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北郊秋季VOCs及其光化学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73
1
作者 李用宇 朱彬 +5 位作者 安俊琳 高晋徽 夏丽 张祥志 秦玮 汤莉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3-2942,共10页
采用GC5000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和EMS系统,于2011年11月在南京北郊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连续观测,分别测量了大气中56种VOCs组分和反应性气体(NOx、CO和O3).结果表明,南京北郊的VOCs小时平均体积分数大约在48.17×10-9,日变化呈... 采用GC5000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和EMS系统,于2011年11月在南京北郊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连续观测,分别测量了大气中56种VOCs组分和反应性气体(NOx、CO和O3).结果表明,南京北郊的VOCs小时平均体积分数大约在48.17×10-9,日变化呈明显双峰型特征,受机动车影响比较显著,极小值出现在下午16:00,白天与O3浓度曲线呈负相关;VOCs的平均OH消耗速率常数约为3.26×10-12cm3.(molecule.s)-1,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约为3.26 mol·mol-1;烯烃对OH消耗速率(LOH)和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率最大,芳香烃次之,而烷烃在大气中含量最为丰富,却并不是LOH和OFP主要贡献者;VOCs关键活性组分是乙烯、丙烯、1-丁烯、间,对-二甲苯及异戊二烯等物质;臭氧生成过程处于VOCs控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化学反应活性 OH消耗速率 臭氧生成潜势(ofp EKMA
原文传递
南京工业区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67
2
作者 曹梦瑶 林煜棋 章炎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65-2576,共12页
2018年秋季在南京利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吸附浓缩在线监测系统(AC-GCMS 1000)对大气VOCs进行连续观测,以了解其化学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南京秋季大气VOCs体积分数为(64.3±45.6... 2018年秋季在南京利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吸附浓缩在线监测系统(AC-GCMS 1000)对大气VOCs进行连续观测,以了解其化学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南京秋季大气VOCs体积分数为(64.3±45.6)×10^-9,以烷烃(33.1%)、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22.3%)及卤代烃(21.8%)为主.VOCs的昼夜变化呈"双峰型"变化特征,高值主要出现在清晨的06:00~07:00及夜间的18:00~20:00,主要受机动车排放及气象要素的共同影响.秋季南京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为267.1μg·m^-3,主要贡献物种是芳香烃类化合物(55.2%)和烯烃类化合物(20.8%).PMF受体模型源解析确定5个VOCs来源,分别是交通排放(34%)、工业排放(19%)、LPG排放(17%)、涂料及有机溶剂挥发(16%)以及生物质燃烧和燃煤排放(14%),因此控制南京工业区秋季大气污染应主要着力于交通及工业排放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反应性排放清单 被引量:50
3
作者 梁小明 张嘉妮 +4 位作者 陈小方 石田立 孙西勃 范丽雅 叶代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45-854,共10页
以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研究对象,使用具有代表性的VOCs总量排放清单、各污染源成分谱及物种最大增量反应活性值(MIR),建立了2010年我国人为源VOCs基于臭氧生成潜势(OFP)的反应性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 以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研究对象,使用具有代表性的VOCs总量排放清单、各污染源成分谱及物种最大增量反应活性值(MIR),建立了2010年我国人为源VOCs基于臭氧生成潜势(OFP)的反应性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总OFP为84 187.61 kt,其中,烷烃6 882.53 kt,烯炔烃41 496.92 kt,芳香烃32 945.32 kt,卤代烃161.45kt,含氧有机化合物2 701.40 kt.OFP贡献前10种物种分别为丙烯、乙烯、间/对-二甲苯、甲苯、1-丁烯、邻-二甲苯、1,2,4-三甲苯、1,3-丁二烯、间-乙基甲苯和乙苯,占人为源总OFP的63.95%,仅占VOCs排放总量的31.84%.人为源三大污染源中,工业源贡献了49.29%的OFP,为最大贡献源,其次是交通源28.31%和农业源22.40%.建筑装饰、石油炼制、储存与运输、机械设备制造、交通设备制造和包装印刷为工业OFP主要贡献源;轻型载客汽车、重型载客汽车及摩托车为交通源OFP污染控制的重点;生物质燃烧两类子源均为农业源OFP重点控制对象.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和河南是我国人为源OFP贡献最大的省份,占人为源总OFP的39.65%.该反应性清单的建立,对我国基于反应性臭氧(O3)控制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物种排放清单 臭氧生成潜势 人为源 中国
原文传递
济南市夏季臭氧重污染时段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49
