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6/糖蛋白130/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在百草枯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念 唐泽 +3 位作者 蒋世双 苟小红 魏纯玲 陶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基于肺特异性白细胞介素-6(IL-6)敲除小鼠研究IL-6/糖蛋白130(gp130)/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在百草枯(PQ)诱导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分为IL-6野生型(IL-6 WT)组、IL-6 WT+PQ组,采用Sftpc(肺表面活性蛋... 目的基于肺特异性白细胞介素-6(IL-6)敲除小鼠研究IL-6/糖蛋白130(gp130)/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在百草枯(PQ)诱导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分为IL-6野生型(IL-6 WT)组、IL-6 WT+PQ组,采用Sftpc(肺表面活性蛋白C基因)-Cre^(+)小鼠与IL-6^(FLOX/FLOX)小鼠交配的方式得到肺特异性IL-6敲除小鼠并分为IL-6 KO组、IL-6 KO+PQ组,单次腹腔注射PQ诱导ALI,比较四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IL-6/gp130/STAT3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差异。结果与IL-6 WT组比较,IL-6 WT+PQ组小鼠肺组织出现了典型的ALI病理改变,肺组织胞浆蛋白中IL-6、gp130、p-STAT3、TNF-α、IL-1β表达水平及胞核蛋白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PA-aO_(2)、W/D明显增加(P <0.05);与IL-6 WT+PQ组比较,IL-6 KO+PQ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肺组织胞浆蛋白中IL-6、gp130、p-STAT3、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及胞核蛋白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PA-aO_(2)、W/D明显降低(P <0.05)。结论 IL-6/gp130/STAT3通路激活与PQ诱导AL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急性肺损伤(ALI) 白细胞介素-6(IL-6) 基因敲除 糖蛋白130(gp130) 磷酸化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
下载PDF
百草枯致兔急性肺损伤早期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高飞 宋祖军 +3 位作者 尹文 曹建霞 敖国昆 袁小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0,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百草枯(PQ)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百草枯组。百草枯组以35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建立Au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实验各组分别于建模2、4、6h... 目的研究百草枯(PQ)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百草枯组。百草枯组以35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建立Au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实验各组分别于建模2、4、6h时间点行320排CT扫描胸腔,得到灌注图像的CTP(CTPerfusion)参数[包括局部血流量(regionalbloodflower,rBF)、局部血容量(regionalbloodvolume,rBV)、毛细血管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rPS)],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质量浓度。6h后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行病理观察。结果分析百草枯组CTP参数和血清VEGF质量浓度,rBF和rBV随实验延长逐渐降低,rPS和血清VEGF质量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显示,光镜下百草枯组炎细胞浸润明显,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弥漫性肺泡间隔增宽,可见灶性出血。结论PQ致兔Au早期时肺灌注不良,血清VEGF质量浓度升高,结合病理结果提示,Au早期时肺血管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急性肺损伤(ALI) 早期 320排CT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局部血流量(rBF) 局部血容量(rBV) 毛细血管通透性(rPS)
下载PDF
柚皮素通过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保护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阮丹 朱金月 +2 位作者 罗波 郭梅 程兰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究柚皮素(NAR)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PQ模型组(PQ组),NAR低剂量组(NAR-L组)和NAR高剂量组(NAR-H组),每组18只。PQ组大鼠灌胃25 mg/kg PQ溶液,NAR-L组和N... 目的探究柚皮素(NAR)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PQ模型组(PQ组),NAR低剂量组(NAR-L组)和NAR高剂量组(NAR-H组),每组18只。PQ组大鼠灌胃25 mg/kg PQ溶液,NAR-L组和NAR-H组在灌胃25 mg/kg PQ溶液1 h后分别灌胃25 mg/kg和100 mg/kg NAR,Con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分别检测处理24、48、72 h时各组大鼠体质量、肺系数、肺湿干质量比(W/D),以及肺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24、48、72 h时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rf2和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各时间点PQ组大鼠体质量、肺组织SOD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5),而肺系数、肺组织W/D比值及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PQ组比较,NAR处理后大鼠体质量、肺组织SOD和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而肺系数、肺组织W/D比值及MDA显著降低(P<0.05)。PQ可诱导大鼠肺组织出现显著损伤,而NAR高剂量处理可显著改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与PQ组比较,NAR-L组和NAR-H组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NAR-H组显著高于NARL组(P<0.05)。结论NAR可以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促进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释放,改善PQ中毒大鼠引起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NAR) 百草枯(pq) 急性肺损伤(ALI)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通路
下载PDF
320排CT在百草枯中毒致兔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万广志 宋祖军 +2 位作者 管静芝 马春燕 曹建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6-549,I0002,共5页
