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温冰箱两种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苏跃红 葛新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介绍了双温冰箱冷藏室蒸发器和冷冻室蒸发器并联工作及串联工作的两种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方式.通过理论计算比较了它们的性能.同时,讨论了不同回热方案对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混合制冷循环 串联 冰箱 压缩式 喷射式
下载PDF
并联逆变器的短路保护策略 被引量:9
2
作者 汪洪亮 康勇 +1 位作者 裴雪军 岳秀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9-96,共8页
常用的短路保护方案是正常下的恒压模式和异常下的恒流模式相结合的方案。因并联逆变器各模块参数的差异性,短路消除后退出恒流模式的时间不一致产生较大的环流,尤其在轻载情况下易引起功率倒灌,严重时导致直流电压过电压保护停机。针... 常用的短路保护方案是正常下的恒压模式和异常下的恒流模式相结合的方案。因并联逆变器各模块参数的差异性,短路消除后退出恒流模式的时间不一致产生较大的环流,尤其在轻载情况下易引起功率倒灌,严重时导致直流电压过电压保护停机。针对该问题,提出利用均值电压和瞬时电流值相结合改进策略,且多台并联逆变器同时在同步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退出恒流模式进入恒压模式,并抬高起始电压得到快速恢复额定电压。两台400kVA/50Hz的逆变器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了改进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逆变器 电流瞬时值 短路 限流 恢复时间
下载PDF
油泵油马达串并联液压补偿式功率回收试验系统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明杰 高殿荣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本文对油泵油马达串并联液压补偿式功率回收试验系统的试验压力、转速调节和回收率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为在实验系统设计中选择有关参数与计算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液压补偿 功率回收 油泵 液压马达
下载PDF
具备故障定位功能防反充电PT并列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鹏 钟著辉 +4 位作者 陈力 陈健 贺斌 王蕾 张巍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为杜绝电压互感器(PT)并列反充电导致并列装置损坏、空开跳闸等故障发生,研制出一种基于ARM的具备故障定位功能防反充电PT并列装置。详细介绍了该装置工作原理及总体构成、软硬件设计。该装置通过采集、计算同相电压差值作为并列必要条... 为杜绝电压互感器(PT)并列反充电导致并列装置损坏、空开跳闸等故障发生,研制出一种基于ARM的具备故障定位功能防反充电PT并列装置。详细介绍了该装置工作原理及总体构成、软硬件设计。该装置通过采集、计算同相电压差值作为并列必要条件,具有传统PT并列装置没有的防异常并列、防反充电功能。且并列电路中设计有由新型电子元件自恢复保险丝(PPTC)构成的过流阻断电路,可瞬时隔离故障并能自动恢复。通过电压比较、判别,能自动定位、识别高压保险熔断、二次空开跳闸、母线接地等故障,并实时显示各相电压值及故障信息,大大缩短检修人员故障查找处理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 防反充电 同相电压差 自恢复 故障定位
下载PDF
并联电容对带有高耦合分裂电抗器的并联高压SF_6断路器开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苏海博 郭泽 +3 位作者 莫文雄 李兴文 王勇 叶建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6-871,共6页
带有高耦合分裂电抗器(HCSR)的并联高压SF_6断路器在大容量开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短路电流开断试验表明该开断装置均流性能良好,但在开断时间上会存在不同期的问题,出现限流开断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开断的可靠性,避免限流开断的发... 带有高耦合分裂电抗器(HCSR)的并联高压SF_6断路器在大容量开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短路电流开断试验表明该开断装置均流性能良好,但在开断时间上会存在不同期的问题,出现限流开断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开断的可靠性,避免限流开断的发生,通过MATLAB的Simulink模块搭建了电路和电弧模型,研究了断口两端并联电容器对于其开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口并联电容能够有效地降低断口恢复电压上升率,从而实现均流开断;最后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通过在断口两端并联1个0.277μF的电容后,实现了可靠的均流开断。研究结果对于该开断装置的研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耦合分裂电抗器 并联 断路器 电容 恢复电压
下载PDF
利用并行技术的海量数据瓦片快速构建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晰 张轶 +1 位作者 杨军 郝利娜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4-150,121,共8页
针对现有的将海量DLG、DOM、DEM、DRG(4D)数据转换成金字塔瓦片以供数据共享的解决方法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并行技术解决海量数据计算处理的思路,适用于需要海量地学数据处理计算的情形:将传统4D数据快速、有序、可控制地转换成... 针对现有的将海量DLG、DOM、DEM、DRG(4D)数据转换成金字塔瓦片以供数据共享的解决方法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并行技术解决海量数据计算处理的思路,适用于需要海量地学数据处理计算的情形:将传统4D数据快速、有序、可控制地转换成瓦片数据,利用并行渲染技术来加速瓦片缓存的生成,利用对地理范围空间区块进行任务分割来完成并行切片的同步控制、任务的进度跟踪与断电宕机等异常中断恢复。将此方法投入于四川全省内大比例尺4D切片生产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并发性高,能快速、稳定地解决海量数据的切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字塔 瓦片渲染 任务分割 并行切片 任务恢复
原文传递
基于多线程的并行实例恢复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卢栋栋 何清法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2-1007,1038,共7页
