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5-200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的流行分析 被引量:104
1
作者 闫梅英 梁未丽 +1 位作者 李伟 阚飙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8期401-403,共3页
目的分析1995-200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近10年的全国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用SPSS10.0软件,并根据开展的疾病控制工作,分析了近10年伤寒副伤寒在我国的发病情况。结果全国报告例数、发病率... 目的分析1995-200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近10年的全国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用SPSS10.0软件,并根据开展的疾病控制工作,分析了近10年伤寒副伤寒在我国的发病情况。结果全国报告例数、发病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下降,地区分布上仍表现为相对集中趋势,发病季节性、发病人群构成比无明显变化。甲型副伤寒在我国已流行并在继续扩展,在一些地区超过伤寒的流行,但当前存在诊断欠明确、报告病例数不确切的问题。结论伤寒疫情仍然严峻,副伤寒发病呈流行上升趋势,对此需要进一步调查分析;还需要改进伤寒副伤寒的检测方法、明确伤寒副伤寒发病构成、监测疫情发展、分析流行因素,并在高发区开展综合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防治措施
下载PDF
2009年全国伤寒和副伤寒监测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常昭瑞 张伟东 +3 位作者 闫梅英 王子军 张静 孙军玲 《疾病监测》 CAS 2011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通过对2009年全国伤寒、副伤寒疫情及国家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掌握疫情态势,了解高发地区病原构成、重点人群带菌状况以及菌株耐药变化情况,为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的2009年伤寒、副伤寒疫情信息及... 目的通过对2009年全国伤寒、副伤寒疫情及国家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掌握疫情态势,了解高发地区病原构成、重点人群带菌状况以及菌株耐药变化情况,为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的2009年伤寒、副伤寒疫情信息及国家监测点上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16 938例,死亡9例,其中伤寒12 427例,死亡7例;副伤寒4511例,死亡2例,与2008年相比,伤寒发病数上升13.53%,副伤寒发病数下降3.92%。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浙江和湖南等省(自治区)仍为伤寒、副伤寒的高发省份。监测点病例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临床诊断病例的阳性率(19.23%)高于疑似病例(4.56%);分离的病原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占菌株总数的60.69%;伤寒沙门菌耐药率高于副伤寒沙门菌,不同地区的耐药谱不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JKPX01.CN0001为我国甲型副伤寒高发区的优势流行带型。结论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部分高发省份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应及早寻找发病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综合防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监测
原文传递
2015-2016年全国和高发省份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阳波 张静 +2 位作者 刘凤凤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 CAS 2018年第5期407-412,共6页
目的分析2015-2016年伤寒、副伤寒法定报告病例数,了解全国及高发省份流行病学特点和变化趋势,为防控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系统中2015-2016年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 目的分析2015-2016年伤寒、副伤寒法定报告病例数,了解全国及高发省份流行病学特点和变化趋势,为防控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系统中2015-2016年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6年全国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22 536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3/10万,较2014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下降18.63%。监测点共对14 465份血样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菌株289株,阳性分离率为2.00%,伤寒与副伤寒之比为1.21∶1。病例均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在校学生,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均以0~4岁组儿童最高(分别为1.70/10万和0.80/10万)。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浙江、湖南和新疆为疫情高发省份,非监测点病例数上升。结论 2015-2016年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10岁儿童是防控重点人群,伤寒菌成为优势菌型,应加强非监测点疫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描述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1994~2002年广西甲型副伤寒和伤寒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进 董柏青 +5 位作者 王鸣柳 唐振柱 龚健 李翠云 曾竣 杨宏徽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 了解 1994~ 2 0 0 2年接种伤寒Vi疫苗后的 7年间伤寒和副伤寒流行变化 ,评价Vi疫苗对控制伤寒流行的效果并分析甲型副伤寒的特征及影响其爆发流行的因素。 方法 对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记录、伤寒副伤寒爆发调查报告、监... 目的 了解 1994~ 2 0 0 2年接种伤寒Vi疫苗后的 7年间伤寒和副伤寒流行变化 ,评价Vi疫苗对控制伤寒流行的效果并分析甲型副伤寒的特征及影响其爆发流行的因素。 方法 对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记录、伤寒副伤寒爆发调查报告、监测系统资料、全区伤寒流行地区伤寒Vi疫苗供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经过血培养证实甲型副伤寒病例为 12 0 0例、伤寒为 2 85例 ;甲型副伤寒与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十分相似 ;饮用污染水是引起甲型副伤寒爆发的主要原因 ;从 1999年起 ,甲型副伤寒杆菌开始超过伤寒菌为优势流行菌株。 结论 在广泛使用伤寒Vi疫苗后 ,伤寒基本得到控制 ,但因为引起副伤寒发病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 ,甲型副伤寒已取代寒 ,成为广西农村地区的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为控制甲型副伤寒的流行 ,在安全饮用水供应状况得到全面改善之前 ,应尽快研制出副伤寒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4~2002年 广西 甲型副伤寒 伤寒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RIMA时间序列和BP神经网络在传染病预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董选军 贾伟娜 《现代实用医学》 2010年第2期142-143,147,F0004,共4页
