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矸石集料性质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段晓牧 夏军武 +2 位作者 杨风州 曹极昌 张志雄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主要研究煤矸石集料的基本性质:矸石种类、颗粒级配、集料的预处理方式等对混凝土7,28,90d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为煤矸石集料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矸石集料自身的强度极大地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在不同... 主要研究煤矸石集料的基本性质:矸石种类、颗粒级配、集料的预处理方式等对混凝土7,28,90d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为煤矸石集料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矸石集料自身的强度极大地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在不同强度的水泥基体下,当水泥基体强度与集料强度相协调时,其混凝土的强度才能达到最大,但是在低强的水泥基体下,提高矸石集料的粒径尺寸及比例,并不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自燃矸石集料经过预湿处理,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非自燃矸石集料经预湿处理后,并不能提高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集料 混凝土 颗粒级配 预处理
原文传递
中空玻璃微球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宏军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4,共4页
根据颗粒级配理论,优选中空玻璃微球(HGS)为减轻剂,开发研制出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解决了常规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存在的如水泥石强度发展缓慢、水泥浆稳定性差、失水难以控制等问题,填补了国内1.00 g/cm3以下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空白... 根据颗粒级配理论,优选中空玻璃微球(HGS)为减轻剂,开发研制出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解决了常规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存在的如水泥石强度发展缓慢、水泥浆稳定性差、失水难以控制等问题,填补了国内1.00 g/cm3以下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空白。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证明:该体系的沉降稳定性好、抗压强度高、失水小、流变性能好,能有效防止气窜,稠化时间可调且过渡时间短,一二界面固井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 中空玻璃微球 颗粒级配 超低密度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陇 高广磊 +3 位作者 张英 丁国栋 赵媛媛 彭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3-1010,共8页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推测其影响因素,以毛乌素沙地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衍射技术分析其粒度组成,并计算粒度参数,解析粒配曲线,研究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风沙土优势粒径组为细砂,其平均...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推测其影响因素,以毛乌素沙地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衍射技术分析其粒度组成,并计算粒度参数,解析粒配曲线,研究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风沙土优势粒径组为细砂,其平均体积含量约为29.89%~32.46%,不同类型沙丘无显著差异(P>0.05);少数粒径组分为粗砂、黏粒和极粗砂,其中流动沙丘与半固定、固定沙丘黏粒与粗砂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从半固定到固定沙丘,黏粒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砂含量显著减小(P<0.05),从流动沙丘到固定沙丘,极粗砂含量显著减小(P<0.05)。