针对数据库实例恢复串行化执行效率低的问题,以神通数据库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多线程的并行实例恢复方法。首先,在数据库原有实例恢复模型基础上,增加"构建脏页表"和"脏页预取"两个步骤,得到改进后的实例恢复模型;其次,结合多线程并... 针对数据库实例恢复串行化执行效率低的问题,以神通数据库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多线程的并行实例恢复方法。首先,在数据库原有实例恢复模型基础上,增加"构建脏页表"和"脏页预取"两个步骤,得到改进后的实例恢复模型;其次,结合多线程并发处理思想,提出并行实例恢复方法,对改进的实例恢复模型进行并发处理;最后,由于采用回滚段进行undo日志管理,可以实现undo日志的正常数据化管理,提前结束实例恢复。通过进行TPC-C基准测试,并行实例恢复方法的读取、解析redo日志效率与原有方法相比提高了2~7倍,重做redo日志效率提高了4~9倍,整体所用时间减少为原有方法的20%~40%。实验结果表明,并行实例恢复方法实现了各阶段的并行化,减少了实例恢复所需时间,保证了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例恢复 并行恢复 多线程 redo日志 undo日志 日志序列号
下载PDF
孤网全黑状态的恢复网架和分区优化算法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祺炜 吴熙 +2 位作者 李海峰 罗凯明 刘林 《电力工程技术》 2017年第1期74-78,共5页
电网故障后解列出的孤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先恢复系统中的孤立电网具有简化计算、加速电网恢复和及时带动重要负荷的优点。文中针对恢复的快速性和稳定性,综合考虑了孤网全黑状态的分区策略和各分区的恢复网架,引入最短启动... 电网故障后解列出的孤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先恢复系统中的孤立电网具有简化计算、加速电网恢复和及时带动重要负荷的优点。文中针对恢复的快速性和稳定性,综合考虑了孤网全黑状态的分区策略和各分区的恢复网架,引入最短启动时间算法和整数条件下的线性规划法,提出一种全新的孤网分区优化算法。该算法以机组、负荷最短启动时间为目标函数,以分区内的机组稳态有功、无功功率平衡为约束,将复杂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问题化简为单目标多约束的线性规划问题。文末以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作为算例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启动 孤网分区 并行恢复 恢复网架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车能量回收系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丹丹 张学炜 张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针对城市公交车频繁启停过程中存在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分析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车能量回收与辅助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对二次元件(液压泵/马达)、蓄能器、转矩耦合器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基于AMESim... 针对城市公交车频繁启停过程中存在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分析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车能量回收与辅助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对二次元件(液压泵/马达)、蓄能器、转矩耦合器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基于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能量回收与辅助驱动模型,并进行了车辆液压制动和启动相关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减小蓄能器初始容积或提高蓄能器最低工作压力能够缩短车辆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但能量回收率降低;增大蓄能器初始容积,能够获得更持久的辅助动力;增大二次元件排量,能够显著改善车辆制动和启动性能,但不影响能量回收利用率。该结论能够为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车的实际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式 液压混合动力 制动 能量回收 AMESIM
下载PDF
Structure-independent disaster recovery:Concept,architecture and implementations 被引量:3
10
作者 ZHENG WeiMin FANG BinXing 《Science in China(Series F)》 2009年第5期813-823,共11页
Disaster recovery (DR) techniques ensure the data safety and service continuity under different natural and human-made disasters by constructing a high reliable storage system. Traditional disaster recovery methods ... Disaster recovery (DR) techniques ensure the data safety and service continuity under different natural and human-made disasters by constructing a high reliable storage system. Traditional disaster recovery methods are structure-dependent. It is hard to share the DR resources between different DR systems, which made it expensive. We present a structure-independent disaster recovery theory and its implementation methods in this paper. By backup the whole system but not just the data, the goal of device and application-independent disaster recovery has been achieved. We further present a parallel recovery model and an on demand data retrieval method based on the theory. Some 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prototype recovery system are also discussed. With the methods independent from specific devices or applications, the cost of disaster recovery infrastructure can be essentially reduced by resource shar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ecovery time has also been greatly shortened with little service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aster recovery parallel VIRTUALIZATION
