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化感物质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汪思龙 陈龙池 +1 位作者 廖利平 黄志群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8-591,共4页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肉桂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幼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肉桂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分别在 1× 10 -5molL-1、1× 10 -3molL-1、1× 10 -4 molL-1浓...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肉桂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幼苗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肉桂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分别在 1× 10 -5molL-1、1× 10 -3molL-1、1× 10 -4 molL-1浓度时降低了叶绿素含量 (P =0 .0 5 ) ,而在 1× 10 -6molL-1、1× 10 -4 molL-1、1× 10 -5molL-1浓度时抑制了杉木幼苗胚根和胚芽的生长 (P =0 .0 1) .3种酚类物质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胚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在 3种酚类物质中 ,肉桂酸对杉木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对羟基苯甲酸次之 ,苯甲酸最弱 .这表明酚类物质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杉木幼苗的生长 ,降低其生产力 ,可能是连栽杉木人工林生产力降低的因素之一 .图 2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物质 杉木 幼苗生长 影响 对羟基苯甲酸 苯甲酸 肉桂酸
下载PDF
酚类物质对杉木幼苗^(15)N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陈龙池 廖利平 +2 位作者 汪思龙 黄志群 高洪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5-532,共8页
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幼苗N素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结果发现香草醛及其与对羟基苯甲酸的混合物 (浓度比 1∶1)明显抑制了杉木幼苗的生长和对15NO-3 离子的... 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幼苗N素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结果发现香草醛及其与对羟基苯甲酸的混合物 (浓度比 1∶1)明显抑制了杉木幼苗的生长和对15NO-3 离子的吸收 ,10mmol·L-1的香草醛使杉木幼苗根、茎、叶生物量分别下降了 2 5 .3%、13.5 %、5 .7% ,15N吸收量分别减少了 38.5 %、48.1%、46 .5 % ;10mmol·L-1的混合物使杉木幼苗根、茎、叶生物量分别下降了33.5 %、36 .0 %、2 1.8% ,15N吸收量分别减少了 34 .3%、5 8.4%、49.3%。同时还发现香草醛和对羟基苯甲酸的混合物 (浓度比 1∶1)加重了对杉木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这说明两种酚类物质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香草醛和混合物影响了杉木幼苗不同器官中N素养分的分配 ,增加了根系中N素的分配率 ,而减少了茎、叶中N素的分配率。香草醛等酚类物质浓度较高时能够抑制杉木幼苗养分的吸收和地上部分养分的分配 ,导致杉木缺乏生长所必须的养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物质 杉木幼苗 养分吸收 香草醛 对羟基苯甲酸 ^15N同位素 养分分配 化感作用
下载PDF
苗药黑骨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赵珊 张宝 +6 位作者 熊丹丹 邹欢 马雪 孙佳 陆苑 郑林 李勇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13-1518,共6页
目的对黑骨藤Periploca Radix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理化分析、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黑骨藤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咖啡酰基... 目的对黑骨藤Periploca Radix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理化分析、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黑骨藤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2)、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3)、3-O-咖啡酰基奎宁酸(4)、4-O-咖啡酰基奎宁酸(5)、5-O-咖啡酰基奎宁酸(6)、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9)、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0)、原儿茶醛(11)、对羟基苯甲酸(12)、邻羟基苯甲酸(13)、丁香酸(14)、香草酸(15)、滇杠柳苷元A(16)、Δ5-pregnene-3β,17α,20α-triol(17)、periforgenin C(18)、杠柳苷元(19)。结论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属 黑骨藤 西南杠柳 3-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 3 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原儿茶醛 对羟基苯甲酸
原文传递
