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53和p16基因过表达对人肺腺癌细胞株H1299生物学功能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卞春安 蒋琰华 +2 位作者 陆世民 许林 李忠佑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7-314,共8页
目的 p53及p16基因是肺腺癌的两种重要的驱动基因,但其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外源性突变型p53(p53mut)、野生型p53(p53wt)和p16基因过表达对人肺腺癌细胞株H1299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 目的 p53及p16基因是肺腺癌的两种重要的驱动基因,但其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外源性突变型p53(p53mut)、野生型p53(p53wt)和p16基因过表达对人肺腺癌细胞株H1299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p53mut、pIRES2-EGFP-p53wt和pIRES2-EGFP-p16,将H129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转染组(p53mut转染组、p53wt转染组、p53wt和p16联合转染组),空白对照组只加转染试剂,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转染组转染含目的基因的过表达载体。蛋白质印迹法验证质粒载体转染效果,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划痕试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真核表达载体质粒经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蛋白质印迹法证实,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的H1299细胞不表达p53和p16蛋白。转染组的H1299细胞成功过表达目的基因(p53mut、p53wt及p16)。CCK8实验提示,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在细胞增殖能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mut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53wt转染组及p53wt、p16共转染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且以后者下降更为明显,P<0.001。划痕试验提示,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在迁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mut转染组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53wt转染组及p53wt、p16共转染组细胞迁移能力减弱,且以后者下降更为显著,P<0.001。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提示,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mut转染组细胞侵袭能力增强,p53wt转染组及p53wt、p16共转染组细胞侵袭能力减弱,且以后者减弱更为明显,P<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G1期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wt转染组及p53wt、p16共转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突变型p53 野生型p53 p16
原文传递
血脂异常与p53突变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刘伟龙 么童童 +3 位作者 胡瑞琦 石洪堂 陈迎港 刘志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9期3236-3240,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血脂异常情况及血脂异常与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术前未行任何相关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共136例,其中p53野生型64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血脂异常情况及血脂异常与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术前未行任何相关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共136例,其中p53野生型64例,p53突变型72例。收集入院首次空腹大生化的血脂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收集患者术后病理参数,分析其与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高于p53野生型子宫内膜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C:OR=0.959,95%CI 0.253~3.757,P=0.952,TG:OR=1.398,95%CI 0.703~2.965,P=0.357,低密度脂蛋白(LDL):OR=8.205,95%CI 1.472~50.567,P=0.019,HDL:OR=2.252,95%CI 0.373~14.255,P=0.378。ROC分析LDL预测发生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0.828,特异度为0.792,最佳截断值为2.41 mmol/L,曲线下面积为0.843。p53野生型与突变型子宫内膜癌在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肌层浸润深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L是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预测价值较高,且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预后较差,有望成为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型和恶性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血脂异常 p53突变型 恶性程度
下载PDF
聚焦超声治疗对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模型大鼠外阴皮肤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突变型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范艺巾 唐华均 +1 位作者 刘瑶 李成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对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模型大鼠外阴皮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突变型p53(mt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28只外阴LSIL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及对照组(n=14)。治...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对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模型大鼠外阴皮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突变型p53(mt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28只外阴LSIL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及对照组(n=14)。治疗组予以聚焦超声辐照,对照组予超声假辐照(治疗仪无功率输出)。4周后取模型大鼠外阴皮肤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VEGF及mtp53表达。结果聚焦超声辐照/假照后4周治疗组92.86%(13/14)外阴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生理结构,对照组71.43%(10/14)进展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治疗组大鼠外阴皮肤中HIF-1α、VEGF及mtp53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聚焦超声可通过降低HIF-1α、VEGF及mtp53表达,改善局部组织微环境而安全、有效治疗大鼠外阴LS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治疗 大鼠 外阴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皮肤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突变型p53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CNA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沈鸿彬 穆芳 +2 位作者 郑发著 张利 