目的比较自回归滑动平均时间序列模型和神经网络对传染病的预测效率。方法根据1985—2004年伤寒、副伤寒按季度发病率数据资料,利用dps7.55软件中的ARIMA时间序列、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用2005—2007年的伤寒、副伤寒季度发病率对二种... 目的比较自回归滑动平均时间序列模型和神经网络对传染病的预测效率。方法根据1985—2004年伤寒、副伤寒按季度发病率数据资料,利用dps7.55软件中的ARIMA时间序列、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用2005—2007年的伤寒、副伤寒季度发病率对二种预测模型进行检验,从而比较二种模型的优劣。结果用ARIMA时间序列分析得到拟合度为50.15%,验证模型的残差平方和为5154.38;用神经网络分析得到拟合度为73.12%,验证模型的残差平方和为3559.24。结论神经网络模型更为适用于预测宁波市镇海区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自回归滑动平均时间序列模型 神经网络 预测
下载PDF
云南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莹 张静 《疾病监测》 CAS 2010年第7期538-541,共4页
目的分析2005-2008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玉溪市红塔区的甲型副伤寒流行趋势,探讨其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05-2008年伤寒、副伤寒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云南省和玉溪市... 目的分析2005-2008年云南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玉溪市红塔区的甲型副伤寒流行趋势,探讨其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05-2008年伤寒、副伤寒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云南省和玉溪市伤寒、副伤寒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城区发病率(374.59/10万)显著高于农村(96.51/10万);发病高峰呈双峰,持续时间较长。<15岁小年龄段发病率及构成均分别低于云南省、玉溪市;农民、散居和幼托儿童比例较低,而大中专学生、工人和干部职员等人群构成较高。2008年红塔区实验室确诊病例全部为甲型副伤寒病例,其分子分型(PFGE)检测结果主要集中在3种带型,表明传染来源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红塔区甲型副伤寒占绝对优势,当地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征与云南省和玉溪市有明显差异,应根据红塔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和可能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 伤寒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1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及西南5个省份空间聚类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阳波 廖巧红 +1 位作者 阚飙 闫梅英 《疾病监测》 CAS 2018年第12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分析201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探索西南5个省份疫情聚集区域。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大疫情报告系统的2014年伤寒/副伤寒疾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使用ArcGis 10.5软件绘制病例地理分布特征图,采用SaTScan时空聚... 目的分析201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探索西南5个省份疫情聚集区域。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大疫情报告系统的2014年伤寒/副伤寒疾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使用ArcGis 10.5软件绘制病例地理分布特征图,采用SaTScan时空聚类方法扫描分析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和广东5个省(自治区)的伤寒/副伤寒疫情的时空聚集性。结果 2014年我国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13 768例,总发病率为1.02/10万,与2013年相比,总发病率下降1.92%,无死亡病例,其中伤寒10 460例(75.97%),副伤寒3 308例(24.03%),发病数与2013年相比,伤寒降低了2.44%,副伤寒降低了3.10%;伤寒/副伤寒的发病高峰为6—9月,占全年病例数的46.23%;伤寒/副伤寒病例均以农民为主,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在校学生。西南5省(区)时空扫描分析显示,一类和二类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相邻省份的县(市、区)。结论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逐年降低,高发省份伤寒/副伤寒的防控不能放松,尤其是非监测点的疫情上升应引起重视,调查并探索危险因素,根据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策略。高发省相邻省份之间病例聚集明显,可能存在跨地域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空间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浙江省1953-2013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秦淑文 凌锋 +1 位作者 缪梓萍 陈恩富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1953-2013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浙江省1953-2013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浙江省1953-2013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16起,其中伤寒... 目的分析浙江省1953-2013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浙江省1953-2013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浙江省1953-2013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16起,其中伤寒5起,甲型副伤寒11起。时间集中在第一和第三季度,各占31.25%,地点主要在农村,占62.50%,城乡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1,P<0.05)。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和学生,各占75.00%和25.00%。不同血清型(伤寒与甲型副伤寒)的暴发疫情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1,P<0.05)。16起暴发疫情由水源污染引起为主,占62.50%。结论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青壮年和学生为主要人群,农村和学校是重点地区和场所,应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暴发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一起饮用水源污染引起的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崔威武 邓晶 +4 位作者 黄诚孝 郑琳 考庆君 王帮马 张艺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1期16-17,34,共3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郊某村2004年底发生的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今后防治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检测及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共发病186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人98例、临床诊断病... 目的了解杭州市郊某村2004年底发生的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今后防治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检测及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共发病186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人98例、临床诊断病例88例,罹患率为12.48%。水源水和末梢水水样检测显示饮用水受到严重的粪便污染。结论饮用水源污染为此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因素,应大力加强郊区和农村地区的改水改厕工作,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 疫情暴发 流行病学调查 水源污染