4
作者 高素莲 闫学军 +2 位作者 刘光辉 夏志勇 王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39-1846,共8页
济南市夏季臭氧污染突出,其中以6月最为严重,为科学防治臭氧污染,对臭氧生成关键前体物VOC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开展研究极为重要,通过研究,可以识别影响臭氧生成的VOCs关键活性物种,明确大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从而制定精准的防控策略... 济南市夏季臭氧污染突出,其中以6月最为严重,为科学防治臭氧污染,对臭氧生成关键前体物VOC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开展研究极为重要,通过研究,可以识别影响臭氧生成的VOCs关键活性物种,明确大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从而制定精准的防控策略,有效应对臭氧污染。该研究利用VOCs在线监测系统(型号TH-PKU-300)于2019年6月对济南市大气VOCs进行了连续观测,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对各物种的臭氧生成潜势(OFP)进行了评估,识别了VOCs关键活性物种,并利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VOCs的潜在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夏季臭氧重污染时段VOCs(含106个物种)平均体积分数为(29.39±13.34)×10−9,各组分顺序为烷烃>含氧化合物>卤代烃>烯炔烃>芳香烃>含硫化合物,贡献率分别为37.6%、28.4%、15.4%、12.4%、5.3%和0.8%;从物种来说,丙酮的体积分数最大,对VOCs体积分数贡献率高达23.6%。VOCs体积分数日变化特征呈“双峰型”,在06:00及22:00出现峰值。VOCs臭氧生成潜势(OFP)为148.63μg·m−3,其中烯炔烃贡献最大,为52.5%;从物种来说,C2—C5的烯烃和C7—C8的芳香烃对OFP贡献较大。PMF模型共识别出5个排放源,分别是机动车排放源(31.7%)、工业源(27.1%)、燃烧源(18.5%)、溶剂使用源(16.3%)和天然源(6.5%),济南市夏季臭氧重污染时段应以机动车排放和工业排放VOCs控制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来源解析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夏秋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特征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刘芮伶 翟崇治 +4 位作者 李礼 余家燕 刘敏 许丽萍 冯凝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0-1267,共8页
利用在线GC-MS/FID,对重庆主城区2015年夏、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观测.结果发现,监测期间主城区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体积分数为41.35×10-9,烷烃占比最大,其次是烯炔烃、芳香烃和含氧性挥发性有机物(OVOC... 利用在线GC-MS/FID,对重庆主城区2015年夏、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观测.结果发现,监测期间主城区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体积分数为41.35×10-9,烷烃占比最大,其次是烯炔烃、芳香烃和含氧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卤代烃占比最小.将本次研究结果同以往研究结果比较发现,高乙炔浓度可能受交通源排放的影响,而乙烯和乙烷浓度的大幅度降低则得益于主城区化工企业的大举搬迁.通过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发现,芳香烃(32.1%)和烯烃(30.6%)对臭氧生成的贡献最为显著,其中以乙烯、乙醛和间/对二甲苯的OFP最强,因此,对烯烃和芳香烃的削减能有效控制大气中O3的生成.通过PMF模型共解析出5个因子,主要为生物源及二次生成、其他交通源、天然气交通源、溶剂源和工业源.从5个因子对VOCs的贡献百分比可以看出,重庆城区交通源贡献最大(50.4%),其次是工业源和溶剂源的贡献(>30%),生物源及二次生成的贡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主城区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郑州市春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张翼翔 尹沙沙 +4 位作者 袁明浩 张瑞芹 张猛 于世杰 李一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372-4381,共10页
对2018年春季郑州市5点位进行环境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罐采样及组分分析,开展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气溶胶生成潜势(AFP)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春季VOCs体积分数为(30. 66±13. 60)×10-9,烷烃占比最高(3... 对2018年春季郑州市5点位进行环境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罐采样及组分分析,开展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气溶胶生成潜势(AFP)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春季VOCs体积分数为(30. 66±13. 60)×10-9,烷烃占比最高(35. 3%),其次为OVOCs(25. 3%)、卤代烃(24. 1%)、芳香烃(10. 0%)和烯烃(5. 2%);总OFP为195. 53μg·m-3,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和OVOCs贡献率分别为25. 6%、17. 8%、38. 9%、5. 8%和11. 9%;总AFP为0. 95μg·m-3,芳香烃贡献率最高(87. 6%),其次为烷烃(12. 4%);秦岭路和经开区点位正戊烷、异戊烷、苯和甲苯受机动车影响较大,郑州大学点位主要受燃烧源影响;源解析显示机动车尾气及LPG挥发、溶剂使用源、工业过程源、区域老化气团和植物源对采样期间VOCs浓度贡献依次是30. 5%、27. 3%、22. 1%、14. 4%和5.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气溶胶生成潜势(AFP) 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
