正式运行的适应性。基层治理体制具备诉求识别能力、情境匹配能力和目标动员能力,构成体制适应性治理能力的基础。基层党政体制所具备的制度能动性有效促进国家对乡村社会的组织塑造、规则嵌入和情境引导,是转型期重构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政体制 适应性治理 政策转化 政策执行 政策落地
原文传递
从传统“政党管理”到现代“政党治理”——变化社会中的政党研究转型 被引量:13
3
作者 姜崇辉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1期20-24,共5页
20世纪后期,苏联共产党等几大政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的政党发展危机与中国共产党治理超大国家的政治现实,引发从"政党治理"视角探究政党兴衰的思考。全球化的兴起、公民社会的涌动与治理理念的变迁给传统政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20世纪后期,苏联共产党等几大政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的政党发展危机与中国共产党治理超大国家的政治现实,引发从"政党治理"视角探究政党兴衰的思考。全球化的兴起、公民社会的涌动与治理理念的变迁给传统政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变化的社会中实现从传统"政党管理"到现代"政党治理"转型,并在大党治理过程中树立"治众"异于"治寡"的理念,是新时期政党发展尤其是大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管理 政党治理 政党研究
下载PDF
政党的转型还是政党的衰落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长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65-70,共6页
为了应对政党衰落的危机,西欧各国不同类型的政党前后进行内部变革,希望通过政党的转型克服面临的危机。但政党的转型并没有给政党带来转机,不同类型的政党不但党员数量继续锐减,而且与过去联系紧密的社会组织的关系恶化,同时,党内也出... 为了应对政党衰落的危机,西欧各国不同类型的政党前后进行内部变革,希望通过政党的转型克服面临的危机。但政党的转型并没有给政党带来转机,不同类型的政党不但党员数量继续锐减,而且与过去联系紧密的社会组织的关系恶化,同时,党内也出现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西欧国家的政党实现了政党的转型,却仍然继续衰落,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西欧社会已经是一个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中产阶级是一个无法形成阶级意识的阶级,它的兴起必然导致政党的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 转型 衰落 中产阶级
下载PDF
服务智库建设的党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储流杰 《图书馆研究》 2017年第6期13-19,共7页
在党中央赋予党校构建党和国家重要智库光荣使命的政治背景下,研究和探索党校图书馆服务党校智库建设的必然性、可能性以及现实路径,认为服务党校智库建设是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客观必然,服务智库建设党校图书馆大有可为,并提出服务智库建... 在党中央赋予党校构建党和国家重要智库光荣使命的政治背景下,研究和探索党校图书馆服务党校智库建设的必然性、可能性以及现实路径,认为服务党校智库建设是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客观必然,服务智库建设党校图书馆大有可为,并提出服务智库建设的战略举措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校 智库建设 图书馆 转型发展
下载PDF
社区党建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9
6
作者 沈东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社区党建一经提出,便得到政治学、社会学、党史党建等专业学者持久深入的关注,成为一个跨学科议题。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围绕着社区党建的价值维度、内涵界定、实践路径、现实意义、微观个案以及面临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 社区党建一经提出,便得到政治学、社会学、党史党建等专业学者持久深入的关注,成为一个跨学科议题。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围绕着社区党建的价值维度、内涵界定、实践路径、现实意义、微观个案以及面临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后学术界应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深化个案实证研究、进行微观比较研究、注重交叉学科研究,以此来推动社区党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党建 执政能力 社会转型 社区建设
下载PDF
浅析1949~1952年我国对私立学校的政策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松林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8-83,共6页
1949-1952年,我国对私立学校的政策从最初的扶持改造到后来的全面接管,方向上有了很大转变。扶持改造政策的形成与当时私立学校的状况密不可分,而其后接管政策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
关键词 私立学校 中国 国家政策 管理体制 教育资金
原文传递
政党—国家形态下的政党能力——一个解释中国经济转型的理论简纲 被引量:7
8
作者 袁超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64-70,共7页
中国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有赖于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政策组合,内化于政策推行过程的动力机制需要得到合理解释。在政党—国家形态下,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其政党能力举足轻重。以党纲或意识形态、组织体系、党员及其规模和领... 中国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有赖于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政策组合,内化于政策推行过程的动力机制需要得到合理解释。在政党—国家形态下,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其政党能力举足轻重。以党纲或意识形态、组织体系、党员及其规模和领袖或领导集体为主形成的结构要素是政党能力的支撑结构,它们从根本上支持着政党的权力过程。以此构建起来的政党能力分析框架是解释政党、经济改革与国家之间内在关联的一种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能力 政党—国家形态 党治政府 经济转型
下载PDF
政党的转型与政党的卡特尔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长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9,共6页
