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2
1
作者 林达生 郭林新 +3 位作者 丁真奇 陈长青 练克俭 洪加源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人路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人路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57岁,平均40.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2.9 d.均为单节段骨折,其中T111例,T125例,L19例,L2 4例;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5例,爆裂型骨折14例;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57.2%,后凸角平均17.6°,椎管占位率平均27.7%;负荷分配分类法评分平均5.2分;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B级2例,C级9例,D级8例.结果 手术时间60~95 min,平均83.8 min;术中出血量90~200 ml,平均133 ml;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88.4%,后凸矫正至6.1°,椎管占位率恢复至8.2%;末次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D级2例,E级17例;所有病例未发现内固定失效及腰背部疼痛症状.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内固定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及维持矫正效果,具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和降低手术创伤导致的椎旁肌退变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柱融合术 椎旁肌间隙入路
原文传递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江春宇 徐跃根 +2 位作者 罗远明 曾忠友 任忠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治疗,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36例,后正中入路(B组)4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C...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治疗,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36例,后正中入路(B组)4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术前术后Cobb角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肌间隙入路
下载PDF
3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3
作者 胡铮 林勇彬 +1 位作者 林可新 黄青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皮入路3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传统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肌间隙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及经皮组(采用微创经皮... 目的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皮入路3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传统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肌间隙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及经皮组(采用微创经皮入路),每组各20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清肌酸激酶、VAS评分、ODI评分及术后影像学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9个月。3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各时间段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后凸Cobb角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术后第1、3天传统组明显高于肌间隙组与经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个月肌间隙组及经皮组优于传统组(P<0.05),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3组两项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均符合微创理念,而椎旁肌间隙入路稍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肌间隙入路 经皮
下载PDF
3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4
作者 冯晶 杜世阳 +2 位作者 黄觅 倪欢 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3-927,共5页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8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7例,女15例,平均(33.7±12.5)岁。随机分为传统正中入路组(n=23)、肌间隙...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8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7例,女15例,平均(33.7±12.5)岁。随机分为传统正中入路组(n=23)、肌间隙入路组(n=30)、经皮组(n=29)。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脊柱矢状位Cobb’s角度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方面,肌间隙组和经皮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3种手术方式均恢复脊柱后凸畸形,且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正中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腰背痛发生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 经皮椎弓根螺钉 手术入路 疗效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鹏翼 于沈敏 +3 位作者 李敏 蔡兵 林文 傅隼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评估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A组,20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B组,20例),比较两组... 目的评估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A组,20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B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VAS评分、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等项指标。结果手术时间、术后即刻椎体高度矫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术者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 伤椎固定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被引量:21
6
作者 余贵华 陈军 +1 位作者 向福胜 石卫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60例,均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经椎旁肌间...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60例,均行一期减压重建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照组30例经后正中入路,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改变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9.16±11.63)min、(39.75±8.69)h、(3.96±1.04)d,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为(89.64±13.62)m L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明显上升,Cobb角明显减少,与术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旁肌最大冠状径值和最大矢状径分别为(48.96±5.34)mm、(18.16±6.74)mm,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背疼痛的发生率为3.33%,较对照组23.3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行一期减压重建可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术后腰背疼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脱位 胸腰段 一期减压重建 椎旁肌间隙入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朱宝 赵继荣 +2 位作者 张彦军 邓强 郭铁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选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胸椎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式患者48例与经皮置钉术式患者31例进行对比分析,测量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总长度、术中软组织损伤程度、术中出血量...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选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胸椎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式患者48例与经皮置钉术式患者31例进行对比分析,测量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总长度、术中软组织损伤程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等指标,整理数据并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术前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组间比较时,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较经皮置钉组能够更好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组内比较时,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能较好复位伤椎前缘高度;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两组切口总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置钉组切口总长度较椎旁肌间隙入路短。两组患者C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较经皮置钉组软组织损伤小。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差异。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式具有软组织损伤程度轻、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有效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微创化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经皮置钉 微创