(2)毛乌素沙地风沙土平均粒径为3.35 Φ,粒度分布集中,分选性较差,偏度状况为正偏,尖窄峰态。在沙丘固定的过程中,平均粒径与标准偏差无显著变化(P>0.05),峰态显著变宽平(P<0.05),半固定沙丘偏态值与其他2种沙丘相比显著偏负(P<0.05)。(3)流动、半固定与固定沙丘跃移组分的粒径区间分别为44~435μm、63~500μm和31~354μm,风沙运动在半固定沙丘中最为强烈。毛乌素沙地风沙土优势粒径组分含量主要受物源影响,少数粒径组分含量主要受沙丘流动性影响,风沙运动强度随沙丘的固定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布 粒度参数 风沙运动 粒配曲线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新型高温高密度盐水钻井液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胡文军 罗平亚 +1 位作者 白杨 林凌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共10页
针对中国高温高密度盐水钻井液普遍存在的"使用处理剂种类过多,加量过大,钻井液老化后HTHP造壁性和流变性难以控制,配制成本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分析长期攻关而至今没能很好解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利用... 针对中国高温高密度盐水钻井液普遍存在的"使用处理剂种类过多,加量过大,钻井液老化后HTHP造壁性和流变性难以控制,配制成本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分析长期攻关而至今没能很好解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利用钻井液中处理剂高温交联作用为基础,结合使用优化重晶石级配以解决高密度钻井液黏度高、HTHP失水量大、且性能很难调控的难题,综合形成了高温高密度盐水钻井液研究"新的技术路线,并由此研发出性能好(HTHP失水量低,流变性良好……)而处理剂种类少(共4种)、总用量大幅度降低(仅为现用量的1/2~1/3)的高温高密度盐水钻井液体系,而且具有高温条件下使用性能越来越好,性能维护方便的潜力和趋势,为有效解决中国高温高密度盐水钻井液多年未能很好解决的技术难题,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密度盐水钻井液 高温交联 粒径级配 高温高压失水 流变性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宇轩 张飞岳 +3 位作者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刘雪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1-1058,共8页
为揭示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对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以中龄、近熟和成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风沙土为研究对象,以裸沙地风沙土为实验对照,采用激光衍射技术测定.土壤样品粒度组成,计算分析土壤粒度参数特征,绘制土壤粒... 为揭示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对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以中龄、近熟和成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风沙土为研究对象,以裸沙地风沙土为实验对照,采用激光衍射技术测定.土壤样品粒度组成,计算分析土壤粒度参数特征,绘制土壤粒配曲线。结果显示:(1)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风沙土以砂粒为主,其次是粉粒,黏粒含量最少。随林龄的增长,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呈增加趋势,砂粒含量呈减少趋势。裸沙地风沙土砂粒含量多高于同层林地土壤。(2)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风沙土质地较粗,分选性较差,偏度值多为正偏度,峰度值多为尖窄,0~10cm和10~20 cm风沙土分形维数分别为2.18~2.43和1.98~2.17。裸沙地风沙土质地更粗,分选性更好,分形维数更小。(3)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风沙土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均为双峰型。随林龄的增长,10~20cm.风沙土的土壤颗粒细化滞后于0~10cm。林地悬移组分的含量高于裸沙地,裸沙地跃移组分的分选性高于林地。科尔沁沙地不同樟子松人工林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科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沙地樟子松 粒径分布 粒度参数 粒配曲线