氨基修饰聚苯乙烯树脂对酚酸物质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学江 张全兴 +2 位作者 赵建夫 夏四清 陈玲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7,共5页
通过对XAD 4聚苯乙烯树脂的氨基修饰制备了一种亲水性的NDA 10 0树脂 .研究了NDA 10 0树脂对苯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等酚酸类物质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 .结果表明 ,NDA 10 0树脂对苯酚和对羟基苯甲酸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在研究的浓度... 通过对XAD 4聚苯乙烯树脂的氨基修饰制备了一种亲水性的NDA 10 0树脂 .研究了NDA 10 0树脂对苯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等酚酸类物质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 .结果表明 ,NDA 10 0树脂对苯酚和对羟基苯甲酸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 ,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吸附为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准二级速率方程 ,颗粒内扩散为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树脂 对羟基苯甲酸 氨基 苯酚 吸附性能 控制步骤 内扩散 吸附动力学 吸附平衡 放热
下载PDF
金荞麦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林建斌 赵立春 +3 位作者 郭建忠 刘力 况燚 杨胜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41-1844,共4页
目的研究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荞麦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1)、对羟基苯甲酸(2)、对... 目的研究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荞麦地上部分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1)、对羟基苯甲酸(2)、对羟基苯甲醛(3)、3,4-二羟基苯甲酸(4)、琥珀酸(5)、咖啡酸(6)、咖啡酸甲酯(7)、木犀草素(8)、苜蓿素(9)、槲皮素(10)、afzelin A(11)、2α,3β,29-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12)、yarumic acid(13)和3α-hydroxy-urs-12,15-dien(14)。结论化合物2、3和6~9为首次从金荞麦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4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对羟基苯甲酸 咖啡酸 苜蓿素 afzelin A yarumic acid
原文传递
对羟基苯甲酸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效应以及对鲤鱼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庭廷 何梅 +1 位作者 吴安平 聂刘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87-1893,共7页
为了寻找治理水华的有效方法,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鲤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其半抑制浓度(EC50)为0.42mmol·L-1;抑藻机制之一可能是对羟基苯甲酸能... 为了寻找治理水华的有效方法,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鲤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其半抑制浓度(EC50)为0.42mmol·L-1;抑藻机制之一可能是对羟基苯甲酸能促进细胞氧自由基(O2·-)的产生,从而导致藻细胞膜结构的损伤.实验中抑藻作用最佳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0.8mmol·L-1)作用于鲤鱼后,对鲤鱼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肝脏、鳃和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膜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也没有明显影响,提示对羟基苯甲酸在该浓度下对鲤鱼无毒性作用.因此,对羟基苯甲酸可望被开发出一种高效低毒的生物杀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化感作用 机制 毒理 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不同产地三棱药材的质量 被引量:30
7
作者 徐男 孙蓉 +4 位作者 李元媛 黄欣 王亮 张成博 时海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82-1689,共8页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不同产地三棱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7省12批不同产地的三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9种化学成...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不同产地三棱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7省12批不同产地的三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9种化学成分,并测定样品中9种成分含量;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12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800,说明各产地的药材有较好的一致性;测定了5-羟甲基糠醛、香草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香兰素、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异阿魏酸9种成分的含量;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2批样品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用4个主成分对三棱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河南新乡、江苏镇江、河北沧州、湖南岳阳、浙江金华、河南郑州的三棱药材在所有样品中的综合得分位于前6名;12批饮片主成分综合得分与含量测定结果存在相关性。结论建立的三棱质量评价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全面评价三棱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 指纹图谱 多成分定量 化学计量学 质量控制 5-羟甲基糠醛 香草酸 阿魏酸 对羟基苯甲醛 对羟基苯甲酸 香兰素 原儿茶酸 对香豆酸 异阿魏酸
