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修补术、部分切除术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周晓华 田由京 李合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对比脾修补术、部分切除术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6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男性84例,女性76例;年龄37~68岁,平均45... 目的探讨对比脾修补术、部分切除术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6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男性84例,女性76例;年龄37~68岁,平均45.86岁。其中50例行脾修补术(修补组),55例行脾部分切除术(切除组),55例行脾动脉栓塞术(栓塞组)。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疗效及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栓塞组的手术时间为(116.42±34.37)min,显著低于另外两组的(224.36±42.58)min和(218.74±36.04)min;栓塞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7.85±1.30)d,显著低于另外两组的(10.36±2.74)d和(11.09±3.14)d;栓塞组的术中输血量为(205.80±46.68)mL,显著少于另外两组的(576.32±51.74)mL和(560.68±49.92)mL(P<0.05)。三组的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和9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三组术后2周的CD3^+、CD4^+、CD4^+/CD8^+、IgG、IgA及IgM水平均明显降低,术后4周较术后2周有所提高。栓塞组术后4周的CD3^+、CD4^+、CD4^+/CD8^+、IgG、IgA及IgM水平分别为(60.95±3.77)%、(36.07±4.45)%、(1.21±0.14)%、(11.20±1.84)g/L、(1.59±0.36)g/L、(0.96±0.27)g/L,均与术前对应值接近,但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对应值(P<0.05);栓塞组术后2周CD3^+、CD4^+、CD4^+/CD8^+、IgG、IgA及IgM水平分别为(50.96±2.14)%、(32.20±3.17)%、(1.09±0.07)%、(9.05±1.66)g/L、(1.21±0.35)g/L、(0.82±0.23)g/L。栓塞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显著低于修补组(24%)和切除组(20%),P<0.05。结论脾修补术、部分切除术和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脾动脉栓塞术的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免疫功能恢复更快,应用优势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破裂 动脉栓塞 切除术 修补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选择性脾部分栓塞术在治疗Ⅰ~Ⅱ级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柏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8期616-618,622,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部分栓塞术在治疗I-II级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油市九O三医院收治的100例Ⅰ~Ⅱ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61例(脾切除术组)、B组39例(介入组),对比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输...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部分栓塞术在治疗I-II级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油市九O三医院收治的100例Ⅰ~Ⅱ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61例(脾切除术组)、B组39例(介入组),对比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前后患者免疫状况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的手术成功率(90.16%)与B组的(94.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及28 d,A组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的CD8+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14 d及28d,A组的Ig A、Ig G、Ig M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脾部分栓塞术对Ⅰ~Ⅱ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手术效果与脾切除术效果相当,但创伤较小、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 部分脾动脉栓塞 外伤性脾破裂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附6例报告)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智飞 修典荣 +5 位作者 蒋斌 马朝来 李磊 原春辉 张志鹏 张玲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11月,对6例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脾脏囊性病变施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肿物最大径5.3~17.2 cm,平均8.9 cm,位于上极1例,中上极1例,下极4例。经脐孔穿刺建立气...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11月,对6例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脾脏囊性病变施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肿物最大径5.3~17.2 cm,平均8.9 cm,位于上极1例,中上极1例,下极4例。经脐孔穿刺建立气腹,于脾门处游离并切断脾脏上极或下极血管,沿缺血线行规则性脾部分切除术。结果 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5~325 min,平均230.8 min;术中出血量50~700 ml,中位出血量150 ml。脾窝引流管放置时间3~6 d,平均4 d。未发生胰腺损伤、胰漏、出血、脾窝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3~6 d,平均4.8 d。6例随访2~57个月,中位时间5.5月,无囊肿复发。结论位于上极或下极的脾脏良性肿物可以在腹腔镜下施行部分脾切除术,手术安全且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脏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宁 汪谦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3年第2期43-45,共3页