目的通过320排CT灌注扫描观察兔百草枯中毒早期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其灌注参数指标评估肾损伤的程度。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百草枯组12只,对照组12只。百草枯组一次性腹腔注射35mg/kg剂量百草枯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等... 目的通过320排CT灌注扫描观察兔百草枯中毒早期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其灌注参数指标评估肾损伤的程度。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百草枯组12只,对照组12只。百草枯组一次性腹腔注射35mg/kg剂量百草枯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注射后2h、12h及24h行320排CT灌注扫描以获取灌注图像、肾脏血流量(renalbloodflow,RBF)与肾脏血容量(renalbloodvolume,RBV)的灌注参数值;各时间点耳缘静脉采血2mL检测血清肌酐(sCr)与尿素氮(BUN)。结果百草枯组:sCr、BUN于注射百草枯后2h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2h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百草枯组24h时检测sCr、BUN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BF、RBV于注射百草枯后2h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2h及24h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BF、RBV较sCr、BUN能更早地反映肾脏的损伤程度。光镜下,百草枯组病理改变有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充血水肿、空泡变性,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等;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清晰,未见细胞充血水肿、变性等病理改变。结论320排CT可早期评估百草枯中毒肾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 百草枯(pq) 肾损伤程度 肾脏血流量(RBF) 肾脏血容量(RBV) 灌注 参数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血液灌流对百草枯中毒致多器官功能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海波 郁映晴 +1 位作者 郑福鸿 王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液灌流(HP)对百草枯(PQ)中毒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的脏器保护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单纯血液灌流组,30例...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液灌流(HP)对百草枯(PQ)中毒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的脏器保护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单纯血液灌流组,30例)。于血液灌流后第1、3、7及14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氧饱和度(SaO2)、肝肾功能和心肌酶学指标;同时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①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血CK—MB、ALT、AST、C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但治疗组各项指标在第3、7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血浆MDA水平均有升高,于第3天达到峰值;SOD水平于第1天明显下降,然后逐渐升高,至第14天,治疗组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仍低于正常(P〈0.05);治疗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④两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于第3天达到峰值,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液灌流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及调控炎症反应,对百草枯中毒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而达到脏器保护作用,并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血液灌流(HP) 百草枯(pq) 多器官功能损伤
下载PDF
磷钨酸改性蒙脱土-离子液体修饰电极上百草枯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被引量:8
6
作者 宋桃 何晓英 +2 位作者 范向明 魏胤 华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2,57,共6页
该文制备了磷钨酸改性蒙脱土-离子液体修饰电极(PTA—MMT-[BMIM]PF6/GCE),用红外光谱对PTA—MMT和[BMIM]PR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比改性前后电极的交流阻抗图,发现PQ在PTA—MMT-[BMIM]PF6/GCE上电荷转移的电阻最小。研究了百草枯(P... 该文制备了磷钨酸改性蒙脱土-离子液体修饰电极(PTA—MMT-[BMIM]PF6/GCE),用红外光谱对PTA—MMT和[BMIM]PR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比改性前后电极的交流阻抗图,发现PQ在PTA—MMT-[BMIM]PF6/GCE上电荷转移的电阻最小。研究了百草枯(PQ)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在pH8.0的PBS缓冲液中,PQ在该修饰电极上出现两对氧化还原峰。在40~360mY·s^-1扫速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扫速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受吸附控制。测得PQ在修饰电极上的反应电子数和电极有效面积分别为2和0.0644cm^2。讨论了修饰剂用量、缓冲液种类、溶液pH值对测定的影响。用方波伏安法对PQ进行测定.氧化峰电流(Ipa)与PQ在5.0×10-72.5×10^-4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线性方程为Ips(μA)=-1.024—23.683c(10-^-4mol·L^-1),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为2.07×10^-7mol·L^-1,加标回收率为93%-104%。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蒙脱土 百草枯 方波伏安法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付乐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2-885,共4页