下载PDF
宽级配废石的高排土场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艾啸韬 王光进 +4 位作者 张超 胡斌 刘文连 马洪岭 崔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77-3788,共12页
宽级配废石的一坡到底的高台阶排土场具有明显的粒径分级特征,传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将其简化为多层各向同性的均质土体,却实质性忽略了排土场粗粒土各粒组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机性,导致难以获得其边坡稳定性的合理结论。依托江西某铜矿高... 宽级配废石的一坡到底的高台阶排土场具有明显的粒径分级特征,传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将其简化为多层各向同性的均质土体,却实质性忽略了排土场粗粒土各粒组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机性,导致难以获得其边坡稳定性的合理结论。依托江西某铜矿高台阶排土场,借助自编元胞自动机程序EPOHHM,采用5组窄级配粗粒土表征了高台阶排土场的粒径分级现象,模拟了各粒组散体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机性,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排土场的位移场及塑性状态,系统地探讨了不同堆排模式下排土场边坡的安全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宽级配废石的高台阶排土场稳定性的精细化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排土场发生"拉-剪"破坏;土体中上部有圆弧形滑坡趋势,下部变形表现为沉降,顶部平台产生拉剪裂缝。仅考虑散体力学强度时,底部粗颗粒(d>100 mm)含量的增加对排土场起显著的稳固作用,"单台阶全段高"的堆排模式比"全覆盖式多台阶"更有利于宽级配废石的高排土场安全稳定。研究成果将为保证明显粒径分级的排土场的长期安全稳定提供指导,也为今后分析此类工程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级配废石 高排土场 粒径分级 缩尺效应 边坡稳定
下载PDF
不同粒径级配尾砂沉降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建国 刘福春 +1 位作者 熊有为 朱志根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4,共4页
为研究粒径级配对尾砂沉降特性的影响,配制了5组不同粒径级配的尾砂,并对各组尾砂浆分别开展静态自然沉降、静态絮凝沉降和动态絮凝沉降试验,对不同浓密方式下的尾砂浆沉降效率和底流质量浓度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00目颗粒含量低于... 为研究粒径级配对尾砂沉降特性的影响,配制了5组不同粒径级配的尾砂,并对各组尾砂浆分别开展静态自然沉降、静态絮凝沉降和动态絮凝沉降试验,对不同浓密方式下的尾砂浆沉降效率和底流质量浓度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00目颗粒含量低于60%时,尾砂沉降速度较快,采用静态自然沉降、静态絮凝沉降和动态絮凝沉降方式均能获得较高的沉降效率和浓密底流浓度。-200目颗粒含量超过60%时,尾砂沉降速度明显降低,泥层界面模糊不清,上层液中含固量较高,尾砂静态自然沉降变得困难,通过添加适量絮凝剂能提高尾砂沉降效率。对于-200目颗粒含量超过80%的超细尾砂,采用动态絮凝沉降方式,能同时获得较高的沉降效率和底流浓度。随着细颗粒含量增多,各组尾砂沉降的最大底流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同样粒径级配的尾砂样品,动态絮凝沉降的底流浓度最高,静态自然沉降的底流浓度次之,静态絮凝沉降的底流浓度相对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 粒径级配 沉降特性 絮凝剂 底流浓度
原文传递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机制砂粒度级配检测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蔡园园 房怀英 +3 位作者 余文 黄文景 林伟端 杨建红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7-573,共7页
针对振动筛分法存在筛网破裂和颗粒原有尺寸损坏的不足,开发一套机制砂检测系统.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系统提取颗粒的轮廓特征.研究不同的等效粒径表征算法,并采用等效椭圆Feret短径作为等效粒径.对花岗岩和石灰石两种材质的机制砂... 针对振动筛分法存在筛网破裂和颗粒原有尺寸损坏的不足,开发一套机制砂检测系统.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系统提取颗粒的轮廓特征.研究不同的等效粒径表征算法,并采用等效椭圆Feret短径作为等效粒径.对花岗岩和石灰石两种材质的机制砂进行重复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粉尘对降低测量误差有重要作用;系统测量的各粒度区间体积比与筛分法最大误差为3.26%,最大重复性误差为1.80%;细度模数与筛分法最大误差为0.08,最大重复性误差为0.04;花岗岩粒测量结果比石灰石更接近筛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数字图像处理 等效粒径 粒度级配 筛分法
