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起搏器联合β-阻滞剂治疗长QT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宋耀明 黄岚 +1 位作者 李爱民 耿召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联合β-阻滞剂治疗长Q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口服心得安治疗9例确诊的长QT综合征患者,比较服药前后QTc及心脏事件(晕厥或非致命性心脏骤停)发作情况。心得安治疗过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Ⅰ、Ⅱ、Ⅲ度...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联合β-阻滞剂治疗长Q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口服心得安治疗9例确诊的长QT综合征患者,比较服药前后QTc及心脏事件(晕厥或非致命性心脏骤停)发作情况。心得安治疗过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Ⅰ、Ⅱ、Ⅲ度)者植入DDD起搏器。结果心得安治疗后患者的QTc明显缩短[(512.6±48.6)ms、(544.3±48.4)ms,P<0.05],用药前后心脏事件年发生次数及发生率明显降低[(3.5±3.6)、(0.9±1.1),P<0.01及(0.86±0.92)、(0.34±0.69),P<0.01]。心得安治疗中,9例患者植入DDD起搏器。程控起搏的低限频率为(86±7.8)次/min,9例患者的QTc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仅有1例患者复发晕厥。结论β2阻滞剂、起搏器联合治疗可使9例患者中的8例无症状,提示这种联合疗法可为这组高危患者提供长期的合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治疗 长QT综合征 Β阻滞剂 心脏事件
下载PDF
快慢综合征起搏与消融治疗的个体化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龙宇祥 匡雪 +3 位作者 车金航 王春萍 崔狄宇 刘增长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心脏起搏器植入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快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但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的临床获益。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回顾性研究表明,多数快慢综合征患者接受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后,不再需要起搏器植... 心脏起搏器植入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快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但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的临床获益。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回顾性研究表明,多数快慢综合征患者接受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后,不再需要起搏器植入治疗。但是,快慢综合征的病因复杂,房颤只是其中之一,且基于肺静脉隔离的房颤消融手术有一定复发风险,故消融治疗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快慢综合征患者。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快慢综合征起搏与消融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疾病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慢综合征 窦房结功能障碍 导管消融 起搏器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的起搏治疗进展
3
作者 耿传良 郭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310-313,共4页
心房颤动是室性早博后第二位的心律失常,起搏治疗心房颤动目前已成为难治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治疗途径。本文结合文献对心房颤动起搏治疗的方法、研究状况、适应证、优缺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进展 起搏治疗 心律失常 室性早博 有效治疗 研究状况 难治性 适应证 优缺点
下载PDF
右心室流入道起搏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
4
作者 张贵生 张婷婷 李隆贵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5期29-30,32,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QRS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随意选用4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将患者起搏时QRS时限<133ms的分为A组(n=28);... 目的观察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QRS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随意选用4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将患者起搏时QRS时限<133ms的分为A组(n=28);起搏时QRS时限≥133ms的分为B组(n=16),测量起搏器植入时、起搏3个月和6个月不同时期,QRS时限、血浆心钠肽(BNP)、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术后即刻测两组QRS时限、BNP值和心脏超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QRS时限、LVDd、BNP,B组明显高于A组,而EF、SV、CO,B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右室流入道起搏部位QRS时限和心功能密切相关,QRS时限越宽,心功能纠正就越不明显或心衰进一步加重,反之,QRS时限越窄,心功能改善就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入道 起搏治疗 QRS时限 心功能
下载PDF
儿童左室高位侧后壁心外膜起搏对心功能的远期影响
5
作者 曾梓亮 曾少颖 +2 位作者 许刚 伍洋子 张智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9-493,共5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接受长期左室高位侧后壁心外膜起搏治疗后患儿左心室功能改变情况,探讨最佳的心外膜电极植入位置。方法 回顾2008年1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6例植入左室心外膜起博电极患儿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情况及超声检查结果,并对... 目的 观察和分析接受长期左室高位侧后壁心外膜起搏治疗后患儿左心室功能改变情况,探讨最佳的心外膜电极植入位置。方法 回顾2008年1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6例植入左室心外膜起博电极患儿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情况及超声检查结果,并对患儿两次超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例患儿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术后31例、先天性及心肌炎后缓慢性心律失常25例。首次起搏器治疗中位年龄3.25岁,随访中位时间1.63年。超声检查显示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分别为(66.39±9.96)%和(25.48±7.22)mm,末次随访为(69.32±7.13)%和(23.44±6.2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Z评分为-1.42(-4.67~0.89)和0.06(-2.39~2.72),相比术前的0.16(-1.31~2.83)和-1.88(-4.48~0.10)均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室高位侧后壁起搏能够有效保护和改善左室功能,是儿科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电极理想的心外膜植入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功能 心外膜 起搏治疗 Z评分
下载PDF