百草枯(PQ)中毒可引起肺损伤,导致肺水肿、肺泡出血和肺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CM)构成正常肺组织骨架,保持肺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并能维持肺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体内重要的水解酶,几乎能降解所有的E... 百草枯(PQ)中毒可引起肺损伤,导致肺水肿、肺泡出血和肺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CM)构成正常肺组织骨架,保持肺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并能维持肺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体内重要的水解酶,几乎能降解所有的ECM,但其活性可被其特异性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所抑制.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PQ中毒后,MMPs与TIMPs在肺泡损伤、肺组织异常重塑和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动态变化.PQ中毒引发的肺损伤可能与MMPs与TIMPs之间失衡导致的ECM反复破坏、修复、重构与过度沉积有关.本文就ECM与MMPs/TIMPs在PQ中毒致肺损伤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肺损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大剂量甲泼尼龙可能加速急性百草枯中毒小鼠死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鹏 周越塑 +3 位作者 孟庆义 李跃旗 赫兢 何跃忠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0-331,334,共3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于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小鼠的疗效。方法 65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染毒组30只、治疗组30只和甲泼尼龙对照组5只;P染毒组依据染毒不同剂量PQ(50、70、100、150、200、300 mg/kg)随机分成6组,治...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于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小鼠的疗效。方法 65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染毒组30只、治疗组30只和甲泼尼龙对照组5只;P染毒组依据染毒不同剂量PQ(50、70、100、150、200、300 mg/kg)随机分成6组,治疗组在小鼠染毒不同剂量的PQ后均加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95 mg/kg),甲泼尼龙对照组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95 mg/kg);比较染毒组和治疗组的半数致死量。结果(1)染毒组小鼠在染毒后24 h、48 h、72 h的LD50分别为216.67 mg/kg、216.67 mg/kg和188.24 mg/kg;治疗组小鼠在染毒后24 h、48 h、72 h的LD50分别为70.42 mg/kg、70.42 mg/kg和87.66 mg/kg。(2)治疗组小鼠染毒后24 h、48 h、72 h的LD50明显小于染毒组。结论急性PQ中毒Balb/c小鼠腹腔注射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后可能加速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百草枯(pq) 甲泼尼龙 小鼠
原文传递
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血清二氧化碳浓度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卞恒娟 陈虎 +1 位作者 李景荣 程景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早期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清总二氧化碳浓度(total plasma carbon dioxide,T-CO2),以及两者联合检测与急性PQ中毒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1...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早期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清总二氧化碳浓度(total plasma carbon dioxide,T-CO2),以及两者联合检测与急性PQ中毒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46例急性PQ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30 d后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口服PQ毒物剂量、洗胃时间、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淋巴细胞计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NLR、血淀粉酶、血肌酐(Cr)、T-CO2、血钾(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评价急性PQ中毒的预后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NLR及T-CO2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的146例患者,生存组40例,死亡组106例(病死率72.6%);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NLR(OR 0.131,95%CI0.033~0.527,P<0.05)和T-CO2(OR6.650,95%CI1.894~23.340,P<0.05)是急性PQ中毒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NL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56(95%CI0.662~0.850,P<0.001),最佳界值8.80,对应的敏感度72.6%,特异度72.5%;T-CO2 AUC 0.877(95%CI0.822~0.933,P<0.001),最佳界值21.6 mmol/L,对应的敏感度78.3%,特异度77.5%.NLR联合T-CO2AUC为0.906(95%CI0.859~0.954,P<0.001).结论NLR和T-CO2可作为急性PQ中毒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血清总二氧化碳浓度(T-CO2) 百草枯(pq) 中毒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NRL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红纲 杨蓉佳 +1 位作者 李佩鸿 王彬彬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0-794,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于观察组入院后第1、3、7天,对...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于观察组入院后第1、3、7天,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检测血清NLR、PCT水平;随访患者中毒后1个月内的预后状况,据此分入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NLR与PCT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绘制血清NLR、PCT水平及两者联合检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预测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最佳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观察组有效受试者58例,其中死亡组19例、存活组39例。入院第1天,死亡组、存活组血清NLR、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1、3、7天,死亡组血清NLR、PCT水平均逐渐增高(P<0.05);存活组第3天血清NLR、PCT水平均分别高于第1天、第7天(P<0.05);第1、3、7天,存活组血清NLR、PCT水平均分别低于死亡组(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NLR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53,P<0.01)。NLR联合PCT检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预测的AUC和敏感度、特异度高于NLR、PCT(P<0.05);NLR、PCT、NLR+PCT越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结论 外周血NLR联合PCT检测简便、快捷,易于动态观察,且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早期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诊疗、病情评估、预后预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 降钙素原(PCT) 炎症 预后 急性中毒
