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艳 马艳 +1 位作者 林丽霞 杨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5例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0 min是否存在起... 目的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5例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0 min是否存在起搏阈值升高将其分为两组:起搏阈值升高者纳入A组(n=48),起搏阈值正常者纳入B组(n=137)。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起搏阈值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A组术后24 h、48 h、72 h的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 TNI)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减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冠心病、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均为起搏阈值升高的相关性因素(P<0.05);A组术后24 h、48 h的心肌损伤标记物MYO、CK、CK-MB、LDH、c TN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2 h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及有吸烟史、饮酒史患者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术后短期起搏阈值升高的风险较高;主动电极对心肌的损伤可能是术后短期起搏阈值升高的重要原因,但均能于术后72 h恢复至正常范围,其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起搏阈值升高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国产心脏起搏器Qinming 2312S/M临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晓燕 谈红 +4 位作者 刘科卫 李爱国 高玉琪 晋群 韩淑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国产Qinming 2312S/M型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应用特点及随访参数,并与进口起搏器相比较。方法对25例安装Qinming 2312S/M起搏器的患者进行术后即刻和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起搏参数变化进行记录,并与其它三组(各25例)分别安装进口... 目的观察国产Qinming 2312S/M型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应用特点及随访参数,并与进口起搏器相比较。方法对25例安装Qinming 2312S/M起搏器的患者进行术后即刻和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起搏参数变化进行记录,并与其它三组(各25例)分别安装进口单腔起搏器美敦力RES01、圣犹达2402或百多力Axios S的患者相应的起搏参数进行比较,随访患者病情以及起搏参数变化。结果 4组患者手术即刻和术后3个月、6个月的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阻抗和波幅)相互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Qinming 2312S/M起搏器的临床疗效不亚于同类型进口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 起搏阈值 临床随访
下载PDF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植入术中的阈值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盛琴慧 杨俊娟 +1 位作者 杨平 丁燕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6期499-500,共2页
目的观察主动固定螺旋电极的起搏阈值在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变化规律。方法72例共植入74根螺旋电极。电极到位后,分别测试螺旋旋出前后的起搏阈值。结果螺旋旋出前的起搏阈值为0.56±0.30V,旋出后即刻为0.97±0.49V,旋出后5... 目的观察主动固定螺旋电极的起搏阈值在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变化规律。方法72例共植入74根螺旋电极。电极到位后,分别测试螺旋旋出前后的起搏阈值。结果螺旋旋出前的起搏阈值为0.56±0.30V,旋出后即刻为0.97±0.49V,旋出后5,10min分别为0.46±0.29V和0.36±0.20V。与旋出前相比,旋出后即刻的阈值明显增高(P〈0.01)。随后阈值逐渐下降,在旋出后5min可基本恢复至旋出前水平。同时右室不同部位的起搏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螺旋旋出前后阈值变化明显,5~10min后达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起搏 主动固定电极 起搏阈值
下载PDF
房颤冷冻消融中右侧膈神经稳定起搏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铮 贺嘉 +8 位作者 方丕华 陈雄彪 周公哺 李崇强 唐闽 张竟涛 贾玉和 任岚 张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右侧膈神经麻痹是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时最常见并发症。消融时监测膈神经活动是预防该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通过测量上腔静脉区域起搏阈值和不同部位起搏的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的方法,探讨膈神经的影像学的最佳起搏部位。方... 目的右侧膈神经麻痹是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时最常见并发症。消融时监测膈神经活动是预防该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通过测量上腔静脉区域起搏阈值和不同部位起搏的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的方法,探讨膈神经的影像学的最佳起搏部位。方法前瞻性入选了32例接受冷冻球囊治疗的房颤患者。