原文传递
由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对羟基苯甲酸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特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孙宝维 武利庆 李元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8-602,共5页
以对羟基苯甲酸 (p HB)为模板分子 ,以 4 乙烯吡啶 ( 4 Vpy)、丙烯酰胺 (AM)或二者等摩尔比的混合物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相应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Mo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 ,MIP) ,考察了MIP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固定相时模板分子及其类... 以对羟基苯甲酸 (p HB)为模板分子 ,以 4 乙烯吡啶 ( 4 Vpy)、丙烯酰胺 (AM)或二者等摩尔比的混合物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相应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Mo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 ,MIP) ,考察了MIP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固定相时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的保留行为 ,同时也考察了在乙腈流动相中添加剂乙酸或水对色谱保留的影响 .三种MIPs的保留大小顺序为 :当功能单体为 4 Vpy时 ,MIP对模板及其类似物的保留最强 ;当以 4 Vpy和AM作为混合单体时 ,保留次之 ;而功能单体为AM时 ,保留最差 .以H2 O作为添加剂时MIP的识别效果要优于以CH3 CO2 H为添加剂的情况 .使用半经验量化法之一 ,PM3方法 ,借助Gaussian 94软件对以p HB与相应的功能单体体系进行了计算模拟 .结果表明 ,聚合前单体与模板复合物结合能量的大小与实验所得的容量因子间具有正相关性 .即结合能越高 ,容量因子k′值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识别 4-乙烯吡啶 丙烯酰胺 功能单体 模板分子
下载PDF
应用漆酶改善未漂硫酸盐木浆的强度性能 被引量:26
9
作者 裴继诚 石淑兰 +2 位作者 魏华丽 赵温波 马丽娜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共4页
探讨了漆酶处理对未漂硫酸盐木浆强度特性的改善,并对过程中添加介体、酚类物质以及分离木素等不同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处理的针叶木未漂硫酸盐浆其湿抗张强度和湿耐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仅用漆酶处理的试样... 探讨了漆酶处理对未漂硫酸盐木浆强度特性的改善,并对过程中添加介体、酚类物质以及分离木素等不同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处理的针叶木未漂硫酸盐浆其湿抗张强度和湿耐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仅用漆酶处理的试样手抄片的湿抗张强度提高了40%左右,漆酶加上分离木素处理试样手抄片的湿抗张强度提高了57%。而干强度均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湿强度变化明显;紧度略有提高,但程度较小。提高处理温度并不能提高纸浆的物理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未漂硫酸盐针叶木浆 强度特性
下载PDF
不同来源竹茹药材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周冰倩 高喜梅 +4 位作者 杨颖 王令充 张雯 赵晓莉 狄留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3-857,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来源竹茹药材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聚类、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手段评价不同产地竹茹药材品质,为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技术方法借鉴和基础数据。方法通过HPLC梯度洗脱建立23个批次竹茹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 目的建立不同来源竹茹药材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聚类、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手段评价不同产地竹茹药材品质,为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技术方法借鉴和基础数据。方法通过HPLC梯度洗脱建立23个批次竹茹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竹茹药材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聚类、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了13个色谱共有峰,23批样品共有峰相似度在0.713~0.991;聚类分析将23批样品分为2类;主成分和因子分析筛选出累积方差达77.83%贡献率的3个主成分,能够反映23个批次竹茹药材特征性质量差异。结论建立分析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方法,简便可行,可为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竹茹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茹药材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化学计量学 质量评价 尿苷 腺苷 鸟苷 对羟基苯甲酸 对香豆酸