下载PDF
基于Weibull模型的细粒尾矿粒径分布 被引量:10
9
作者 巫尚蔚 杨春和 +3 位作者 张超 冒海军 杜艳强 张修照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共12页
尾矿细粒化是矿业发展趋势,细粒尾矿的粒径分布对尾矿宏观力学特性及坝体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筛分法和沉降法,对82个尾矿试样进行了颗分试验,建立了细粒尾矿粒径分布的Weibull函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细粒尾矿粒径呈"细多粗少... 尾矿细粒化是矿业发展趋势,细粒尾矿的粒径分布对尾矿宏观力学特性及坝体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筛分法和沉降法,对82个尾矿试样进行了颗分试验,建立了细粒尾矿粒径分布的Weibull函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细粒尾矿粒径呈"细多粗少"的分布规律,这种规律服从Weibull分布,可以用Weibull分布对粒径分布进行描述和外推预测;传统分形模型中假设每级粒度的破碎率为常数与实际情况不符,Weibull分布可以看作对分形模型误差的一种修正;在破碎过程中,粒径的概率密度分布会出现峰值,这个峰值不断向粒径小的方向偏移,最终形成"细多粗少"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有助于磨矿工艺的改进,并可以为土工试验做出科学的级配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尾矿 粒径分布 Weibull函数 级配描述 磨矿工艺
下载PDF
基于分形级配理论的油井水泥体系设计及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荣超 王瑞和 +1 位作者 王成文 步玉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87,共5页
针对目前油井水泥混合料配比设计困难、缺乏合理颗粒级配模型的现状,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建立了颗粒群分形连续级配模型。利用激光粒度测试仪分析了级配原材料的粒径分布状况,并将分形级配模型与Andreasen方程进行对比,得到实现最紧密堆积... 针对目前油井水泥混合料配比设计困难、缺乏合理颗粒级配模型的现状,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建立了颗粒群分形连续级配模型。利用激光粒度测试仪分析了级配原材料的粒径分布状况,并将分形级配模型与Andreasen方程进行对比,得到实现最紧密堆积的分形维数范围。结合塔里木现场要求取分形维数为2.561,优化设计出浆体密度为1.40 g/cm3的三元体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并对体系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水泥石抗压强度(24 h)大于18.4 MPa,养护压力对强度影响很小,水泥浆失水量和游离液含量较低,稠化和流变性能满足要求,体系稳定性好,验证了体系粒径分布的合理性和分形级配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级配 分形级配模型 固井 低密度水泥 试验评价
下载PDF
基于Alfred模型提高神府煤水煤浆成浆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俊哲 王渝岗 +7 位作者 方刚 张建安 李增林 巨鹏 薛忠新 何钊 方世剑 白世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119,共3页
为提高神府煤水煤浆的成浆性,结合干法制粉工艺,利用Alfred模型对神府煤煤粉粒度进行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实际煤粉粒度在10μm以下的含量较低,通过细粉级配优化,使实际分布更接近理论模型分布,从而大幅改善了神府煤粉成浆性,使成浆... 为提高神府煤水煤浆的成浆性,结合干法制粉工艺,利用Alfred模型对神府煤煤粉粒度进行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实际煤粉粒度在10μm以下的含量较低,通过细粉级配优化,使实际分布更接近理论模型分布,从而大幅改善了神府煤粉成浆性,使成浆浓度提高至63%以上,静置稳定性大于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煤 水煤浆 Alfred模型 粒度分布 粒度级配
下载PDF
