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请求视角下诉讼标的理论之审思——从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部分请求问题切入
1
作者 何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34-141,共8页
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部分请求问题与诉讼标的理论紧密关联。与主流的旧实体法说相较,以原因事实与诉之声明为指针的二分肢说,作为识别这类案件诉讼标的的较优选择,在理论建构上能合理整合既判力根据理论,有效解释现有理论框架并贯彻程序... 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部分请求问题与诉讼标的理论紧密关联。与主流的旧实体法说相较,以原因事实与诉之声明为指针的二分肢说,作为识别这类案件诉讼标的的较优选择,在理论建构上能合理整合既判力根据理论,有效解释现有理论框架并贯彻程序保障下自我责任的目的论追求,且在司法实践中有利减轻当事人的起诉负担,缓解法院的阐明责任,预防突袭裁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请求 诉讼标的 旧实体法说 二分肢说 既判力根据
下载PDF
民事判决的既判力客观范围 被引量:10
2
作者 常怡 肖瑶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3期27-32,共6页
既判力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界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在学者之间以及司法实务中争议颇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既判力客观范围问题在我国日益得到学者和司法界的重视。但由于我国对既判力客观范围研究起步较晚,对... 既判力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界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在学者之间以及司法实务中争议颇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既判力客观范围问题在我国日益得到学者和司法界的重视。但由于我国对既判力客观范围研究起步较晚,对此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既判力客观范围以及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探悉,可以探讨一些我国处理既判力客观范围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判力 客观范围 诉讼标的 判决理由 抵销抗辩 一部请求 诉讼和解
下载PDF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判决的既判力问题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牛颖秀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06-411,共6页
传统的民事诉讼判决既判力规则是以私益诉讼为模型构建的,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在于诉权主体与实体请求权主体相对分离,且生态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加剧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客体认定的困难。依据类似必要共同诉讼人理论、诉讼担当理论... 传统的民事诉讼判决既判力规则是以私益诉讼为模型构建的,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在于诉权主体与实体请求权主体相对分离,且生态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加剧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客体认定的困难。依据类似必要共同诉讼人理论、诉讼担当理论与部分请求诉讼原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判决的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及未参加诉讼的第三人,但允许适格原告就前诉未发现的损害再次提起诉讼。同时,为协调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与节约司法资源的关系,应当完善诉前公告程序、适当限制原告的处分权、发挥法院的职权主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既判力 类似必要共同诉讼 诉讼担当 部分请求
下载PDF
中间裁决制度的体系展开 被引量:2
4
作者 苟应鹏 《商事仲裁与调解》 2022年第2期97-112,共16页
将中间裁决等同于部分裁决、临时裁决,或是将中间裁决限于程序问题的认识既背离了仲裁制度的基本原理,也与我国对仲裁裁决的固有认识相抵牾。产生这种误识的根源在于国际上对中间裁决、部分裁决与临时裁决的不同界定。对中间裁决的澄清... 将中间裁决等同于部分裁决、临时裁决,或是将中间裁决限于程序问题的认识既背离了仲裁制度的基本原理,也与我国对仲裁裁决的固有认识相抵牾。产生这种误识的根源在于国际上对中间裁决、部分裁决与临时裁决的不同界定。对中间裁决的澄清需要回归我国制度环境,并借助与其原理相称的中间判决理论进行体系阐释。中间裁决实际是针对实体性先决事项的仲裁裁决,虽然该裁决对于整个仲裁程序而言是中间性的,但对已经决定了的事项却是最终性的。当事人、仲裁庭皆应受其拘束,当事人不服的,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撤销而不用等到仲裁程序结束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裁决 部分裁决 中间判决 先决问题 部分仲裁请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