将可调弯标测电极导管以倒"U"字形放置到上腔静脉区域,使导管头端指向上腔静脉游离壁侧,右前斜造影判断上腔静脉形态,以及前壁、游离壁和后壁三个位点,将胸锁关节下第一、第二和第三椎间隙分别定义为上腔静脉区域的上、中、下三段。在各部位予以膈神经起搏(固定脉宽2 ms、起搏周长1 000 ms),通过改良的Ⅰ导联监测起搏膈神经时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检测各部位起搏阈值和各部位起搏输出5 m A时,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的大小。结果采用倒"U"字形放置膈神经起搏导管可以达到稳定起搏。在32例患者中没有患者出现持续性膈神经麻痹。起搏位点共285个。可以发生膈神经夺获的位点占61.4%(175/285)。游离壁、后壁能够发生膈神经夺获的起搏位点显著多于前壁[游离壁为80.0%(76/95)、后壁为84.2%(80/95)、前壁为20.0%(19/95),P<0.001]。改良Ⅰ导联记录的后壁和游离壁起搏能够记录到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的起搏点显著多于前壁起搏点(P<0.001)。膈神经起搏阈值和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存在负相关性(r=-0.267,P=0.005)。结论通过倒"U"字形放置起搏导管于上腔静脉的后壁和游离壁,可以达到稳定的膈神经起搏。在起搏阈值最低的部位进行起搏可以展现更加清晰的膈肌复合运动动作电位,有助于冷冻消融时监测膈神经麻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膈神经麻痹 膈神经起搏 起搏阈值 复合运动动作电位
下载PDF
左束支区起搏治疗宽QRS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钱志宏 乔思芬 +1 位作者 蒋俊 孙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对宽QRS波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AF)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对10例慢AF宽QRS波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希氏束旁左束支区起搏及右室心尖部永久起搏器(DDD)起搏治疗。记录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QRS波宽度。于术中...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对宽QRS波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AF)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对10例慢AF宽QRS波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希氏束旁左束支区起搏及右室心尖部永久起搏器(DDD)起搏治疗。记录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QRS波宽度。于术中、术后7 d、30 d、3月及6月测定起搏电极的参数、检测脑钠肽水平以及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房直径及左室直径、心脏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左束支区起搏电极植入X线曝光时间长于右室心尖部电极植入时间。与术前相比,左束支区起搏患者术后QRS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后脑钠肽显著下降,左房直径及左室直径明显缩小,心脏射血分数显著提高。左束支区起搏参数与心尖部位起搏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起搏电极阻抗、感知与起搏阈值较术中明显下降。经过随访,未发现左束支起搏电极有老化及电极脱位现象。结论慢AF宽QRS波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行希氏束旁左束支区起搏,并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 起搏 心房颤动 心功能不全 阈值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单中心经验总结 被引量:5
6
作者 匡晓晖 张曦 +6 位作者 高晓龙 魏飞宇 王礼琳 崔艳菊 郭嘉 马涛 范洁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短期安全性。方法研究自2019年12月到2020年9月前瞻性入选36例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均符合指南推荐Ⅰ类或Ⅱ类VVIR起搏适应证。通过观察起搏参数及症状改善的情况评... 目的探讨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短期安全性。方法研究自2019年12月到2020年9月前瞻性入选36例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均符合指南推荐Ⅰ类或Ⅱ类VVIR起搏适应证。通过观察起搏参数及症状改善的情况评估其有效性,观察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短期安全性。结果36例患者均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成功率100%。其中男25例(69%,25/36),年龄(73±14)岁,年龄范围15~87岁,随访(6±3)个月。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8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2例,二度Ⅱ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6例。术中起搏阈值为(0.46±0.21)V/0.24 ms,感知为(10.8±4.5)mV,阻抗为(871±268)Ω,术后随访3个月感知及阈值均平稳,阻抗在3个月的随访中较术中明显下降[(813±197)Ω对(689±149)Ω,P=0.01]。术后24 h血管彩超检查发现股静脉穿刺点处静脉血栓11例(11/36,31%),抗凝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栓均消失,未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后果。未发现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的血管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24 h出现阈值升高,术后1个月阈值恢复正常。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短期安全性好,但其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无导线起搏 起搏阈值