下载PDF
百草枯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和肽素水平变化及甘草酸二铵对其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诚 方辰 +1 位作者 张剑锋 黄英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和肽素(copeptin)水平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究甘草酸二铵(diammonion glycyrrhizinate,DG)干预对其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以百草枯(paraquat,PQ)建立ALl大鼠模型,将15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和肽素(copeptin)水平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究甘草酸二铵(diammonion glycyrrhizinate,DG)干预对其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以百草枯(paraquat,PQ)建立ALl大鼠模型,将15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Q染毒组、DG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NS)。PQ组和DG组大鼠给予PQ100mg/kg一次性灌胃,NS组大鼠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DG组大鼠灌胃后立即给予DG50mg/kg腹腔注射,每24h重复给药1次。分别于12、24、48h处死动物留取标本。ELISA检测血清和肺组织中和肽素、炎症因子TNF—α和IL-10浓度,并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W/D)比值。结果在12、24、48h三个观察时段,PQ组血清和肺组织中和肽素、TNF-α和IL-10浓度均逐渐升高,肺组织W/D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此三个观察时段的组间比较发现,DG干预组血清和肺组织中和肽素、TNF-α浓度降低,而IL-10浓度升高,肺组织W/D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和肽素水平可能与肺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DG对ALI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急性肺损伤(ALI) 和肽素 甘草酸二铵(DG)
下载PDF
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在敌草快和百草枯中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思江 宁宗 +1 位作者 谭兴领 杨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评价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敌草快(diquat,DQ)和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快速检测评估的可靠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血清敌草快、百草枯浓度,确定其准确性。通过体外配制不同浓度敌草快及百草枯中毒患者... 目的评价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敌草快(diquat,DQ)和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快速检测评估的可靠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血清敌草快、百草枯浓度,确定其准确性。通过体外配制不同浓度敌草快及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液样本,以及采用敌草快、百草枯灌胃构建中毒动物模型,运用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观察其颜色变化,并得到标准图谱。结果在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的还原作用下,不同浓度敌草快和百草枯的血清标本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颜色深度与毒物浓度密切相关,且以中毒后1 h最明显。结论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早期快速、有效鉴别敌草快与百草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快(DQ) 百草枯(pq) 中毒 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TLR-4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莉 李浩 +2 位作者 张剑锋 张伟 苏思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DG)对百草枯中毒(PQ)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Toll样受体4(TLR-4)mRNA、NF-κBmRNA表达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Q组(n=2...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DG)对百草枯中毒(PQ)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Toll样受体4(TLR-4)mRNA、NF-κBmRNA表达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Q组(n=20)、DG治疗组(n=20)和正常对照组(S组,n=10),PQ组和DG治疗组予百草枯100mg/kg灌胃1次,DG组于灌胃后立即腹腔注射DG50mg/kg(1次/d),S组和PQ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至48h。取肺组织检测肺湿干质量比(W/D);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TLR-4mRNA、NF-κB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7浓度。另选择健康SD大鼠50只,分组及各组处置方法同上,观察其7d内死亡率。结果与S组比较,PQ组W/D、TLR-4mRNA、NF-κB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IL-6、IL-17亦升高(P<0.01);DG组干预后,W/D降低,TLR-4mRNA、NF-kBmRN、AIL-6及IL-17有所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Q组大鼠7d死亡18只(死亡率90%),DG组死亡8只(死亡率40%),NS组无死亡(死亡率0)。结论甘草酸二铵可抑制PQ致ALI大鼠肺组织TLR-4mRNA、NF-κBmRNA及血清IL-6、IL-17浓度的过度表达,从而减轻肺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DG) 百草枯(pq) Toll样受体4(TLR-4) 急性肺损伤(ALI)
下载PDF
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相关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景艳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8-50,54,共4页
急性百草枯(PQ)中毒病死率高,影响PQ中毒预后的相关因素也较多,例如血液和尿液中的PQ浓度,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肌酐、乳酸、血糖水平、血淀粉酶等,数值升高越明显,死亡风险越大;肺脏影像学改变,磨玻璃影面积越大,脏器衰竭功... 急性百草枯(PQ)中毒病死率高,影响PQ中毒预后的相关因素也较多,例如血液和尿液中的PQ浓度,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肌酐、乳酸、血糖水平、血淀粉酶等,数值升高越明显,死亡风险越大;肺脏影像学改变,磨玻璃影面积越大,脏器衰竭功能评分越高,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液灌流、糖皮质激素和血必净注射液等则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中毒 预后
原文传递
百草枯或敌草快中毒患者30 d预后模型的建立
15
