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程剑波 邹雨 周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8,共8页
通过沉积相特征识别、砂体宏观特征观察、古流向分析、砂岩镜下骨架颗粒统计,并结合沉积速率法、镜质组反射率法、Dickinson图解等方法探讨宁武—静乐盆地物源区的位置、母岩组合及其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砂岩... 通过沉积相特征识别、砂体宏观特征观察、古流向分析、砂岩镜下骨架颗粒统计,并结合沉积速率法、镜质组反射率法、Dickinson图解等方法探讨宁武—静乐盆地物源区的位置、母岩组合及其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骨架颗粒类型及其量比关系表明其物源区主要为大面积的花岗质侵入岩(细粒花岗岩、闪长花岗岩等)广泛出露,并有一定量的变质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和沉积岩(砂岩、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碳酸盐)分布;砂体中古流向数据均值介于158°~204°,反映了物源区是位于该盆地以北的阴山—燕山一带;Dickinson三角图解结果表明物源区总体上处于华北板块北缘陆内隆升的构造背景,且中侏罗世晚期可能伴随有火山作用;天池河组地层原始沉积厚度为269.4~308.0 m,155 Ma左右,区域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其剥蚀厚度为148.1~207.0 m,剥蚀速率为1.8~2.1 m/Ma,结合镜质组反射率法,侏罗系地层最大埋深时该地区古地温梯度明显偏高,反映了宁武—静乐一带受到燕山运动构造热事件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武-静乐盆地 侏罗系 砂岩骨架颗粒 物源分析 古流向分析 Dickinsn图解 沉积速率法 镜质组反射率法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SHAPE AND ORIENTATION OF SAND GRAIN ELLIPSOID——THE APPLICATION IN THE PHASE ANALYSIS OF XIANGSHAN GROUP IN NANJING
2
作者 关平 张磊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2年第13期1104-1107,共4页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texture of sandstone can provide a lot of information and the basis for the palaeocurrent analysis, basin analysis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Sedimentationists have don...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texture of sandstone can provide a lot of information and the basis for the palaeocurrent analysis, basin analysis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Sedimentationist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and proposed many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the measurement of texture. But these methods are not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 texture palaeocurrent analysis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原文传递
吐鲁番—哈密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环境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邵磊 李文厚 袁明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35-442,共8页
吐鲁番—哈密盆地从晚二叠世到晚第三纪经历了复杂的,多旋回的沉积构造演化历史,造成主要地层间均以不整合为界。盆地内沉积相类型丰富,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在晚石炭世,盆地北部为浅海环境;到晚二叠世,沉积环境由海... 吐鲁番—哈密盆地从晚二叠世到晚第三纪经历了复杂的,多旋回的沉积构造演化历史,造成主要地层间均以不整合为界。盆地内沉积相类型丰富,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在晚石炭世,盆地北部为浅海环境;到晚二叠世,沉积环境由海相转变为陆相,并在上二叠统下部形成大量冲积相或河流相粗碎屑沉积;在三叠纪,沉积物主要形成于冲积相或河流—湖泊环境中,古气候则由干旱转为温暖湿润。早、中侏罗世,沉积环境以湖泊—沼泽相为主;到晚侏罗世,则以辫状河流相为主及干旱气候为特征。在白垩纪,盆地的沉积范围大为缩小,以湖泊环境为主;第三纪,沉积范围则扩大到整个盆地,沉积相以辫状河流及冲积相为特征,沉积气候干旱,局部地区接受了盐类沉积。古流向分析显示,吐—哈盆地具有复杂的沉积搬运体系。在盆地南侧,沉积物搬运方向总是由南向北,表明觉罗塔格山是盆地的主要物源区;而在盆地北侧,博格达山自晚侏罗世开始隆起,构成盆地的另一新的物源区,沉积物搬运方向由北向南。在白垩及第三纪,博格达山成为盆地的主要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沉积环境 哈密盆地 吐鲁番盆地 陆源碎屑
下载PDF
南华北上二叠统石千峰组物源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白斌 周立发 +1 位作者 刘彬辉 谢其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1-466,共6页
目的为恢复华北南部地区石千峰组原盆地沉积环境格局,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南部地区二叠系沉积地质与盆地原型提供支持。方法根据岩石碎屑组分基本数据,运用地层厚度、砂岩百分含量、古水流、砂岩成分的系统分析方法。结果研究区地层自南西... 目的为恢复华北南部地区石千峰组原盆地沉积环境格局,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南部地区二叠系沉积地质与盆地原型提供支持。方法根据岩石碎屑组分基本数据,运用地层厚度、砂岩百分含量、古水流、砂岩成分的系统分析方法。结果研究区地层自南西向北东呈现依次增厚的趋势,整体为北东方向倾斜的宽缓斜坡环境;砂岩分布特征指示物源来自南部隆起区和沉积中心在研究区以北地区。结论华北南部地区石千峰组整体属于近山的海陆过渡相陆缘近海湖环境内的充填物,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南部的秦岭古隆起,并向晚二叠世华北盆地南部提供了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南部地区 石千峰组 物源分析 古流向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