原文传递
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液对土壤氮及相关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母容 潘开文 +1 位作者 王进闯 陈其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3-800,共8页
通过室内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液对土壤氮素、与氮素转化相关的微生物和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0-4mol/L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使土壤铵态氮降低了11.18%和10.87%,硝态氮降低了6.33%和3.95%;10-3mol/L阿魏... 通过室内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液对土壤氮素、与氮素转化相关的微生物和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0-4mol/L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使土壤铵态氮降低了11.18%和10.87%,硝态氮降低了6.33%和3.95%;10-3mol/L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液分别使可溶性有机氮降低了6.59%、10.16%和10.39%。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液抑制了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削弱了土壤脲酶与蛋白酶的活性。与对照相比,10-4mol/L混合液降低了26.04%的氨化细菌、30.79%的硝化细菌和16.74%的反硝化细菌。10-3mol/L阿魏酸减少了3.33%的土壤脲酶和20.87%的蛋白酶活性;10-3 mol/L对羟基苯甲酸降低了土壤脲酶6.63%,蛋白酶22.94%;10-3 mol/L混合液减少了土壤脲酶7.47%和蛋白酶23.79%。混合液对土壤氮素转化的抑制作用最强,表明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存在协同作用。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等酚酸类化合物通过抑制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及其酶活性,从而影响土壤氮素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对羟基苯甲酸 土壤N素 抑制作用 协同作用
下载PDF
2株放线菌对土壤中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作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毛宁 薛泉宏 唐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3-148,共6页
【目的】研究2株放线菌对土壤中草莓根泌自毒物质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效果。【方法】以2株对草莓有促生作用的放线菌Act11和Act12为材料,将其接种于含有定量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土壤中,模拟自然条件下培养,定期测定其对土壤... 【目的】研究2株放线菌对土壤中草莓根泌自毒物质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效果。【方法】以2株对草莓有促生作用的放线菌Act11和Act12为材料,将其接种于含有定量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土壤中,模拟自然条件下培养,定期测定其对土壤中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量和相对降解率。【结果】①供试放线菌在模拟田间条件下对土壤中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培养150 d后,Act11和Act12对苯甲酸的降解量分别达到700~888和747~867 mg/kg,对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量分别达到94~218和117~118 mg/kg。②在土壤中加入有机质对2种酚酸相对降解率的影响不同,其中有机质对苯甲酸的相对降解率无显著影响;但Act11在培养15,60,150 d及Act12在培养60 d时,加入有机质能显著提高对羟基苯甲酸的相对降解率。③所有接菌土壤中,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平均降解速度较CK均有所提高。【结论】供试放线菌对土壤中的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加入有机质对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草莓 苯甲酸 对羟基苯甲酸 微生物降解 化感作用 自毒物质
下载PDF
基于UPLC-QTRAP^(■)/MS^(2)方法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益母草中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谭亚杰 濮宗进 +9 位作者 唐于平 严辉 郭盛 朱振华 乐世俊 陈艳琰 彭国平 黄胜良 周桂生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76-1586,共11页
