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KCl部分替代NaCl对宣威火腿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丁习林 王桂瑛 +3 位作者 邹颖玲 赵娅英 葛长荣 廖国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90-198,共9页
为降低宣威火腿中的钠盐含量,采用KCl部分替代NaCl,并分析成品火腿挥发性风味的变化。以100%NaCl为对照,使用KCl分别替代30%、40%、50%和60%NaCl的低钠宣威火腿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 为降低宣威火腿中的钠盐含量,采用KCl部分替代NaCl,并分析成品火腿挥发性风味的变化。以100%NaCl为对照,使用KCl分别替代30%、40%、50%和60%NaCl的低钠宣威火腿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不同KCl替代的宣威火腿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IMS可以实现对宣威火腿风味化合物差异的快速分析,共检测出49种挥发性化合物,以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为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直观地对不同KCl替代组宣威火腿进行有效区分。此外,基于PLS-DA,共筛选出24种化合物被鉴定为特征标志物(VIP>1),其中丙酸乙酯、2-戊酮(单体)、乙酸乙酯(二聚体)和乙缩醛等,是影响不同KCl替代组宣威火腿风味差异的重要成分。通过热图聚类分析,对照组与30%KCl替代组宣威火腿在风味上较为相似。因此,为了保持传统宣威火腿的风味,KCl替代量不应超过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腿 KCl替代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风味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I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炸制时间对花椒调味油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倪瑞洁 詹萍 田洪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9-286,共8页
为研究不同炸制时间对花椒调味油(fried hancheng pepper oil,HPO)香气的影响,以韩城大红袍花椒为原材料,菜籽油为载体油脂,在130℃条件下分别炸制5、15、25 min和35 min制得花椒调味油,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descriptive sensory analysi... 为研究不同炸制时间对花椒调味油(fried hancheng pepper oil,HPO)香气的影响,以韩城大红袍花椒为原材料,菜籽油为载体油脂,在130℃条件下分别炸制5、15、25 min和35 min制得花椒调味油,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descriptive sensory analysis,DSA)、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比分析4个HPO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究4个花椒调味油之间的标志性差异物。DSA和电子鼻结果表明4个HPO之间差异显著,其中HPO2表现出最强的草药味、柠檬香和松木香,脂肪香和青香适中,有很弱的焦糊味;经GC-IMS共分离鉴定出46种化合物,包括醛类19种、萜烯类15种、醇类8种、酯类3种和酮类化合物1种;随着炸制时间的延长,4个花椒调味油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相似,但峰值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醛类包括己醛、庚醛、(E)-2-庚醛等的含量呈上升趋势,α-萜品烯、水芹烯、4-萜烯醇、3-甲基丁酸乙酯和乙缩醛等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醇类、酯类的含量随炸制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变化不大。主成分分析将HPO1、HPO2归为1组,HPO3、HPO4归为另1组,与电子鼻中线性判别分析的结果一致;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柠檬烯、α-水芹烯、乙缩醛、α-松油烯、3-甲基丁酸乙酯等物质是HPO2(15 min)的特征香气物质,并且筛选出20种标志性差异物,包括芳樟醇、β-蒎烯、α-蒎烯、柠檬烯、α-水芹烯、己醛、庚醛、(E)-2-己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调味油 电子鼻 挥发性化合物 气相离子迁移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UHPLC-QTOF/MS^E与代谢组学技术对北五味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迁移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伟 宋永贵 +4 位作者 刘匡一 杨林军 刘亚丽 苏丹 冯育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45-1450,共6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E)技术,快速搜寻并鉴定北五味子生品与其炮制品之间的差异成分,从化学成分的角度为传统中药炮制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利用时间依赖型的质谱数据扫描模式(MS^E)采集超...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E)技术,快速搜寻并鉴定北五味子生品与其炮制品之间的差异成分,从化学成分的角度为传统中药炮制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利用时间依赖型的质谱数据扫描模式(MS^E)采集超高精度的样品数据,结合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快速筛选并鉴定潜在的化学标志物,研究炮制前后该类成分的迁移。在北五味子生品、酒制品和醋制品中共鉴出12个化学标志物。其中,6-O-苯甲酰戈米辛O、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丁和新南五味子酸在生品中的含量最高;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戈米辛D及戈米辛T在酒制品中的含量最高;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醇甲在醋制品中含量最高。炮制(酒制、醋制)过程会使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为不同炮制品的功效与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酒制 醋制 UHPLC-QTOF/MSE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山东茶叶轻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元素特征与产地识别化学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聂晶 张永志 +5 位作者 赵明 邵圣枝 刘志 王钫 袁玉伟 Karyne MRogers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37-2245,共9页