右心室流入道起搏QRS波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贵生 张婷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0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QRS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随意选用4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将患者起搏时QRS时限<133m s的分为A组(n=28)... 目的观察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QRS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随意选用4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将患者起搏时QRS时限<133m s的分为A组(n=28);起搏时QRS时限≥133m s的分为B组(n=16),测量起搏器植入时、起搏3个月和6个月不同时期,QRS时限、血浆心钠肽(BNP)、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术后即刻测两组QRS时限、BNP值和心脏超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QRS时限、LVDd、BNP,B组明显高于A组,而EF、SV、CO,B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右室流入道起搏部位QRS时限和心功能密切相关。QRS时限越宽,心功能纠正就越不明显或心衰进一步加重;反之,QRS时限越窄,心功能改善就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入道 起搏治疗 QRS时限 心功能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及其心脏起搏治疗现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毓秀 贾镭 +4 位作者 张峻 李佳 宋卫华 窦克非 尹栋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情形并不少见,此类心律失常多数可在缺血病因纠正后恢复,但也可能进展为不可逆性的传导异常。患者的预后与心肌梗死的部位、传导异常的类型以及再灌注治疗的时效等密切相关。心脏起搏器是症状性或致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情形并不少见,此类心律失常多数可在缺血病因纠正后恢复,但也可能进展为不可逆性的传导异常。患者的预后与心肌梗死的部位、传导异常的类型以及再灌注治疗的时效等密切相关。心脏起搏器是症状性或致命性心动过缓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心肌梗死急性期心律失常的演变存在逆转、进展或反复等可能,起搏器的实际应用仍面临诸多难以决策的问题,权威指南之间亦有争议。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以及起搏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治疗
下载PDF
体表胃肠起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陈腾千 姜丽华 +4 位作者 蒋义贵 张生君 罗佳 胡永敏 尤丽财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 探讨体表胃肠起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GERD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和依托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增加体表胃肠起搏治疗。... 目的 探讨体表胃肠起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GERD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和依托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增加体表胃肠起搏治疗。两组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监测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及4-s完整松弛压(4sIRP)、远端潜伏期(DL)和远端收缩积分(DCI)等食管蠕动波参数,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临床症状积分、LESP及食管蠕动波参数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烧心、反酸、嗳气、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上腹胀和胸痛7个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降低,LESP、4sIRP、DL和DCI升高(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及反酸、嗳气、上腹胀和胸痛4个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LESP、4sIRP、DL和DC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80.0%)(P<0.05)。结论 GER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表胃肠起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增强LESP及食管蠕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体表胃肠起搏治疗
原文传递
培土生金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蒋艳丽 周淼 《河南中医》 2021年第6期889-892,共4页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培土生金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显著降低、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延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满意度、疗效满意度等水平均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急性加重次数(0.52±0.34)次,低于对照组的(1.02±0.6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土生金法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延长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培土生金法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 补肺健脾方
下载PDF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期体外胃肠起搏治疗的康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玉兰 齐科雷 +3 位作者 苏宏伟 王倩 闫国荣 陈桂林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23期3660-3663,共4页
目的分析体外胃肠起搏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期康复的影响作用与特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胸二科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105例年龄≥60岁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 目的分析体外胃肠起搏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期康复的影响作用与特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胸二科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105例年龄≥60岁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50例。结果试验组患者全麻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9.56±4.18)h、(15.70±5.03)h、(4.16±1.58)d和(2.2±1.2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早期下床活动完成率54.0%,首次下床活动距离(13.13±9.74)m,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0.52±14.66)h,则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外胃肠治疗对老年胃癌全麻术后住院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早期下床活动等具有快速康复的效果,成本效益产出良好,建议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快速康复 术后住院期 体外胃肠起搏治疗 老年患者
下载PDF
临时双腔起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一例报道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家琦 齐晓勇 张飞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1期129-131,共3页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特别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时起搏器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实现心脏房室运动的同步性、改善患者心功能。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特别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时起搏器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实现心脏房室运动的同步性、改善患者心功能。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血运重建无明显效果,之后患者发生了急性心力衰竭,应用临时右心房、右心室双腔起搏治疗效果较好,以期为复杂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双腔起搏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埋藏式心律自动转复除颤器的无痛治疗
