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两种术式治疗青少年Ⅱ型疼痛性副舟骨比较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孙德麟
崔建强
康乐
李成立
曲军杰
徐林
-
机构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手足外科
-
出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99-803,共5页
-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R2016CQ16)。
-
文摘
[目的]比较分析Kidner术与副舟骨融合术治疗青少年Ⅱ型疼痛性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经本院手术治疗的青少年Ⅱ型疼痛性副舟骨患者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15患者应用Kidner术,15例患者应用融合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Kidner组手术时间[(50.36±3.26)min vs(65.72±5.40)min,P<0.05]及术中透视次数[(1.23±0.32)次vs(3.15±0.22)次,P<0.05]均显著少于融合组。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63±8.42)个月。Kidner组恢复下地行走[(4.21±1.27)周vs(6.31±1.41)周,P<0.05]和完全负重活动[(6.03±1.36)周vs(8.21±2.32)周,P<0.05]均显著早于融合组。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Kidner组的VAS评分均显著小于融合组(P<0.05),但两组间AOF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的Meary角、Pitch角和TCA角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Meary角、Pitch角和TCA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治疗青少年Ⅱ型疼痛性副舟骨,相比之下,Kidner术的临床结果优于融合术。
-
关键词
副舟骨
改良Kidner
术
副舟骨融合
临床效果
-
Keywords
painful accessory navicular syndrome
modified Kidner procedure
accessory navicular fusion
clinical outcome
-
分类号
R681.8
[医药卫生—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