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作为一种新式的保脾手术方式,伴随着微创治疗观念的深入及技术设备的进步,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手术方式主要适用于血液系统疾病、脾脏占位性病变及创伤性脾破裂等疾病的治疗和诊断。综合... 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作为一种新式的保脾手术方式,伴随着微创治疗观念的深入及技术设备的进步,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手术方式主要适用于血液系统疾病、脾脏占位性病变及创伤性脾破裂等疾病的治疗和诊断。综合国内外近年来所开展的相关研究,其在手术的技术方法及手术的治疗效果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文就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目前的研究动态及其临床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部分脾切除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13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汤晓东 刘双海 +1 位作者 陈达伟 赵振国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23-62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由同一术者实施的13例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脾脏上皮性囊肿6例,脾脏假性囊肿4例,脾脏血管瘤3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由同一术者实施的13例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脾脏上皮性囊肿6例,脾脏假性囊肿4例,脾脏血管瘤3例。病灶直径5.1~12.4cm,平均(7.2±2.3)cm。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其中脾脏上极切除4例,脾脏下极切除5例,脾脏中上极及中下极切除各2例。手术时间95~155min,平均(119±17)min。术中出血100—350ml,平均(187±78)ml。术后无出血、胰漏、消化道漏、腹腔感染、脾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1)d。结论在充分掌握适应证和手术技巧的情况下,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疾病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良性疾病 脾脏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全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切除术对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永军 罗大勇 +3 位作者 李恒 张伟 秦一雨 罗志梅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讨全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切除术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6例,女46... 目的探讨全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切除术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6例,女46例;年龄35~68岁,中位年龄53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全脾切除术组(全脾切除术组,85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部分脾切除术(部分脾切除术组,57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2个月全脾切除术组IL-1、IL-2、IL-6、TGF-β、TNF-α水平分别为(37.3±2.5)、(35.5±1.0)、(47.7±2.6)、(54.6±1.2)、(25.3±1.1)μg/L,明显低于部分脾切除术组的(45.2±0.7)、(47.7±2.3)、(57.9±5.6)、(67.6±1.2)、(31.5±1.6)μg/L,而IgM水平(2.15±0.04)g/L明显高于部分脾切除术组的(1.86±0.03)g/L(t=-7.65,-7.63,-7.78,-10.12,-8.34,3.55;P<0.05)。部分脾切除术组上消化道出血及腹腔内出血发生率为25%(14/57),明显高于全脾切除术组的8%(7/85)(χ~2=7.541,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与部分脾切除术相比,全脾切除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恢复更快,其技术更为安全、成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脾功能亢进 脾切除术 脾部分切除术 免疫系统
原文传递
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宝强 孙冬林 +1 位作者 江勇 陈学敏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77-978,共2页
自1991年Delaitre和Maignien[1]报道了第1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以来,LS已得到广泛推广,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LS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推崇.脾脏良性肿瘤患者有时并不需要行完全脾切除术.腹... 自1991年Delaitre和Maignien[1]报道了第1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以来,LS已得到广泛推广,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LS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推崇.脾脏良性肿瘤患者有时并不需要行完全脾切除术.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LPS)可将脾脏中良性病变组织切除,同时保留部分健康脾组织.该术式不仅能保留脾脏正常的免疫功能,还具有微创优势.然而,由于脾脏血供丰富、质地较脆、缝合困难,保脾手术尤其是LPS技术难度高、风险大[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11月我科收治的5例施行LPS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LPS的操作要点和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良性肿瘤 腹腔镜检查 脾部分切除术
原文传递
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保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0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部分脾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2月~2009年2月我院24例行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术后切口I/甲愈合,保留脾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患者发生... 目的探讨部分脾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2月~2009年2月我院24例行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术后切口I/甲愈合,保留脾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患者发生术后大出血,经二次手术全脾切除后痊愈。结论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保留了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了切脾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脾破裂 脾部分切除术 免疫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 for large splenic ~pidermoid cyst 被引量:7
9
作者 FAN Hua ZHANG Dong ZHAO Xin PAN Fei JIN Zhong-ku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751-1753,共3页