作者 樊丹丹 高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7-843,共7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PQ)或敌草快(DQ)中毒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以更好地判断患者的预后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21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符合纳排标准的PQ... 目的探讨百草枯(PQ)或敌草快(DQ)中毒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以更好地判断患者的预后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21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符合纳排标准的PQ与DQ中毒患者(109例,其中PQ中毒患者82例,DQ中毒患者27例);收集病历资料并电话随访服毒30 d时的预后,分为死亡组(n=46)及存活组(n=63);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入院1 h的血生化指标、是否血液灌流(HP)、是否HP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分析两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年龄、服毒量、乳酸值及是否HP为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回归方程Y=Logit(P)=-3.588+0.05×年龄+0.031×服毒量+0.467×乳酸-1.915×是否HP(未HP赋值为0,有HP赋值为1)。该模型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7.645,自由度=8,P=0.469,该模型拟合度较好。该模型的灵敏度为86.96%,特异度为88.89%,AUC为0.93,95%CI为0.88~0.98,P<0.001。该模型校准度良好,C-index为0.931,有良好的区分度;临床决策曲线(DCA)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标准化净效益。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科学、有效地对PQ或DQ中毒患者进行30 d预后的预测,能指导临床医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敌草快(DQ) 近期预后 预测模型 血液灌流(HP)
下载PDF
动脉血HCO_(3)^(-)早期变化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预后价值
16
作者 李广珍 苏艺伟 +3 位作者 方文馨 刘移民 唐侍豪 王致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3-126,137,共5页
目的 探索中毒早期患者动脉血碳酸氢根离子(HCO_(3)^(-))变化情况与急性百草枯(PQ)中毒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22年1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研究条件的109例急性PQ中毒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探索中毒早期患者动脉血碳酸氢根离子(HCO_(3)^(-))变化情况与急性百草枯(PQ)中毒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22年1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研究条件的109例急性PQ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中毒后60 d的随访结局,将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54例)和死亡组(55例);通过潜类别轨迹模型分析患者中毒后3 d内动脉血HCO_(3)^(-)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分析与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评估动脉血HCO_(3)^(-)动态变化轨迹,探索其对预测急性PQ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结果 急性PQ中毒患者动脉血HCO_(3)^(-)动态变化有平稳轨迹(73例,66.97%)和升高轨迹(36例,33.03%)两种类型。死亡组患者HCO_(3)^(-)变化轨迹类型、性别、呕吐发生率、血液净化率与生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PQ摄入量、动脉血HCO_(3)^(-)变化轨迹是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中毒后3 d内患者动脉血HCO_(3)^(-)变化为平稳轨迹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升高轨迹者的4.434倍(P<0.05);预测模型准确率70.64%,特异度75.93%,敏感度65.45%。结论 中毒早期动脉血HCO3-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急性PQ中毒的预后,患者中毒后3 d内HCO_(3)^(-)持续低值常预示中毒结局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急性中毒 碳酸氢根离子(HCO_(3)^(-)) 轨迹分析 结局预测
原文传递
S100A12水平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雪 孙伟 +2 位作者 温军祥 李爱英 史有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目的 探讨百草枯(PQ)中毒患者血清S100A12水平与其严重程度和死亡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9例为百草枯中毒组,并选取同期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 目的 探讨百草枯(PQ)中毒患者血清S100A12水平与其严重程度和死亡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9例为百草枯中毒组,并选取同期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入院时百草枯中毒患者受累脏器损害程度及尿百草枯浓度分为轻度组(n=4)、中度组(n=15)、重度组(n=40),随访30 d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n=12)和死亡组(n=47).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100A12水平及相关检测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百草枯中毒组患者血清S100A12水平明显升高(ng/mL:77.93±10.30 vs.209.18±4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百草枯中毒组进行比较,重度组的口服百草枯剂量、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及血清S100A12水平、白细胞计数(WBC)、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均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百草枯中毒组血清S100A12水平与口服百草枯剂量、入院时血百草枯浓度、WBC、APACHEⅡ评分、PCO2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口服百草枯剂量、血百草枯浓度、血清S100A12水平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100A12水平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情转归有预测价值,可作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生存预后的辅助性评估指标.