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新世泥炭古气候记录研究进展
被引量:
16
1
作者
于学峰
周卫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以年代标尺和古气候代用指标的建立为线索 ,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全新世泥炭沉积古气候记录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 ,展望了未来泥炭古环境记录研究的前景 ,指出在建立可靠年代标尺和可靠环境代用指标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年...
以年代标尺和古气候代用指标的建立为线索 ,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全新世泥炭沉积古气候记录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 ,展望了未来泥炭古环境记录研究的前景 ,指出在建立可靠年代标尺和可靠环境代用指标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年代标尺与环境代用指标序列的协调问题 ,提出在泥炭剖面年代标尺建立过程中有必要分析环境代用指标 ,选取合适的组分进行测年。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用指标
古气候
全新世
测年
泥炭
示踪
古环境
标尺
记录
协调问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末次冰期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与高纬冰心及热带海洋记录对比
被引量:
5
2
作者
熊尚发
丁仲礼
+1 位作者
刘东生
任剑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76,共6页
通过对比南北半球高纬冰心记录、热带海洋记录及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获得末次冰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两套模式的认识。一套模式以格陵兰冰心记录为代表,具有高频变化、等值波动、快速转换等特征。另一套模式以苏禄海、南极冰心记录为代表...
通过对比南北半球高纬冰心记录、热带海洋记录及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获得末次冰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两套模式的认识。一套模式以格陵兰冰心记录为代表,具有高频变化、等值波动、快速转换等特征。另一套模式以苏禄海、南极冰心记录为代表,表现为与全球冰量变化相似的特征。中国黄土粒度记录了两套模式的过渡类型。两套模式反映了全球气候系统的两套连通机制,一套是通过冰量变化—海面变化,传达气候变化信息;另一套是通过冰量变化—大气圈波动—粉尘、水汽波动,引起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变化。作为两套模式的过渡类型,黄土粒度的冰量变化特征可能是沙漠界限变化的反映,而短周期波动则可能与冬季风强度变化有关。黄土粒度的短周期波动与格陵兰冰心记录的较好对比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由大气圈过程(包括大气环流、粉尘和水汽等)传递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记录
黄土
格陵兰冰心
热带海洋
冰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新世泥炭古气候记录研究进展
被引量:
16
1
作者
于学峰
周卫建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基金
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 ( 2 0 0 1CCB0 0 10 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家群体项目 (NSFC40 12 13 0 3 )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SKLLQG0 3 14 )
文摘
以年代标尺和古气候代用指标的建立为线索 ,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全新世泥炭沉积古气候记录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 ,展望了未来泥炭古环境记录研究的前景 ,指出在建立可靠年代标尺和可靠环境代用指标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年代标尺与环境代用指标序列的协调问题 ,提出在泥炭剖面年代标尺建立过程中有必要分析环境代用指标 ,选取合适的组分进行测年。最后 。
关键词
代用指标
古气候
全新世
测年
泥炭
示踪
古环境
标尺
记录
协调问题
Keywords
peat
paleoclimatic
records
advances
Holocene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97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末次冰期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与高纬冰心及热带海洋记录对比
被引量:
5
2
作者
熊尚发
丁仲礼
刘东生
任剑璋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7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通过对比南北半球高纬冰心记录、热带海洋记录及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获得末次冰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两套模式的认识。一套模式以格陵兰冰心记录为代表,具有高频变化、等值波动、快速转换等特征。另一套模式以苏禄海、南极冰心记录为代表,表现为与全球冰量变化相似的特征。中国黄土粒度记录了两套模式的过渡类型。两套模式反映了全球气候系统的两套连通机制,一套是通过冰量变化—海面变化,传达气候变化信息;另一套是通过冰量变化—大气圈波动—粉尘、水汽波动,引起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变化。作为两套模式的过渡类型,黄土粒度的冰量变化特征可能是沙漠界限变化的反映,而短周期波动则可能与冬季风强度变化有关。黄土粒度的短周期波动与格陵兰冰心记录的较好对比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由大气圈过程(包括大气环流、粉尘和水汽等)传递的联系。
关键词
古气候记录
黄土
格陵兰冰心
热带海洋
冰心
Keywords
paleoclimatic
records
China
loess
Greenland
ice
core
Vostok
ice
core
Sulu
Sea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新世泥炭古气候记录研究进展
于学峰
周卫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末次冰期中国黄土古气候记录与高纬冰心及热带海洋记录对比
熊尚发
丁仲礼
刘东生
任剑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