矸石集料承载力学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科 魏祯 +3 位作者 何祥 周光华 陈登红 张继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7-1097,共11页
为探究矸石集料的承载特性与破裂演化规律,采用液压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与破碎矸石压实装置,开展了不同矸石粒径(0~5,5~10,10~15,15~20,20~25,25~30 mm)、轴向应力(2.5,5.0,7.5,10.0 MPa)、加载速率(0.05,0.10,0.50,1.00 mm/s)影响下... 为探究矸石集料的承载特性与破裂演化规律,采用液压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与破碎矸石压实装置,开展了不同矸石粒径(0~5,5~10,10~15,15~20,20~25,25~30 mm)、轴向应力(2.5,5.0,7.5,10.0 MPa)、加载速率(0.05,0.10,0.50,1.00 mm/s)影响下破碎矸石集料压实试验,研究各因素对矸石集料压缩变形与分形特征的影响;基于PFC^(3D)数值软件建立考虑矸石形状与粒径分布的颗粒流模型,探讨了矸石集料承载过程中能量耗散、力链演化等规律,揭示颗粒形状与粒径级配对矸石集料压实力学特性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矸石集料压缩变形分为孔隙压密、结构调整和弹塑性变形3个阶段,随着轴向应力逐渐增大,矸石集料的大颗粒骨架破坏、中等颗粒滑动移位、小颗粒填充孔隙,颗粒间的接触方式由锐角接触转变为钝角或球面接触;不同加载速率下,矸石集料轴向应力与应变呈幂函数分布,轴向应力和加载速率与破碎矸石分形维数呈对数函数关系;相同载荷下大粒径矸石易发生挤压破碎,矸石颗粒克服变形消耗摩擦能,有利于强化整体的摩擦效应;矸石集料的力链长度随载荷的增大逐渐增长,覆盖范围逐渐增大,高应力范围自上而下逐渐扩展,随外载荷的增大,矸石颗粒网状结构断裂失效,岩块发生滑动、移位、重组,小粒径矸石颗粒具有弱化断裂失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集料 力学特性 粒径级配 分形维数 细观结构演化
下载PDF
矸石充填材料应力应变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鹏亮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6,共4页
为掌握矸石充填材料应力应变特征,选取云冈煤矿3组粒径80 mm以下原生矸石试样,同时设计6组不同粒径级配的矸石试样,加工大直径加载容器,采用TAW-3000型电液伺服控制材料试验系统进行了压缩实验。结果表明:矸石压缩过程可分为应变快速增... 为掌握矸石充填材料应力应变特征,选取云冈煤矿3组粒径80 mm以下原生矸石试样,同时设计6组不同粒径级配的矸石试样,加工大直径加载容器,采用TAW-3000型电液伺服控制材料试验系统进行了压缩实验。结果表明:矸石压缩过程可分为应变快速增长、非线性增长和缓慢增长3个阶段;应变主要由矸石块体的移动、破碎而导致块体之间空隙被填充引起,而并非矸石本身变形所致;相同轴向应力下,应变随试样中的小粒径矸石占比增加而减小,随大粒径矸石占比增加逐渐增大;原生组矸石试样应变处于设计级配组的中间范围。实验得到矸石试样应变与小粒径矸石占比的关系式,可为矸石充填开采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充填材料 原生矸石 粒径级配 压缩实验 应力应变曲线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地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宇轩 高广磊 +4 位作者 张英 丁国栋 朴起亨 赵洋 王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4-130,共7页
【目的】土壤粒径分布可显著影响土壤风蚀强度,研究其变化特征,对阐明风沙运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呼伦贝尔沙地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表层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衍射技术测定土壤粒径分布,计算分析不同类型... 【目的】土壤粒径分布可显著影响土壤风蚀强度,研究其变化特征,对阐明风沙运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呼伦贝尔沙地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表层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衍射技术测定土壤粒径分布,计算分析不同类型沙丘风沙土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和粒配曲线。【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呼伦贝尔沙地表层风沙土以砂粒为主,其含量可达60%~80%,黏粒与粉粒含量较少。随沙丘的固定,土壤黏粒、粉粒与极细砂含量显著增加(P <0.05),细砂、中砂与粗砂含量显著减少(P <0.05),极粗砂含量无显著变化(P> 0.05)。(2)沙地土壤平均粒径较粗,分选性较差,粒度分布较集中,偏度情况为极正偏,峰度值为尖窄,分形维数介于2.25~2.49之间。