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燕山运动及其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
36
1
作者
高山林
韩庆军
+2 位作者
杨华
蔺方晓
蔺宏斌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53-358,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中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燕山期是盆地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时期。通过晚中生代及其周缘地区沉积格局、构造变形、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及热事件的分析 ,认为晚侏罗世以前盆地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的控制 ,古...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中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燕山期是盆地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时期。通过晚中生代及其周缘地区沉积格局、构造变形、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及热事件的分析 ,认为晚侏罗世以前盆地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的控制 ,古太平洋板块对盆地格局的影响在晚侏罗世晚期以后才有所表现。深部地幔蠕散是盆地古地温场变化的主要原因。它不但导致了盆地地温梯度的急剧升高 ,而且还对后期盆地周缘的地壳浅层次构造变形有一定的影响 ,也是造成晚中生代山西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差异的重要因素 ,还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控制作用。综合燕山期盆地古应力场、古地温场及构造变形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燕山运动
构造变形
油气分布
中生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与古地温场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国力
蔡立国
+1 位作者
汪集旸
施小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1,38,共5页
楚雄盆地的古地温场演化与构造-热活动及构造变格事件相一致。晚三叠世盆地热流值大体与弧后前陆盆地的热流一致,古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较低。侏罗纪至早白垩世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于晚三叠世表现出平缓的降低,接近正常的克拉通盆地的...
楚雄盆地的古地温场演化与构造-热活动及构造变格事件相一致。晚三叠世盆地热流值大体与弧后前陆盆地的热流一致,古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较低。侏罗纪至早白垩世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于晚三叠世表现出平缓的降低,接近正常的克拉通盆地的热流值分布范围。晚第三纪以来盆地受陆内走滑活动及深部断裂导致岩浆的侵入与热液活动的影响,地温急剧上升,热流增大,现今楚雄盆地为一高热流区就是后期构造-热事件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演化
古地温场
楚雄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辽盆地岩石热导率柱及古地温场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唐博宁
邱楠生
+5 位作者
朱传庆
常健
李潇
黄越
杨俊生
付秀丽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盆地古温度场与地热、油气资源的形成演化密不可分。为明确松辽盆地关键时期的古地温场特征,以实测的269块样品热导率和汇编的前人数据为基础建立热导率柱,并以镜质体反射率Rran为约束进行多口单井的埋藏史-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松辽盆...
盆地古温度场与地热、油气资源的形成演化密不可分。为明确松辽盆地关键时期的古地温场特征,以实测的269块样品热导率和汇编的前人数据为基础建立热导率柱,并以镜质体反射率Rran为约束进行多口单井的埋藏史-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平均热导率为1.79 W/(m·K),热导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上部地层中增大的速率大于下部。热导率随地层年龄增大而增大。松辽盆地北部Rran主要在0.8%~1.6%,齐家古龙凹陷Rran最大。埋藏史-热史表明,白垩系青山口组地层在明水组末期达到最大古地温,然后至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古地温场平面分布显示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地层在大部分地区的最大古地温达到120℃以上,显著高于现今地温场。青山口组从沉积后进入盆地热沉降发育阶段,随着古埋深的增加,古地温逐渐增至最大。此时较高的古地温条件能够促进页岩油气的成熟。明水组末期受古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发生了显著的抬升冷却事件,在冷却过程中温度梯度降低幅度较小的地区形成了地热温度条件有利区。研究成果可为松辽盆地地热、油气资源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地温场
热导率
镜质体反射率
埋藏史-热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晋南晚中生代古地热场特征及其热源探讨
被引量:
3
4
作者
宋党育
秦勇
《中国煤田地质》
1998年第4期32-34,共3页
应用煤系脉体流体包裹体分析以及 EASY%Ro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山西南部晚古生代煤的煤化作用古地热场特征,得出本区晚中生代具有异常高热古地热场的结论,进而探讨了异常古地热场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晚中生代
古地热场
数值模拟
热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燕山运动及其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
36
1
作者
高山林
韩庆军
杨华
蔺方晓
蔺宏斌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长庆石油勘探局