原文传递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日健 黄瑞娜 +5 位作者 吴铿 游琼 叶少强 李上海 闫海 郑锡锋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2期187-188,共2页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26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起搏器阈值升高分为起搏器阈值升高组﹙A组,92例﹚及起搏器阈值正常组﹙B组,7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阈值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26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起搏器阈值升高分为起搏器阈值升高组﹙A组,92例﹚及起搏器阈值正常组﹙B组,7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分析起搏器阈值升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起搏阈值正常组比较,起搏阈值升高组冠心病、充血性心衰、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等因素发生率明显增加,且起搏阈值升高与上述因素具有相关性。结论冠心病、糖代谢异常、充血性心衰、高脂血症等常见病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其起搏器阈值升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考虑可能与心肌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起搏阈值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糖代谢异常 高脂血症
下载PDF
粘膜麻醉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施冰 陶华璇 +2 位作者 陈芳 江洪 李建军 《起搏与心脏》 1990年第4期175-176,共2页
采用1%Dicainae行食管电极周围粘膜麻醉,对20例在食管调搏术中有不同程度痛苦者进行用药后观察。用药后患者疼痛感减轻或消失。起搏阈值由25.2±7V降至19.4±6.4V(P<0.001)。而对心率、窦房传导时间、窦房结恢复时间、校正... 采用1%Dicainae行食管电极周围粘膜麻醉,对20例在食管调搏术中有不同程度痛苦者进行用药后观察。用药后患者疼痛感减轻或消失。起搏阈值由25.2±7V降至19.4±6.4V(P<0.001)。而对心率、窦房传导时间、窦房结恢复时间、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房室结功能不应期及有效不应期、左房有效不应期及相对不应期等电生理参数无明显影响(P>0.05)。笔者认为食管调搏术中应用粘膜麻醉可减少电刺激所致不良反应,有利于电极与食管壁接触,故而能降低起搏阈值,减轻病人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心房调搏 粘膜麻醉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心律平和胺碘酮对心脏起搏阈值和强度—脉宽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景峰 朱纯石 梅伯英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观察心律平和胺碘酮对正常麻醉狗的心脏起搏阈值(PT)和强度-脉宽曲线(SDC)的影响,结果表明:心律平使正常麻醉下的狗的PT升高、SDC上移及起搏器的安全范围降低;而胺磺酮无此作用,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心律平 胺碘酮 起搏阈值 心脏
下载PDF
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术中起博阈值和心肌损伤标记物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艳 刘凡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6-982,共7页
为了研究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术中起博阈值的变化,以及对植入部位心肌的损伤程度,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症状型心动过缓患者,成功植入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通过观察螺旋电极旋出前、旋出即刻、旋出后起博阈值的变化规律以及... 为了研究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术中起博阈值的变化,以及对植入部位心肌的损伤程度,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症状型心动过缓患者,成功植入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通过观察螺旋电极旋出前、旋出即刻、旋出后起博阈值的变化规律以及比较术前术后的心肌酶指标变化情况,发现主动固定电极旋出前起搏阈值为(0.31±0.21)V,而在旋出即刻显著升高至(0.81±0.32)V,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在10min时起博阈值下降至(0.34±0.17)v,己基本恢复至旋出前水平(p〉0.05)。此外,术后24h时的心肌酶的五个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在72h时其差异己与术前无显著性。通过对单根组与双根组5个心肌酶指标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方案都是短时间内会对起搏阈值和心肌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允许的范围时间内均可恢复,因此该方案可为临床治疗心率不齐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固定电极 起搏器植入 起搏阈值 心肌酶
原文传递
心脏电击转复对永久起搏器起搏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祁述善 刘启明 周胜华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及心内心脏电击转复对永久起搏器起搏阈值的影响。方法观察5例体外直流同步及5例非同步电击转复前后起搏阈值及起搏导线阻抗的变化,以及3例ICD使用者上述起搏参数的变化。结果13例均一次电击转复成功。体外直流同步及非同... 目的探讨体外及心内心脏电击转复对永久起搏器起搏阈值的影响。方法观察5例体外直流同步及5例非同步电击转复前后起搏阈值及起搏导线阻抗的变化,以及3例ICD使用者上述起搏参数的变化。结果13例均一次电击转复成功。体外直流同步及非同步电击转复后,10例中有8例起搏阈值增高(均使用单极心室起搏导线),2例无明显改变(均使用双极心室起搏导线);ICD行心内电击转复3例,起搏阈值无明显改变(患者先前植入的均为单极心室导线)。所有13例的起搏导线阻抗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结论体外心脏电击转复有可能使永久起搏器的起搏阈值增高,尤其采用单极导线的患者,事先宜将起搏器的输出电压及脉冲宽度适当调高。对起搏依赖患者应作好及时更换起搏导线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电击转复 永久起搏器 起搏阈值 电容量 双向电流