随沙丘的固定,风沙土粒度组成不断细化,粒径分布的对称性与均匀程度不断优化,分形维数不断增大。(3)沙地不同类型沙丘的土壤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均具有唯一峰值。流动沙丘跃移与蠕移组分的分选性较好;固定沙丘悬移组分的分选性较好。随沙丘的固定,在组分之间过渡时,土壤颗粒变化的剧烈程度不断降低。【结论】呼伦贝尔沙地不同类型沙丘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反映了风沙土粒径分布随沙丘固定的变化特征,可为呼伦贝尔沙地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沙地 风沙土 沙丘类型 粒度参数 粒配曲线
下载PDF
硫酸钾肥对静止黄河水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学凯 牛文全 +3 位作者 张文倩 王亚琼 温圣林 杨小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0-146,227,共8页
为探索硫酸钾肥对黄河水泥沙在静止状态下沉降的影响,以硫酸钾浓度和泥沙粒径为参数,用移液管法研究了5种硫酸钾浓度和4种粒径范围段(<100,50~100,34~50,<34μm)黄河泥沙的沉降过程,探讨不同硫酸钾浓度对细颗粒泥沙沉降絮凝的影... 为探索硫酸钾肥对黄河水泥沙在静止状态下沉降的影响,以硫酸钾浓度和泥沙粒径为参数,用移液管法研究了5种硫酸钾浓度和4种粒径范围段(<100,50~100,34~50,<34μm)黄河泥沙的沉降过程,探讨不同硫酸钾浓度对细颗粒泥沙沉降絮凝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钾浓度越大,含沙量下降越快,泥沙沉降速度越大,初始粒径<100μm,当硫酸钾浓度分别为0,2.86,7,14mmol/L时,沉降30min后相对含沙量分别为35.35%,30.75%,27.02%,14.00%,中值沉速ω50分别为1.55,3.00,3.91,4.93cm/min;泥沙初始粒径越小,硫酸钾促进絮凝沉降的作用越明显,<34μm的泥沙受硫酸钾影响最大,当硫酸钾浓度从0增大到60mmol/L时,初始粒径为<34μm的泥沙絮凝后的中值沉降速度从1.38cm/min增加到8.53cm/min,增加518.12%,初始粒径为34~50μm的泥沙絮凝后的中值沉降速度从6.29cm/min增加到8.43cm/min,增加34.02%,初始粒径为50~100μm的泥沙中值沉降速度从7.12cm/min增加到7.59cm/min,增加6.60%;泥沙粒径越小,硫酸钾浓度越大,对絮凝后中值粒径的影响越大,当硫酸钾浓度从0增大到60mmol/L时,初始粒径为50~100μm的泥沙絮凝后中值粒径与硫酸钾浓度之间无明显规律,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硫酸钾基本对该粒径段泥沙絮凝沉降没有影响,初始粒径为34~50μm的泥沙絮凝后的中值粒径从38.8μm增加到41.0μm,增大5.76%,初始粒径<34μm的泥沙絮凝后中值粒径从15.7μm增加到21.6μm,增大37.82%;絮凝后沉降泥沙中小粒径颗粒相对含量减少,大粒径颗粒相对含量增加,最大粒径变大,泥沙初始粒径为<34μm、硫酸钾浓度为60mmol/L处理絮凝后最大粒径为200μm。研究成果为解决水肥一体化过程中的滴灌堵塞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钾 静水沉降 黄河泥沙 粒径级配
下载PDF
染色石膏颗粒一维压缩破碎与粒径迁移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际都 沈超敏 刘斯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079,共9页
为研究粒状岩土材料粒组层面的破碎与粒径迁移规律,采用人工制备的染色石膏颗粒,进行不同应力和级配的单粒组及多粒组等比例混合试样的一维压缩试验。采用人工识别和图像识别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破碎后的颗粒分离,得到各粒组破碎后的级... 为研究粒状岩土材料粒组层面的破碎与粒径迁移规律,采用人工制备的染色石膏颗粒,进行不同应力和级配的单粒组及多粒组等比例混合试样的一维压缩试验。采用人工识别和图像识别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破碎后的颗粒分离,得到各粒组破碎后的级配,据此分析颗粒破碎过程中的粒径迁移模式、粒组的破碎概率以及破碎重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破碎与粒径迁移模式为分步多次破碎、依粒组次序迁移,因而破碎后粒组的级配是连续不间断的。与单粒组级配试样中颗粒破碎概率随粒径减小而减小不同,多粒组级配试样中颗粒的破碎概率随粒径减小而增大(窄级配试样)或先增后减(宽级配试样),但较单粒组级配试样整体上有所下降。破碎重叠效应表现为各粒组颗粒的绝对破碎量远大于相对破碎量,且随着应力的增加和粒径的减小更加明显。最后基于粒度熵的概念,建立了可以反映破碎重叠效应的绝对破碎率。该试验结果亦可为颗粒破碎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染色颗粒 侧限压缩 颗粒破碎 级配曲线 粒度熵
原文传递
全尾砂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似膏体充填试验
