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4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胁迫下大麦幼苗多胺的种类和状态与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44
1
作者 刘俊 刘友良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200 mmol/L的NaCl胁迫8d大麦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三种形态多胺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游离态多胺含量的下降幅度最大;高氯酸不溶性结合态多胺含量变化较小。根系中PAO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叶片中PAO的活性先下降后上升。游离态多胺中,... 200 mmol/L的NaCl胁迫8d大麦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三种形态多胺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游离态多胺含量的下降幅度最大;高氯酸不溶性结合态多胺含量变化较小。根系中PAO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叶片中PAO的活性先下降后上升。游离态多胺中,亚精胺和精胺(Spd+Spm)的含量变化与相应部位PAO的活性变化趋势相反,表明PAO在盐胁迫下可能调节了游离态多胺的含量从而影响高氯酸可溶结合态与高氯酸不溶结合态多胺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盐胁迫 多胺 多胺氧化酶
下载PDF
PAO和酯类油在合成润滑剂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2
作者 崔敬佶 李延秋 《润滑油》 CAS 2004年第1期7-12,共6页
PAO和酯类油是应用最广泛的合成基础油料。由于其具有粘度指数高、低温性能优异、热氧化安定性好、挥发性低等特点,因而由其配制的合成润滑油高、低温性能和粘温性能好,磨损小,能更好的节能和环保,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特别适用于高档车... PAO和酯类油是应用最广泛的合成基础油料。由于其具有粘度指数高、低温性能优异、热氧化安定性好、挥发性低等特点,因而由其配制的合成润滑油高、低温性能和粘温性能好,磨损小,能更好的节能和环保,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特别适用于高档车辆及在苛刻条件下使用的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o 酯类油 合成润滑油 基础油 发动机油 工业润滑油
下载PDF
癸烯-1聚α-烯烃合成油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志峰 丁洪生 +1 位作者 权成光 钱建华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4-27,共4页
聚α-烯烃合成油(PAO)是重要的合成润滑油之一。使用三氟化硼为催化剂对癸烯-1聚合物合成油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引发剂、催化剂与引发剂的摩尔比等工艺条件对癸烯-1聚合及合成油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聚α-... 聚α-烯烃合成油(PAO)是重要的合成润滑油之一。使用三氟化硼为催化剂对癸烯-1聚合物合成油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引发剂、催化剂与引发剂的摩尔比等工艺条件对癸烯-1聚合及合成油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聚α-烯烃合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30℃,压力为0.4 MPa,反应时间为3 h,以正丁醇作引发剂,催化剂与引发剂的摩尔比为2.0。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聚合物合成油的组分进行了分析。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癸烯-1的转化率为99.8%,二聚物的质量分数为2.5%,三聚物的质量分数为64.5%,四聚物的质量分数为27.5%,五聚物的质量分数为5.6%。采用运动粘度仪和石油产品馏程测定器等仪器研究了聚合物合成油的物化性能,100℃的粘度为4.80 mm2/s,40℃的粘度为23.09 mm2/s,其粘度指数为132,凝点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烯-1 聚α-烯烃合成油 合成工艺 性能
下载PDF
红外光谱分析PAO的组成和结构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春秀 韦夏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09年第3期10-13,共4页
建立了一种用红外光谱监控PAO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区分出蜡裂解PAO和齐聚法PAO及其质量。
关键词 红外光谱 pao 组成 结构 蜡裂解 齐聚
下载PDF
新型高效反硝化除磷工艺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勇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晓莲 李金成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3,62,共4页
针对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简述了反硝化除磷工艺所具有的优点及其代谢途径 ,提出了两种典型的反硝化除磷工艺 ,并介绍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硝化菌 污泥龄 聚磷菌 反硝化除磷菌 DPB pao 污水处理
下载PDF
Molecular behaviors in thin film lubrication——Part three: Superlubricity attained by polar and nonpolar molecules 被引量:16
6
作者 Xiangyu GE Tobias HALMANS +1 位作者 Jinjin LI Jianbin LUO 《Friction》 SCIE CSCD 2019年第6期625-636,共12页
