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悬浮颗粒磷空间分布和降解速率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毅敏 王宇 +4 位作者 杨飞 何东 陈桐 丁轶睿 晁建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28-2138,共11页
对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水体悬浮颗粒物含量,有机磷组成及降解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富营养化湖泊颗粒磷性质及其对水体磷循环的影响.太湖颗粒P平均占水体TP浓度的75.86%;不同生态类型湖区间颗粒物性质差异明显,河口区和湖心区的颗粒物含量... 对太湖不同生态型湖区水体悬浮颗粒物含量,有机磷组成及降解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富营养化湖泊颗粒磷性质及其对水体磷循环的影响.太湖颗粒P平均占水体TP浓度的75.86%;不同生态类型湖区间颗粒物性质差异明显,河口区和湖心区的颗粒物含量高于藻型湖区和草型湖区,但颗粒物有机质比例分布却相反.利用31P液相核磁共振法(31P-NMR)发现太湖悬浮颗粒P的成分包括膦酸酯,正磷酸盐,磷酸单酯,磷酸二酯,焦磷酸盐和多聚磷酸盐6类,含量分别为1.06%,50.99%,33.02%,2.48%,10.68%和3.80%.不同生态型湖区之间颗粒P组成差异明显,河口区正磷酸盐含量最高,达到82.57%,藻型湖区和湖心区颗粒有机磷比例最高,分别达到达到64.02%和63.95%;颗粒物焦磷酸盐和多聚磷酸盐可能以藻源性颗粒物来源为分别与Chla浓度呈显著相关(P<0.05;P<0.01).颗粒态生物可利用性磷(PEHP)与正磷酸盐显著相关(P<0.05),说明颗粒物正磷酸盐是颗粒物生物可利用性磷的重要来源.太湖PEHP降解速率平均为47.3min,PEHP占水体生物可利用磷(EHP)的65.16%,说明颗粒P是水体溶解性反应磷(SRP)补充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颗粒物 有机磷 降解速率
下载PDF
空气污染物与脓毒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璟 史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7期1034-1036,共3页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在目前仍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症。经过不懈研究,人们对脓毒症的认识逐步加深,但至今它仍是一凶险病情。脓毒症肾损害的研究历史已有几十年,其机制仍未完全阐...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在目前仍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症。经过不懈研究,人们对脓毒症的认识逐步加深,但至今它仍是一凶险病情。脓毒症肾损害的研究历史已有几十年,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可能包括: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因子、一氧化氮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内皮功能障碍及内皮素作用、内毒素直接损伤及氧化应激损伤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可诱发感染等多种疾病,故空气污染物很可能是导致脓毒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次探讨空气污染物对脓毒症的影响,有望对该病进行早期防控减少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空气污染物 颗粒物 臭氧
下载PDF
渤海悬浮颗粒物三维输运模式的研究 Ⅱ.模拟结果 被引量:25
3
作者 江文胜 孙文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4-100,共7页
利用本文I给出的悬浮物输运的三维动力数值模式,在渤海中进行了两种情形下的模拟。首先模拟了黄河排出的细颗粒物在渤海中的运动,结果表明,这些颗粒物大部分将滞留在渤海内,而且其分布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另外对大风情况下悬浮... 利用本文I给出的悬浮物输运的三维动力数值模式,在渤海中进行了两种情形下的模拟。首先模拟了黄河排出的细颗粒物在渤海中的运动,结果表明,这些颗粒物大部分将滞留在渤海内,而且其分布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另外对大风情况下悬浮物的输运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大风到来时海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急剧上升,海底侵蚀增强,而风停止时,悬浮物浓度经过一段时间延迟后,会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与实际观测的趋势是一致的,表明用本模式研究悬浮物的输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 输运 海流 海浪 数值模拟 三维动力数值模式 渤海 气象条件
下载PDF
青年特发性气胸与空气细微颗粒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亚东 胡学宁 +2 位作者 张冬蕾 王思博 朱少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90-2591,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空气细微颗粒与青年特发性气胸的关系。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胸心外科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治疗的20例青年特发性气胸患者肺大疱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10例青年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法、Wri... 目的探讨空气细微颗粒与青年特发性气胸的关系。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胸心外科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治疗的20例青年特发性气胸患者肺大疱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10例青年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法、Wright—Giemsa(W—G)染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肺泡巨噬细胞(AM)、空气细微颗粒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两组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可见空气细微颗粒物明显沉积,而对照组肺组织中极少见空气细微颗粒物;实验组AM的百分比为(30.100±3.636)%,对照组为(14.260±4.312)%,AM在实验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组织中MCP-1表达水平为(1.191×10^3±184.812)ng/L,对照组为(0.540×10^3±125.058)ng/L,MCP-1在实验组中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青年特发性气胸肺组织中存在空气细微颗粒,此颗粒刺激气道上皮细胞引发炎性反应,激活AM产生大量的MCP-1,进而促进和加重气道炎性反应,结果提示青年特发性气胸的发生与空气细微颗粒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气胸 空气细微颗粒 肺泡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原文传递