王雷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CNA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食管正常组织中PCNA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CNA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不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CNA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食管正常组织中PCNA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CNA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不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食管癌组织中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FCM方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食管正常组织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到食管癌组织中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食管癌组织中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高表达的食管癌恶性度高,联合检测PCNA与突变型P53蛋白可以为食管癌诊断及判断恶性度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突变型p53 流式细胞术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大肠腺癌p53基因cDNA突变与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和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季晨阳 季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25-327,I045,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p53基因cDNA突变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对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采用PAb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检测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RT-PCR...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p53基因cDNA突变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对100例新鲜大肠腺癌组织采用PAb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检测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RT-PCR-SSCP检测p53基因cDNA突变,并比较它们间相互关系。结果:100例大肠腺癌中,76例PAb240单抗阳性(76%),51例p53基因cDNA突变阳性(51%);PAb240单抗反应与p53基因cDNA突变比较,两者皆阳性49%,两者中一者阳性29%,两者皆阴性22%(P<0.0001)。结论:p53基因cDNA突变与其基因蛋白产物结构改变高度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大肠肿瘤 p53基因 基因突变 CDNA
下载PDF
PITX1和突变型P53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任东红 赵治国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21期101-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PITX1和突变型P53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43例正常胃组织、27例肠上皮化生、19例不典型增生及22例胃癌中PITX1和突变型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胃组织,肠上皮化生... 目的探讨PITX1和突变型P53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43例正常胃组织、27例肠上皮化生、19例不典型增生及22例胃癌中PITX1和突变型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胃组织,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PITX1的表达逐渐降低,胃癌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突变型P53表达逐渐升高,胃癌组与正常组和肠上皮化生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与不典型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TX1与P53两种分子的异常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能为胃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生物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ITX1 突变型p53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抗突变型p53 Maxizyme的体外转录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7
作者 沈霞 孔心涓 +1 位作者 宋宇虎 林菊生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 :构建抗突变型p53Maxizyme(Mz)的体外转录和真核表达载体 ,为进一步探讨抗p53Mz的体外切割作用和在细胞内对突变型 p53的抑制作用打下了基础。 方法 :应用计算机设计针对肝癌细胞突变型 p53(mtp53) 2 4 9位密码子的Mz的基因片断 (... 目的 :构建抗突变型p53Maxizyme(Mz)的体外转录和真核表达载体 ,为进一步探讨抗p53Mz的体外切割作用和在细胞内对突变型 p53的抑制作用打下了基础。 方法 :应用计算机设计针对肝癌细胞突变型 p53(mtp53) 2 4 9位密码子的Mz的基因片断 (MzL和MzR) ,分别克隆入体外转录载体 pBSKU6中 ,命名为 pU6 -MzL和pU6MzR。应用PCR技术使 pU6 -MzR的酶切位点改变 ,亚克隆入 pU6 -MzL中 ,重组质粒命名为pU6 -Mz,同时构建靶基因mtp53的体外转录质粒 .再将嵌U6中的Mz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EGFP中 ,构建真核重组质粒pEGFP -Mz ,该质粒嵌于U6表达系统中 ,在体外由RNA聚合酶Ⅲ高效转录。结果 :测序结果提示成功构建了Mz的体外转录和真核表达载体。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针对突变型p53的Maxizyme的体外转录和真核表达载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突变型 p53Maxizyme 体外转录 真核表达载体 构建 鉴定 肝癌
下载PDF
去氢毛钩藤碱抗突变型p53(R273H)结直肠癌的体外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任泽昊 张彦 +2 位作者 刘东辉 孔德新 邱玉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54-3362,共9页
目的从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角度研究去氢毛钩藤碱(hirsuteine,HST)对突变型p53(R273H)结直肠癌的体外抗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价HST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丹酰尸胺(dansylcadaverine,MDC)染色... 目的从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角度研究去氢毛钩藤碱(hirsuteine,HST)对突变型p53(R273H)结直肠癌的体外抗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价HST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丹酰尸胺(dansylcadaverine,MDC)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自噬情况;Western blotting、qRT-PCR分析细胞中p53蛋白、mRNA表达水平和p53下游效应子的表达情况;放线菌酮(actidione,CHX)-chase实验检测p53蛋白半衰期;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实验检测p53与其下游靶基因p21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结果HST显著抑制突变型p53(R273H)结直肠癌HT29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杀伤性细胞自噬,缩短突变型p53(R273H)蛋白半衰期,诱导其发生MDM2介导的泛素-蛋白酶体降解,增强其与p21启动子的结合,并上调p21的mRNA表达。结论HST能够促进HT29细胞中突变型p53(R273H)降解并恢复p53野生型转录激活功能,其体外抗结直肠癌活性可能与p53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去氢毛钩藤碱 突变型p53(R273H) 蛋白酶体降解 p53野生型转录特性恢复
原文传递
p53抗癌基因在能量限制大鼠胰腺泡细胞的表达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樊可同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0-262,共3页
动物实验表明,能量限制动物比自由饮食动物有较长的寿命和较低的肿瘤发病率。为了在基因水平阐明产生此差异的原因,我们使用流动细胞计数仪,测定大鼠胰腺泡(PA)细胞p53抗癌基因的编码产物-p53阳性检出率,以比较能量限制... 动物实验表明,能量限制动物比自由饮食动物有较长的寿命和较低的肿瘤发病率。为了在基因水平阐明产生此差异的原因,我们使用流动细胞计数仪,测定大鼠胰腺泡(PA)细胞p53抗癌基因的编码产物-p53阳性检出率,以比较能量限制大鼠(能量摄入减少40%-CR)和自由饮食(ad)p53抗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d组突变型p53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同龄CR组(中年组:P<0.01,老年组:P<0.05),提示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能量摄入量有关。鉴于突变型p53在细胞中的含量升高,可导致正常型p53功能的减弱或失活,进而可引起细胞恶变,这或许是自由饮食动物有较高肿瘤发病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限制 胰腺泡细胞 p53抗癌基因 抗癌基因