原文传递
腰椎椎旁肌间隙至棘突正中线距离的MRI测量及意义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洋 武汉 +2 位作者 张子言 孙翊夫 李文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测量国人腰椎各节段(L1~S1)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的距离,探讨该距离的分布规律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MRI检查的200例腰腿痛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在MRI上测量每位患者L... 目的:测量国人腰椎各节段(L1~S1)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的距离,探讨该距离的分布规律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MRI检查的200例腰腿痛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在MRI上测量每位患者L1~S1各节段在椎间盘水平多裂肌外缘最凸出一点至棘突平分线的距离,采用频数分析、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在不同节段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性别与该距离的相关性。结果:L1/2、 L2/3、L3/4、L4/5、L5/S1椎间盘水平椎旁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的距离均呈现正态分布,相同节段男女间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距离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L1/2~L5/S1椎间盘水平椎旁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6.17±1.87mm、19.91±2.38mm、24.97±2.96mm、29.85±3.45mm、33.56±3.97mm,各节段平均距离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人腰椎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距离随着节段的升高逐渐缩小,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术前MRI测量可为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切口的精确定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肌与最长肌肌间隙 椎旁肌间隙入路 MRI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戴胡明 方诗元 +3 位作者 夏睿 王叙进 孙建皖 徐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379-1383,共5页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中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45例胸腰段骨折满足研究条件的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和传统正中手术入路24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5 d肌酸激酶水平,...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中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45例胸腰段骨折满足研究条件的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和传统正中手术入路24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5 d肌酸激酶水平,术后6个月随访时行椎旁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及磁共振检查评估椎旁肌肉萎缩程度,16例患者取内固定行多裂肌组织学检查。[结果]肌酸激酶传统入路组术后高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第1、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5 d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行多裂肌肌电图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发现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出现失神经纤颤电位少且MRI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组织学检查发现类似的结果。[结论]传统手术入路和和椎旁肌间隙入路对多裂肌均有损伤,但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椎旁肌损伤小于传统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段骨折 椎旁肌 损伤
原文传递
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景峰 徐振华 +2 位作者 陈廖斌 王建平 张树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的比较,评价经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2-02诊治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52例,分为2... 目的通过对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的比较,评价经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2-02诊治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52例,分为2组,后正中入路手术组24例,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组28例。结果 52例获得18~36(26±4.5)个月的随访,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1周VAS评分评定疼痛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具有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具有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入路 后正中入路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陆军海 贝抗胜 熊英辉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62-65,共4页
在胸腰椎后方手术入路的应用中,胸腰椎椎旁肌间隙入路是一种对椎旁肌肉损失较小,有利于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手术入路方式。与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相比,该入路可以避免椎旁肌的过度牵拉和剥离,防止出现椎旁肌肉缺血变性,具有显露方便、出血... 在胸腰椎后方手术入路的应用中,胸腰椎椎旁肌间隙入路是一种对椎旁肌肉损失较小,有利于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手术入路方式。与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相比,该入路可以避免椎旁肌的过度牵拉和剥离,防止出现椎旁肌肉缺血变性,具有显露方便、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腰椎综合征和腰背肌无力发病率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该手术方式适用于胸腰椎骨折、腰椎滑脱、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大部分胸腰椎后路手术。本文回顾分析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关于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椎 腰椎
原文传递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玉茂 王剑火 林奇益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比较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的疗效。方法 2007-12-2010-12收治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前瞻性地按入院顺序交替归入A组和B组,分别采用传统后入路和椎旁肌间隙入路... 目的比较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的疗效。方法 2007-12-2010-12收治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前瞻性地按入院顺序交替归入A组和B组,分别采用传统后入路和椎旁肌间隙入路,收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 d、1个月及6个月的腰背部VAS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3 d、6个月的患椎后凸Cobb角,术后6个月腰背痛JOA评分、切口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置钉准确性上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腰背部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在术后3 d的腰背部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腰背痛缓解快等优势,对于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建议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下载PDF
传统入路与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14
13
作者 戴胡明 方诗元 +3 位作者 夏睿 王叙进 孙建皖 徐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39-2345,共7页
背景:胸腰椎骨折治疗上多采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固定,传统后正中入路广泛剥离椎旁肌,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腰背疼痛。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对多裂肌影响。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2... 背景:胸腰椎骨折治疗上多采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固定,传统后正中入路广泛剥离椎旁肌,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腰背疼痛。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对多裂肌影响。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1例,爆裂型骨折34例,并且椎管占位小于1/3,后柱均完整,ASIA分级均为E级,无神经症状。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和传统正中入路2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治疗后进行目测类比评分系统评分以及6个月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5d肌酸激酶水平,随访时行多裂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在Cobb角恢复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肌酸激酶水平及术后目测类比评分低于传统正中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随访腰背痛JOA评分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低于传统正中入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随访行多裂肌肌电图检查,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出现失神经纤颤电位少于传统正中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柱内固定 胸椎骨折 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多裂肌 骨折固定肌酸激酶 肌电图 腰背疼痛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4