政党最初以阶级的政党的形态出现,依靠社会的政治支持,在选举中形成政党竞争的政治格局。二战后,经济社会的发展使阶级的政党遭遇危机,阶级的政党转型为包括一切人的政党。在短暂的复兴后,包括一切人的政党面临更全面深刻的危机,危机来... 政党最初以阶级的政党的形态出现,依靠社会的政治支持,在选举中形成政党竞争的政治格局。二战后,经济社会的发展使阶级的政党遭遇危机,阶级的政党转型为包括一切人的政党。在短暂的复兴后,包括一切人的政党面临更全面深刻的危机,危机来自于党的举措,这些举措成为西方政党的卡特尔化的直接动力。政党西方卡特尔化的原因在于,包括一切人的党无法协调党内、党与社会和竞争的政党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 转型 危机 卡特尔化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党领导立法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30,共9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立法变迁的实质就是社会环境、立法改革等多要素协同变迁的历史。党的转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所带来的执政任务、执政能力的变化和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立法变迁的实质就是社会环境、立法改革等多要素协同变迁的历史。党的转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所带来的执政任务、执政能力的变化和发展;立法改革意味着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代表的立法者、立法制度本身的转型和完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党领导立法的变迁。在党领导领导立法多要素协同变迁史上,根本坚持的地方,即坚持党对立法的领导;也有不断发展变化的地方,即契合时代变迁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党 依法执政 社会转型 立法转型 人大主导
原文传递
政党治理的制度化走向——基于四个个案的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建勇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8,共13页
在政党世界,不少大党老党命运各异: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大批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有的甚至彻底垮台;有的在经历沉浮之后重新崛起,并再度执政;还有的是政坛"常青树"和"不倒翁"——差异何其之大。本文通过对... 在政党世界,不少大党老党命运各异: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大批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有的甚至彻底垮台;有的在经历沉浮之后重新崛起,并再度执政;还有的是政坛"常青树"和"不倒翁"——差异何其之大。本文通过对四个政党的组织状况的描述,比较了不同类型政党的组织发展,并从政党支配类型的构成来探讨制度化水平的差异,以及制度化的可能走向。这对于新时期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治党管党水平,无疑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 政党治理 政党转型
原文传递
马来西亚社会转型与马来族群政党分裂——基于社会分裂结构理论视角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戎轩 傅聪聪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1-28,154,共29页
2018年马来西亚第十四届全国大选后,仅在马来西亚半岛就有巫统、土著团结党、伊斯兰党、人民公正党和国家诚信党五个马来族群主导型政党进入联邦议会。其中,伊斯兰党、公正党、团结党先后从巫统中分裂产生,诚信党于2015年从伊斯兰党分... 2018年马来西亚第十四届全国大选后,仅在马来西亚半岛就有巫统、土著团结党、伊斯兰党、人民公正党和国家诚信党五个马来族群主导型政党进入联邦议会。其中,伊斯兰党、公正党、团结党先后从巫统中分裂产生,诚信党于2015年从伊斯兰党分裂而出。马来族群政党的分裂并非新的现象,而是经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本文借鉴社会分裂结构理论框架,指出马来族群政党的格局是政治社会精英内部矛盾和公民社会分裂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精英内部矛盾无法调和,或者公民社会中产生新的分裂结构,或两者兼而有之时,新的政党就会产生。新政党如果能够与既有的社会分裂结构相结合,或者自上而下地塑造新的分裂结构,就能得以生存;而如果无法找到赖以生存的社会分裂结构,则新政党必然走向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马来族群政党 政党分裂 政党政治 分裂结构理论 社会转型
下载PDF
传统“大一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统一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健睿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76-79,共4页
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作为中华文明千年存续与发展所传承下来的思想体系,对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选择之中,民主共和的政治转型之路逐渐深化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之路,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作为中华文明千年存续与发展所传承下来的思想体系,对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选择之中,民主共和的政治转型之路逐渐深化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之路,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国家的现代化转型。民主共和有利于在近代继续维护大一统;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共和之路的必然选择;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由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之路与中国传统大一统想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思想 党的领导 国家转型
下载PDF
党组织嵌入与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兴古典超边际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东 刘俊哲 赵春艳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102,共17页
基于新兴古典分工网络理论,首次构建党组织嵌入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的数理模型,并使用全国第十四次私营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党组织嵌入显著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通过外部资源链接机制和内部稳定维护机制来发... 基于新兴古典分工网络理论,首次构建党组织嵌入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的数理模型,并使用全国第十四次私营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党组织嵌入显著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通过外部资源链接机制和内部稳定维护机制来发挥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此作用在规模较大、数字化水平低区域、非家族的民营企业中表现更好。拓展性检验表明,党组织嵌入可以协同现代治理结构、放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助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组织 数字化转型 民营企业 分工网络 公司治理