原文传递
太原市夏季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 被引量:45
7
作者 司雷霆 王浩 +2 位作者 李洋 魏永杰 袁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55-3662,共8页
2018年8月采集太原市大气样品,分析太原市夏季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MIR系数法)估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太原市夏季大气VOCs浓度为17.36~89.60μg/m^3,其中烷烃占比58.01%、芳香烃占比20.06... 2018年8月采集太原市大气样品,分析太原市夏季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MIR系数法)估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太原市夏季大气VOCs浓度为17.36~89.60μg/m^3,其中烷烃占比58.01%、芳香烃占比20.06%、烯烃占比16.52%、炔烃占比5.40%.大气VOCs浓度变化表现为明显的早晚双高峰特征,且以早高峰影响为主.OFP分析显示,烷烃、烯烃、芳香烃、炔烃分别占总OFP的19.16%、47.74%、31.75%、1.35%,C3~C5类烯烃是活性较高的物种,对O3生成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太原
下载PDF
郑州市春季大气污染过程VOCs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及源解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任义君 马双良 +4 位作者 王思维 于世杰 李一丹 张瑞芹 尹沙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77-2585,共9页
利用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于2018年4月15日~5月15日对郑州市城区环境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监测,开展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郑州市春季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40.26×10^-9,非污染日和... 利用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于2018年4月15日~5月15日对郑州市城区环境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监测,开展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和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郑州市春季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40.26×10^-9,非污染日和污染日VOCs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35.82×10^-9和44.12×10^-9,污染日相较非污染日增长23%;VOCs物种对OFP的贡献表现为烯烃>芳香烃>烷烃>炔烃;源解析结果显示监测期间郑州市VOCs主要来源是LPG源(66.05%)、机动车源(47.39%)、工业溶剂源(37.51%)、燃烧源(37.80%)和植物排放源(11.25%),且污染日的LPG源和植物排放源的贡献率较非污染日增长22.92%和6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正交矩阵因子分解(PMF)
原文传递
石油炼化无组织VOCs的排放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力分析 被引量:43
9
作者 李勤勤 张志娟 +4 位作者 李杨 龚道程 高洁 张春林 王伯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3-1331,共9页
选取我国光化学活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PRD)典型石油炼化工艺的炼油装置、化工装置和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离线和在线的多种先进仪器监测其VOCs的无组织排放特征,并采用间、对-二甲苯/苯(X/B)、甲苯/苯(T/B)、乙苯/苯(E/B)比值分析其VOCs的... 选取我国光化学活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PRD)典型石油炼化工艺的炼油装置、化工装置和污水处理装置,采用离线和在线的多种先进仪器监测其VOCs的无组织排放特征,并采用间、对-二甲苯/苯(X/B)、甲苯/苯(T/B)、乙苯/苯(E/B)比值分析其VOCs的老化特征,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等效丙烯浓度法和OH自由基反应速率法(LOH)_3种方法综合评价其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及臭氧生成潜势(OFP).研究发现,炼油装置区和化工装置区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早晚高,中午低;污水处理区呈双峰趋势.3个装置区无组织排放的VOCs中烷烃浓度均占比最高,同一装置区内的不同装置VOCs排放特征不同.石化企业X/B、T/B和E/B值较城区和郊区的高,化工装置区的压缩碱洗装置区(CAW)T/B值最大.石化企业VOCs的活性较城区和郊区的强,其平均OH消耗速率常数为15.22×10^(-12)cm^3/(mol?s),最大增量反应活性为4.21mol(O_3)/mol(VOC).化工装置区对石化企业OFP总量的贡献最高,为84.83%;其次是污水处理区,12.95%;炼油装置区最低,为2.22%.化工装置区的CAW对石化企业OFP贡献率最高,为34.26%;污水处理区的浮选池(FT)贡献率最低,为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炼化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无组织排放特征 化学反应活性 臭氧生成潜势(ofp)
