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家级茶树良种的烘青及炒青绿茶适制性探讨
被引量:5
- 1
-
-
作者
袁争
王烨军
项利民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农技站
-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0期182-188,共7页
-
基金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专项资金项目计划"黄山名优绿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13z03097
2013-2015)
-
文摘
为筛选适宜制作烘、炒青绿茶的茶树品种,试验分析了‘翠峰’、‘迎霜’、‘舒茶早’、‘凫早二号’和‘祁门槠叶种’等5个国家级良种烘、炒青绿茶的适制性。结果显示:(1)呈味物质含量在5个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祁门槠叶种’和‘凫早二号’的咖啡碱含量较高,但‘凫早二号’烘青绿茶滋味醇厚,且香气突出;‘迎霜’品种有着较高的酚氨比和酚碱比,其加工为炒青绿茶后,滋味醇厚较爽,且香气较好;‘舒茶早’品种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低,虽然其烘青滋味较好,但香气不佳;5个茶树品种中,烘、炒青绿茶适制性最好的是‘翠峰’品种;(2)本试验分析得出了呈味物质与审评得分的相关性,为今后茶树品种的适制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
-
关键词
国家级良种
烘青绿茶
炒青绿茶
适制性
曲线拟合
-
Keywords
state-level tea cultivars
baking green tea
pan-fired green tea
suitability for processing
curve fit
-
分类号
S-3
[农业科学]
-
-
题名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滋味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差异分析
- 2
-
-
作者
黄海
张晓洲
胡正军
陈泳铭
王迅
周雪
-
机构
贵州金三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贵州茶博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252-258,共7页
-
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336)。
-
文摘
目的探究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滋味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用福鼎大白茶4月中下旬的1芽2叶至1芽3叶鲜叶为原料,分别按照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加工工艺加工,并利用化学检测方法对所制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进行测定分析,利用感官审评法对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感官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滋味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差异。结果炒青绿茶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烘青绿茶(P<0.05),分别比烘青绿茶高6.40%和7.53%,咖啡碱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儿茶素总量分别为170.38 mg/g和147.83 mg/g,炒青绿茶比烘青绿茶显著高15.25%(P<0.05);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简单儿茶素含量分别为54.84 mg/g和60.28 mg/g,烘青绿茶比炒青绿茶显著高9.92%(P<0.05);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酯型儿茶素含量分别为115.54 mg/g和87.55 mg/g,炒青绿茶比烘青绿茶显著高31.97%(P<0.05)。炒青绿茶呈鲜、甜味的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组分总量的比值为83.34%,低于烘青绿茶的83.85%,呈苦味的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组分总量的比值为14.49%,高于烘青绿茶的13.12%。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感官审评总分分别为85.70分和86.70分,烘青绿茶显著高于炒青绿茶(P<0.05)。结论烘青绿茶的儿茶素组分含量和氨基酸组分含量相较于炒青绿茶更加协调,进一步影响了烘青绿茶的感官品质优于炒青绿茶,为贵州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
关键词
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
滋味化学
品质
-
Keywords
pan-fired green tea
baked green tea
taste chemistry
quality
-
分类号
TS272.7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