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罗港红树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44
1
作者 梁士楚 董鸣 +1 位作者 王伯荪 张炜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14,共4页
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英罗港红树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 .结果表明 ,红树林土壤的分形维数为 2 .6 837~ 2 .8834.不同质地土壤的分形维数呈现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粘土的规律 ,外滩红树林土壤的分形维数低... 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英罗港红树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 .结果表明 ,红树林土壤的分形维数为 2 .6 837~ 2 .8834.不同质地土壤的分形维数呈现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粘土的规律 ,外滩红树林土壤的分形维数低于中滩和内滩 .土壤分形维数与其盐分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群落类型、土壤质地、滩位、含盐量、有机质含量等是影响英罗港红树林土壤分形维数的主要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土壤 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3
2
作者 刘美龄 叶勇 +1 位作者 曹长青 唐飞龙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57-1561,共5页
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海南东寨港土壤的分形维数为2.302~2.575,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土壤中的粘粒、盐分、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外滩红树林土壤的分形维数低于中滩和内滩;随着... 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海南东寨港土壤的分形维数为2.302~2.575,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土壤中的粘粒、盐分、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外滩红树林土壤的分形维数低于中滩和内滩;随着土壤质地由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的变化,分形维数逐渐增大;从陆到海土壤分形维数逐渐减小。群落类型、土壤质地、滩位、含盐量、有机质、全氮含量等是影响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土壤分形维数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土壤 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分形维数 被引量:44
3
作者 魏茂宏 林慧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9-686,共8页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日益严重,恢复治理已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对退化机理认识不清.为阐明退化草地的形成机制,本文以江河源区高寒草甸为对象,分析退化序列土壤粒径的分布特征、分形维数,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侵蚀模数的关系... 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日益严重,恢复治理已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对退化机理认识不清.为阐明退化草地的形成机制,本文以江河源区高寒草甸为对象,分析退化序列土壤粒径的分布特征、分形维数,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侵蚀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甸退化加剧,土壤的黏粒百分含量呈增加趋势,粉砂和极细砂呈减小趋势;退化序列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黏粒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极细砂和粉砂呈显著负相关;各粒级土壤侵蚀模数与分形维数呈二次函数关系,分形维数2.81为土壤侵蚀发生的阈值.以土壤粒径分形维数2.81作为草地恢复指标,选择使分形维数小于2.81的相应措施,是恢复退化草地的有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 高寒草甸 退化序列 土壤粒径 分形维数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26
4
作者 周先容 陈劲松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91-894,共4页
分形理论为土壤等复杂体系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本文以12个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亚高山针叶林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12个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为2.5209~2... 分形理论为土壤等复杂体系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本文以12个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研究了亚高山针叶林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12个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为2.5209~2.7978。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仅与<0.001 mm颗粒含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pH相关性不显著,然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探讨了利用土壤颗粒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来定量表征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颗粒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亚高山针叶林
下载PDF
煤粉颗粒粒度分形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姜秀民 杨海平 +1 位作者 李彦 刘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418,共5页
采用英国Malvern公司的MAM5004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合山、晋城各4种不同粒径煤样的粒度分布.采用美国LECO公司的MAC-500型工业分析仪分别测得各煤样的固定碳及挥发分含量.根据实验数据研究了煤粉颗粒的分形特征及其煤粉粒度分布分形... 采用英国Malvern公司的MAM5004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合山、晋城各4种不同粒径煤样的粒度分布.采用美国LECO公司的MAC-500型工业分析仪分别测得各煤样的固定碳及挥发分含量.根据实验数据研究了煤粉颗粒的分形特征及其煤粉粒度分布分形维数与其固定碳及挥发分含量的关系,提出了基于考虑能量、环境、安全的煤粉燃烧锅炉的煤粉经济细度新概念.煤粉的分形维数可以反映煤粉的物理结构特性,并提供反映煤粉燃烧特性与炉内的燃烧状况的信息.煤粉颗粒的分形维数愈大,细度愈小,愈均匀,煤粉燃烧性能愈好,超细化煤粉燃烧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煤粉洁净高效燃烧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颗粒分布 分形 经济细度