In thin-film lubrication(TFL), generally, the viscosity of the lubricant and its coefficient of friction(Co F) increase. Finding a method to reduce the Co F in TFL 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tribologists. In the p... In thin-film lubrication(TFL), generally, the viscosity of the lubricant and its coefficient of friction(Co F) increase. Finding a method to reduce the Co F in TFL 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tribologists. In the present work, we report a robust superlubricity attained by using polyalkylene glycols(PAGs, polar molecules) and poly-α-olefins(PAOs, nonpolar molecules) as lubricants on steel/steel friction pairs that have been pre-treated by wearing-in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aqueous solution(PEG(aq)). A steady superlubricity state with a Co F of 0.0045 for PAG100 and 0.006 for PAO6 could be maintained for at least 1 h. Various affecting factors, including the sliding velocity, normal load, and viscosity of the lubricants, were investigated. Element analysis proved that composite tribochemical layers were deposited on the worn region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PEG(aq). These layers were formed by the tribo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PEG and steel and composed of various substances including oxides, iron oxides, Fe OOH, and Fe(OH)3,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superlubricity. In addition to the tribochemical layers, ordered layers and a fluid layer were formed by the PAGs and PAOs during the superlubricity periods. All the three types of layers contributed to the superlubricity, indicating that it was attained in the TFL regime. Accordingly, a mechanism was proposed for the superlubricity of the PAGs and PAOs in the TFL regime in this work. This study will increase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superlubricity in the TFL regime and reveal, in the future, the potential for designing superlubricity systems on steel surface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 film lubrication SUPERLUBRICITY PEG PAG pao
原文传递
^99mTC—HM—PAO脑灌注断层显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林祥通 宋文忠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7-220,共4页
关键词 锝99 HM pao 灌注显像 脑显像 诊断
下载PDF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幼穗发育过程中的多胺代谢 被引量:7
8
作者 田长恩 梁承邺 +1 位作者 黄毓文 刘鸿先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8年第4期333-339,共7页
在幼穗发育过程中,不育系和保持系幼穗多胺含量先剧降后稳定或略回升,精氨酸脱羧酶活性快速下降,而二胶和多胺氧化酶活性缓慢下降。从雌雄蕊形成期到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不育系的多胺含量和精氨酸脱羧酶活性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过,两... 在幼穗发育过程中,不育系和保持系幼穗多胺含量先剧降后稳定或略回升,精氨酸脱羧酶活性快速下降,而二胶和多胺氧化酶活性缓慢下降。从雌雄蕊形成期到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不育系的多胺含量和精氨酸脱羧酶活性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过,两系二胺氧化酶和多胺氧化酶活性却差别不大。外施D-Arg抑制两系Put合成,也抑制以Put为前体的Spd的合成;外施MGBG抑制Spd和Spm的合成;同时,D-Arg或MGBG对不育系花粉育性影响不大,但明显降低保持系花粉育性,D-Arg+MGBG对花粉育性的降低效应更强;Put和pd+Spm可抵消(或部分抵消)D-Arg和MGBG的降低效应。且Put+Spd+Spm能使不育系花粉的育性得以轻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细胞质雄性不育 水稻 代谢
下载PDF
黄瓜叶绿素降解关键酶基因PPH和PAO cDNA片段的克隆与表达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伟 徐跃进 万正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4-1110,共7页
以西双版纳黄瓜和‘华黄5号’黄瓜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衰老过程中两种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及脱镁叶绿素脱镁叶绿酸水解酶基因PPH和脱镁叶绿酸a加氧酶基因PAO的表达。结果表明:随着叶片衰老,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a... 以西双版纳黄瓜和‘华黄5号’黄瓜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衰老过程中两种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及脱镁叶绿素脱镁叶绿酸水解酶基因PPH和脱镁叶绿酸a加氧酶基因PAO的表达。结果表明:随着叶片衰老,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在0.5左右,推测叶绿素b的含量可能对黄瓜叶片保绿起到重要作用。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PPH和PAO在西双版纳黄瓜叶片生长35d时表达量最高,分别为5.50和1.86;PPH在‘华黄5号’叶片35d时表达量最高,为7.14,而PAO在35和45d表达量都很高,分别为3.90和3.91;PPH和PAO在西双版纳黄瓜叶片中的表达量低于在‘华黄5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叶绿素 降解 PPH pao 衰老 表达