原文传递
党内法规建设理念转型:从“形式法治”到“法理型法治”——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党内法规文本的考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钰诚 《现代法治研究》 2019年第3期31-43,共13页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是传统法治政党、法治国家建构的两套理论范式,而作为有效吸纳"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基本理念的"整合型"法治类型,"法理型法治"不但超越了传统二...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是传统法治政党、法治国家建构的两套理论范式,而作为有效吸纳"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基本理念的"整合型"法治类型,"法理型法治"不但超越了传统二元法治理念在理论层面的对立局限,而且更加深入阐释改革开放以来某一具体阶段,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建设历程与实践图景,并提供富有解释力的理论资源。1978年至1997年之前,党内法规建设基于"形式法治"理念持续推进,党内法规在数量与覆盖领域上均有明显进展。1997年后至2012年之前,"形式法治"理念不断强化,与此同时,"法理型法治"理念逐步萌芽,党内法规建设呈现出体系性、价值性、实效性等"实质法治"特征。2012年后,"法理型法治"理念充分发展,党内法规建设在立规数量、合法(合规)化、体系化、规范化以及法治价值彰显等方面共同推进。党内法规建设理念转型与嬗变,体现出消解政治体制结构的内在张力、先进性政党的塑造、良法善治的内在要求以及运动化治理纠偏等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形式法治 实质法治 法理型法治 理念转型 内在逻辑
原文传递
社会变迁与立法语境的转换——以“奸党”罪的嬗变为线索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煜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09年第2期148-161,共14页
"奸党"是明清刑事法律上特有的条文,为此前诸朝所无,在清代,"奸党"罪条经过一系列修改,最终在清末修律的时候被废止。考察其被设立至废除的过程可以看出,法律罪条的嬗变背后所体现的是立法语境的转换。语言是思想... "奸党"是明清刑事法律上特有的条文,为此前诸朝所无,在清代,"奸党"罪条经过一系列修改,最终在清末修律的时候被废止。考察其被设立至废除的过程可以看出,法律罪条的嬗变背后所体现的是立法语境的转换。语言是思想的工具,语言的转换,必定意味着立法思路的改变,而归根结底是社会转型所导致,"奸党"罪条的嬗变过程即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奸党 大清律 社会变迁 立法语境
下载PDF
政党经费视域中党产问题与国民党组织转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林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6,共8页
党产曾为国民党维系组织运转和认同,助推经济发展和提升执政绩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台湾民主转型后又为国民党在选举中提供了强大的不对称优势。然而,面对制度转型和政党竞争压力,曾经丰裕的党产变成了资源诅咒,国民党被迫不断清理党... 党产曾为国民党维系组织运转和认同,助推经济发展和提升执政绩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台湾民主转型后又为国民党在选举中提供了强大的不对称优势。然而,面对制度转型和政党竞争压力,曾经丰裕的党产变成了资源诅咒,国民党被迫不断清理党产,进入再组织、再转型、再出发的政治轮回,这将对台湾政党政治格局乃至两岸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产 国民党 转型 台湾地区
下载PDF
论新媒体时代下的地市党报发展困境及转型路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傅华平 《保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9-103,共5页
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地市党报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生存空间日趋狭窄,面临着诸多发展压力,转型势在必行,而转型中的地市党报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地市党报转型中的存在困难和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寻求对策,以期在现实改革中... 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地市党报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生存空间日趋狭窄,面临着诸多发展压力,转型势在必行,而转型中的地市党报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地市党报转型中的存在困难和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寻求对策,以期在现实改革中能保持内容优势,发挥党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市党报 转型 对策
下载PDF
试析我国转型期国家与社会权力关系变迁 被引量:2
19
作者 乔贵平 杜万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0-83,共4页
在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形态中,通过体制和组织的力量,形成党、国家和社会“三位一体”政治权力关系。但在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动摇了党与国家、党与社会关系的传统基础,带来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因... 在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形态中,通过体制和组织的力量,形成党、国家和社会“三位一体”政治权力关系。但在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动摇了党与国家、党与社会关系的传统基础,带来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因此,在社会转型期合理调整三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便成为我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调整 国家 社会 社会转型
下载PDF
浅谈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爱国 陈婷婷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80-82,共3页
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建质量实效的有效举措,要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三基本”与企业管理“三基”融合互促,切实将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关键词 基层党建 党的建设 优势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