Splenic epidermoid cysts are relatively rare lesions traditionally treated by splenectomy. Concerns about 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sepsis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lenic preservation procedures in the treat... Splenic epidermoid cysts are relatively rare lesions traditionally treated by splenectomy. Concerns about 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sepsis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lenic preservation procedures in the treatment of cystic diseases of the spleen.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lenic segmental anatomy and advances in laparoscopic skills has made 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 a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splenic cysts while preserving splenic function. We reported a case of a 30-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a large epidermoid splenic cyst managed successfully by 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 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 after operation and was asymptomatic on a follow-up of 1 year with no recurrence on ultrasonography and a normal platelet count. Laparoscopic partial cystectomy is an acceptable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splenic cysts which locate in the pole of spleen. On the one hand, it cures the disease preserving the splenic tissue without risk of bleeding or recurrence; on the other hand, this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induces a reduced hospital stay and a more rapid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EEN epidermoid cyst LAPAROSCOPY partial splenectomy
原文传递
脾内动脉吻合的临床意义初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梅雀林 李彦豪 +1 位作者 鲁恩洁 陈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脾内动脉吻合与部分脾栓塞术(PSE) 及部分脾切除术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0 例脾动脉造影病例,着重观察脾内动脉吻合的出现率、吻合形式、部位及吻合点远端脾动脉分支直径。结果:脾内动脉吻合的显示率为22-7 % ,其中... 目的:探讨脾内动脉吻合与部分脾栓塞术(PSE) 及部分脾切除术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0 例脾动脉造影病例,着重观察脾内动脉吻合的出现率、吻合形式、部位及吻合点远端脾动脉分支直径。结果:脾内动脉吻合的显示率为22-7 % ,其中叶间吻合10 % 、段间吻合7-3 % 。吻合形式分为短交通支吻合、弓形吻合、汇集型吻合三种。吻合点远端脾动脉分支直径≤1m m 者占5-5 % 。结论:若采用1m m3( 或以下) 容积的栓塞剂行PSE 术,栓塞剂绝大部分滞留在吻合点远端的脾动脉分支内,吻合动脉不能向被栓塞的脾实质供血。但行部分性脾切除术时,应警惕叶间、段间吻合动脉的出现并慎重处理这些吻合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内动脉吻合 脾栓塞 脾切除 脾动脉造影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脾良性病变19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卫东 陈小伍 +7 位作者 吴志强 梁智强 马靖 冯剑平 刘清波 何威 陈坚平 林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7-71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脾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14年6月,我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9例脾良性病变,其中1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4例脾囊肿行囊肿开窗术,2例脾囊肿行脾下极部分切除,1例局限于脾上极的脾淋巴管瘤应用Habib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脾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14年6月,我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9例脾良性病变,其中1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4例脾囊肿行囊肿开窗术,2例脾囊肿行脾下极部分切除,1例局限于脾上极的脾淋巴管瘤应用Habib 4X行腹腔镜脾上极切除术。结果 1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12例行脾切除术,其中一级脾蒂法5例,手术时间60~115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30~300 ml(平均170 ml);二级脾蒂法7例,手术时间85~195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30~500 ml(平均240 ml)。4例脾囊肿行囊肿开窗术,手术时间55~70 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20~50 ml(平均30 ml)。3例行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90、110、110 min,术中出血分别为40、60、100ml。1例由于术后短时间引流量多、引流液色红而再次行腹腔镜探查,发现取脾时意外撕裂大网膜导致出血,成功在腹腔镜下止血。术后住院4~11 d,平均6.0 d,无术后并发症。19例随访3~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12例脾切除术无远期并发症发生,6例脾囊肿行开窗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未见囊肿复发,1例脾淋巴管瘤行脾上极切除术后无肿瘤残留、复发。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及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良性病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良性病变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脾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远端脾肾分流术联合脾部分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疗效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青 董瑞 +5 位作者 杜锡林 王鹏 韩伟光 杨媛 臧莉 鲁建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远端脾肾分流术(Warren术)与远端脾肾分流术联合脾部分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0年以来2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病人,其中Warren术组... 目的对比研究远端脾肾分流术(Warren术)与远端脾肾分流术联合脾部分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0年以来2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病人,其中Warren术组(分流组)8例,Warren术+脾部分切除组(分流+切脾组)14例,比较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第7、30天的外周血象主要指标(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两组术前、术后第30天外周血免疫指标(IgG、IgA、IgM)。结果 Warren术+脾部分切除组病人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恢复指标明显优于Warren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检测显示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rren术联合脾部分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疗效优于单纯Warren术。在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前提下很大程度上解决脾功能亢进,又保留了脾脏正常免疫功能。但切除脾脏比例以及适应证等需根据病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其在切除脾脏比例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远端脾肾分流术 脾部分切除