下载PDF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心室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慧 李忠杰 屈百鸣 《心电与循环》 2017年第6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究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心室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资料,分析心室起搏的发生率、导管放置深度、起搏的有效性和起搏阈值。结果 1617例受检者中,起搏心房组1 559(96.41%)例,... 目的探究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心室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资料,分析心室起搏的发生率、导管放置深度、起搏的有效性和起搏阈值。结果 1617例受检者中,起搏心房组1 559(96.41%)例,起搏心室组58例(3.58%)。起搏心房组插管深度(40.02±1.39)mm,起搏阈值(15.18±3.83)V。起搏心室组插管深度(39.67±2.15)mm,起搏阈值(16.34±3.71)V。其中,心室起搏阈值大于心房起搏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8,P<0.05)。心室起搏均为间歇性,多发生在长间期后,无法进行S_1S_1,S_1S_2程控心室起搏刺激。未发现因心室起搏诱发的心动过速。结论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中难以实施心室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电生理检查 经食管心室起搏 起搏阈值
下载PDF
主动固定电极3830与传统主动电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辉 王波 +2 位作者 王莹惠 李述峰 栾颖 《心脏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观察3830主动固定电极在临床心脏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012年在我院植入永久性人工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患者225例,包括3830主动固定电极组134例和5076主动固定电极组91例。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 目的观察3830主动固定电极在临床心脏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012年在我院植入永久性人工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患者225例,包括3830主动固定电极组134例和5076主动固定电极组91例。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和3年的起搏参数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心房起搏参数比较,3830主动固定电极组起搏阈值和阻抗在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均高于5076主动固定电极组(P<0.05,P<0.01),感知参数无明显差异。心室电极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起搏参数比较,感知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起搏阈值在术中及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830组心房电极在心房不同部位的起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年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830主动固定电极在临床心脏起搏治疗中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主动固定电极 阈值 阻抗 并发症
下载PDF
Zephyr5826起搏器心房自动阈值管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司海龙 林文华 +5 位作者 张峰 王晓冬 史宏岩 宋振国 刘菁晶 任自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Zephyr5826起搏器心房自动阈值管理(ACM)功能的开启情况、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置入Zephyr5826起搏器患者68例,于置入术后第1,7天及1,2,3,6个月时随访程控,观察ACM功能的开启情况,手工测试心房起搏阈值并与ACM功能测定... 目的动态观察Zephyr5826起搏器心房自动阈值管理(ACM)功能的开启情况、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置入Zephyr5826起搏器患者68例,于置入术后第1,7天及1,2,3,6个月时随访程控,观察ACM功能的开启情况,手工测试心房起搏阈值并与ACM功能测定的值进行比较。结果 68例均完成随访。随访期内35例(51.50%)成功开启ACM功能,其中术后第1,7天及1,2,3个月时开启例数分别为14例(20.6%)、21例(30.9%)、26例(38.2%)、28例(41.2%)和32例(47.1%)。手工测试与ACM测试的心房阈值无差异。33例因起搏器自动测定心房刺激除极波(ER)过小不推荐开启ACM功能。随访期间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Holter)均未见心房失夺获及感知不良。与普通电压和高电压起搏相比,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在心房输出方面分别节省50%,88%的能量消耗。结论 Zephyr5826起搏器ACM功能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低能量起搏心脏。部分患者术后因起搏器测定心房ER过小未能开启ACM功能,但在随访过程中ACM的开启比例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 起搏阈值 自动阈值测试 心房阈值管理
下载PDF
Leadless Cardiac Pacemaker: Does Anatomical Position at Implant Affect Long-Term Electrical Performance?