17
作者 朱久隆 李帅 +3 位作者 杭康 张锋德 王新民 项振忠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2期183-185,共3页
小铁山选矿厂产出的全尾砂粒径级配较细,-400目以下颗粒占比达到45%左右,通过对全尾砂物理化学性能进行测定,并提出用全尾砂与粉煤灰组合料浆似膏体充填工艺替代现有分级尾砂充填工艺,可以简化选厂供砂工艺、改善充填料浆颗粒级配、减... 小铁山选矿厂产出的全尾砂粒径级配较细,-400目以下颗粒占比达到45%左右,通过对全尾砂物理化学性能进行测定,并提出用全尾砂与粉煤灰组合料浆似膏体充填工艺替代现有分级尾砂充填工艺,可以简化选厂供砂工艺、改善充填料浆颗粒级配、减少水泥流失,并有效解决小铁山矿分级尾砂颗粒级配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级配 似膏体充填 分级尾砂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浮选行为及工艺研究
18
作者 邓二庆 杨珍妮 +2 位作者 赵世永 肖雨辰 王纪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6-202,共7页
针对煤气化细渣浮选回收时浮选药剂消耗量大的问题,以陕西榆林某地煤气化细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全粒级浮选、以及对全粒级浮选产品的粒度分析与各粒级浮选完善指标和可燃体回收率的计算,结合0.5~0.25 mm与0.25~0.125 mm的SEM、XRD和FTIR... 针对煤气化细渣浮选回收时浮选药剂消耗量大的问题,以陕西榆林某地煤气化细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全粒级浮选、以及对全粒级浮选产品的粒度分析与各粒级浮选完善指标和可燃体回收率的计算,结合0.5~0.25 mm与0.25~0.125 mm的SEM、XRD和FTIR结果分析,判断+0.125 mm煤气化细渣不能有效通过浮选分离有机质与无机质,因此提出“预先分级+浮选”联合工艺流程,对-0.125 mm进行浮选分步释放实验,将-0.125 mm粒级浮选后富集的精煤与预先分级的+0.125 mm部分合并作为最终精煤,获得了灰分为26.38%,产率为66.42%的精矿。“预先分级+浮选”联合与全粒级浮选工艺流程相比,不但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药剂消耗低,工艺流程调控灵活等优点,而且具有高产率、低灰分的优势,可以更高效地回收利用气化细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气化渣 粒度组成 预先分级 分步释放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水煤浆添加剂TS-M1对几种煤成浆效果的试验研究
19
作者 胡兴刚 王润宇 陈志强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为了考察复合高效水煤浆添加剂TS-M1在水煤浆制浆中的整体成浆效果,以4种特定的煤种为制浆对象,对煤浆质量分数、黏度、流动性及稳定性等进行了量化分析。试验结果及现场应用情况表明:针对煤气化项目现场的应用条件及4种特定煤种,复合... 为了考察复合高效水煤浆添加剂TS-M1在水煤浆制浆中的整体成浆效果,以4种特定的煤种为制浆对象,对煤浆质量分数、黏度、流动性及稳定性等进行了量化分析。试验结果及现场应用情况表明:针对煤气化项目现场的应用条件及4种特定煤种,复合高效水煤浆添加剂TS-M1在常规添加量1‰~4.5‰范围内,可制得最高成浆质量分数分别为64%、63.5%、65%和68%的水煤浆,同时能保持良好的煤浆黏度、流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TS-M1添加剂 成浆性 粒度级配
下载PDF
SOFC功能梯度电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爽爽 沈秋婉 +1 位作者 李世安 杨国刚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1-525,共5页
介绍功能梯度电极的3种类型,即孔隙率分级、粒度分级和成分分级。着重分析功能梯度电极在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性能方面存在的潜力,并阐述功能梯度电极在SOFC中的应用。讨论3种分级类型在SOFC中的作用。功能梯度电极实验加工成... 介绍功能梯度电极的3种类型,即孔隙率分级、粒度分级和成分分级。着重分析功能梯度电极在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性能方面存在的潜力,并阐述功能梯度电极在SOFC中的应用。讨论3种分级类型在SOFC中的作用。功能梯度电极实验加工成本昂贵,且只能得到局部传输特性,可依据现有的模型建立SOFC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分析功能梯度电极的影响,从而优化设计。最后,对功能梯度电极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功能梯度电极 孔隙率分级 粒度分级 成分分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