原文传递
聚α-烯烃润滑油的工艺技术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韩雪梅 高宇新 +2 位作者 曹婷婷 李杰 徐可忠 《炼油与化工》 2011年第3期1-3,55,共3页
文中阐述了聚α-烯烃润滑油的工艺技术进展。说明了国外具有先进的聚α-烯烃润滑油生产工艺的著名公司的生产技术状况。并对国内的生产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对我国合成烃油的生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pao 合成油 Α-烯烃 生产技术
下载PDF
组织内派系形成的网络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佳音 罗家德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2-163,共12页
本文以行动者的模拟模型考察公司中的雇员形成派系的过程。基于互惠原则与资源交换理论,模型展示了互助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产生连带,逐渐形成在内部相互支持的群体,这种群体进一步排除他人的参与,并最终在组织中形成了派系。在考察影响派... 本文以行动者的模拟模型考察公司中的雇员形成派系的过程。基于互惠原则与资源交换理论,模型展示了互助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产生连带,逐渐形成在内部相互支持的群体,这种群体进一步排除他人的参与,并最终在组织中形成了派系。在考察影响派系形成的因素时,本文选取了与工作环境相关的两个变量以及表达组织气氛的一个变量。曲线图展示了本文的实验结果:接近或超过个人极限资源量的工作量和越不平均的工作量分配状况越有可能提高派系形成的速度和数量,并可能导致派系的不断分裂;而太小的工作量与过于均等的工作分配可使个体交往倾向减弱而处于相对孤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动态学 基于行动者的模型 派系 资源有限性 “报”
下载PDF
单光镊技术测量红细胞膜弹性新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辉 李先锋 +2 位作者 李银妹 楼立人 乐加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04-907,共4页
光镊是对生物样品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的方便工具 .红细胞膜弹性是血液的生理功能指标 .利用单光镊技术我们建立了测量红细胞膜弹性的新方法 .利用该方法对红细胞的膜弹性进行测量 ,该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双光镊法测量结果相一致 .对不... 光镊是对生物样品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的方便工具 .红细胞膜弹性是血液的生理功能指标 .利用单光镊技术我们建立了测量红细胞膜弹性的新方法 .利用该方法对红细胞的膜弹性进行测量 ,该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双光镊法测量结果相一致 .对不同浓度氧化苯砷 (PAO)处理的红细胞膜弹性进行了测量 ,测量结果表现出浓度与膜弹性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镊 红细胞 膜弹性 氧化苯砷 pao
下载PDF
PAO润滑油基础油的使用性能及其应用动向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景河 张君涛 +2 位作者 梁生荣 丁丽芹 和昆仑 《润滑油与燃料》 2006年第6期1-8,共8页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里,润滑油的质量基本是靠由原油经各种传统的“分离工艺”过程制取的矿物基础油,与各种添加剂的复配技术来保证的。但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各种发动机以及其他机械设备的技术进步和日益紧迫的“节能”、“环...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里,润滑油的质量基本是靠由原油经各种传统的“分离工艺”过程制取的矿物基础油,与各种添加剂的复配技术来保证的。但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各种发动机以及其他机械设备的技术进步和日益紧迫的“节能”、“环保”要求,对润滑油的粘温性(以粘度指数为标志)、挥发性、热氧化安定性等主要性能提出了日益苛刻的要求,从而发现用上述传统工艺制得的基础油由于化学组成的制约已渐难保证油品质量。因此,早已开展了研制并且证实质量较高,而由于成本昂贵未能得到发展的各种经“加氢”、“合成”两类化学转化工艺所得的基础油开始在市场上得到推广应用,从而展开了润滑油基础油加工工艺的一场技术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使用性能 pao 热氧化安定性 油品质量 化学组成 传统工艺
原文传递
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蒋轶锋 朱润晔 +2 位作者 郑建军 王宝贞 陈建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采用序批式污泥培养方式,探讨了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结果表明,通过逐步增加进水中NO2-浓度并取代NO3-,可有效驯化反硝化聚磷菌(DPAO)对较高浓度NO2-(以N计,30mg/L)的有效利用.DPAO可根据电子受体的变化作出动态响应,进... 采用序批式污泥培养方式,探讨了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结果表明,通过逐步增加进水中NO2-浓度并取代NO3-,可有效驯化反硝化聚磷菌(DPAO)对较高浓度NO2-(以N计,30mg/L)的有效利用.DPAO可根据电子受体的变化作出动态响应,进而影响系统的除磷效能.在NO3-条件下,系统中存在2类DPAO:DPAO35(以NO2-或NO3-为电子受体)和DPAO5(以NO3-为电子受体);作为系统的优势功能菌,DPAO占总VSS的40%~61%.随着进水中NO3-的减少和NO2-的增加,DPAO5被缓慢淘洗出系统,DPAO比例减少为28%~41%,同时引起聚糖菌(GAO)比例从31%~52%升至54%~67%,而除磷效率从84%降至66%.化学计量学显示厌氧ΔGly/ΔHAc和好氧ΔGly/ΔPHA比值(C/C)分别由0.53和0.43升至0.78和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亚硝酸盐 电子受体 聚磷菌 聚糖菌
下载PDF