为保护我国山东地理标志茶叶,通过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EA-IR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轻稳定同位素比值、矿物元素含量或同位素比进行特征挖掘及探讨,并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山东不同产地的绿茶进行识别分析研... 为保护我国山东地理标志茶叶,通过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EA-IR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轻稳定同位素比值、矿物元素含量或同位素比进行特征挖掘及探讨,并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山东不同产地的绿茶进行识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各产地茶叶中δ13C、δ2H、δ18O无显著差异,但δ2H和δ18O表现出沿海地区高于沿海内陆地区的规律,且δ18O与δ2H变化呈较高的线性相关性(R2=0. 817 5);崂山产地的δ15N值较大,与其他产地间差异显著;临沂-泰安产地与崂山、胶南和日照三地地质条件不同,使得茶叶中某些矿物元素特征表现出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别对崂山、日照与山东其他产地建立茶叶识别模型,总体判别准确度分别为97. 8%(崂山模型)和96. 4%(日照模型),能够有效识别2个产地的茶叶。本研究结果可为茶叶中稳定同位素、矿物元素特征与产地环境的关联性分析,地理尺度更小的茶叶产地判别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矿物元素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原产地保护
下载PDF
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化学风味和感官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卜升 袁丛丛 +6 位作者 高杏 张雅丽 林良才 李欣 吕晓彤 孙中贯 张翠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5-243,共9页
为研究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的化学风味和感官特征,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感官评定分析国内4个不同产地的酱香型白酒风味成分。共鉴定出152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酯类... 为研究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的化学风味和感官特征,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感官评定分析国内4个不同产地的酱香型白酒风味成分。共鉴定出152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酯类、醇类、酮类、醛类物质;借助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从39种骨架物质中筛选出了17种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的差异标记物用以区分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感官评定结果也显示4个产地的酒样风味特征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间某些风味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利用感官评定和气相色谱手段进行有效鉴别,同时阐明了风味感官差异的物质基础,为酱香型酒体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8个产区香椿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乐 张雅 +4 位作者 史冠莹 赵丽丽 蒋鹏飞 王旭增 王赵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01-308,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研究8个产区香椿挥发性成分差异。共鉴定出56种化合物,醇类和醛类的相对含量较高。基于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研究8个产区香椿挥发性成分差异。共鉴定出56种化合物,醇类和醛类的相对含量较高。基于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可以很好区分8个产区香椿样品。基于PLS-DA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得分对8个产区香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判别分析,筛选出12种(VIP>1)标志挥发性化合物,其中(E)-2-己烯醛-D、乙酸乙酯-D、苯酚、糠醛、苯乙醇是主要的差异代谢物。不同产区香椿挥发性化合物存在较大差异。GC-IMS可以实现对不同产区香椿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化快速分析,为香椿挥发性香气差异研究提供有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挥发性化合物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的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制备过程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江华娟 李敏敏 +5 位作者 何瑶 姜明光 王升菊 郭鑫 李宇 傅超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0-1010,共11页
目的基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群整体指纹信息,考察桃红四物汤(TSD)汤剂制备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质量的波动成分和主要贡献成分,为其质量评控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制备工艺,制备TSD一次煎煮(A组)、二次煎煮(B组... 目的基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群整体指纹信息,考察桃红四物汤(TSD)汤剂制备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质量的波动成分和主要贡献成分,为其质量评控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制备工艺,制备TSD一次煎煮(A组)、二次煎煮(B组)、冷冻干燥(C组)3个制备过程样品,建立18批药材3组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数据处理,SPSS 20.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SIMCA 14.1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3组样品中化学指纹信息的动态变化。结果选取17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3个组别各18批样品相似度分别均大于0.900;共指认出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原儿茶酸、苦杏仁苷、咖啡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共10个成分;HCA、PLS-DA将54批样品分为2类,A组样品一类,B、C组样品一类;PLS-DA分析筛选出6个差异性色谱峰;根据PCA综合模型计算,综合评分结果为B组>C组>A组,TSD煎煮2次较为合理,冷冻干燥能较好保留煎液中的成分,色谱峰16(藁本内酯)、1(没食子酸)、13、12(阿魏酸)、7(苦杏仁苷)、15(洋川芎内酯A)是影响样品质量的标志性差异物质。结论通过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够较好地辨识制备过程中影响TSD质量的标志性成分,为经典名方制备工艺评价和质量标志物辨识思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经典名方 指纹图谱 HPLC 制备过程 化学模式识别 质量标志物 质量评价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群 冷冻干燥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没食子酸 5-羟甲基糠醛 原儿茶酸 苦杏仁苷 咖啡酸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芍药苷 阿魏酸 洋川芎内酯A 藁本内酯
