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西南坳陷石炭—二叠纪沉积与古地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德勒达尔 穆哈泰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4-8,共5页
在沉积学领域中古地理的恢复与再现是沉积相研究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主要通过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等特征来恢复了塔西南地区石炭—二叠纪的古地理特征 ,再现了研究区的古气候、古生态、古盐度及古水温等 。
关键词 塔西南坳陷 石炭-二叠纪 沉积环境 古地理特征
下载PDF
16ka以来冲绳海槽中南部沉积物物源演化及其对古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玥铭 窦衍光 +5 位作者 李军 徐景平 蔡峰 温珍河 赵京涛 陈晓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7-1168,共12页
基于有孔虫AMS14C年龄年代框架,通过冲绳海槽中南部的OKT12孔沉积物黏土矿物的分析,探讨了16 ka以来冲绳海槽细颗粒沉积物的物源变化及其对源区气候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10 ka时黏土矿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伊利石、绿泥石含量增加,高岭... 基于有孔虫AMS14C年龄年代框架,通过冲绳海槽中南部的OKT12孔沉积物黏土矿物的分析,探讨了16 ka以来冲绳海槽细颗粒沉积物的物源变化及其对源区气候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10 ka时黏土矿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伊利石、绿泥石含量增加,高岭石、蒙皂石含量减少,指示物源由之前的长江和东海陆架源转变为台湾源。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长江河口和冲绳海槽距离增加,夏季风增强,黑潮增强,既搬运台湾来源物质,又阻碍长江物质跨陆架输运,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长江物质减少、台湾物质增加。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和绿泥石/(伊利石+蒙皂石)比值在4 ka以来增加指示全新世晚期台湾源区侵蚀强度发生变化。4 ka前后物源判别显示,OKT12孔沉积物来源由台湾东北部河流变为台湾东南部河流,反映了该时期季风降雨导致源区台湾不同区域的侵蚀差异,可能与ITCZ南移、ENSO活动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黏土矿物 物源 全新世 古气候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1.9万年)以来冲绳海槽中部黏土矿物来源及其环境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旭 胡邦琦 +4 位作者 王飞飞 黄威 丁雪 宋维宇 徐方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1-1511,共11页
基于采自冲绳海槽中部的CS2站柱状沉积物黏土矿物和AMS14C年代分析,探讨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冲绳海槽中部黏土矿物的物质来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显示,CS2站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和蒙脱石含量较少。根据黏土矿物分... 基于采自冲绳海槽中部的CS2站柱状沉积物黏土矿物和AMS14C年代分析,探讨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冲绳海槽中部黏土矿物的物质来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显示,CS2站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和蒙脱石含量较少。根据黏土矿物分布趋势变化,CS2站柱状沉积物可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19~12 ka BP)和阶段Ⅱ(12~8 ka BP)期间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台湾和黄河物质也有一定影响,其物质来源主要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阶段Ⅲ(8~0 ka BP)主要来源于长江和台湾,黄河贡献有限,主要受黑潮演化的影响。CS2站(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比值可以作为东亚季风演化的矿物学指标,指标变化显示出东亚冬季风强度相对夏季风的强度在16.4~14.8 ka BP和12.8~11.6 ka BP期间有两次显著的加强,指示当时气候相对寒冷干燥,结果可以与格陵兰冰心δ18O和三宝洞δ18O记录等很好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消期 1.9万年 黏土矿物 物质来源 古环境 地质调查工程 冲绳海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