目的通过多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评价晒干、阴干、红外干燥(50、60、70、80℃)、微波干燥(50、60、70、80、100℃)和热风干燥(50、60、70、80℃)等15种干燥方法对益母草药材品质的影响,并优选出适宜的益母草产地加工方法。方法运用UPLC... 目的通过多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评价晒干、阴干、红外干燥(50、60、70、80℃)、微波干燥(50、60、70、80、100℃)和热风干燥(50、60、70、80℃)等15种干燥方法对益母草药材品质的影响,并优选出适宜的益母草产地加工方法。方法运用UPLC-QTRAP?/MS2法测定益母草中3个生物碱类成分(盐酸水苏碱、盐酸益母草碱、葫芦巴碱)、4个酚酸类成分(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5个苯丙素类成分(红景天苷、毛蕊花糖苷、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11个黄酮类成分(芦丁、异槲皮苷、金丝桃苷、汉黄芩素、山柰酚-3-O-芸香糖苷、芫花素、芹菜素、山柰酚、异鼠李素、橙皮素、槲皮素)和1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益母草苷)的含量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逼近理想值排序法(TOPSIS),综合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得到的益母草样品的品质。结果不同干燥方式对益母草中24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影响显著,基于此进行PCA并将15种干燥方法分为3类;另外采用TOPSIS法对15种干燥方法进行评分,前3位为热风70℃、热风60℃和微波100℃干燥,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益母草中活性成分。结论结合实践,优选热风70℃干燥为益母草产地加工工艺,为益母草的品质提供保障,为全国益母草生产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干燥方法 UpLC-QTRAp^(■)/MS^(2) 主成分分析 TOpSIS法 红外干燥 微波干燥 热风干燥 生物碱 水苏碱 益母草碱 葫芦巴碱 酚酸 苯甲酸 对羟基苯甲酸 香草酸 丁香酸 苯丙素 红景天苷 毛蕊花糖苷 绿原酸 咖啡酸 阿魏酸 黄酮 芦丁 异槲皮苷 金丝桃苷 汉黄芩素 山柰酚-3-O-芸香糖苷 芫花素 芹菜素 山柰酚 异鼠李素 橙皮素 槲皮素 环烯醚萜苷 益母草苷
原文传递
酚酸类物质对三七幼苗的化感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沈玉聪 张红瑞 +1 位作者 张子龙 高致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7-614,631,共9页
该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5种酚酸类物质对三七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三七幼苗的苗高、根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CAT以及POD活性均有所降低。其中,阿魏酸各处理... 该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5种酚酸类物质对三七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三七幼苗的苗高、根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CAT以及POD活性均有所降低。其中,阿魏酸各处理组幼苗的苗高及POD活性均显著降低,50、100 mg·L^(-1)的对香豆酸以及100 mg·L^(-1)的香草酸处理组幼苗苗高也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16.19%、16.67%和29.29%;对香豆酸、丁香酸以及对羟基苯甲酸各处理组幼苗根长均显著低于对照;香草酸处理组幼苗的根系活力也显著低于对照,且幼苗的CAT活性在10、50、100 mg·L^(-1)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以及香草酸处理下也达到了显著降低水平。此外,1 mg·L^(-1)阿魏酸以及100 mg·L^(-1)香草酸处理组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也均显著降低;中高浓度的阿魏酸、对香豆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增加了三七幼苗的MDA含量,而香草酸在0.1、1、10、100 mg·L^(-1)浓度下显著降低幼苗的MDA含量;丁香酸、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以及中高浓度的对香豆酸增加了三七幼苗的SOD活性,且香草酸各处理组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综上结果表明,5种酚酸类物质对三七幼苗均具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但各酚酸物质的作用方式及强度并不完全一致,阿魏酸的化感影响较大,这为进一步研究三七的化感自毒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对香豆酸 丁香酸 对羟基苯甲酸 香草酸 生理影响
下载PDF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尼泊金丁酯 被引量:19
15
作者 文瑞明 丁亮中 +1 位作者 罗新湘 俞善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57,共2页
应用一水硫酸氢钠催化正丁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尼泊金丁酯。研究结果表明,硫酸氢钠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产率的影响。在典型反应条件(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醇/硫... 应用一水硫酸氢钠催化正丁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尼泊金丁酯。研究结果表明,硫酸氢钠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产率的影响。在典型反应条件(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醇/硫酸氢钠的摩尔比=1∶2∶0.072回流分水5h)下,所得尼泊金丁酯的产率为92.8%。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钠 催化合成 尼泊金丁酯 工艺条件 防腐剂 食品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一鸣 杨智仙 董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7-995,共9页