原文传递
基于9种风味物质的利川红SPME优化及PLS-DA风味识别 被引量:15
8
作者 程超 夏兰欣 +2 位作者 杜芬妮 李伟 田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5-222,共8页
以红茶9种风味物质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利川红茶风味物质固相微萃取条件,同时将利川红与宜红、滇红的风味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利川红最优固相微萃取条件为料液比1∶4.11(g/mL),萃取温度71.75℃,萃取时间50.15 min。在此条件... 以红茶9种风味物质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利川红茶风味物质固相微萃取条件,同时将利川红与宜红、滇红的风味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利川红最优固相微萃取条件为料液比1∶4.11(g/mL),萃取温度71.75℃,萃取时间50.15 min。在此条件下利川红鉴定出73种风味物质,以呋喃类、醛类、烷烃和酯类物质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21.202%、20.11%、13.751%和11.662%。宜红鉴定出59种风味物质,呋喃、醇类、醛类和烷烃相对含量分别为23.445%、21.04%、19.816%和18.070%。滇红鉴定出66种风味物质,醇类、醛类、呋喃类相对含量分别为35.587%、15.103%和12.229%。分别对3种红茶中所有风味物质和9种重要风味物质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以红茶中9种风味物质为评价指标,不仅可以进行红茶风味类型预测,而且优于基于全部风味物质的预测能力。变量投影重要度分析发现,芳樟醇、顺式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2-己烯醛对3种红茶风味影响最大,这几种风味成分可作为3种红茶相互区分的主要特征标志物。本研究结果可为继续开展利川红茶香气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利川红 宜红 滇红
下载PDF
基于药理指标评价子芩与枯芩对大肠湿热证的作用差异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方蕾 赵佳文 +4 位作者 胡江慧 肖锟钰 谢颖 雷林 刘艳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64,共8页
目的:比较子芩与枯芩对大鼠大肠湿热证的药效差异,通过现代药理实验验证将黄芩分为子芩与枯芩分别入药的科学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子芩低、高剂量组(0.9,3.6 g·kg-1),黄芩组(0.9 g·kg-1),枯芩低、高剂量组(0... 目的:比较子芩与枯芩对大鼠大肠湿热证的药效差异,通过现代药理实验验证将黄芩分为子芩与枯芩分别入药的科学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子芩低、高剂量组(0.9,3.6 g·kg-1),黄芩组(0.9 g·kg-1),枯芩低、高剂量组(0.9,3.6 g·kg-1),复方黄连素片组(0.045 g·kg-1),每组8只。选择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选择体温、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回肠病理切片、结肠病理切片、炎症因子以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为指标评价子芩与枯芩对大肠湿热证的治疗作用,综合评价子芩与枯芩的药效差异。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2种饮片抗大肠湿热证药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剂量的子芩和枯芩均能降低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的体温、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IL-1β和肠黏膜SIg A含量,且大部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等剂量枯芩组比较,相应剂量子芩组效果更好,且大部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LS-DA结果显示子芩与枯芩各聚类于一侧。结论:子芩与枯芩对大肠湿热证均具有治疗作用,但两者的作用强度有明显差异,子芩优于枯芩,验证了古方中用子芩专泻大小肠下焦之火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子芩 枯芩 大肠湿热证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炎症因子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原文传递
基于IRAE-HS-SPME/GC-MS分析杀青方式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华杰 滑金杰 +5 位作者 余勤艳 江用文 王近近 杨艳芹 邓余良 袁海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09-217,共9页
为探明创新型联合杀青方式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以滚筒杀青为对照,设定滚筒-微波、滚筒-远红外、滚筒-微波-远红外、滚筒-远红外-微波联合杀青,共5种方式,结合感官审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成品茶样香气成分68种,采用偏最小二乘-判... 为探明创新型联合杀青方式对绿茶栗香形成的影响,以滚筒杀青为对照,设定滚筒-微波、滚筒-远红外、滚筒-微波-远红外、滚筒-远红外-微波联合杀青,共5种方式,结合感官审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成品茶样香气成分68种,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层次聚类分析、香气活度值法、差异显著性分析等探明绿茶栗香形成的最佳杀青方式,寻找栗香关键组分。结果表明,滚筒联合远红外有利于栗香品质的提升,其中以滚筒-远红外-微波联合杀青可获得高扬持久的栗香,且滋味鲜爽,整体品质最优;滚筒联合远红外杀青处理利于高沸点醇类、酮类、芳香烃类如芳樟醇、反式-β-紫罗酮等的转化与形成,以滚筒-远红外-微波处理含量显著最高;PLS-DA及层次聚类分析可根据栗香强度将不同类杀青方式准确区分及聚类,结合香气活度值,明确反式-β-紫罗酮、芳樟醇、顺-3-己酸己烯酯、壬醛、香叶醇、苯乙醛6种物质为栗香关键组分。本研究可为定向化、标准化生产优质栗香绿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栗香 杀青方式 顶空固相微萃取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香气活度值
下载PDF
不同产区花椒油的椒麻感官特性及物质组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夏洁 钟葵 +4 位作者 赵镭 高海燕 史波林 汪厚银 王思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1-287,共7页