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S100A12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患者严重程度及30 d预后结局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S100A12 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晓曼 余厚友 +5 位作者 龚晓亮 戴晓刚 王建龙 范乔 郭风 高烨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416-1421,1428,共7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0例急性PQ中毒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HA330灌流器血液灌流治疗)和观察组(CRRT+HA330灌流器治疗),连续处理5 d,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0例急性PQ中毒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HA330灌流器血液灌流治疗)和观察组(CRRT+HA330灌流器治疗),连续处理5 d,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采集2组急性PQ中毒者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Q、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酸(ALT)、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肌酐(Scr)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及C-反应蛋白(CRP),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CD8+);随访并记录2组急性PQ中毒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的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2组急性PQ中毒患者治疗后第3天PQ、MDA、MP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3天PQ、MDA及M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急性PQ中毒患者血清TBIL、ALT、Scr及CK-MB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急性PQ中毒者治疗后第3天TBIL、ALT、Scr及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急性PQ中毒者IL-6、IL-1及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第3天血清IL-6、IL-1及CRP水平均分别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急性PQ中毒者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急性PQ中毒者治疗后第3天CD3+、CD4+及CD4+/CD8+水平均分别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与单独血液灌流治疗比较,CRR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清除PQ中毒患者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改善肝肾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细胞因子类 预后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灌流
下载PDF
地龙提取物对百草枯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宏 张伟 +2 位作者 郭建波 宋倩男 王伟明 《中医药信息》 2020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地龙提取物对百草枯(PQ)中毒模型小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龙提取物组及维生素C组(100 mg/kg),每组各10只。除正常...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地龙提取物对百草枯(PQ)中毒模型小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龙提取物组及维生素C组(100 mg/kg),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小鼠均采用一次性百草枯(PQ)溶液(100 mg/kg)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每24 h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次,分别在建模后第7、14、21天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6只。解剖肺脏,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炎症程度并进行炎症评分;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造模后第7天和第14天,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充血,炎症评分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地龙提取物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较模型组和维生素C组降低(P<0.05)。造模后第14天,地龙提取物组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地龙提取物可通过抑制TGF-β1、IL-6和IL-17的表达来减轻PQ中毒造成的炎症反应和肺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提取物 百草枯(pq) 肺纤维化 炎症因子
下载PDF
Bcl-2/Bax在百草枯中毒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三七总皂苷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晔 曲艳 +2 位作者 王南 郝丽 王旭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变化和肺组织中抗凋亡基因(Bcl-2)、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及三七总皂苷(PNS)的保护作用。方法150只SD雄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30只)、百草枯中毒组(PQ组,60只)及三七总皂...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变化和肺组织中抗凋亡基因(Bcl-2)、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及三七总皂苷(PNS)的保护作用。方法150只SD雄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30只)、百草枯中毒组(PQ组,60只)及三七总皂苷保护组(PNS组,60只)。PQ组和PNS组一次性灌胃PQ25mg/kg染毒,C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其中PNS组于染毒前15min以PNS50mg/kg阴茎静脉注射保护,以后每日1次给药直至处死前;PQ组、c组分别在同时间点予与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在中毒后6h、12h、1d、3d、5d、7d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鼠肺组织Bcl-2和BaxmRNA的表达。结果PNS组Bcl-2mRNA的表达在6h、12h及1d各亚组高于相应点P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组BaxmRNA的表达在6h、12h、1d及3d各亚组高于相应点P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组Bcl-2/Bax比例为促凋亡的Bax基因占优势;PNS组Bcl-2/Bax比例亦为促凋亡的Bax基因占优势,但这种优势不如PQ组明显。PQ组肺病理损伤评分在6h、12h、1d及3d各亚组均高于PNS相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cl-2、BaxmRNA几乎不表达,肺组织病理大致正常,与PQ组及PN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Bcl-2/Bax基因不均衡表达参与PQ中毒所致肺损伤,PNS对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急性肺损伤(ALI) 三七总皂苷(PNS)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促凋亡基因BAX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