下载PDF
石家庄市挥发性有机物和臭氧的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王帅 崔建升 +7 位作者 冯亚平 刘大喜 陈静 田亮 冯超 王梦璇 王学臣 王婷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25-5335,共11页
为研究石家庄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化学特征和污染来源,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取3个国控点进行环境VOCs的罐采样及分析,并结合臭氧(O3)及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开展溯源解析;为确定夏季O3的污染周期,利... 为研究石家庄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化学特征和污染来源,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取3个国控点进行环境VOCs的罐采样及分析,并结合臭氧(O3)及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开展溯源解析;为确定夏季O3的污染周期,利用小波分析研究其时序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市采样期间VOCs浓度为(137.23±64.62)μg·m^-3,以卤代烷烃(31.77%)、芳香烃(30.97%)和含氧VOCs(OVOCs,23.76%)为主.采样期间VOCs的季节变化为:冬季(187.7μg·m^-3)>秋季(146.8μg·m^-3)>春季(133.24μg·m^-3)>夏季(107.1μg·m^-3),空间特征呈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格局.监测期内O3与VOCs、NO2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日照时数、风速和能见度呈正相关.在夏季O3≤160μg·m^-3时,6月应关注气温开始上升后4~5 d的气象条件变化,而7~8月需关注7~8 d后的气象变动.PMF溯源解析了6个VOCs的来源,依次为:汽油车排放源(24.78%)、柴油车排放源(24.69%)、溶剂使用源(18.64%)、化工生产排放源(11.87%)、区域背景(10.84%)及制药工业生产排放源(9.17%);其中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源的O3生成潜势(OFP)贡献(54.98%)超过一半.因此,石家庄市夏季O3削减的关键是控制交通及工艺过程源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 臭氧生成潜势(ofp) 小波分析 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 石家庄
原文传递
成都市区夏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9
11
作者 徐晨曦 陈军辉 +6 位作者 姜涛 韩丽 王波 李英杰 王成辉 刘政 钱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16-5324,共9页
2019年6~9月在成都市区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在线观测,研究夏季VOCs浓度水平、变化特征、臭氧生成贡献(OFP)及来源贡献.结果表明,成都市区夏季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平均质量浓度为112.66μg·m^-3,烷烃(29.51%)和卤代烃(23.23%... 2019年6~9月在成都市区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在线观测,研究夏季VOCs浓度水平、变化特征、臭氧生成贡献(OFP)及来源贡献.结果表明,成都市区夏季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平均质量浓度为112.66μg·m^-3,烷烃(29.51%)和卤代烃(23.23%)为主要组分;VOCs日变化峰值主要出现在上午10:00~11:00,受城市机动车、油气挥发和工业排放影响;夏季VOCs的OFP贡献中芳香烃贡献率(42.7%)最高,其次为烯烃(27.4%),关键活性物种为间/对-二甲苯、乙烯、丙烯、邻-二甲苯、异戊烷、环戊烷和丙烯醛等;使用PMF受体模型进行来源解析表明,移动源为成都市区夏季VOCs的主要贡献源,贡献率为34%,其次为工业源(17%)和油气挥发(14%),溶剂使用源和天然源分别贡献11%和13%.因此,机动车和工业排放为成都市区VOCs的重点控制源,同时溶剂使用及油气挥发等污染源的管控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夏季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浓度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PMF受体模型
原文传递
上海城郊夏季大气VOCs在臭氧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6
12
作者 金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139,共8页