以17种不同产地红花椒为原料,油炸法制取花椒油,采用感官评价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椒油麻感强度的时间动态曲线和呈麻物质含量及组成,进一步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研究不同产区花椒油的麻感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 以17种不同产地红花椒为原料,油炸法制取花椒油,采用感官评价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椒油麻感强度的时间动态曲线和呈麻物质含量及组成,进一步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研究不同产区花椒油的麻感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区花椒油的麻感特征及呈麻物质组成差异显著(P<0.05),甘肃伏椒、棉椒及四川茂县、汶川的花椒油样品聚为1类,四川南椒的花椒油样品聚为1类,陕西、山西、河北大红袍聚为1类,山东莱芜大、小颗粒未知品种花椒制取的花椒油聚为1类。相关研究旨在为花椒油麻感风味数据库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为市售花椒油依据麻感特征产地溯源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炸花椒油 不同产区 时间-强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PLS-DA法的野外竹种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逸之 董文渊 +1 位作者 李永和 Andrew Kouba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20,共5页
使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野外实测了人面竹、矢竹、淡竹、巴山木竹4个竹种叶片正面近红外光谱,并结合PLS-DA方法对不同竹种叶片近红外光谱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结合PLS-DA方法对校正集样本建立的判别模型,使用竹叶正面... 使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野外实测了人面竹、矢竹、淡竹、巴山木竹4个竹种叶片正面近红外光谱,并结合PLS-DA方法对不同竹种叶片近红外光谱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结合PLS-DA方法对校正集样本建立的判别模型,使用竹叶正面光谱建模效果较好,校正和验证结果与实际分变量的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96;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都低于0.14。利用模型对验证集中4个竹种叶片正面近红外光谱进行判别,识别率均为100%,说明近红外光谱结合PLS-DA方法可以用于野外不同竹种的快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PLS-DA 竹类 识别
下载PDF
中药三七不同药用部位的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孟哲 王丽君 +4 位作者 黄洋 江坤 王珏 殷果 王铁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4-509,共6页
目的建立中药三七的HPLC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三七不同药用部位(主根、剪口、支根)的区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利用HPLC获取35批不同部位三七样品的化学信息,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 目的建立中药三七的HPLC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三七不同药用部位(主根、剪口、支根)的区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利用HPLC获取35批不同部位三七样品的化学信息,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别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35批三七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相似度>0.994);所建立的PCA模型可区分剪口,PLS-DA可将三者完全区分,并发现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等7个特征峰是导致三七不同部位间差异的标志物。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化学模式识别模型,能准确有效的区分三七不同部位,为三七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HPLC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分析的多花黄精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扬华 李晖 +4 位作者 李东宾 刘京晶 王薇 张新凤 斯金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5614-5619,共6页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是中药材黄精的基原物种之一,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材。通过建立多花黄精的HPLC指纹图谱,对全国主产区6个省共25批不同种源的多花黄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标定的14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39~0.999;...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是中药材黄精的基原物种之一,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材。通过建立多花黄精的HPLC指纹图谱,对全国主产区6个省共25批不同种源的多花黄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标定的14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39~0.999;经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除JX-1的样品外,其他24批样品区分程度不明显,大部分成分与经度、纬度和海拔等环境因子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药材黄精在自然分布区内化学成分特异性没有明显的规律,推测其变异更主要的可能是受产地小环境影响,这或许是黄精至今没有明确的道地产区记载的原因;而JX-1中5-羟甲基糠(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4′,5,7-三羟基-6,8-二甲基高异黄酮(4′,5,7-trihydroxy-6,8-dimethylhomoisoflavanone,HIF)等成分显著高于其他样品,总花序与根茎特别粗长,产量也特别高,预示研究黄精优良品种选育,对提高黄精质量与产量可能有巨大的潜力。指纹图谱分析指认了HMF、黄精碱A(polygonalline A,PA)和HIF 3个成分,其中HMF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抗氧化和抗心肌缺血等作用;PA是黄精中一种吲哚嗪类生物碱,它具有潜在抗炎活性;HIF是一种高异黄酮类物质,高异黄酮类物质是黄精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具有调节血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建立其定量分析检测方法,可为黄精的质量评价方法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指纹图谱 多成分定量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道地产区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成熟时间对牦牛乳干酪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瑶 乔海军 +5 位作者 贾志龙 张卫兵 张春艳 霍尚蕾 苗景源 申梦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65-272,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了牦牛乳干酪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该研究共鉴定了46个信号峰中的2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成熟时间牦牛乳干酪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成熟前期(1 d)乙偶姻和乙醇含量最高;成...