昆明城区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中杰 李亚丽 +1 位作者 严长安 张大为 《四川环境》 2023年第5期47-53,共7页
为探究颗粒物对昆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2015~2020年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方法对颗粒物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期间,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 为探究颗粒物对昆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2015~2020年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方法对颗粒物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期间,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质量浓度均呈现显著下降的变化趋势,年内旱季整体高于雨季,日内呈“双峰双谷”波动变化趋势且夜间显著高于白天;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风速,并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气温呈现显著负相关,但也受到区域传输、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未来,应分区域、分时段(旱季和雨季、昼间和夜间)制定差异化的污染管控措施,重点控制PM_(10)质量浓度并使PM_(2.5)质量浓度持续下降,为持续提升昆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PM_(10)) 细颗粒物(PM_(2.5)) 变化特征 驱动因素 昆明
下载PDF
2016~2020年成都市控制PM_(2.5)和O_(3-8h)污染的健康效益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莹 田琪琪 +3 位作者 魏晓钰 张少波 胡文东 李明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08-3116,共9页
细颗物(PM_(2.5))和臭氧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为评估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期间PM_(2.5)和臭氧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流行病学中的广义相加模型和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估算了2014~2016年成都市PM_(2.5)和... 细颗物(PM_(2.5))和臭氧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为评估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期间PM_(2.5)和臭氧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流行病学中的广义相加模型和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估算了2014~2016年成都市PM_(2.5)和臭氧最大8 h滑动平均(O_(3-8h))浓度变化对居民疾病死亡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β),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境风险和环境价值评估法估算2016~2020年成都市PM_(2.5)和O_(3-8h)浓度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收益.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成都市的ρ(PM_(2.5))年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从63μg·m^(-3)降至40.92μg·m^(-3),年均下降率约为10.14%;与之相反,ρ(O_(3-8h))年均值从155μg·m^(-3)升至169μg·m^(-3),年均增长率约为2.23%.(2)成都市PM_(2.5)对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β分别为0.0003600、0.0005001和0.0009237;O_(3-8h)对应的β分别为0.0003103、0.0006726和0.0007002.(3)假设ρ(PM_(2.5))年均值削减至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后(35μg·m^(-3)),带来的健康受益人数和经济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可避免的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分别从2016年的1128、416、328例降至2020年的229、96和54例.近5年可避免的全因早逝人数共计3314例,对应的健康经济效益为76.60亿元.(4)假设ρ(O_(3-8h))年均值削减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浓度限值(70μg·m^(-3)),带来的健康受益人数和经济效益呈上升态势,可避免的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分别从2016年的1919、779和606例升至2020年的2429、1157和635例.可避免的全因和心脑血管疾病早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85%和10.72%,高于O_(3-8h)浓度年均上升率.近5年可避免的全因早逝人数为10790例,对应的健康经济效益为266.20亿元.成都市细颗粒物治理成效显著,但臭氧污染凸显,臭氧已经成为危害成都市居民健康不可忽视的大气污染物,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物(PM_(2.5)) 臭氧最大8 h滑动平均(O_(3-8h)) 成都 健康效益 经济损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