下载PDF
江苏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现况、菌株耐药及其分子分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庄菱 张永杰 +5 位作者 唐震 董晨 周璐 钱慧敏 汤奋扬 甄世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掌握江苏省伤寒偈0伤寒流行现况、病原菌耐药性以及分子分型特征,以确定监测重点。方法对2007--2011年江苏省伤寒倡4伤寒疫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210株伤寒倡0伤寒沙门菌耐药性测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81株伤寒沙门菌分... 目的掌握江苏省伤寒偈0伤寒流行现况、病原菌耐药性以及分子分型特征,以确定监测重点。方法对2007--2011年江苏省伤寒倡4伤寒疫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210株伤寒倡0伤寒沙门菌耐药性测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81株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近5年江苏省伤寒/副伤寒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47/10万,呈总体下降趋势。人群年龄别发病以0岁组(1.70/10万)高发。病原谱以伤寒沙门菌为主(66.19%),其次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23.81%)。伤寒倡0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率最高(66.19%),对环丙沙星等6种抗生素耐药率低于10.00%,多重耐药率为30.00%。近3年伤寒沙门菌分属4个克隆群37个PFGE型,优势带型为JPPX01.JS0027(11.11%),JPPX01.JS0001为地区独特性菌型,JPPX01.JS0014、JPPX01.JS0018和JPPX01.JS0024为扩散性菌型。特征菌型成簇分析发现3起病例具有聚集性特征。结论江苏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婴儿高发。菌株对多数抗生素较敏感,但部分药物耐药性在增加。由于近年伤寒呈现高度散发状态,未出现占绝对优势的菌型,推测近期发生大规范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浙江省1997~2006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秦淑文 陈恩富 +5 位作者 谢淑云 柴程良 余昭 莫顺堂 韦余东 吕华坤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5期1-2,5,共3页
目的分析1997~2006年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伤寒副伤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浙江省历年疫情资料录入EXCEL2003中整理数据后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1997~2006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现以2004年为高峰的单型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1997~2006年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伤寒副伤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浙江省历年疫情资料录入EXCEL2003中整理数据后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1997~2006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现以2004年为高峰的单型变化趋势,地区上仍以沿海地区为高发,发病以春季和夏秋季为主,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构成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爆发疫情以水型为主。病例多为甲型副伤寒。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主要对磺胺(SD)产生耐药,不同型别沙门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所不同。结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局部仍有爆发,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甲型副伤寒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落实改水改厕等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下载PDF
Regulating Effects of Novel CpG Chitosan-nanoparticles on Immune Responses of Mice to Porcine Paratyphoid Vaccines 被引量:8
12
作者 MAN-LIANG FU SAN-CHENG YING MEI WU HUI LI KAI-YUAN WU YI YANG HUAN ZHANG CHI CHENG ZE-ZHOU WANG XIU-YING WANG XUE-BING LV YI-ZHENG ZHANG RONG GAO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5-322,共8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gulating effects of a novel CpG oligodeoxynuleotide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chitosan-nanoparticles (CNP) with CpG on immune responses of mice, which were used to develop a novel immuno...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gulating effects of a novel CpG oligodeoxynuleotide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chitosan-nanoparticles (CNP) with CpG on immune responses of mice, which were used to develop a novel immunoadjuvant to boost immune response to conventional vaccines. Methods A novel CpG ODN containing 11 CpG motifs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bioactivities to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s of pig in vitro were detected. Then it was entrapped with CNP prepared in our laboratory by the method of ionic cross linkage, and immunized Kunming mice were co-inoculated with paratyphoid vaccine. The peripheral blood was collected weekly from the tail vein of inoculated mice to detect the contents of IgG, IgA, IgM, and specific antibody against salmonella as well as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2 (IL2), IL-4, and IL-6 by SABC-ELISA assay. The numbers of leucocytes, monocytes, granuloytes, and lymphocytes were calculated separately using the routine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mice were orally challenged with virulent salmonella 35 days after inoculation. Results This CpG ODN could remarkably provoke the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s of pig in vitro in contrast with the control (P〈0.05).