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氮肥减量深施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彭术 王华 +5 位作者 张文钊 侯海军 陈安磊 魏文学 万勇军 袁辉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9-1007,共9页
【目的】合理减少氮肥用量是解决我国当前稻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量大、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减少氮肥投入能否维持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肥力还不清楚。以我国南方典型红壤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连续7年化肥深施... 【目的】合理减少氮肥用量是解决我国当前稻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量大、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减少氮肥投入能否维持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肥力还不清楚。以我国南方典型红壤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连续7年化肥深施结合不同氮肥用量措施下双季稻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的差异特征,探讨长期氮肥减量的可行性,为制定适宜的双季稻田氮肥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开始设置氮肥减量深施长期定位试验,以常规施氮(CF,早、晚稻施氮量均为N 150 kg/hm2,基追肥均为表层撒施)为对照,基于化肥深施,设置3个氮肥水平(N1,减氮30%;N2,减氮23%;N3,减氮16%)。每年早、晚稻收获计产,并于2018年早、晚稻分蘖期、拔节期和成熟期采集水稻根际土壤,测定土壤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测定晚稻成熟期根际土壤pH、有机碳和全量养分含量,研究长期氮肥减量深施对双季稻产量和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与CF处理相比,深施条件下,减氮16%~30%处理早、晚稻分蘖期根际土壤无机氮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变化,但减氮23%和30%处理早稻分蘖期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拔节期和成熟期根际土壤NH4+-N和NO3–-N含量分别提高了4.26%~109.00%和2.56%~65.50%,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10%~32.60%和5.94%~42.40%,保证了双季稻生育中后期氮磷钾养分的稳定供应。在化肥深施基础上,连续7年减少16%~30%氮肥用量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早晚稻增产4.37%~32.70%,并维持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的稳定。【结论】结合化肥深施,在常规氮肥用量(150 kg/hm2)基础上减少30%氮肥投入,双季稻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不会降低,甚至高于撒施。因此,长期减施氮肥结合深施可以维持双季稻的产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深施 氮肥减量 氮肥偏生产力 根际土壤 稻田肥力
下载PDF
宜州市水稻土肥力监测结果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惠清 韦建武 《广西农学报》 2006年第5期14-16,共3页
对宜州市4个监测点水稻土15年的长期监测表明:有机肥的施用量与有机质含量、氮肥的施用量与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全氮的含量与碱解氮含量、钾肥的施用量与缓效钾含量均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钾肥的施用量与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与速效... 对宜州市4个监测点水稻土15年的长期监测表明:有机肥的施用量与有机质含量、氮肥的施用量与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全氮的含量与碱解氮含量、钾肥的施用量与缓效钾含量均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钾肥的施用量与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与速效磷(钾)的含量均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根据监测结果和实践证明:大面积推广增施有机肥、优化配方施肥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肥力 监测 应用
下载PDF
不同厚度生物降解地膜在崇明生态岛“两无化”稻田中的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宋欣 沈峥 +3 位作者 乔恒波 石惠娴 司慧萍 张亚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4,共4页
2020年6—12月,在崇明生态岛“两无化”水稻种植基地进行大田实验,检测并分析了生物降解地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相对分子量,探究不同厚度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覆膜时间延长,不同厚度的生物降解... 2020年6—12月,在崇明生态岛“两无化”水稻种植基地进行大田实验,检测并分析了生物降解地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相对分子量,探究不同厚度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覆膜时间延长,不同厚度的生物降解地膜表面均出现孔洞且数量逐渐增多;生物降解地膜中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可能发生了诺里什Ⅱ型反应,导致高分子材料分子链的断裂;生物降解地膜相对分子量均先增后减,地膜中高分子在稻田环境中发生了的断裂、重组、分解,形成分子量相对较小的降解物;覆膜135 d时厚度为0.0100、0.0090、0.0085 mm的生物降解地膜的数均分子量分别比初始下降了15.32%、28.54%、22.88%,重均分子量则分别下降了17.00%、21.73%、1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厚度 “两无化”水稻田 降解特性
下载PDF
生物降解地膜对崇明生态岛“两无化”水稻土壤环境的影响
4
作者 沈峥 宋欣 +3 位作者 乔恒波 石惠娴 司慧萍 张亚雷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1期72-80,共9页
在水稻机械插秧种植的条件下,研究覆膜种植技术中使用的生物降解地膜在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岛“两无化”水稻田中的降解过程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覆膜条件不同、其他农艺措施均一致的条件下,到水稻收获期,覆盖生物降解地膜区... 在水稻机械插秧种植的条件下,研究覆膜种植技术中使用的生物降解地膜在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岛“两无化”水稻田中的降解过程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覆膜条件不同、其他农艺措施均一致的条件下,到水稻收获期,覆盖生物降解地膜区域的地膜在稻田中几乎完全消失,覆膜区域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与不覆膜区域基本一致。与种植前相比,收获后覆膜区域水溶性盐总量无显著变化,不覆膜区域下降6.5%;覆膜区域与不覆膜区域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0.8%、3.2%,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11.0%、5.9%,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1.8%、4.6%,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15.9%、19.6%。覆膜区域与不覆膜区域土壤微生物数量较种植前均有所减少,与种植前相比,收获后细菌分别下降51.4%、57.3%,真菌分别下降52.8%、51.8%,放线菌分别下降45.7%、43.9%。研究表明,PBAT材料的生物降解地膜在崇明岛“两无化”稻田中降解性能良好,地膜在光、氧、温度、微生物等作用下发生了降解,覆膜更有利于土壤养分和细菌数量的保持,其应用于崇明岛“两无化”水稻生产具有可行性,对土壤环境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 “两无化”水稻田 土壤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