14
作者 俞武良 陆建猛 +3 位作者 韦勇力 王兴武 方明 欧阳甲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TLIF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 目的 探讨旁正中入路单侧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TLIF治疗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其中16例术后复查腰椎MRI,比较手术间隙水平多裂肌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125(105±14)min;术中出血量120~350(175±75)ml;切口长度3.5~5.0(4.2±0.6)cm,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35例均获随访,时间12~40(23±9.5)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及椎间融合器移位等内置物失败发生.术后及随访期间腰腿痛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MRI测量多裂肌的横截面积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减小(P>0.05),并未见明显的椎旁肌纤维化.结论 旁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TLIF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多裂肌萎缩和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旁正中入路 脊柱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洪宇 欧云生 +4 位作者 权正学 唐可 罗小辑 蒋电明 安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421-3424,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7月~2010年7月,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分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0例和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7月~2010年7月,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分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0例和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术后腰背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胸腰椎骨折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手术入路组比较,伤椎Cobb角纠正率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术后腰背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减少椎旁肌的骨性剥离,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切口内残腔体积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轻术后慢性腰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传统开放入路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2
16
作者 沈洪弟 崔烨平 +2 位作者 魏志祥 程毅 王雷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常规T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Ⅰ、Ⅱ度腰椎滑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TLIF手术组(常规组,25例)和经肌间隙入路TLIF手术组(研究组,25例)。记录手术时...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常规T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Ⅰ、Ⅱ度腰椎滑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TLIF手术组(常规组,25例)和经肌间隙入路TLIF手术组(研究组,2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观察术后14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6个月融合率、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满意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术后14 d VAS评分、术后3个月ODI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融合率、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满意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T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肌间隙入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下载PDF
体位复位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0
17
作者 侯德胜 王恒 +6 位作者 仲文军 鲁成 杨劲松 阮子平 刘磊 李斌 薛天乐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20...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20例,并与开放手术相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透视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体位复位 椎旁肌间隙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大立 熊波 +4 位作者 刘晓岚 刘社庭 郭时湘 刘俊宏 赵光宗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B组...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B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后Cobb角纠正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VAS评分、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和术后Cobb角纠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3、6个月VAS评分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腰背痛缓解快等优势,符合微创理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 胸腰椎 骨折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钟润泉 梁英杰 +3 位作者 王立 温世锋 肖文德 郭东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7期532-533,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后正中人路组30例,肌间隙入路组35例,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肌间隙入路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系...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后正中人路组30例,肌间隙入路组35例,后正中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肌间隙入路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纠正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以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3.7)个月,经椎旁肌间隙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VAS评分方面优于传统后正中人路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Cobb角纠正率、JOA评分比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具有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腰背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 胸腰椎骨折 无神经损伤 内固定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效果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吉利 罗明 +2 位作者 潘捷 任国海 赵鸿声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评价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3月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 目的评价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3月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4.3±8.4)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2.8±9.1)岁。观察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对照组经后路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康复时间、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疼痛视觉摸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Cobb’s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3.21±0.62)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83±0.86)分;其术后的JOA评分(19.3±8.3)分也优于对照组的(14.3±7.2)分。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 内固定 老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