下载PDF
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24
6
作者 宋孝玉 李亚娟 +1 位作者 李怀有 沈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5-160,167,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的分形特征,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侵蚀的防治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甘肃省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塬面、坡面、沟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荒地等)...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的分形特征,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侵蚀的防治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甘肃省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塬面、坡面、沟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荒地等)的土壤进行分层(0-20,20~60(或20~40,40~60),60~100cm)取样,采用筛析法和吸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的土壤颗粒含量和质量分形维数进行侧定,利用土壤粒径分形原理,研究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结果】粘粒含量列土壤质量分形维数有显著影响,砂粒和粗粉粒含量的影响较小。土壤粘粒含量与土壤质量分形维数在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剖面上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土壤质量分形维数与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有关。【结论】:上壤质量分形维数和土壤粘粒含量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物理性质和质量的潜在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特征 地貌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磨盘碾磨聚丙烯粒度分布与接枝率的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长生 王琪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用分形几何方法研究了磨盘碾磨中聚丙烯 (PP)的粉碎和固相力化学接枝 .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经磨盘碾磨聚丙烯的粒度分布 ,用分形理论处理实验数据 .结果表明 ,PP粒度分布存在无标度区 ,具有线性分形特征 ,磨盘碾磨对PP粒子分形行为有较大影... 用分形几何方法研究了磨盘碾磨中聚丙烯 (PP)的粉碎和固相力化学接枝 .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经磨盘碾磨聚丙烯的粒度分布 ,用分形理论处理实验数据 .结果表明 ,PP粒度分布存在无标度区 ,具有线性分形特征 ,磨盘碾磨对PP粒子分形行为有较大影响 ,聚丙烯粒度分布的分维值随碾磨次数的增加而增大 .磨盘碾磨中聚丙烯固相力化学接枝的实验结果表明 ,N 羟甲基丙烯酰胺在聚丙烯表面上的接枝率亦随碾磨次数增加而增加 ,即与聚丙烯粒度分布的分维值相关 .因此 ,可用分数维定量描述聚丙烯粒子在磨盘碾磨中的粉碎规律 ,揭示了N 羟甲基丙烯酰胺在聚丙烯表面固相力化学接枝反应的本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化学 聚丙烯 粒度分布 分形 接枝率
下载PDF
沙柳沙障对沙丘土壤颗粒粒径及分形维数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红丽 万玲玲 +2 位作者 董智 刘振 王丽英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0-545,共6页
统计分析了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设置沙柳活沙障和死沙障沙丘的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砂粒(〉0.05 mm)、粉粒(0.05~0.002 mm)和黏粒(〈0.002 mm)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流动沙丘相比,设置沙障沙丘的粉粒和黏粒... 统计分析了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设置沙柳活沙障和死沙障沙丘的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砂粒(〉0.05 mm)、粉粒(0.05~0.002 mm)和黏粒(〈0.002 mm)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流动沙丘相比,设置沙障沙丘的粉粒和黏粒含量增加,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表现为下降趋势,不同部位则均呈沙丘下部〉上部〉中部的趋势。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因设置沙障而呈增大趋势,且表现为活沙障沙丘〉死沙障沙丘〉流动沙丘;垂直分布上,设置沙障沙丘的土壤分形维数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小,而流动沙丘表现为表层与下层大而中层小的特征,沙丘不同部位的分形维数则均表现为沙丘下部〉上部〉中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与土壤质地的细粒化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且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05 mm粒径物质含量的增加和〉0.05 mm粒径物质含量的降低共同导致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设置沙障后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沙障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库布齐沙漠
原文传递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粒径分形特征 被引量:23
9
作者 董莉丽 郑粉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2期35-41,共7页
应用MS2000激光粒度仪,获取陕北黄土高原米脂县境内10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4个层次40个土壤样品的粒径分布(PsD),利用分形几何学方法分析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各土壤样品质地相同,分形维数D变化不大,在2.... 应用MS2000激光粒度仪,获取陕北黄土高原米脂县境内10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剖面4个层次40个土壤样品的粒径分布(PsD),利用分形几何学方法分析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各土壤样品质地相同,分形维数D变化不大,在2.230~2.521之间;〈0.002mm的土壤粒径体积百分含量与D显著相关,而其余各粒径含量均通过与〈0.002mm的相关性对D产生间接影响,表明PSD的D可以充分代表土壤细化的程度与比例。土壤累积体积分数具有非线性特征,1个D值无法表征整个粒径测量范围内的土壤PSD,因此,以15脚为界,确定了2个分形域,分别计算D1和D2,存在D1〉D2的关系,且用D1和D2计算的分裂概率具有尺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几何学 分形维数 分裂概率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颗粒分形与水分物理特征 被引量:23
10
