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CA和WNN的潮滩沉积物粒度与运移趋势的遥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兴兴 张东 韩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8-1180,共13页
在淤泥质海岸,了解潮滩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空间分布特征与粒径运移趋势,是认识潮滩水沙过程、冲淤演变和地貌演化的重要手段。针对传统粒径趋势分析空间范围有限、现有遥感反演模型形式简单且精度难以提高的问题,论文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 在淤泥质海岸,了解潮滩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空间分布特征与粒径运移趋势,是认识潮滩水沙过程、冲淤演变和地貌演化的重要手段。针对传统粒径趋势分析空间范围有限、现有遥感反演模型形式简单且精度难以提高的问题,论文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遥感粒度参数驱动的潮滩沉积物粒径运移趋势分析方法,首先利用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法从HJ-1A多光谱遥感影像中提取反演因子,采用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NeuralNetwork,WNN)模型结合野外采样数据进行参数训练与建模,反演沉积物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然后以遥感粒度参数驱动GSTA(Grain Size Trend Analysis)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模型,实现了淤泥质潮滩表层沉积物的粒径运移趋势模拟。该方法在江苏中部淤泥质海岸的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的模型检验组数据10次运行结果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22Φ、0.15、0.42,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32%、12.47%、14.59%;三个粒度参数的变异系数值变化范围较稳定。与已有的遥感模型相比,平均粒径反演精度接近,而且分选系数、偏态的反演精度有较大提高。遥感反演与实测粒度参数模拟的粒径运移趋势矢量相似性系数为0.67,矢量长度差小于0.4的矢量占80.74%,角度差小于90°的矢量占84.31%,两者有较高的相似性。在潮滩不同位置,沉积物粒径运移趋势总体呈现不同的规律性特征,与当地水动力条件较为吻合。该方法基于遥感技术实现,为大范围的潮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与粒径运移趋势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且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沉积物 遥感 粒度参数 粒径运移趋势 小波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利 彭学超 +4 位作者 钟和贤 蔡观强 李波 李顺 田成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对南海北部陆架沉积区2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分、多元统计及输运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共分布9种沉积物类型,粒度组成以砂和粉砂为主,砂含量占绝对优势,沉积物主要粒级为0~8Φ,优势粒级为0~4Φ。研究区东北部粒... 对南海北部陆架沉积区2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分、多元统计及输运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共分布9种沉积物类型,粒度组成以砂和粉砂为主,砂含量占绝对优势,沉积物主要粒级为0~8Φ,优势粒级为0~4Φ。研究区东北部粒径较粗,以中砂为主,分选中等-好,负偏,峰态中等-平坦,西南部粒径较细,以粉砂为主,分选较差,正偏,峰态平坦,中间过渡及陆架外缘粒径中等,以细砂为主,分选中等,正偏,峰态尖锐。基于粒度多元统计及输运趋势分析,南海北部陆架划分为3个沉积区:珠江口及粤东近岸沉积区(I区):主要受控于沿岸流,水动力条件较弱,物质来源以珠江、韩江等河流输运物质及近岸基岩风化、岛屿剥蚀作用产物为主,少量东沙群岛海底冲刷剥蚀产物;混合过渡沉积区(II区):受黑潮南海分支、南海暖流及沿岸流共同作用,水动力条件中等,物源复杂多样,为珠江携带陆源物质、台湾浅滩物质以及东沙群岛附近海底剥蚀产物的混合沉积区域;台湾浅滩及珠江古三角洲残留沉积区(III区):受黑潮南海分支、南海暖流、北部九龙江、沿岸流等影响,海洋水动力条件较强,以晚更新世的残留沉积为主,同时可能接受了少量现代沉积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多元统计 粒径趋势 沉积环境 南海北部陆架
下载PDF
北部湾东北部沉积物运移趋势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亮 李团结 许冬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7-590,共4页
选取北部湾东北部约450个表层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并采用矩法计算各粒度参数(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利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模拟出海底表层沉积物净输运趋势,发现北部湾东部底质沉积物运移规律:总体上是由陆地向海洋输送,... 选取北部湾东北部约450个表层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并采用矩法计算各粒度参数(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利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模拟出海底表层沉积物净输运趋势,发现北部湾东部底质沉积物运移规律:总体上是由陆地向海洋输送,靠近雷州半岛一侧主要为由南向北输送,输运过程中部分沉积,部分转向东南沉积,在该调查区域大体存在8个较为明显的沉积汇聚区;同时对约230个站位利用LISST激光粒度仪进行悬浮体粒级现场测量,选取各站位底层体积总浓度作图分析,发现该海区底层悬浮体体积总浓度快速变化区与底质泥沙汇聚区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为在该海区研究沉积物运移趋势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运移 粒径趋势分析 悬浮体体积浓度 北部湾
下载PDF
海南岛东南浅海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利 蔡观强 +4 位作者 钟和贤 李波 邹俪琦 李顺 韩艳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4-74,共11页
对海南岛东南浅海377组表层沉积物样品(平均水深112.3 m)开展粒度测定及沉积物类型划分,并运用统计规律及沉积输运趋势分析,探讨了底质沉积物分布格局与物质来源及沉积动力环境关系。结果表明,海南岛东南浅海沉积物类型复杂,共分布13种... 对海南岛东南浅海377组表层沉积物样品(平均水深112.3 m)开展粒度测定及沉积物类型划分,并运用统计规律及沉积输运趋势分析,探讨了底质沉积物分布格局与物质来源及沉积动力环境关系。结果表明,海南岛东南浅海沉积物类型复杂,共分布13种沉积物类型,粒度组成以粉砂和砂为主,平均粒径均值为5.73Φ,优势粒级为细粉砂级(6~8Φ),分选差。不同海域沉积物粒径差异明显,北部近岸以含砾沉积为主,中部呈NE-SW向的砂质沉积区(水深80~120 m),西南近岸滨海、北中部海域以及东南部海域多为粉砂、黏土沉积。结合地理位置、沉积物源及水动力条件差异,研究区划分为3个沉积区:I区主要以含砾粗颗粒沉积为主,受控于海南岛上径流及强风浪作用,物质来源以万泉河等河流输运及岸线侵蚀物质为主,强动力(高能)沉积环境;II区以砂沉积为主,受到表层流及风浪等共同影响,可能主要是残留滨海沉积混入了海南岛径流及岸线侵蚀、少量珠江流域及外海复杂来源等现代细粒物质的混合沉积,中等动力沉积环境;III区以细粒沉积为主,主要受华南近岸流、风浪作用及南海暖流影响,推测物质来源主要为海南岛河流输入、岸线侵蚀及复杂外海来源细粒物质的加入,弱动力(低能)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统计 粒径趋势 沉积环境 海南岛东南浅海 粒度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