为研究上海市夏季臭氧高发季节大气VOCs在臭氧生成中作用,选取2018年5~8月大气臭氧较高的时段,在淀山湖科学观测研究站对103种挥发性有机物、臭氧和氮氧化物等环境污染物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上海臭氧高发季节大气平均φ(VOCs)为32.7×... 为研究上海市夏季臭氧高发季节大气VOCs在臭氧生成中作用,选取2018年5~8月大气臭氧较高的时段,在淀山湖科学观测研究站对103种挥发性有机物、臭氧和氮氧化物等环境污染物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上海臭氧高发季节大气平均φ(VOCs)为32.7×10^(-9),羰基化合物是VOCs的主要组分,所占质量分数达35.0%.羰基化合物中甲醛体积分数最高,其次是丙酮,占12种测量羰基化合物总量的82.8%. 5月环境空气的化学反应活性最强,总的臭氧生成潜势(OFP)为337.2μg·m^(-3),甲醛贡献率最大.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日变化呈现夜高昼低规律,在早晨出现小峰值,与交通排放影响有关;而醛酮类日变化呈现昼高夜低规律,与光化学反应的二次生成过程有关.OBM模拟结果显示,5~6月属于臭氧生成的VOCs控制区,7~8月属于过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大气 臭氧(O_(3)) 光化学反应活性 臭氧生成潜势(ofp)
原文传递
天津夏季郊区VOCs对臭氧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姚青 韩素芹 +3 位作者 张裕芬 毕晓辉 王晓佳 蔡子颖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73-1581,共9页
挥发性有机物是O3重要的前体物之一,在O3生成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研究天津郊区VOCs特征及其对O3生成的作用,利用SyntechSpectras GC955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天津市津南区54种VOCs的浓度,并结合最大增量活性因子计算VOCs的臭氧生成潜力.结... 挥发性有机物是O3重要的前体物之一,在O3生成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研究天津郊区VOCs特征及其对O3生成的作用,利用SyntechSpectras GC955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天津市津南区54种VOCs的浓度,并结合最大增量活性因子计算VOCs的臭氧生成潜力.结果表明,2018年7月津南区VOCs总浓度为(32.33±23.77)μg·m^-3,其中烷烃质量浓度最高,芳香烃和烯烃次之,炔烃最低,丙烷、乙烯和甲苯分列VOCs质量浓度的前3位.观测期间TVOC的OFP为107.81μg·m^-3,烯烃对OFP的贡献最大,为55.80%,乙烯、异戊二烯和甲苯分列OFP贡献率的前3位.后向轨迹分析表明,不同来向和性质的气团下TVOC及其OFP不同.VOCs/NOx体积分数比值估算表明,观测期间O3生成对VOCs较为敏感.乙苯/间,对-二甲苯和乙烷/乙炔等特定物种对浓度比值的变化表明,3次O3污染过程均伴随VOCs的老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特征物种 后向轨迹 天津
原文传递
南京北郊大气VOCs体积分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14
作者 安俊琳 朱彬 李用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504-4512,共9页
利用2011—03—01~2012—02—29南京北郊大气VOCs观测资料,对大气VOCs体积分数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光化学活性差异和来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OCs体积分数平均为43.52x10,并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VOCs体积分数呈... 利用2011—03—01~2012—02—29南京北郊大气VOCs观测资料,对大气VOCs体积分数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光化学活性差异和来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OCs体积分数平均为43.52x10,并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VOCs体积分数呈现夜问高,白天低的日变化特征.VOCs体积分数夜间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白天呈现冬季〉夏季〉春季〉秋季.VOCs13变化幅度秋季最大,冬季最小.烷烃和烯烃13变化幅度最大值出现在秋季,芳香烃和炔烃日变幅最大值出现在春季.采用丙烯等量体积分数方法表示,VOCs物种中烯烃含量最高,芳香烃次之,烷烃最小。T/B、E/B和X/B比值平均值分别是1.23、0.95和0.81,反映出影响观测点的气团呈现一定老化程度.以3-甲基戊烷作为机动车排放典型示踪物,估算得到乙烯、甲苯和间,对一二甲苯分别有85%、71%和82%来自非机动车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光化学反应活性 OH反应活性 臭氧生成潜势 来源特征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印刷行业VOCs组分排放清单及关键活性组分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杨杨 杨静 +3 位作者 尹沙沙 余宇帆 郑君瑜 莫梓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6-333,共8页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行业活动数据和不锈钢罐采样-气质联用技术,获取了印刷工艺VOCs成分谱,建立了该地区2010年印刷行业VOCs组分排放清单,研究了不同工艺排放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该地区2010年印刷行业VOCs排放总量达8 591.26 t...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行业活动数据和不锈钢罐采样-气质联用技术,获取了印刷工艺VOCs成分谱,建立了该地区2010年印刷行业VOCs组分排放清单,研究了不同工艺排放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该地区2010年印刷行业VOCs排放总量达8 591.26 t,深圳、东莞、佛山排放量较大.凹印是印刷行业主要VOCs排放工艺,排放量达5 762.01 t;平印和凸印次之,分别为1 954.01和37.82 t.不同工艺排放的VOCs组分差异较大,平印工艺排放的VOCs成分中异丙醇含量最多(306.58 t),其次为正庚烷(115.87 t);苯和甲苯是凸印工艺排放的VOCs成分中含量最大的2种化合物,分别达5.58和4.83 t;乙酸乙酯是凹印工艺排放的VOCs成分中的首要化合物,达2 482.85 t.凸印工艺排放的VOCs单位浓度臭氧潜势最大,达1.30μgm3,平印和凹印较小,分别为0.89和0.72μgm3,各工艺排放的含氧有机物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均为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印刷 VOCS 组分清单 臭氧生成潜势