作者 夏江宝 顾祝军 +2 位作者 周峰 刘京涛 彭绍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5期9-15,共7页
为探明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对土壤分形结构及水分物理特征的改良作用与机制,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物理学原理与方法,以南方红壤丘陵区福建省长汀县为例,研究经济林、针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及针叶林4种植被类型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 为探明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对土壤分形结构及水分物理特征的改良作用与机制,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物理学原理与方法,以南方红壤丘陵区福建省长汀县为例,研究经济林、针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及针叶林4种植被类型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水分物理参数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以粗砂粒质量含量最高,细砂粒和石砾质量含量次之,粉黏粒质量含量较低,与裸地相比,不同植被类型具有显著提高土壤细砂砾和粉黏粒质量含量的作用,并且混交林作用程度高于纯林;2)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具有降低土壤密度、增加土壤孔隙度的功能,针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针叶林、经济林土壤的饱和蓄水量分别是裸地的1.20、1.16、1.14和1.10倍,表土层(0~20 cm)贮水能力好于表下土层(20~40 cm);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粉黏粒、总孔隙度、饱和蓄水量、孔隙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石砾质量含量、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红壤丘陵区4种植被类型土壤均为不均匀性良好的土壤,以混交林土壤粒径分布结构较好,尤其是以针阔混交林的最好,其次是纯林的,针叶林好于经济林,表土层(0~20 cm)大于20~40 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颗粒组成 分形维数 水分物理参数 植被类型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 被引量:23
11
作者 董莉丽 郑粉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2-308,共7页
将激光衍射技术和分形分析结合,多重分形分析应用多重分形参数Rényi维数谱,研究土壤粒径分布(PSD)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SD分形维数D在2.28~2.47之间,D与土壤黏粒含量线性相关。计算黏粒、粉粒和砂粒分形维数D黏粒、D粉粒和D砂... 将激光衍射技术和分形分析结合,多重分形分析应用多重分形参数Rényi维数谱,研究土壤粒径分布(PSD)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SD分形维数D在2.28~2.47之间,D与土壤黏粒含量线性相关。计算黏粒、粉粒和砂粒分形维数D黏粒、D粉粒和D砂粒,三者之间存在D黏粒<D粉粒<D砂粒的关系,分别用D黏粒、D粉粒和D砂粒计算分裂概率,发现小团粒具有较小的分裂概率。因此,分裂概率具有尺度依赖性,并随着土壤粒径的减小而降低。多重分形分析表明,由PSD获取的Rényi维数谱为反S型递减函数,与理论的多重分形Rényi维数谱相似,说明土壤PSD具有多重分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分裂概率 Rényi维数谱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绿洲化过程中阿拉尔垦区土壤粒径分形变化特征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杜海燕 周智彬 +1 位作者 刘凤山 闫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5-622,共8页
通过对绿洲化过程中阿拉尔垦区的7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样地的取样,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粒径分布PSD(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数据为基础,利用单重分形方法,分析土壤粒级与分维值D(fractal dimension valus... 通过对绿洲化过程中阿拉尔垦区的7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样地的取样,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粒径分布PSD(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数据为基础,利用单重分形方法,分析土壤粒级与分维值D(fractal dimension valus)的关系以及绿洲化过程中土壤粒级分维值D的变化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属于砂质壤土。不同深度的分维值D介于1.88~2.41。D与<0.05 mm和0.05~1 mm范围的颗粒体积百分含量分别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和负相关。0.05 mm粒径是决定绿洲化过程中土壤粒级与分维值D关系的临界粒径。绿洲腹地的土壤粒级主要集中于0.01~0.05 mm的细粉砂粒级,沙漠边缘土壤粒级主要集中于0.05~0.25 mm的细砂粒级。绿洲化过程中土壤细粒物质增多,粗粒物质减少,分形维数呈现逐渐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化 土壤粒径 分形维数 土地利用 阿拉尔垦区 新疆
原文传递
HRT对ABR处理低浓度废水的效果和颗粒污泥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杜接弟 王毅力 +2 位作者 李炯 徐昕照 魏科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22-2029,共8页
采用效果检测、粒度分布与分形等方法,研究了ABR处理低浓度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其运行状况和颗粒污泥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RT从24h逐渐缩短到5h,反应器保持了较高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运行稳定阶段的COD去除率多在90%以上,主要... 采用效果检测、粒度分布与分形等方法,研究了ABR处理低浓度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其运行状况和颗粒污泥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RT从24h逐渐缩短到5h,反应器保持了较高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运行稳定阶段的COD去除率多在90%以上,主要承担COD去除的格室由反应器的前2格逐渐过渡到中间3格室;反应器后面格室颗粒污泥的MLSS值随着HRT的缩短总体也呈增加趋势,MLVSS/MLSS值先降低后升高,前3个格室的MLVSS/MLSS值高于后2个格室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分形维数和粒度的变化表明,HRT为24h和18h时,ABR中颗粒污泥呈现表面光滑、结构密实和粒径逐渐增大的特点;HRT为12h和8h时,形成大而中空、表面相对不规则的疏松颗粒污泥;HRT为5h时,水力扰动破碎、筛分以及微生物修补作用的综合影响导致颗粒污泥粒径减小、表面光滑、结构密实.在同一HRT下,ABR不同格室中颗粒污泥D1和D2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显示了沿着ABR格室,颗粒污泥表面变得光滑时对应的结构比较密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R 低浓度废水 水力停留时间 颗粒污泥 粒度分布 分形维数
原文传递