15
作者 John Ip Abdul R. Safadi +6 位作者 Randy Ip Matthew Gaskill Rajesh Banker Derek Exner Srinivas Dukkipati Mayer Rashtian Imran Niazi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年第11期500-508,共9页
Background: The Nanostim {trade mark, serif} Leadless Cardiac Pacemaker (LCP) has been shown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in human clinical trials. Since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effect of implant location on LC... Background: The Nanostim {trade mark, serif} Leadless Cardiac Pacemaker (LCP) has been shown to be safe and effective in human clinical trials. Since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effect of implant location on LCP performan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anatomic position affects the long-term pacing performance of the LCP. Methods: Patients who enrolled in the Leadless II IDE Clinical Trial and had finished 6 months follow up (n = 479)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The implanting investigators determined the LCP final position under fluoroscope, which was categorized into three groups: RV apex (RVA, n = 174), RV apical septum (RVAS, n = 101), and RV septum (RVS, n = 204) (Figure 1). Data on capture threshold (at a 0.4 ms pulse width), R-wave amplitude and impedance were analyzed at implant, hospital discharge and 2 weeks, 6 weeks, 3 months and 6 months post-implant. Results: At implant, the mean capture thresholds in the RVA, RVAS and RVS were 0.77 ± 0.45, 0.81 ± 0.61 and 0.78 ± 0.59 volts, respectively. R-wave amplitudes were 8.0 ± 3.0 mV, 7.7 ± 2.9 mV and 7.6 ± 2.9 mV, respectively. Impedance values were 727 ± 311, 765 ± 333, and 677 ± 227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among the 3 implant locations in capture threshold or R-wave amplitudes at 6 months (P > 0.06);however, all 3 performance parameter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ver time (P < 0.001). Conclusions: The LCP implant location does not affect capture thresholds or R-wave amplitudes at 6 months, and there is little effect on impedance. Although implant location does not appear to be a predictor of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dditional long-term data will help guide optimal implant 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ing LEAD Location Leadless pacing LEAD Impedance pacing threshold R-Wave AMPLITUDE
下载PDF
单中心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梦威 胡一东 +3 位作者 杨柳 胡凯 苏浩 徐健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2-15,20,共5页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2020年1月到2022年4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22例患者,通过观察术中、术后起搏参数、心电图特点及并发症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共22例患者...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2020年1月到2022年4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22例患者,通过观察术中、术后起搏参数、心电图特点及并发症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共22例患者均完成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成功率100%,其中男性17例,年龄14~85岁,随访3~31个月。其中三度房室阻滞8例、二度Ⅱ型房室阻滞2例、高度房室阻滞2例、心房颤动伴长间期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例。其中5例起搏器囊袋感染、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起搏器装置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术者起搏器阈值为:0.68±0.26V/0.24ms,感知为8.67±2.63m V,阻抗为780±154Ω,术后随访3个月感知及阈值均平稳,分别为:0.52±0.32V/0.24ms,10.23±3.13mV,690±112Ω。术前心电图QRS时限78~143ms、电轴-62°~118°,术后心电图QRS时限87-182ms、电轴-70°~70°。术后1例出现腹股沟穿刺点皮下血肿,未见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成功率高,安全性高,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 起搏阈值 起搏心电图
原文传递