原文传递
面向混合动力汽车液压再生能量控制策略研究
11
作者 郭丹丹 黄玉萍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103,共11页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Q学习的液压再生制动系统能量回收效率优化算法。建立了基于并联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模糊Q学习法对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试验平台...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Q学习的液压再生制动系统能量回收效率优化算法。建立了基于并联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动力学模型,通过模糊Q学习法对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试验平台,验证液压再生制动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与基于专家经验的模糊控制策略、动态规划算法相比,结果表明,经模糊Q学习算法优化的汽车节能率分别提高了9.62%和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模糊Q学习 并联液压 液压再生制动 能量回收
下载PDF
并联PiN二极管的温度频率特性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玲 冉立 +2 位作者 曾正 胡博容 邵伟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5405-5414,共10页
针对风电变流器等应用场景,随着功率等级的不断提升,硅PiN二极管的并联使用问题日益突出。然而,并联硅PiN二极管器件的静态参数具有分散性,并联器件间的线路布局存在不均衡性,这些因素都导致并联器件间的电流分布不均,进而引起器件间的... 针对风电变流器等应用场景,随着功率等级的不断提升,硅PiN二极管的并联使用问题日益突出。然而,并联硅PiN二极管器件的静态参数具有分散性,并联器件间的线路布局存在不均衡性,这些因素都导致并联器件间的电流分布不均,进而引起器件间的损耗和发热不一致,使并联PiN二极管工作于不同的结温。相应地,结温差异会对二极管的反向恢复过程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并联器件间的电流和结温分布,甚至危害器件和变流器的安全稳定。该文以硅PiN二极管分立器件为研究对象,计及温度影响,建立正向导通损耗和反向恢复损耗的数学模型,以阐释温度对并联PiN二极管电–热平衡的调节机制。然后,针对大注入电流的运行工况,基于导通损耗与反向恢复损耗对温度所呈现出的相反趋势,结合二极管开关频率和工作结温之间的内在制约机制,提出决定并联二极管结温差异发展趋势的“零温度–频率特性”概念。最后,利用实验展示不同温度、不同电流等级下的温度–频率特性,验证该特性的正确性。通过构建并联二极管开关频率与热稳定极限的关系,可为硅PiN二极管的并联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并为模块封装中的结温在线监测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PiN二极管 并联 温度影响 反向恢复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微电网黑启动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坤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40-144,共5页
针对电网故障的不可预测性,基于逆变器控制的基本原理,对锁相环技术以及SPWM技术的数学建模分析,提出多种控制模式下微电网的黑启动控制策略。对分布式电源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微电网控制模式,并将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应用到... 针对电网故障的不可预测性,基于逆变器控制的基本原理,对锁相环技术以及SPWM技术的数学建模分析,提出多种控制模式下微电网的黑启动控制策略。对分布式电源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微电网控制模式,并将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应用到微电网控制中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恢复速度更快的并行恢复黑启动方案,基于Matlab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微电网串行恢复和并行恢复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逆变器控制 黑启动 并行恢复
下载PDF
一种防反充电电压互感器并列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鹏 钟著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35-138,共4页
电压互感器并列由于误操作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反充电事故时有发生。分析了传统电压互感器并列装置工作原理,总结了其防反充电的不足,并研制出一种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防反充电电压互感器并列装置。其并列条件增加了模拟量(电压)判据... 电压互感器并列由于误操作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反充电事故时有发生。分析了传统电压互感器并列装置工作原理,总结了其防反充电的不足,并研制出一种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防反充电电压互感器并列装置。其并列条件增加了模拟量(电压)判据,当同相电压差大于设定值时,不允许并列运行。同时利用新型电子器件自恢复保险丝(PPTC),在并列回路中增加可自行恢复的过流阻断电路,当并列回路电流过大时自动解列,故障解除时,回路又能快速恢复导通。该装置能从根本上防止反充电导致空开脱扣及设备损坏等事故的发生,有效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互感器 防反充电 并列 可编程控制器 自恢复
下载PDF
300 Mbps地空通信的调制解调器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春冉 殷玉涛 李志勇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3年第3期32-35,共4页
针对高速地空通信的需求,设计了一种300 Mbps高速调制解调器,提出了对信号并行处理的方法。从总体角度阐述了该设计的原理和组成结构,介绍了相关的软硬件关键技术,其中硬件部分给出了关键器件的选型及其使用方法,软件部分采用了多相分... 针对高速地空通信的需求,设计了一种300 Mbps高速调制解调器,提出了对信号并行处理的方法。从总体角度阐述了该设计的原理和组成结构,介绍了相关的软硬件关键技术,其中硬件部分给出了关键器件的选型及其使用方法,软件部分采用了多相分解的方法实现高速信号的数字滤波,并分析了并行结构下的定时同步和载波同步方法。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解决了高速通信场合中器件速度有限、工作不稳定等问题。与传统串行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硬件实现简单、性能良好以及同步稳定可靠等特点,适用于高速地空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调制解调 多相滤波 定时恢复 载波恢复