连作障碍是限制蚕豆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植物间化感作用的间作栽培模式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了探究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蚕豆与小麦间作对蚕豆生长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0(0 mmol·L... 连作障碍是限制蚕豆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植物间化感作用的间作栽培模式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了探究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蚕豆与小麦间作对蚕豆生长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0(0 mmol·L^(-1))、C1(0.36 mmol·L^(-1))、C2(0.72 mmol·L^(-1))和C3(1.45 mmol·L^(-1))]对羟基苯甲酸处理下,小麦与蚕豆间作蚕豆生长、枯萎病发生、抗氧化酶(POD和CAT)活性和膜质过氧化程度(MDA含量)的影响,从生理抗性角度探讨小麦与蚕豆间作缓解对羟基苯甲酸自毒效应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浓度提高,蚕豆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1和C2提高了蚕豆根系POD和CAT活性,降低了镰刀菌的数量,减轻了枯萎病的发生;C3降低了根系POD和CAT活性,增加了镰刀菌的数量,促进了枯萎病发生;随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浓度增加,MDA含量显著增加,证实了对羟基苯甲酸是导致蚕豆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自毒物质。与单作相比,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间作显著提高了根系POD活性(4.17%~22.22%)和CAT活性(10.53%~11.11%),显著降低了MDA含量(11.20%~52.80%);镰刀菌数量降低4.63%~23.65%,病情指数降低13.33%~50.00%,蚕豆干重显著增加15.73%~20.63%。综上,小麦与蚕豆间作通过提高蚕豆的生理抗性而减轻对羟基苯甲酸引起的枯萎病危害,促进蚕豆生长,是缓解对羟基苯甲酸自毒效应的有效措施。本研究结果为间作缓解连作障碍中的自毒效应提供了理论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间作 枯萎病 对羟基苯甲酸 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生物炭对缓解对羟基苯甲酸伤害平邑甜茶幼苗的作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艳芳 沈向 +2 位作者 陈学森 吴树敬 毛志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8-976,共9页
【目的】研究生物炭对发生对羟基苯甲酸毒害的平邑甜茶幼苗光系统功能、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防治苹果连作障碍提供依据。【方法】以苹果常用砧木-平邑甜茶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以(1)营养液作为对照(CK),... 【目的】研究生物炭对发生对羟基苯甲酸毒害的平邑甜茶幼苗光系统功能、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防治苹果连作障碍提供依据。【方法】以苹果常用砧木-平邑甜茶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以(1)营养液作为对照(CK),用(2)营养液+0.4 mmol·L-1对羟基苯甲酸(FS)和(3)营养液+0.4mmol·L-1对羟基苯甲酸+0.5%生物炭(FSC)处理平邑甜茶幼苗,测定不同处理对平邑甜茶幼苗叶片光合速率、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系统指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FS处理相比,FSC处理的平邑甜茶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32.7%和25%,而胞间CO2浓度降低,可见,FS处理平邑甜茶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在气孔;FSC处理的平邑甜茶幼苗叶片PSⅡ反应中心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高于FS处理,分别提高了15.8%、16.9%和11.1%,而FSC处理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上升幅度比FS处理降低了17.5%;同时,FS处理显著降低了平邑甜茶幼苗叶片的Chl a、Chl b、Chl(a+b)含量,处理5 d后,分别为对照的66.7%、37.5%和54.1%,而FSC处理叶片Chl a、Chl b、Chl(a+b)含量显著高于FS处理,处理5 d后,分别比FS处理高35.7%、66.7%和45%;FSC处理还大大提高了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处理5 d后,幼苗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明显高于FS处理,分别比FS处理提高了55.5%、44.7%和18.6%;与对照相比,FS处理致使平邑甜茶幼苗叶片的MDA含量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生物炭处理则减缓了酚酸胁迫下MDA含量的增加幅度。可见,生物炭的加入可提高对羟基苯甲酸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增强植株对逆境的抗性,对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邑甜茶 对羟基苯甲酸 生物炭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DESI-MSI技术在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质量控制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曲缘章 孙博 +7 位作者 朱广伟 马生军 万林春 李雅静 郭杰 李刚 杨林勇 李宝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433-3443,共11页