下载PDF
P53和ATRX蛋白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表达的 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斌才 梁颖雯 +4 位作者 王春华 黄桂芳 徐伟玲 黄嘉裕 伏慧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10期2050-2056,共7页
目的:探讨P53和ATRX蛋白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广东同江医院病理科行手术切除胶质母细胞瘤后组织蜡块标本共62例(其中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12例,IDH1野生型胶质母... 目的:探讨P53和ATRX蛋白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广东同江医院病理科行手术切除胶质母细胞瘤后组织蜡块标本共62例(其中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12例,IDH1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50例),检测P53和ATRX蛋白在这两种不同基因分型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53蛋白在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率分别为75.00%(9/12)和30.00%(15/50),ATRX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16.67%(2/12)及94.00%(47/50),P53和ATRX蛋白在IDH1两种基因分型的胶质母细胞瘤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53及ATRX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4,P<0.01)。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DH1基因分型、年龄及性别是影响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生存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大部分的IDH1野生型的GBM的患者缺乏P53基因及ATRX基因的突变。IDH1野生型GBM是显著影响GBM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临床对成年GBM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 IDH1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 p53 ATRX 预后
下载PDF
胃腺癌突变型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谦和 徐丹 +1 位作者 纪竹青 范丽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4期571-573,共3页
目的研究突变型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突变型P53蛋白和PC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2例胃腺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分化程度... 目的研究突变型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突变型P53蛋白和PC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2例胃腺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中突变型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胃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与PCNA表达水平与胃腺癌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胃腺癌浸润深度无关(P>0.05)。胃腺癌组织中变型P53蛋白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突变型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胃腺癌恶性程度和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突变型 p53 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axizyme对肝癌突变抑癌基因p53的抑制作用
12
作者 李岩 林菊生 孔心涓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658-1662,共5页
目的:通过Maxizyme胞外、胞内及整体水平对肝癌突变抑癌基因p53的抑制作用,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探索一条新途径. 方法:应用计算机设计针对人肝癌突变抑癌基因p53 (mtp53)249位密码子的Maxizyme(Mz)和对照大酶asMz,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核... 目的:通过Maxizyme胞外、胞内及整体水平对肝癌突变抑癌基因p53的抑制作用,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探索一条新途径. 方法:应用计算机设计针对人肝癌突变抑癌基因p53 (mtp53)249位密码子的Maxizyme(Mz)和对照大酶asMz,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核酶的细胞外转录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应用RiboMAXTM large Scale RNA production systems胞外转录出核酶和靶基因,进行细胞外切割反应,检测大酶对mtp53的切割作用,同时检测对野生型p53(wtp53)是否具有切割作用.在脂质体LipofectanfineTM2000的介导下稳定转染含有突变型p53, 且突变位点在249位密码子的人肝癌细胞MHCC97,应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大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mtp53的抑制作用.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记录动物死亡时间,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和生存期图.RT- PCR检测mtp5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成功构建核酶基因并将其正确克隆入细胞外转录载体pBSKU6和真核载体pEGFPC1中.Mz在细胞外具有良好的切割靶基因mtp53活性,切割效率为49%,而对野生型p53无切割作用,asMz对突变型p53及野生型p53 均无明显切割作用.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的介导下成功转染肝癌细胞MHCC97,嵌于U6表达系统中的Mz在细胞内高效表达.Northern Blot检测证实pEGFPMz组mtp53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Mz在细胞内的切割效率为6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基因治疗组mtp53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切割效率为67%.动物试验证实Mz可减慢裸鼠肿瘤生长速度,Mz治疗组荷瘤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T—PCR检测到Mz治疗组裸鼠肿瘤组织mtp53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mtp53 mRNA: 0.95±0.13 vs 1.44±0.14.1.47±0.12;P<0.05). 结论:Mz可有效切割mtp53,抑制其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zyme 肝癌 突变抑癌基因p53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突变型p53调节蛋白在淋巴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吴仕收(综述) 于国华(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12期3287-3291,共5页
肿瘤抑制因子p53在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及抑制细胞恶性增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当发生突变后形成突变型p53,其表达产物MTp53(mutant type p53)即失去原有的抑癌作用,导致细胞内信号通路紊乱,p53扮演的控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开关作用消失,细... 肿瘤抑制因子p53在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及抑制细胞恶性增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当发生突变后形成突变型p53,其表达产物MTp53(mutant type p53)即失去原有的抑癌作用,导致细胞内信号通路紊乱,p53扮演的控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开关作用消失,细胞发生癌变,此过程受多种调节蛋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肿瘤抑制因子p53 调节蛋白 淋巴瘤 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