原文传递
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和全脾切除术在脾良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邬迪 张悦 +2 位作者 安勇 陈学敏 陈卫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PS)与腹腔镜全脾切除术(LTS)在脾良性占位性病变中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差异。方法52例患者根据病灶部位分别行LPS(脾占位位于脾的两极,22例)和LTS(病灶位于脾的中间或靠近脾门,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 目的比较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PS)与腹腔镜全脾切除术(LTS)在脾良性占位性病变中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差异。方法52例患者根据病灶部位分别行LPS(脾占位位于脾的两极,22例)和LTS(病灶位于脾的中间或靠近脾门,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生率。结果与LPS组相比,LTS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减少(P<0.01)。2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下地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LTS组延长(P<0.05),但总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术后输血病例。LPS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期间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均较LTS组下降(P<0.05)。结论对于病灶位于脾边缘的患者,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成熟的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术后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腹腔镜 血小板增多 脾部分切除术 全脾切除术 脾良性占位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有关技术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麻勇 周永志 +1 位作者 谭宏涛 姜洪池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3-945,共3页
随着脾脏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脾脏外科疾病的保脾治疗意愿和需求逐渐提高,加之腹腔镜手术的众多优势已渐被广泛认可,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已成为脾保留性手术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脾脏的特殊解剖结构,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仍属于... 随着脾脏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脾脏外科疾病的保脾治疗意愿和需求逐渐提高,加之腹腔镜手术的众多优势已渐被广泛认可,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已成为脾保留性手术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脾脏的特殊解剖结构,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仍属于技术难度较高的术式,需要对该术式的适应证选择、技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等有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并结合自身单位的设备条件和技术特长,选择适宜病例进行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部分切除术 脾保留性手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和技巧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卫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34期3021-3024,共4页
脾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对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脾切除术后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对感染、肿瘤易感性增高.部分脾切除术作为一种主要的保脾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重... 脾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对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脾切除术后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对感染、肿瘤易感性增高.部分脾切除术作为一种主要的保脾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多.但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也有操作难度大、易出血等特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近几年来使用双极射频Habib 4X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部分切除 Habib 4X
下载PDF
部分脾切除在晚期血吸虫肝硬化巨脾症患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雄彪 柯昌松 +1 位作者 肖绪鹏 柯松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98-2700,共3页
目的 探讨部分脾切除术治疗晚期血吸虫肝硬化巨脾症的疗效.方法 将22例晚期血吸虫巨脾症手术患者随机分对照组(11例)和研究组(11例),对照组行脾切除,研究组行部分脾切除,观察两组术后24h脾窝渗血量,检测术前50 d、术后50 d两组免疫... 目的 探讨部分脾切除术治疗晚期血吸虫肝硬化巨脾症的疗效.方法 将22例晚期血吸虫巨脾症手术患者随机分对照组(11例)和研究组(11例),对照组行脾切除,研究组行部分脾切除,观察两组术后24h脾窝渗血量,检测术前50 d、术后50 d两组免疫指标促吞噬肽(tuftsin)和IgM量,测量术前1周和术后1年两组患者门静脉流量,检验术后1周、1个月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变化,随访5年再出血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术后24h脾窝渗血量为(600 ±50) ml,明显高于研究组[(100±25)ml,P<0.05];检测血清tuftsin及IgM:对照组术前50 d分别为(278.6±13.80)、(2.93±1.42) μg/L,术后50 d(107.4 ±9.09)、(1.45±0.41) μg/L,两种免疫指标明显下降,而研究组术前50 d[(280.7±14.50)、(2.41 ±1.07) μ/L],术后50 d[(277.5 ±7.03)、(2.70 ±0.91) μg/L],比较无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流量术前研究组为(1.23±0.11) cm2,术后1年为(0.85 ±0.15) cm2,而对照组术前为(1.19±0.18) cm2,术后1年为(1.03 ±0.19) cm2,两组均下降,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而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变化及5年再出血率、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脾切除治疗晚血巨脾症术式可行,且术后创面渗血少,降低手术风险,又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防范脾术后凶险感染.