目的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法(UHPLC-DAD)和解吸电喷雾电离-离子化质谱成像技术(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DESI-MSI)对15批芍药甘草汤(Shaoyao-Gancao-Decoction,SGD)物质基准... 目的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法(UHPLC-DAD)和解吸电喷雾电离-离子化质谱成像技术(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DESI-MSI)对15批芍药甘草汤(Shaoyao-Gancao-Decoction,SGD)物质基准和对应实物进行分析,考察DESI-MSI在经典名方SGD质量控制中的优势。方法以SGD为研究模型,采用传统UHPLC-DAD法建立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并对SGD指标成分(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出膏率进行考察。同时,以芍药甘草汤对应实物冻干粉为研究载体,将其复溶后点样于定性滤纸,并固定于载玻片制成样品,以甲醇-甲酸(1000∶1)为喷雾溶剂,体积流量3μL/min;扫描范围m/z 100~1200;空间分辨率300μm;喷雾气(N2)压力0.5 MPa;离子源温度120℃,采用正负离子全扫描样本。结果DESI-MSI法能检测到SGD指标成分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以及共有峰成分芍药内酯苷等。同时,DESI-MSI法还能检测到来自甘草、白芍的甘草皂苷G2、甘草皂苷J2、没食子酸、柠檬酸、对羟基苯甲酸等11种成分,并对其相对含量进行直观呈现,定性分析能力远强于UHPLC-DAD法。结论基于DESI-MSI技术无需进行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可以在无对照品情况下进行复杂样品的定性、相对含量分析,灵敏度高,分析能力强,可以作为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及配方颗粒样品的质控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芍药甘草汤 解吸电喷雾电离-离子化质谱成像技术 UHpLC-DAD 物质基准 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 芍药苷 甘草苷 甘草酸 芍药内酯苷 甘草皂苷G2 甘草皂苷J2 没食子酸 柠檬酸 对羟基苯甲酸
原文传递
外源酚酸在杨树人工林土壤中的吸附与滞留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延平 王华田 +2 位作者 杨阳 姜岳忠 王宗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1-256,共6页
采集不同连作代数杨树人工林土壤样品,采用外源添加酚酸的方法结合HPLC定量测定,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在杨树人工林土壤中的吸附动态和滞留规律,探讨了两种酚酸在杨树人工林土壤中的累积机制。结果表明:(1)两种酚酸在杨树人工林... 采集不同连作代数杨树人工林土壤样品,采用外源添加酚酸的方法结合HPLC定量测定,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和苯甲酸在杨树人工林土壤中的吸附动态和滞留规律,探讨了两种酚酸在杨树人工林土壤中的累积机制。结果表明:(1)两种酚酸在杨树人工林土壤中的吸附可大致分为两个过程,即快速吸附阶段和慢吸附阶段,对羟基苯甲酸的快速吸附阶段大约在16h内完成,而苯甲酸约需24h。达到吸附平衡时,对羟基苯甲酸在土壤中的平均吸附率为58.78%,苯甲酸的平均吸附率为37.07%。(2)杨树人工林土壤对两种酚酸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达到吸附平衡时,对羟基苯甲酸在土壤中的平均吸附量为2483.19μg/g,苯甲酸为1377.51μg/g,对羟基苯甲酸的吸附能力强于苯甲酸。(3)Langmuir动力学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是描述两种酚酸在土壤中吸附过程的最优模型。(4)酚酸滞留量检测结果表明,酚酸添加15d后,对羟基苯甲酸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4.3%~5.2%,而苯甲酸的残留率仅为1.3%~1.7%。两种酚酸在土壤中的滞留动态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对羟基苯甲酸的消除半衰期平均为4.24d,苯甲酸消除半衰期平均为2.61d,对羟基苯甲酸在土壤中的滞留期长于苯甲酸。(5)两种酚酸的吸附与滞留行为与土壤有机质、金属离子、土壤质地等性质关系密切,微生物数量也是决定酚酸在土壤中滞留能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对羟基苯甲酸 苯甲酸 吸附和滞留 累积机制
下载PDF
脱皮马勃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苏明智 罗舟 +1 位作者 颜鸣 赵庆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4-666,共3页
目的研究脱皮马勃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脱皮马勃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是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麦角甾-7,22-二烯-3β-酮(2)、麦角甾-5α,8α-环二... 目的研究脱皮马勃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脱皮马勃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是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麦角甾-7,22-二烯-3β-酮(2)、麦角甾-5α,8α-环二氧-6,22-二烯-3β-醇(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反式桂皮醇(5)、反式桂皮酸(6)、对羟基苯甲酸(7)、4-羟基苯基乙酸酯(8)、苯丙氨酸(9)、正二十八烷(10)、对苯二酚(11)、棕榈酸(12)。结论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脱皮马勃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皮马勃 麦角甾-7 22-二烯-3β 6β-三醇 反式桂皮醇 对羟基苯甲酸 4-羟基苯基乙酸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