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象a与视差之见:齐泽克的事件哲学
被引量:
8
1
作者
蓝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24-33,共10页
齐泽克的事件理论秉承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以大他者为中心的象征界介入到实在界的时候,不仅生成了被象征秩序所询唤的主体,也将生命、欲望、力比多一分为二,被阉割掉的部分成为主体永远失却的对象a。在齐泽克那里,对象a成为了实在...
齐泽克的事件理论秉承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以大他者为中心的象征界介入到实在界的时候,不仅生成了被象征秩序所询唤的主体,也将生命、欲望、力比多一分为二,被阉割掉的部分成为主体永远失却的对象a。在齐泽克那里,对象a成为了实在界在被象征化之后的剩余物,证明了主体不可能完全被象征秩序的意识形态所消化,而对象a的存在成为了事件发生的原点,它让象征秩序的崩溃成为可能。不过,仅仅有对象a不足以触动既定的象征秩序。如果让事件成为可能,必须要形成另一个象征化过程,让不可能被感知和言说的对象a,在新的象征秩序下呈现出来,从而形成不同视角下的视差之见。这样,真正的事件的发生,依赖于新观念的发明与新原则的诞生,让不可消化的剩余物通过新原则得以呈现。也只有在那一刻,我们才能说诞生了新的普遍性以及新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事件
对象a
视差之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
作者
李西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7,共9页
齐泽克将其哲学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在《视差之见》中明确提出了复兴辩证唯物主义的主题,在《比无还少》和《绝对反冲》中推进了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考。在《视差之见》中,齐泽克主要强调了视差辩证法,这是强调事物内在裂隙、内在...
齐泽克将其哲学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在《视差之见》中明确提出了复兴辩证唯物主义的主题,在《比无还少》和《绝对反冲》中推进了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考。在《视差之见》中,齐泽克主要强调了视差辩证法,这是强调事物内在裂隙、内在最小差异的辩证法,是强调事物自身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法。用这种辩证法来补充、限定唯物主义,是齐泽克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的前提。在《比无还少》中,齐泽克讨论了作为无的空洞,将其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基础,即所谓辩证唯物主义的物。在《绝对反冲》中,齐泽克深入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即自身回溯性地规定自身的绝对反冲,塑造了革命的黑格尔形象,并以之来理解当代现实社会,解读历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辩证唯物主义
视差之见
比无还少
绝对反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求还是内倾:论当下“新诗标准”两种诉求取向的诗学可能
3
作者
杨金彪
《社会科学论坛》
2021年第2期198-218,共21页
新世纪以来"新诗标准"讨论中涌现的诸多"提案"就其诗学逻辑与倾向而言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外求型标准与内倾型标准。前者将其诗学有效性挂靠在客观性上,以外在认同为最终追求,其关键词是难度、技术等具有客观性的...
新世纪以来"新诗标准"讨论中涌现的诸多"提案"就其诗学逻辑与倾向而言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外求型标准与内倾型标准。前者将其诗学有效性挂靠在客观性上,以外在认同为最终追求,其关键词是难度、技术等具有客观性的概念。后者将诗学有效性放置于主观性,以自我追问为其终极皈依,更强调诗的悟性与偶然。前者对后者处于话语"碾压"态势,二者的"结合"尚无恰切诗学机缘。再次引入"主体性"理论视野,结合中国传统心性之学,确立"诗心"作为新诗标准的主体,以"共通感"作为新诗标准的诗学普遍性与有效性的理论表述,庶几能"化解"新诗标准提案的诸多虚妄而重获诗歌本体认识的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标准
视差之见
主体性
心的回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象a与视差之见:齐泽克的事件哲学
被引量:
8
1
作者
蓝江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24-33,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ZDA017)。
文摘
齐泽克的事件理论秉承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以大他者为中心的象征界介入到实在界的时候,不仅生成了被象征秩序所询唤的主体,也将生命、欲望、力比多一分为二,被阉割掉的部分成为主体永远失却的对象a。在齐泽克那里,对象a成为了实在界在被象征化之后的剩余物,证明了主体不可能完全被象征秩序的意识形态所消化,而对象a的存在成为了事件发生的原点,它让象征秩序的崩溃成为可能。不过,仅仅有对象a不足以触动既定的象征秩序。如果让事件成为可能,必须要形成另一个象征化过程,让不可能被感知和言说的对象a,在新的象征秩序下呈现出来,从而形成不同视角下的视差之见。这样,真正的事件的发生,依赖于新观念的发明与新原则的诞生,让不可消化的剩余物通过新原则得以呈现。也只有在那一刻,我们才能说诞生了新的普遍性以及新的事件。
关键词
齐泽克
事件
对象a
视差之见
Keywords
Zizek
events
objet
petite
a
parallax
views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
作者
李西祥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斯拉沃热·齐泽克的哲学思想研究”(18BZX03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主要社会思潮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批判研究”(16ZDA101)。
文摘
齐泽克将其哲学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在《视差之见》中明确提出了复兴辩证唯物主义的主题,在《比无还少》和《绝对反冲》中推进了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考。在《视差之见》中,齐泽克主要强调了视差辩证法,这是强调事物内在裂隙、内在最小差异的辩证法,是强调事物自身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法。用这种辩证法来补充、限定唯物主义,是齐泽克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的前提。在《比无还少》中,齐泽克讨论了作为无的空洞,将其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基础,即所谓辩证唯物主义的物。在《绝对反冲》中,齐泽克深入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即自身回溯性地规定自身的绝对反冲,塑造了革命的黑格尔形象,并以之来理解当代现实社会,解读历史发展。
关键词
齐泽克
辩证唯物主义
视差之见
比无还少
绝对反冲
Keywords
SlavojŽižek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parallax
view
less
than
nothing
absolute
recoil
分类号
B024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求还是内倾:论当下“新诗标准”两种诉求取向的诗学可能
3
作者
杨金彪
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21年第2期198-218,共2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诗学问题:新诗批评研究(2000-2017)》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FZW029。
文摘
新世纪以来"新诗标准"讨论中涌现的诸多"提案"就其诗学逻辑与倾向而言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外求型标准与内倾型标准。前者将其诗学有效性挂靠在客观性上,以外在认同为最终追求,其关键词是难度、技术等具有客观性的概念。后者将诗学有效性放置于主观性,以自我追问为其终极皈依,更强调诗的悟性与偶然。前者对后者处于话语"碾压"态势,二者的"结合"尚无恰切诗学机缘。再次引入"主体性"理论视野,结合中国传统心性之学,确立"诗心"作为新诗标准的主体,以"共通感"作为新诗标准的诗学普遍性与有效性的理论表述,庶几能"化解"新诗标准提案的诸多虚妄而重获诗歌本体认识的正本清源。
关键词
新诗标准
视差之见
主体性
心的回归
Keywords
new
poetry
standard
parallax
view
subjectivity
back
to
mind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象a与视差之见:齐泽克的事件哲学
蓝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李西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外求还是内倾:论当下“新诗标准”两种诉求取向的诗学可能
杨金彪
《社会科学论坛》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