出处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53-358,共6页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中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燕山期是盆地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时期。通过晚中生代及其周缘地区沉积格局、构造变形、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及热事件的分析 ,认为晚侏罗世以前盆地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的控制 ,古太平洋板块对盆地格局的影响在晚侏罗世晚期以后才有所表现。深部地幔蠕散是盆地古地温场变化的主要原因。它不但导致了盆地地温梯度的急剧升高 ,而且还对后期盆地周缘的地壳浅层次构造变形有一定的影响 ,也是造成晚中生代山西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差异的重要因素 ,还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着控制作用。综合燕山期盆地古应力场、古地温场及构造变形特点 。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燕山运动
构造变形
油气分布
中生代
Keywords
Ordos
basin
Yanshanian
movement
sedimentary
framework
structural
deformation
paleo
-
geothermal
field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618.13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与古地温场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国力
蔡立国
汪集旸
施小斌
机构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1,38,共5页
基金
中石化科技项目(P04040
文摘
楚雄盆地的古地温场演化与构造-热活动及构造变格事件相一致。晚三叠世盆地热流值大体与弧后前陆盆地的热流一致,古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较低。侏罗纪至早白垩世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于晚三叠世表现出平缓的降低,接近正常的克拉通盆地的热流值分布范围。晚第三纪以来盆地受陆内走滑活动及深部断裂导致岩浆的侵入与热液活动的影响,地温急剧上升,热流增大,现今楚雄盆地为一高热流区就是后期构造-热事件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构造-热演化
古地温场
楚雄盆地
Keywords
tectonic-thermal
evolution
paleo
-
geothermal
field
the
Chuxiong
Basin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岩石热导率柱及古地温场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唐博宁
邱楠生
朱传庆
常健
李潇
黄越
杨俊生
付秀丽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A0716003)。
文摘
盆地古温度场与地热、油气资源的形成演化密不可分。为明确松辽盆地关键时期的古地温场特征,以实测的269块样品热导率和汇编的前人数据为基础建立热导率柱,并以镜质体反射率Rran为约束进行多口单井的埋藏史-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平均热导率为1.79 W/(m·K),热导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上部地层中增大的速率大于下部。热导率随地层年龄增大而增大。松辽盆地北部Rran主要在0.8%~1.6%,齐家古龙凹陷Rran最大。埋藏史-热史表明,白垩系青山口组地层在明水组末期达到最大古地温,然后至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古地温场平面分布显示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地层在大部分地区的最大古地温达到120℃以上,显著高于现今地温场。青山口组从沉积后进入盆地热沉降发育阶段,随着古埋深的增加,古地温逐渐增至最大。此时较高的古地温条件能够促进页岩油气的成熟。明水组末期受古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发生了显著的抬升冷却事件,在冷却过程中温度梯度降低幅度较小的地区形成了地热温度条件有利区。研究成果可为松辽盆地地热、油气资源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地温场
热导率
镜质体反射率
埋藏史-热史
Keywords
Songliao
Basin
paleo
-
geothermal
field
thermal
conductivity
vitrinite
reflectance
burial-thermal
histories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618.12 [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南晚中生代古地热场特征及其热源探讨
被引量:
3
4
作者
宋党育
秦勇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煤田地质》
1998年第4期32-34,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472125)部分研究内容
文摘
应用煤系脉体流体包裹体分析以及 EASY%Ro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山西南部晚古生代煤的煤化作用古地热场特征,得出本区晚中生代具有异常高热古地热场的结论,进而探讨了异常古地热场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晚中生代
古地热场
数值模拟
热源
Keywords
southern
Shanxi
late
Mesozoic
paleo
-
geothermal
field
EASY%
Ro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314.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燕山运动及其与油气关系
高山林
韩庆军
杨华
蔺方晓
蔺宏斌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与古地温场研究
王国力
蔡立国
汪集旸
施小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松辽盆地岩石热导率柱及古地温场分布特征
唐博宁
邱楠生
朱传庆
常健
李潇
黄越
杨俊生
付秀丽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晋南晚中生代古地热场特征及其热源探讨
宋党育
秦勇
《中国煤田地质》
199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