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immunoglobulins, including IgG, IgA, IgM, and specific antibodies to paratyphoid vaccin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era from the CpG or CpG-CNP-vaccinated mice (P〈0.05). IL-2, IL-4, and IL-6 increased remarkably in sera from immunized mice (P〈0.05). The leucocytes, monocytes, granuloytes, and lymphocytes of the mice immunized with CpG or CpG-CNP were also increased in number (P〈0.05). After the challenge, these immunity values were elevated in the mice vaccinated with CpG or CpG-CNP. The immunized mice all survived, while the control mice fell ill with evident lesions with diffuse hemorrhage in stomach, small intestine, and peritoneum. Conclusions CpG ODN entrapped with CNP is a promising effective immunoadjuvant for vaccination, which promotes humoral and cellu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oligonucleotide MICE Immune responses CNP paratyphoid vaccine
下载PDF
江苏省2001年~2003年伤寒副伤寒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鲍倡俊 庄菱 +2 位作者 宋俐 张雪峰 李孝风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6-9,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1年~200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特点及菌株的分型耐药情况,为 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2001年~2003年的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181株伤寒副伤 寒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对其中的136株伤寒菌株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1年~200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特点及菌株的分型耐药情况,为 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2001年~2003年的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181株伤寒副伤 寒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对其中的136株伤寒菌株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江苏省2001年~2003年 的年平均发病率为2.24/10万,发病以5~10月份为多,苏州、南通、盐城和扬州4市是高发地区,人 群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男女发病没有明显差异。136株伤寒菌株可分为14个型,分型率 73.21%,噬菌体菌型主要为J1、M1和D2,分别占可分型菌总数的14.29%、13.39%和10.71%。不 同年份伤寒菌株的分型率不同。伤寒、副伤寒菌株均对磺胺、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具有 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副伤寒菌株的耐药谱较伤寒菌株宽。结论:江苏省2001~2003年伤寒疫情呈逐 年下降趋势,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和人群职业分布无明显变化,但男性发病年轻化。噬菌体分型结果 显示江苏省的主要流行菌型变化不大,除以往耐药的M1型菌株外,J1型菌株的耐药性也普遍较高, 且有多重耐药现象;副伤寒甲出现的比例逐年增高,且其耐药率及耐药谱均较伤寒菌株高或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噬菌体 耐药性
下载PDF
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祎 贾蕾 +5 位作者 钱海坤 高志勇 刘白薇 霍达 庞星火 王全意 《首都公共卫生》 2016年第6期241-244,共4页
目的 分析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本市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数据,分析其流行概况、人群分布、时间和地区分布。结果 2004-201... 目的 分析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本市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数据,分析其流行概况、人群分布、时间和地区分布。结果 2004-2015年伤寒、副伤寒呈散发状态,无明显上升和下降趋势。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29∶1,20岁~和30岁~年龄组发病人数较多,共占总病例数的47.24%。公务人员及职员发病数最多,占病总数的22.05%。2004-2015年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数中,城六区报告的总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4.02%(188/254)。报告病例最多的为朝阳区,占发病总数的18.11%(46/254)。夏秋季7-10月份为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的发病高峰。结论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呈散发状态,高危人群为公务人员及职员,应针对性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降低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回顾性分析 流行病学特征
全文增补中
2004—2013年南通市通州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亚华 《职业与健康》 CAS 2014年第20期2983-2985,共3页
目的探讨伤寒副伤寒流行因素及流行规律。方法对南通市通州区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伤寒副伤寒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以夏秋季为主,占69.03%;十总镇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为8.55/10万;职业分布以农民... 目的探讨伤寒副伤寒流行因素及流行规律。方法对南通市通州区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伤寒副伤寒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以夏秋季为主,占69.03%;十总镇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为8.55/10万;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51.61%和10.32%;流行因素配对调查显示,发病与生食海产品水虾有关(P<0.01)。结论该区应加强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治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伤寒副伤寒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病学 分析
原文传递
2005—2014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建香 马焰 钱程 《职业与健康》 CAS 2016年第20期2835-2838,共4页