下载PDF
三亚市大气VOCs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曹小聪 吴晓晨 +3 位作者 徐文帅 谢荣富 冼爱丹 杨朝晖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12-1824,共13页
为探究热带地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利用三亚市2019年VOCs在线监测数据,全面分析了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对O_(3)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日均体积分数范围为2.05×10^(-9)~19.74×10^(... 为探究热带地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利用三亚市2019年VOCs在线监测数据,全面分析了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对O_(3)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日均体积分数范围为2.05×10^(-9)~19.74×10^(-9),且以烷烃(71.4%)和烯烃(20.5%)为主.②VOCs优势物种丙烷、正丁烷、乙烷、异丁烷、乙烯、乙炔、苯和甲苯的体积分数日变化均呈早晚双峰的特征;φ(异戊二烯)呈白天显著高于夜间的特征,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与光照变化基本一致.③对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最大的是烯烃(70.6%),其中异戊二烯的OFP贡献率(41.9%)最大,其次是烷烃(19.9%).④春夏季φ(NO_(2))和φ(VOCs)均较低,难以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较高的φ(O_(3)),秋冬季φ(O_(3))显著升高主要与东北方向污染物传输有关.⑤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解析结果表明,VOCs来源分别为交通源(46.52%)、溶剂使用源(18.25%)、植物源(12.36%)、工业源(11.99%)和燃烧源(10.88%).研究显示,三亚市环境空气中φ(VOCs)受交通源排放影响较大,应加强管制以削减环境空气中VOCs活性较大的物种,从而减少O_(3)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来源解析
下载PDF
连云港不同功能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 被引量:30
17
作者 乔月珍 陈凤 +1 位作者 李慧鹏 赵秋月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0-637,共8页
2018年夏季和秋季对连云港城区不同功能区开展大气VOCs采样,利用预浓缩系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定量了107种VOCs物种,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连云港市城区大气VOCs平均体积分数... 2018年夏季和秋季对连云港城区不同功能区开展大气VOCs采样,利用预浓缩系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定量了107种VOCs物种,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连云港市城区大气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2.1±13.1)×10^-9,C2~C4的烷烃和烯烃、丙酮及乙酸乙酯是主要的VOCs物种,占TVOCs含量的59.8%~75.8%.不同功能区VOCs浓度排序为工业区[(28.4±13.5)×10^-9]>风景区[(21.7±4.4)×10^-9]>交通居民混合区[(20.8±7.2)×10^-9].秋季VOCs浓度显著高于夏季,秋季工业区浓度最高(35.4×10^-9),夏季风景区VOCs浓度最高(21.5×10^-9).烷烃、含氧硫化合物和卤代烃是最主要的VOCs组分,分别占TVOCs浓度的35.3%、26.9%和15.6%,受工业排放影响工业区含氧硫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风景区和交通居民混合区.通过T/B(甲苯/苯)探讨VOCs的来源发现,机动车和溶剂使用是城区大气VOCs的主要来源.功能区的OFP排序为工业区>交通居民混合区>风景区,烯烃对OFP的贡献最高,其次为芳香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 挥发性有机物(VOCs) 体积分数 物种组成 臭氧生成潜势(ofp)
原文传递
芜湖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大气反应活性及源解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高亢 章慧 +3 位作者 刘梦迪 赵晓宇 吴婷 贾其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885-4894,共10页