沂蒙山林区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颗粒分形与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霞 姚孝友 +2 位作者 张光灿 胡续礼 Heathman G C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1-37,共7页
为探索人为活动干扰下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物理结构特征的影响,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沂蒙山林区7种植物群落下的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土壤孔隙度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长期农业耕作等人为干扰下,玉米作物、板栗经... 为探索人为活动干扰下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物理结构特征的影响,运用土壤分形学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沂蒙山林区7种植物群落下的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维数、土壤孔隙度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长期农业耕作等人为干扰下,玉米作物、板栗经济林和灌草丛群落下的土壤颗粒呈粗粒化特征,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下降,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物理结构呈现退化状态;而处于长期封禁保护下的森林群落,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较大,粉黏粒等细粒物质的含量较高,孔隙结构状况较好。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具有石质山地典型的粗骨土结构特征,森林群落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粉黏粒等细粒物质的含量和对土壤空隙的填充能力,是其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分形学机制。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粉黏粒含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而与土壤砂粒含量和非毛管孔隙度具有线性负相关关系,它能较好表征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孔隙状况的影响,因而可作为评价土壤物理结构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结构 土壤颗粒组成 分形维数 土壤孔隙 沂蒙山
下载PDF
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木榄群落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梁士楚 王伯荪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2,共6页
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小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基于土壤粒径-重量分布资料计算,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介于2.78-2.90之间。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土壤中的细粘粒、盐分和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正... 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小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基于土壤粒径-重量分布资料计算,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介于2.78-2.90之间。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土壤中的细粘粒、盐分和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质地的土壤,其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呈现砂壤<轻粘土<中粘土的变化。土壤的质地类型、含盐量、有机质含量等是决定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红树林 木榄群落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有机质 持水量
下载PDF
煤矸破碎粒度分布规律的分形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郑克洪 杜长龙 邱冰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9-1094,共6页
为寻找煤矸破碎粒度的分布规律,根据分形理论建立了煤矸破碎粒度分布的分形表达式,并与威布尔分布比较,寻找煤矸破碎特性指数、破碎程度参数、分形维数与各影响参数的关系。首先对不同杆数的滚筒进行煤矸破碎试验,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合适... 为寻找煤矸破碎粒度的分布规律,根据分形理论建立了煤矸破碎粒度分布的分形表达式,并与威布尔分布比较,寻找煤矸破碎特性指数、破碎程度参数、分形维数与各影响参数的关系。首先对不同杆数的滚筒进行煤矸破碎试验,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杆数,并对参数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其次,对不同杆形的滚筒进行煤矸破碎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杆形对煤矸破碎粒度分布的影响;最后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煤矸进行破碎实验,研究不同硬度的煤矸对煤矸破碎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杆数为6、杆形为三角杆的滚筒破碎效果最好。威布尔分布、分形分布均可表示煤矸破碎粒度的分布规律,但用分形分布表示煤矸破碎粒度的分布规律,能更好地表达煤矸破碎粒度的的分布规律,可以更好地指导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 滚筒 粒度分布 分形维数 威布尔分布
下载PDF
绿洲农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策勒绿洲为例 被引量:18
17
作者 桂东伟 雷加强 +4 位作者 曾凡江 穆桂金 杨发相 苏永亮 潘燕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1-417,共7页
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为例,重点探讨了绿洲农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2008年9月对策勒绿洲范围内农田表层土壤粒度测定数据,首先通过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维数分析,表明绿洲农田土壤粒径分布差异性显著,并根据分... 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为例,重点探讨了绿洲农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2008年9月对策勒绿洲范围内农田表层土壤粒度测定数据,首先通过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维数分析,表明绿洲农田土壤粒径分布差异性显著,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假设,认为农田利用年限及空间位置的不同是土壤粒径分布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其次利用排序方法对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分维值结果进行相互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土壤粒径分布差异性方面,利用年限为主导因素,其相对贡献率达67%。