目的分析2005—2014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为制定全市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江阴市2005—2014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1.41/10万,发病高峰在4—10月,具有春、夏发病高峰趋势,男女... 目的分析2005—2014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为制定全市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江阴市2005—2014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1.41/10万,发病高峰在4—10月,具有春、夏发病高峰趋势,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率以0~4岁组最高,学生、农民、散居儿童和工人为高危人群,高发地区为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病原谱以伤寒沙门菌为主(100%),血培养分离菌株阳性率(0.39%)高于粪便培养(0.25%)。药敏分析利福平(100%)和杆菌肽(91.67%)耐药率高,其次为萘啶酸(73.91%)、复方新诺明(72.73%),多重耐药率为50%。结论江阴市伤寒疫情呈下降趋势并稳定在较低水平,副伤寒疫情有可能面临上升的可能,需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加强疾病监测工作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来进一步控制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发病率 分析
原文传递
2006—2015年龙岩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杰雄 邓小如 戴雪红 《职业与健康》 CAS 2016年第21期3000-3002,共3页
目的分析龙岩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龙岩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龙岩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从2006年的48/10万上升到2015年... 目的分析龙岩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龙岩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龙岩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从2006年的48/10万上升到2015年的118/10万,年平均发病率3.01/10万。6—10月为发病高峰,性别分布没有明显差异,年龄分布在2月龄至86岁之间,职业分布以农民、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龙岩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呈上升趋势,应以农民、儿童和学生为重点人群,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病学 分析
原文传递
甲型/乙型副伤寒疫情交叉暴发的病原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玉霞 李红叶 +2 位作者 王炳全 巩盼龙 李凡卡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8期721-724,共4页
目的对201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学校暴发的甲型/乙型副伤寒疫情的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为暴发疫情的判定及调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7株菌株,并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目的对201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学校暴发的甲型/乙型副伤寒疫情的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为暴发疫情的判定及调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7株菌株,并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利用BioNumerics 7.6软件对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进行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17株菌中,12株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抗原式为1,2,12∶a∶-;5株为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抗原式为1,4,12∶b∶1,2。所有菌株均对14种抗生素敏感。PFGE图谱聚类分析显示有2种带型,带型相似度为59.4%,相同血清型的菌株具有相同的带型。结论PFGE技术在伤寒和副伤寒暴发疫情的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 乙型副伤寒 暴发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性
原文传递
413例甲型副伤寒临床特征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孔庆芬 缪新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07-1408,1411,共3页
目的分析413例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413例甲型副伤寒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有地方性和散发性,全年发病夏秋季多发,常以发热(100%)、头痛(98.5%)、咽痛(30.75%)、咳嗽(23.5%)及脾肿大(78%)、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消失(9... 目的分析413例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413例甲型副伤寒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有地方性和散发性,全年发病夏秋季多发,常以发热(100%)、头痛(98.5%)、咽痛(30.75%)、咳嗽(23.5%)及脾肿大(78%)、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消失(98.75%)为特点。细菌对奈啶酸、诺氟沙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的耐药性发生率大于60%。结论该市近年散发流行的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及脾肿大、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消失为特点,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 临床特点 药敏分析
下载PDF
舟山市2004-2008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楼江红 吴铭宇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1年第3期264-265,共2页
目的分析舟山市2004-2008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订伤寒、副伤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舟山市2004-2008年疫情资料录入Excel 2003中整理数据后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舟山市2004-2008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减的... 目的分析舟山市2004-2008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订伤寒、副伤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舟山市2004-2008年疫情资料录入Excel 2003中整理数据后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舟山市2004-2008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发病以春季和夏秋季为主,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工人、渔(船)民、家政及待业人员为主;集中在20~55岁年龄组。暴发疫情以水型为主,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结论舟山市伤寒疫情常年均有发生,但呈下降趋势。应加强疫情监测,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