含荒氨酸官能团硼酸酯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令国 王永刚 +2 位作者 李久盛 张立 黄琦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通过酯化反应将氨荒酸官能团引入硼酸酯的分子结构中,制备一种新型的有机硼酸酯添加剂。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所得产物的结构组成进行表征;选择常用的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其摩擦学性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 通过酯化反应将氨荒酸官能团引入硼酸酯的分子结构中,制备一种新型的有机硼酸酯添加剂。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所得产物的结构组成进行表征;选择常用的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其摩擦学性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应用湿热箱加速水解试验对其水解稳定性进行考察,并与硼酸三丁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硼酸酯不但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而且在基础油中的水解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在工业润滑油产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氨酸 硼酸酯 聚Α-烯烃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蕾发育过程中的多胺代谢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长恩 梁承邺 +1 位作者 黄毓文 刘鸿先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02-607,共6页
在花蕾发育过程中,不育系花蕾的多胺代谢不同于其保持系.不育系花蕾中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及三者之和均先略降后升高再降低,而其保持系则先降而后升高,在发育早期不育系明显低于其保持系.不育系的精氨酸脱羧酶活性一直下降,而其保持... 在花蕾发育过程中,不育系花蕾的多胺代谢不同于其保持系.不育系花蕾中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及三者之和均先略降后升高再降低,而其保持系则先降而后升高,在发育早期不育系明显低于其保持系.不育系的精氨酸脱羧酶活性一直下降,而其保持系的则先降后略升,不育系始终低于保持系.保持系的多胺氧化酶一直降低而不育系的先降后升,在早期不育系明显低于保持系,而后期则高于保持系.外施Put+Spd+Spm对保持系花药发育影响不大,但使不育系的可育株率、可育花率和可育花药率都得以提高.提示花药发育早期多胺的不足可能与Polima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细胞质雄性不育 油菜 花蕾发育
下载PDF
α-烃合成油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飞 王秀绘 +4 位作者 王文清 马会才 张洪福 包忠臣 王换庆 《化工中间体》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综述了合成润滑油的优点、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聚α-烯烃润滑油的生产研究技术,概述了国内外PAO的生产需求情况并指出聚α-烯烃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Α-烯烃 pao 催化剂 生产技术
下载PDF
废水除磷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晓明 杨健 王萍 《福建环境》 2003年第6期33-35,共3页
介绍与评述了两种生物除磷机理和基于这两种机理的除磷工艺 ,并研究了从废水处理中回收磷的新动向 。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生物除磷 回收 水体富营养化 pao DPB
下载PDF
BF_3催化1-癸稀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振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92-493,共2页
以1-癸稀为主要原料,BF3为主催化剂,采用齐聚反应获得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PAO),为了获得较高含量的三聚物、四聚物的齐聚产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助催化剂对PAO产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5℃,反... 以1-癸稀为主要原料,BF3为主催化剂,采用齐聚反应获得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PAO),为了获得较高含量的三聚物、四聚物的齐聚产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助催化剂对PAO产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4 h,助催化剂选择正丁醇。以此条件获得的产品基本符合美国石油学会(API)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合成润滑油 齐聚反应 粘度指数 倾点
下载PDF
聚α-烯烃航空润滑基础油超高温产物结构组分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费逸伟 彭兴隆 +2 位作者 姚婷 郭峰 程治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8,共7页
以聚α-烯烃航空润滑基础油(PAO)为原料,借助高温高压反应釜装置研究了超高温(350℃和400℃)作用对PAO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反应产物的结构组分差异.结果表明:聚α-烯烃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 以聚α-烯烃航空润滑基础油(PAO)为原料,借助高温高压反应釜装置研究了超高温(350℃和400℃)作用对PAO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反应产物的结构组分差异.结果表明:聚α-烯烃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深度热裂解,尤其在400℃作用下几乎完全裂解.裂解产物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178种化合物,包括19种正构烷烃(NAs)、43种异构烷烃(IPs)、56种烯烃(OFs)、17种环烷烃(CAs)、15种芳烃(AHs)、4种含杂原子化合物(HCCs)及24种α-烯烃的聚合体(PMs).350℃和400℃下裂解生成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达到37.236%和65.160%,这些小分子化合物的大量产生是导致油品粘度变稀的主要原因,然而环烷烃、芳烃及杂原子化合物等含生色/助色基团化合物则是油品颜色加深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 航空润滑基础油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超高温作用 组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