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尺度——新时代背景下亲权的回归 被引量:19
1
作者 冯源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7-165,共9页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一种普适的价值观,有其价值张力,也有其最大可能达到的限度。价值张力体现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基本面,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能够进行宏观的文化建构(差异性)、中观的制度建构(客观性)和微观的自我建构(共同性)。同时,...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一种普适的价值观,有其价值张力,也有其最大可能达到的限度。价值张力体现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基本面,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能够进行宏观的文化建构(差异性)、中观的制度建构(客观性)和微观的自我建构(共同性)。同时,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还必须受到约束,约束缘起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在我国属于两难命题,因此可以考虑以亲权限制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可能达到的程度,具体包括对儿童财产权的限制以及儿童人身权的限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应该将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唯一的指导原则,合理地安排最大利益原则的文化建构、制度建构、自我建构,并且在区分亲权与监护的基础上以亲权对最大利益原则的发挥进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权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基本面 三维建构 限度
原文传递
综合干预对儿童视屏时间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王璐 段宇祺 +3 位作者 岳芷涵 吕瑾莨 王辉 王海俊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7期12-16,共5页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项目(DECIDE-children)对儿童视屏时间的影响及可能的中介因素,为控制儿童视屏时间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山西、新疆的24所小学进行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纳入1392名四年级学生,以1∶1的比例分为...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项目(DECIDE-children)对儿童视屏时间的影响及可能的中介因素,为控制儿童视屏时间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山西、新疆的24所小学进行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纳入1392名四年级学生,以1∶1的比例分为干预组或对照组,干预组儿童开展为期一学年的饮食运动行为综合干预,对照组参加常规教学。使用基线和终期随访问卷调查儿童视屏时长和运动与视屏知识、家长对儿童视屏时间的限制相关指标。使用线性回归及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关联研究,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调整基线调查的年龄和性别。结果在1392名调查对象中,基线调查时视屏时间≥2h/d的儿童有289人(20.8%)。与基线结果相比,终期干预组中家长限制儿童视屏时间不超过2h/d的比例、儿童的运动与视屏知识满分率增加大于对照组(OR_(adj)=1.64、2.27);儿童视屏时间≥2h/d的比例减少大于对照组(OR_(adj)=0.57)(均P<0.0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家长限制儿童视屏时间不超过2h/d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4.01%,儿童运动与视屏知识满分的中介效应占比为11.40%(均P<0.05)。结论该综合干预项目可以增加儿童视屏时间达到指南标准的比例,其中家长限制儿童视屏时间不超过2h/d和儿童的运动和视屏知识满分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屏时间 家长限制 儿童知识 干预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共同打造儿童数字未来——欧美儿童数据保护对我国的借鉴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晓林 张亚男 吴以源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8年第8期48-57,共10页
数字网络增加了儿童的隐私风险,儿童往往难以应对,因而需要对儿童进行特殊保护。同时也要防止保护力度过度从而损害儿童的其他权利。本文试图在解读欧美国家对儿童数据保护相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儿童数据的保护路径,为儿童提供... 数字网络增加了儿童的隐私风险,儿童往往难以应对,因而需要对儿童进行特殊保护。同时也要防止保护力度过度从而损害儿童的其他权利。本文试图在解读欧美国家对儿童数据保护相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儿童数据的保护路径,为儿童提供切实的隐私保护,为立法进程以及企业治理提供更为明确的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隐私 数字年龄 家长同意 限制使用
下载PDF
孝意识的时间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祥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24,共11页
孝爱是由社会与文化造成的、最能体现人性的特点而又需要在生活境域中被构成的一种人类现象。本文通过更改现象学时间视野来探讨孝爱意识如何生成的问题,达到以下一些结论:(1)孝意识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的自然状态中比较普遍地出现,是由于... 孝爱是由社会与文化造成的、最能体现人性的特点而又需要在生活境域中被构成的一种人类现象。本文通过更改现象学时间视野来探讨孝爱意识如何生成的问题,达到以下一些结论:(1)孝意识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的自然状态中比较普遍地出现,是由于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导致了人的内在时间视域(及相应的原发想像力)的深长化,由此而使得慈爱这在动物界也存在的生命现象能够在人类意识域中反激出回报的孝意识。(2)因此,孝与慈是同一个时间意识的生成结构导致的两种互补现象。(3)西方现象学的时间观虽然有重大创新,但它之所以总漏过孝爱意识,是由于它缺少《易》那样在“过去”与“将来”的相交与回旋中领会根本“时义”的思路。(4)在儒家看来,人首先不是(像海德格尔或其他一些西方当代思想家认为的)以个体的方式,而是凭借亲子之爱和世代延续的联系来真切地面对死亡与无常,由此而形成一切伦理与道德的关系。(5)孝爱意识只能被人生经验活生生地构成,不能仅靠服从规则或礼数而产生。“人生挫折”与“自己养儿育女”是成人抵御个体意识的分离效应而重获孝意识的两个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意识 现象学的时间分析 孝慈的时间结构 《易》的阴阳时间 海德格尔时间分析的局限
原文传递
室内养殖条件下中华绒螯蟹雄性个体的生殖潜力 被引量:5
5
作者 宣富君 何杰 +5 位作者 刘乃更 吴旭干 管卫兵 唐伯平 周春霖 成永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6-242,共7页
为评判中华绒螯蟹育苗工作亲本投放性比(♀∶♂=2~3∶1)的合理性,通过室内连续交配实验,对雄性个体的生殖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雄蟹具备完成3次连续交配活动的生殖潜力;个体丧失交配能力前,贡献了超过60%的精子(≥6×109... 为评判中华绒螯蟹育苗工作亲本投放性比(♀∶♂=2~3∶1)的合理性,通过室内连续交配实验,对雄性个体的生殖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雄蟹具备完成3次连续交配活动的生殖潜力;个体丧失交配能力前,贡献了超过60%的精子(≥6×109个)等雄性产物;多次交配活动并没有对雌蟹的个体繁殖力产生影响;雌蟹抱卵后,纳精囊亦没有出现明显的偏差;实验条件和基地育苗池个体纳精囊内均还存有一定数量的精子,表明雄蟹提供的雄性产物可以满足雌蟹受精的需要,因此,该性比在实际育苗生产中具有一定合理性,而作为亲本雄蟹的大规格及自身的生殖策略则可能是中华绒螯蟹避免精子限制发生的重要原因,其潜在的精卵比达(1.59~10.86)×10~3∶1。此外,研究成果揭示这个被广泛采用的亲本性比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可以提升至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生殖潜力 亲本性比 精子限制 育苗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