心房起搏阈值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志华 宋建平 +1 位作者 汪康平 蒋文平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4年第4期194-195,共2页
对33例植入心房电极者进行起搏阈值的随访,结果表明:起搏阈值峰值为1.44±0.74V/0.5ms,出现在植入后两周内;慢性期起搏阈值为1.22±0.40V/0.5ms;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慢性期起搏阈值(1.... 对33例植入心房电极者进行起搏阈值的随访,结果表明:起搏阈值峰值为1.44±0.74V/0.5ms,出现在植入后两周内;慢性期起搏阈值为1.22±0.40V/0.5ms;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慢性期起搏阈值(1.70士0.37V/0.5ms)明显高于不伴器质性心脏病者(1.16±0.37V/0.5ms),P<0.01;激素电极的起搏阈值峰值(1.12±0.29V/0.5ms)和慢性期起搏阈值(0.77±0.17V/0.5ms)均显著低于非激素电极(1.80±0.68V/0.5ms和1.40±0.33V/0.5ms),P<0.05及0.001。提出在非特殊情况下,将出厂时的电能由5.0V/0.5ms降至2.5V/0.5ms既可保证有效起搏,又可节省电能,从而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心房起搏 电极 起搏 起搏阈值
原文传递
永久性希氏束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孝元 符晓宁 杜雷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32期168-171,共4页
希氏束起搏(HBP)是唯一能模拟正常心脏激动和传导的起搏方式,是最生理性的心室起搏方式,相比传统的右心室起搏(RVP)和双心室起搏(BVP)可获得更好的电和机械同步性。本例患者为慢性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因左右心室收... 希氏束起搏(HBP)是唯一能模拟正常心脏激动和传导的起搏方式,是最生理性的心室起搏方式,相比传统的右心室起搏(RVP)和双心室起搏(BVP)可获得更好的电和机械同步性。本例患者为慢性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因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导致心脏明显扩大,反复发作心力衰竭住院治疗,有明确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指征。成功植入HBP后以极低的起搏阈值(0.2 V/0.4 ms)纠正了CLBBB,术后随访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但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患者体表心电图突然出现QRS波增宽伴形态改变,继续随访1年后,体表心电图最终演变成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推测可能与HBP电极植入过程中损伤了右束支有关。本病例为HBP纠正慢性心力衰竭伴CLBBB提供了远期预后结果和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右心室起搏 双心室起搏 心力衰竭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再同步治疗 起搏阈值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下载PDF
左心室起搏阈值管理功能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浩 佟佳宾 +3 位作者 邹彤 王志蕾 顾成圻 杨杰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目前在国内使用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中,仅美敦力公司的Concerto具有左心室起搏阈值管理(LVCM)功能。本文初步探索植入Concerto患者,LVCM功能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5例药物治疗无... 目的目前在国内使用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中,仅美敦力公司的Concerto具有左心室起搏阈值管理(LVCM)功能。本文初步探索植入Concerto患者,LVCM功能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了Concerto型CRT—D,术后打开LVCM功能,起搏器自动记录每天起搏阈值变化情况,并在每一个随访时间点收集LVCM自动测算的左心室起搏阈值并与人工测算值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在满足测试条件后自动开启LVCM功能,并在事先设置的时间点自动测试起搏阈值,根据阈值自动调整输出;术后1~2个月起搏阚值波动较大。LVCM测算的左心室起搏阈值与手动测算值完全符合率为83.3%(20/24),如果按差值0.5V计算,二者符合率为96.8%(23/24)。结论LVCM功能与手工测试具有很高的符合率;使用此功能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左心室或双心室有效同步起搏,对提高CRT术后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起搏阈值管理 起搏 阈值
原文传递
静脉盐酸地尔硫卓对起搏阈值及心内电信号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述斌 沈有录 +2 位作者 帕尔哈提.吐尔逊 李岚 李秀芬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盐酸地尔硫卓对起搏阈值及心内电信号振幅的影响。方法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1~3天的患者133例,静脉注射盐酸地尔硫卓注射液10 mg,间隔10 min后重复给药10 mg,采取体外程控仪,测定用药前及用药后30,60,120,240 min时的心房、... 目的探讨静脉盐酸地尔硫卓对起搏阈值及心内电信号振幅的影响。方法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1~3天的患者133例,静脉注射盐酸地尔硫卓注射液10 mg,间隔10 min后重复给药10 mg,采取体外程控仪,测定用药前及用药后30,60,120,240 min时的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及P波、R波振幅。结果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段的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及P波、R波振幅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注射盐酸地尔硫卓对急性期起搏阈值及心内电信号振幅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盐酸地尔硫卓 起搏阈值 QRS波振幅 P波振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