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北部元坝地区茅口组岩溶:发育特征与分布模式 被引量:7
1
作者 诸丹诚 喻雅敏 +4 位作者 黎霆 张雷 李让彬 杨明磊 邹华耀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1-714,共14页
中二叠世末期,海水退出四川盆地,元坝地区茅口组上部灰岩普遍可见暴露、岩溶现象,但岩溶带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尚不明确。基于井-震联合解释的思路,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岩性解释、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层位标定与地震相解译等,特别是通过... 中二叠世末期,海水退出四川盆地,元坝地区茅口组上部灰岩普遍可见暴露、岩溶现象,但岩溶带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尚不明确。基于井-震联合解释的思路,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岩性解释、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层位标定与地震相解译等,特别是通过相对声波阻抗转换、地震地层切片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地震数据的解释分辨率,建立了茅口组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而描述茅口组的沉积与岩溶特征,预测岩溶带的分布规律及模式。结果表明:(1)元坝地区茅口组共发育3个三级海侵—海退层序,生屑滩发育于第2个和第3个三级层序的海退旋回内,其中前者是在沉积古地貌高部位发育台内生屑滩,后者是在YB7井一带的台地边缘坡折带发育台缘生屑滩;(2)岩溶带的发育和分布受生屑滩控制,在岩心尺度主要表现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深部缓流带的高角度溶缝和溶洞、水平潜流带的顺层溶洞;(3)平面上,岩溶带集中发育在生屑滩内部靠近海岸的一侧,发育模式具有海岸型岩溶的特点;(4)水平潜流带顶部发育的顺层溶洞为茅口组岩溶带主要的储集空间,但大多已在表生期被火山凝灰质和灰岩碎屑等流水搬运物质和方解石等化学沉淀物质充填,现今储集能力总体较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元坝地区茅口组岩溶带的分布模式,并对其油气勘探意义与风险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联合研究 生屑滩 顺层溶洞 相控岩溶 海岸型岩溶
下载PDF
并行电法在河道岩溶探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褚高强 谭磊 +1 位作者 龚敦红 余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357-359,共3页
江山港是钱塘江上游衢江右岸的第一条支流,沿线干流段下伏较为广泛分布灰岩地层,鉴于隐伏岩溶易引发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掌握溶洞的发育特征是河道治理的关键。
关键词 并行电法 河道 岩溶 联合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