下载PDF
基于并行处理的E-band高速调制解调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航 徐信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5年第4期43-46,共4页
针对E-band调制解调的需求,提出了对高速数据并行处理的方法。阐述了所采用的载波频偏恢复和前向定时恢复算法的原理,并提出和分析了相应的并行结构。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在AWGN信道下,该并行结构能较好地完成相应功能,具有硬件的可... 针对E-band调制解调的需求,提出了对高速数据并行处理的方法。阐述了所采用的载波频偏恢复和前向定时恢复算法的原理,并提出和分析了相应的并行结构。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在AWGN信道下,该并行结构能较好地完成相应功能,具有硬件的可实现性,满足高速数据处理的需求,适用于E-band高速调制解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and 并行结构 载波恢复 定时恢复
下载PDF
对土壤实验分析中质量控制措施的探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瑞勇 梁军凤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8期159-160,共2页
土壤实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有空白试验、校准曲线、平行样、加标回收、有证标准物质分析等,本文主要考查这些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措施在土壤分析过程中的有效性。通过实验发现除加标回收实验外其他质控措施均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土壤实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有空白试验、校准曲线、平行样、加标回收、有证标准物质分析等,本文主要考查这些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措施在土壤分析过程中的有效性。通过实验发现除加标回收实验外其他质控措施均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因此,在土壤分析的质量控制措施中以空白试验,校准曲线,平行样、有证标准物质分析为主,特别是在评价数值准确度时,以有证标准样品的结果是否准确为主,土壤加标回收率为辅,这样才能得出最准确的判断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空白试验 校准曲线 平行样 加标回收 有证标准物质
下载PDF
多任务并行对航天发射场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孟军 王东锋 《系统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4-117,共4页
分析了测试发射任务之间的工序时间关系,建立了发射场测试发射能力权衡决策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测试发射的收益、测试发射失败损失、测试发射工序的费用消耗、工位能力恢复的费用消耗等经济因素以及工位可靠性恢复规律等技术因素,推导了... 分析了测试发射任务之间的工序时间关系,建立了发射场测试发射能力权衡决策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测试发射的收益、测试发射失败损失、测试发射工序的费用消耗、工位能力恢复的费用消耗等经济因素以及工位可靠性恢复规律等技术因素,推导了最优能力恢复时间的确定方程。进行了示例仿真研究,分析了航天测试发射任务并行对测试发射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弊端,为航天发射场测试发射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发射 权衡决策 多任务 能力恢复
原文传递
基于变分贝叶斯平行因子分解的缺失信号的恢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琼 李志农 +2 位作者 周世健 谷士鹏 陶俊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8,共10页
现有的工程信号处理方法都是基于完整的数据采集,并没有考虑缺失信号的处理。而在工程实际中,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因素,有时会造成传感器失效,从而造成信号采集的缺失。为了消除信号缺失对工程信号处理的消极影响,提出了一... 现有的工程信号处理方法都是基于完整的数据采集,并没有考虑缺失信号的处理。而在工程实际中,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因素,有时会造成传感器失效,从而造成信号采集的缺失。为了消除信号缺失对工程信号处理的消极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贝叶斯平行因子分解的信号恢复方法。首先利用平行因子分析理论将采集的振动信号构造成三维张量,同时结合贝叶斯方法,引入潜在变量和超参数,建立贝叶斯平行因子概率图模型;其次采用变分贝叶斯算法推导出因子矩阵和超参数的后验分布,从而进一步推断出缺失元素的分布预测;最后通过分析该模型的下界,初始化参数的选择,使该算法更好的解决信号缺失问题。利用均方根误差和相对平方根误差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缺失比例的增大,变分贝叶斯平行因子分解算法相较于传统的低秩张量补全算法,误差更小,能够更加有效的恢复缺失的信号,有效地解决了工程信号处理中因传感器失效而引起的信号缺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因子分解 变分贝叶斯 信号缺失 信号恢复
下载PDF
并联式HEV能量回收与整车稳定性的集成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游震洲 许吉禅 牛礼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8-476,共9页
针对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能量回收过程会影响整车稳定性控制的问题,分析了带有半主动悬架系统(Semi-active suspension,SAS)和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ABS)车型的能量回收系统结构,提出... 针对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能量回收过程会影响整车稳定性控制的问题,分析了带有半主动悬架系统(Semi-active suspension,SAS)和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ABS)车型的能量回收系统结构,提出了一种协调分配电-液制动力矩,协调SAS和ABS系统集成控制策略,最大限度地兼容并联HEV能量回收效率和整车稳定性。通过利用CarSim与Simulink平台联合搭建了并联式HEV能量回收系统仿真模型,对集成控制策略进行模拟分析,并与单独控制策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集成控制策略能够更好地维持行驶稳定性,并合理地分配能量回收比例,提高了车辆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式HEV 能量回收 整车稳定性 集成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