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对芜湖市城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观测,探讨其污染特征、光化学影响和来源.结果表明,芜湖市大气中VOCs全年平均体积分数为27.86×10^-9,季节变化规律为:秋季(31.16×10^-9)>夏季(28.70×10... 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对芜湖市城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观测,探讨其污染特征、光化学影响和来源.结果表明,芜湖市大气中VOCs全年平均体积分数为27.86×10^-9,季节变化规律为:秋季(31.16×10^-9)>夏季(28.70×10^-9)>冬季(24.75×10^-9)>春季(24.04×10^-9),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峰值在08:00~09:00时与18:00~19:00时出现,与交通流量的变化有关.芜湖市大气VOCs的平均臭氧生成潜势(OFP)为255.29μg·m-3,不同组分对平均OFP的贡献率排序为:芳香烃(48.83%)>烷烃(21.04%)>烯烃(18.32%)>OVOCs(11.47%)>卤代烃(0.35%).总气溶胶生成潜势(AFP)为1.84μg·m-3,芳香烃贡献率最高(87.69%),其次为烷烃(12.31%).苯/甲苯/乙苯(B/T/E)比值表明,芜湖市大气中苯系物的主要贡献源为机动车排放源和工业排放及溶剂使用源.源解析显示:油气挥发源、机动车排放源、溶剂挥发源、LPG排放源、植物排放源和二次生成源对采样期内的VOCs贡献率分别为11.57%、34.53%、16.63%、20.76%、3.54%和1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气溶胶生成潜势(AFP) 源解析
原文传递
杭州市城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反应活性 被引量:29
19
作者 景盛翱 高雅琴 +4 位作者 沈建东 王倩 彭亚荣 李英杰 王红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06-5315,共10页
使用Summa罐在杭州市城区朝晖站点离线采样,利用GCMS分析122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连续1a的观测,结果发现,观测期间大气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59.4±23.6)×10^-9,浓度高值出现在12月而低值出现在2月,含... 使用Summa罐在杭州市城区朝晖站点离线采样,利用GCMS分析122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连续1a的观测,结果发现,观测期间大气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59.4±23.6)×10^-9,浓度高值出现在12月而低值出现在2月,含氧有机物(OVOC),尤其是醛酮类化合物是占比最高的组分,在夏季尤甚.朝晖站点VOCs浓度没有明显的周末效应,但节假日的VOCs浓度有明显下降.其大气VOCs浓度与空气质量指数(AQI)值呈现正相关性,首要污染物为PM2.5时观测到的VOCs浓度最高.运用·OH消耗速率(L·OH)和臭氧生成潜势(OFP)做大气反应活性评估,观测期间L·OH均值为7.5 s^-1,OFP均值为152.1×10^-9,醛酮类化合物、芳烃和烯烃是活性最高的组分,该站点整体大气活性水平与2-甲基戊烷相当.观测期间甲苯/苯(T/B)均值为1.95,说明杭州市城区受到较明显的机动车排放影响.使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解析出杭州全年VOCs污染的6个因子,分别为二次生成(17.6%)、燃烧源(11.8%)、工艺过程(12.3%)、溶剂使用(18.1%)、天然源(4.5%)和机动车尾气(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化学反应活性 ·OH消耗速率(L·OH) 臭氧生成潜势(ofp) 空气质量指数(AQI)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柳州市春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齐 卢星林 +1 位作者 曾鹏 于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4,共10页
为了解我国西南岩溶工业地区VOCs污染特征及其来源,2019年3月用GC955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对柳州市大气VOCs进行监测并对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气溶胶生成潜势(AFP)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春... 为了解我国西南岩溶工业地区VOCs污染特征及其来源,2019年3月用GC955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对柳州市大气VOCs进行监测并对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气溶胶生成潜势(AFP)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春季监测期间共检出50种VOCs组分,日平均摩尔分数为25.52×10^(-9)mol·mol^(-1).其中,烷烃、烯烃、炔烃及芳香烃分布占比为56.08%、19.63%、14.25%和10.04%.②VOCs摩尔分数呈现白天低,夜间高的特征.VOCs日变化中的峰值与早晚交通高峰出现的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③烯烃、芳香烃及烷烃对OFP贡献分布为44.30%、33.03%及19.96%,指示对于芳香烃和烯烃的控制应优先于烷烃.此外柳州市O3生成处于VOCs敏感区,消减VOCs对O3生成具有控制作用.④芳香烃对AFP的贡献高达95.27%,因此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溶剂的使用、汽车产业和化工产业这几个行业工艺上的改进及控制可同时有效地抑制臭氧及霾污染.⑤柳州春季VOCs排放源及其对总VOCs的贡献分别为:工业排放源(28.34%)、机动车源(25.47%)、燃烧源(24.37%)、溶剂使用源(13.28%)和植物排放源(8.54%),表明控制工业排放源、机动车源和燃烧源是目前控制柳州市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的主要途径,同时,重点考虑控制这些排放源排放的烯烃和芳香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 臭氧生成潜势(ofp) 气溶胶生成潜势(AFP) 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