此术式还可起到自发性分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脾切除 晚期血吸虫肝硬化 巨脾症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在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毅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应用于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为17例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包括外伤性脾破裂11例,脾脏良性肿瘤6例(脾脏错构瘤2例,脾脏血管瘤1例,脾脏淋巴管... 目的:探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应用于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为17例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包括外伤性脾破裂11例,脾脏良性肿瘤6例(脾脏错构瘤2例,脾脏血管瘤1例,脾脏淋巴管瘤1例,脾囊肿1例,脾脏炎性肉芽肿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改为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85.2±4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5.5±67.0)mL;术后引流2~5 d,平均(3.0±1.2)d,引流量10~290 mL,平均(50.7±36.4)mL。术后均无活动性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行增强CT,见保留血管支通畅,脾周少量积液,脾脏边缘少部分缺血坏死,无脾脓肿、脾周脓肿形成,所保留的脾脏与术前相比有血供的区域大于30%。术后随访22个月,残余脾脏血供良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结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脾门解剖 超声刀钳夹法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脾部分切除在儿童脾病中的应用体会
18
作者 张秩坤 李中策 +1 位作者 郑奕菲 戚士芹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报道经脐单孔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应用于儿童脾病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3年10月16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术前临床诊断并术后病理证实:脾囊肿5例,脾错构瘤4例,脾血管瘤4例,遗... 目的报道经脐单孔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应用于儿童脾病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3年10月16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术前临床诊断并术后病理证实:脾囊肿5例,脾错构瘤4例,脾血管瘤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例;(2)病灶位于脾上叶,行脾上叶切除5例;病灶位于脾下叶,行脾下叶切除5例;病灶位于脾中叶3例,其中2例行脾中、下叶切除,1例术中出血转为脾动脉结扎术;3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行脾中叶、下叶、部分脾上叶切除;(3)14例顺利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2例左上腹加孔完成手术;(4)术后均顺利出院,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3~55个月,良性瘤体均无复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贫血显著改善。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脾病是安全、可行的,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脾脏功能并具有最佳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脾脏疾病 脾脏部分切除术 经脐单孔腹腔镜
原文传递
脾全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桂江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比较脾全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脾全切组以及脾部分切除组,各41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免疫球蛋白指标(... 目的比较脾全切除术与部分切除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脾全切组以及脾部分切除组,各41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IgM)、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脾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脾全切组(P<0.05),但脾部分切除组手术出血、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脾全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院时两组IgA、IgG、CD3+、CD4+均明显下降,但脾部分切除组明显高于脾全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IgM、CD8+明显上升,但脾部分切除组明显低于脾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脾全切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明显高于脾部分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在情况允许下,尽量采用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全脾切除术,术后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全切除术 脾部分切除术 外伤性脾破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ERAS理念下射频消融联合部分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健 林嘉明 +1 位作者 马铎 喻智勇 《腹部外科》 2022年第2期120-123,145,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术后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射频消融联合部分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创伤性脾破裂行ERAS理念下射频消融联合部分脾切除术28例... 目的探讨加速术后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射频消融联合部分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创伤性脾破裂行ERAS理念下射频消融联合部分脾切除术2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50 min(120~2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50 mL(150~40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7.2 d(5~14 d);围术期无出血、胰漏、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6个月,无明显血小板升高、门静脉血栓、脾区脓肿和免疫功能减低。结论ERAS理念下射频消融联合部分脾切除术具有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同时保存了健康脾脏、保留了正常的免疫和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尚需合理选择病人,准确评估伤情,进一步优化手术流程和ERAS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术后康复 创伤性脾破裂 射频消融 部分脾切除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