12
作者 蔡琳 田芸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期380-383,共4页
埋藏式心律自动转复除颤器是近年来发明的一种针对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埋藏式心律自动转复除颤器的无痛治疗主要指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即通过发放比室性心动过速频率更快的短阵快速起搏来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同时并不增加... 埋藏式心律自动转复除颤器是近年来发明的一种针对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埋藏式心律自动转复除颤器的无痛治疗主要指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即通过发放比室性心动过速频率更快的短阵快速起搏来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同时并不增加患者痛苦。其中,针对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最为有效。其最基本的快速起搏方式包括:猝发起搏、扫描起搏、递增起搏及复合起搏。无痛治疗的设置包括频率分区、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参数及其他辅助功能等。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是终止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心律自动转复除颤器 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 无痛治疗
下载PDF
双心室起搏室间间期优化新算法的研究
13
作者 刘汉雄 邓晓奇 +3 位作者 蔡琳 李锦 童琳 邓珏琳 《华西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提出双心室起搏室间间期(VV)优化新算法,并验证其合理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2月间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并接受双心室起搏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41例,根据心脏电-机械耦联的原理,将体表心电图和... 目的提出双心室起搏室间间期(VV)优化新算法,并验证其合理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2月间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并接受双心室起搏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41例,根据心脏电-机械耦联的原理,将体表心电图和超声指标的数量关系用新公式来表述,通过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来比较新算法与传统方法的差异。结果 41例患者均分别采用新算法、传统超声法及腔内心电图法进行VV优化,测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TI)并统计耗时。经方差分析显示新算法的AVTI[(22.32±3.48)cm]优于传统腔内心电图法的AVTI[(19.22±3.07)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算法的耗时[(18.80±3.30)min]较传统超声法的耗时[(203.81±20.12)min]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算法用于双心室起搏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VV优化准确、快速,具有合理性及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室起搏 室间间期 优化算法
原文传递
智能化及抗心房颤动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黄建飞 林刚 +4 位作者 施林生 管耘园 王世襄 华守明 徐云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5期373-374,377,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程序起搏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方法:对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置入Vitatron Selection900E(AF2.0)型起搏器,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试验,将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1月作普通双腔起搏作为空白对照,术后第2月起根据患者房颤发作不同特... 目的:探讨心房程序起搏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方法:对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置入Vitatron Selection900E(AF2.0)型起搏器,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试验,将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1月作普通双腔起搏作为空白对照,术后第2月起根据患者房颤发作不同特点打开相应房颤起搏治疗模式。并记录阵发性房颤事件数、总数、总持续时间及房颤负荷。结果:比较患者术后1月与术后第2、3月的阵发性房颤事件数(10.21±6.37 vs 7.53±4.83)、房颤阵发总数(114.52±97.65vs 86.56±52.17)、房颤总持续时间(5.77±3.62 vs 4.13±2.35)、房颤负荷(24.36%±15.23%vs 18.21%±11.57%)均降低(P均<0.05)。结论:心房程序起搏能够减少阵发性房颤事件的发生,降低房颤负荷,有望成为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阵发性 起搏器 心房程序起搏
下载PDF
应用特殊起搏程序减少心房颤动负荷的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雯晴 张逸群 +2 位作者 王蔚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评估植入具有特殊起搏程序(PPTs)的起搏器后,个性化开启PPTs对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入选42例慢快综合征患者均植入Vitatron T70A1、C70A3型心脏起搏器。出院前打开最小化心... 目的评估植入具有特殊起搏程序(PPTs)的起搏器后,个性化开启PPTs对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入选42例慢快综合征患者均植入Vitatron T70A1、C70A3型心脏起搏器。出院前打开最小化心室起搏程序(RVP)。3个月(诊断期)后随访,若房颤前1 min房性早搏数≥2个的比例占所有房颤事件的70%以上则打开触发性PPTs,其余则打开持续性PPTs。继续随访3个月(治疗期)后,用程控仪调出起搏器内的相关数据作统计分析。随访期内保持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变。结果 42例中,40例完成整个随访,2例失访,12例无房颤负荷,1例出现永久性房颤。PPTs对于房颤高负荷组(AF>5%)显著降低房颤负荷(8.3%vs 22.3%,P=0.0237)。心房起搏比例在治疗期明显高于诊断期(68.8%±24.2%vs 52.4%±26.0%,P=0.0213)。室率稳定功能显著降低房颤发生时的心室率变异性(13.7±8.3次/分vs 20.4±8.5次/分,P=0.0164)。多个房性早搏触发及复发型房颤为房颤发作的主要类型。结论慢快综合征患者选择具备PPTs的起搏器,并个性化程控PPTs对于降低房颤负荷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特殊起搏程序 慢快综合征 心房颤动负荷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散香 黄月好 +2 位作者 李金兰 梁玉珍 陈伟芳 《基层医学论坛》 2010年第18期483-484,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规范。方法对9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和预防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坚持进行规范化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及出院康复指导。结果本组9例患...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规范。方法对9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和预防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坚持进行规范化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及出院康复指导。结果本组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治疗的重要前提,详细的健康教育和细致的随访管理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