因此,保证农田长期合理的耕作管理方式将有助于土壤粒径分布属性的稳定及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排序 绿洲 农田 策勒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棕壤粒径分形特征及碳氮比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少博 曹亚倩 +5 位作者 冯倩倩 郭亮亮 梁海 王雪洁 韩惠芳 宁堂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2-804,共13页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耕作措施下棕壤土粒径分布的非均匀性和异质性变化特征,可为农田土壤发育过程以及科学合理耕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本试验基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长期定位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田(始于2002),试验主要耕作措施有...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耕作措施下棕壤土粒径分布的非均匀性和异质性变化特征,可为农田土壤发育过程以及科学合理耕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本试验基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长期定位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田(始于2002),试验主要耕作措施有翻耕、免耕和深松3种,还田方式为秸秆全量还田和不还田。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LS13320),测定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0—40cm土层中的颗粒分布,应用土壤分形理论解析土壤颗粒含量、土壤质地颗粒分布状况及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调控土壤颗粒分布的作用。【结果】土壤粒径的基本特征分布中,粘粒体积百分比表现为免耕>深松>初始土样>翻耕,秸秆还田>无秸秆还田,可见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免耕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粘粒含量,降低了土壤中C/N比值,较低的C/N值促进土壤碳氮的分解从而增加土壤的C、N含量;土壤多重分形参数中,D(1)、D(1)/D(0)、D(2)、Δα值都表现为深松和免耕显著高于翻耕处理,说明深松与免耕加剧了土壤颗粒细化,增进了土壤颗粒的异质性;深松秸秆还田加剧了土壤的非均匀程度,增强土壤结构稳定性,对土壤结构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土壤粘粒体积百分比与D(1)/D(0)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粉粒体积百分比与Δf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砂粒体积百分比与Δf呈正相关(P<0.05)。表明土壤多重分形参数可作为表征土壤颗粒分布、土壤性质的潜在指标。【结论】多重分形参数中D(1)、D(1)/D(0)、D(2)、Δα各处理间表现出差异,深松秸秆还田处理在细微程度上反映了保护性耕作措施的长期影响效果,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中土壤粘粒与土壤C/N呈极显著负相关,免耕秸秆还田促进粘粒增加,降低了土壤的C/N值,从而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含量。多重分形参数对表征土壤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 粒径分布 分形特征 碳氮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农田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桂东伟 雷加强 +4 位作者 曾凡江 穆桂金 杨发相 苏永亮 潘燕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0-735,共6页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为例,基于农田表层土壤样品的体积粒径分布数据,通过分形理论重点探讨绿洲农田这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及变异状况,并根据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变化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洲范...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为例,基于农田表层土壤样品的体积粒径分布数据,通过分形理论重点探讨绿洲农田这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及变异状况,并根据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变化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洲范围内农田土壤分维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值介于2.11~2.27之间,总体偏低;土壤粒径分布分维值与小于50μm粒径土壤颗粒体积含量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农田利用年限的差异性对土壤粒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而农田分布位置的差异性则对土壤粒径分布未体现出规律性影响。因此,保证农田长期合理的耕作管理方式将有助于土壤粒径分布属性的稳定及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策勒绿州 农田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特征 耕作方式
下载PDF
绿洲农田不同深度土壤粒径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以策勒绿洲为例 被引量:17
20
作者 桂东伟 雷加强 +3 位作者 曾凡江 穆桂金 潘燕芳 李开封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2-629,共8页
绿洲土壤环境变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维护绿洲稳定、绿洲化进程的合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为研究区,根据农田为绿洲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特点,通过其不同深度土壤粒径分布(PSD)物理特性的探讨,描述绿洲农... 绿洲土壤环境变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维护绿洲稳定、绿洲化进程的合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为研究区,根据农田为绿洲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特点,通过其不同深度土壤粒径分布(PSD)物理特性的探讨,描述绿洲农田PSD的差异性,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绿洲范围内取样点0~20cm,20~40 cm,40~60 cm和80~100 cm深度PSD数据,利用分形理论对PSD进行描述,通过PSD分维值的计算比较、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取样点间各深度PSD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农田利用年限及空间位置差异性是PSD分异的主要原因。在60 cm深度范围内,农田利用年限是PSD分异的主导因素,尤其对0~20 cm深度PSD影响显著;而随着深度增加其影响逐渐减弱,80~100 cm深度则已无重要影响。因此,在绿洲及绿洲化进程中,保障农田的可持续性耕作将对PSD及土壤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农田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理论 策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