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了牦牛乳干酪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该研究共鉴定了46个信号峰中的2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成熟时间牦牛乳干酪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成熟前期(1 d)乙偶姻和乙醇含量最高;成熟中期(30~90 d)2,4,6-三甲基吡啶、乙酸异戊酯和丁酸乙酯含量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成熟后期(120~180 d)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二聚体、乙酸异戊酯和乙酸乙酯二聚体等含量达到最高。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了12种特征挥发性标志物[变量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for the projection,VIP)>1],包括3-甲基-3-丁烯-1-醇、乙酸乙酯二聚体、乙偶姻、乙酸异戊酯、乙醇、丁酸乙酯、2-丁酮、正丁醇、己酸乙酯二聚体、烯丙基腈、2-戊酮和苯甲醛。主成分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区分牦牛乳干酪的成熟阶段。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牦牛乳干酪的产品开发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干酪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低空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水稻倒伏监测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田明璐 班松涛 +3 位作者 袁涛 籍延宝 马超 李琳一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88-93,共6页
为了获取水稻倒伏信息,使用小型低空无人机搭载多光谱成像仪,对发生倒伏灾害的水稻田块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在多光谱影像上,倒伏水稻与正常水稻的光谱反射率在各个波段上均有差异,其中以绿波段和红边波段差异最为显著。在光谱分析... 为了获取水稻倒伏信息,使用小型低空无人机搭载多光谱成像仪,对发生倒伏灾害的水稻田块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在多光谱影像上,倒伏水稻与正常水稻的光谱反射率在各个波段上均有差异,其中以绿波段和红边波段差异最为显著。在光谱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构建基于全波段光谱反射率的水稻正常/倒伏分类模型,取分类阈值k=0. 5,对多光谱影像上的正常水稻和倒伏水稻进行了有效区分,准确率分别达到98. 104%和99. 044%,精度能够满足水稻倒伏面积监测的需求。根据分类结果统计出研究区水稻倒伏面积为38 074. 4 m2,占总面积的73. 4%。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可以为水稻倒伏监测提供高效、精确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遥感 水稻 倒伏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模式特征——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波 林馨雨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38,共15页
文化产品兼具商品属性和社会意识形态属性,能有效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2004-2013年十年间六个文化产品出口领域的面板数据,选取六个文化产品出口大国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 文化产品兼具商品属性和社会意识形态属性,能有效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2004-2013年十年间六个文化产品出口领域的面板数据,选取六个文化产品出口大国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进行模式识别,找出文化产品出口的典型模式及影响因素。PCA分析显示六国均具有各自的文化产品出口模式,且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PLS-DA对三类模式进行进一步区分,所构建模型的R2X(cum), R2Y(cum)和Q2(cum)值分别为0.995,0.863,0.829,模型稳健性好(R2=0.869,Q2=0.850)。这三类文化产品出口模式分别为以英国、美国、德国为代表的"传承发展模式",以法国、新加坡为代表的"创新发展模式",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工业制造模式"。造成出口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视听与互动媒体、书籍与报刊、表演与庆典等领域。在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进一步调整文化国际贸易的结构,拓宽文化产品类型,理顺国际贸易渠道,从以工业输出为主导的文化出口大国,向以价值输出为核心的文化出口强国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贸易 文化产品 国际比较 模式识别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脑安胶囊整体质量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培 曹春泉 +2 位作者 朱瑞娟 钱淼 孙新堂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评价脑安胶囊的整体质量。方法建立测定制剂中阿魏酸、川芎嗪、藁本内酯、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柰素、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_(1)8个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9批脑安胶囊的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 目的评价脑安胶囊的整体质量。方法建立测定制剂中阿魏酸、川芎嗪、藁本内酯、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柰素、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_(1)8个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9批脑安胶囊的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进行化学模式分析。结果共标定21个共有峰。指认8个化合物,分别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_(1)、山柰素;19批样品相似度为0.911~0.996;CA和PLS-DA结果显示,可将19批样品按生产厂家的不同聚成两类,并确定7个差异标志物。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客观评价脑安胶囊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安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质量评价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黄花菜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双喜 马雪梅 +2 位作者 张海红 马慧 王永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4-281,I0009,I0010,共10页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黄花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脉动干燥的黄花菜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化学计量方法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从自然干燥、热风干燥...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黄花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脉动干燥的黄花菜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化学计量方法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从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脉动干燥分别鉴定出49、40和44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醛类、酮类、烷烃类、烯类、酯类、酸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共八类成分,其中醛类物质(含量25%)为自然干燥样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烷烃类物质(含量53%与58%)分别为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黄花菜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黄花菜样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香气活性值和主成分分析,得出3-呋喃甲醛、3-辛烯-2-酮、十六烷、乙酸为自然干燥特征风味物质,(E)-2-甲基-2-丁烯醛、3-辛烯-2-酮、十六烷为热风干燥特征风味物质,(E)-2-甲基-2-丁烯醛、β-月桂烯为真空脉动干燥特征风味物质。从获得良好风味物质角度出发,真空脉动干燥可得到较好的干制黄花菜,为黄花菜干燥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干燥 挥发性成分 风味物质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下载PDF
Antipyretic Effect of Herba Ephedrae-Ramulus Cinnamomi Herb Pair on Yeast-Induced Pyrexia Rats: A Metabolomics Study 被引量:8
20
作者 WANG Xiao-ming XU Wen-jie +3 位作者 XU Liang-kui SONG Shuai XING xue-feng LUO Jia-bo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9期676-682,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pyretic mechanism of Herba Ephedrae (Eph)-Ramulus Cinnamomi (RC) herb pair on yeast-induced pyrexia in rats. Methods: Totally 30 qualified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pyretic mechanism of Herba Ephedrae (Eph)-Ramulus Cinnamomi (RC) herb pair on yeast-induced pyrexia in rats. Methods: Totally 30 qualified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normal control (NC) group, the pyrexia model (model) group, the Eph, RC and Eph-RC treatment groups by a random digital table, 6 rats in each group. Each rat received a 20% aqueous suspension of yeast (10 mL/kg) except the NC group. The 3 treatment groups were administered 8.1, 5.4 and 13.5 g/kg Eph, RC and Eph-RC respectively at 5 and 12 h after yeast injection, the NC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s were administered equal volume of distilled water. Rectal temperatures were measured at 0, 6, 8, 10, 12, 15, 18, 24 and 30 h and urine was collected prior to yeast injection and at 6, 10, 18, 24, 30, and 36 h after yeast injection. Then urine metabolomic profiling by gas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antipyretic effects of Eph-RC.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etabolomics dataset including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in metabolomics plot profil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C group, rectal temperatu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odel group (P〈0.01), while 3 treatment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P〈0.05 or P〈0.01). Rectal temperatures of Eph-RC-treated rats started to go down at 6 h, and markedly decreased at 8, 12, 15, 18 and 24 h (P〈0.05 or P〈0.01), while those of the Eph and RC groups had decreased firstly at 8 h and were markedly lower at 12 h (P〈0.05 or P〈0.01). Seventeen potential biomarkers related to pyrexia were confirmed and identified, including pyruvic acid, L-phenylalanine, L-tyrosine, phenylacetic acid, hippuric acid, succinic acid, citrate and so on. Eight potential alterations of metabolic pathways including phenylalanine metabolism, ci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edicine Herba Ephedrae Ramulus Cinnamomi herb pai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BIOMARK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