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气“霾化学”:概念提出和研究展望
被引量:
17
1
作者
楚碧武
马庆鑫
+4 位作者
段凤魁
马金珠
蒋靖坤
贺克斌
贺泓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我国大气污染具有高度的复合污染特征,其形成过程既有高强度的颗粒物均相成核现象,又有多介质非均相致霾过程,同时耦合了强的大气氧化性以及O3污染,是不同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的新型“霾化...
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我国大气污染具有高度的复合污染特征,其形成过程既有高强度的颗粒物均相成核现象,又有多介质非均相致霾过程,同时耦合了强的大气氧化性以及O3污染,是不同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的新型“霾化学”烟雾污染。“霾化学”区别于并突破现有的理论认识,是解析我国典型多介质复合污染环境下PM2.5成因以及PM2.5与O3污染间非线性复杂关系,综合研究气、液、固多介质非均相过程的大气污染化学。研究“霾化学”过程对精准控制我国乃至其他国家大气复合污染意义重大。本文提出和总结了大气“霾化学”概念,并对“霾化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化学
复合污染
多介质界面化学
臭氧
pm
2.5
原文传递
题名
大气“霾化学”:概念提出和研究展望
被引量:
17
1
作者
楚碧武
马庆鑫
段凤魁
马金珠
蒋靖坤
贺克斌
贺泓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
出处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No.XDB0500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o.2119005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7YFC0211101,2017YFC0209503,2016YFC0201506)资助。
文摘
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我国大气污染具有高度的复合污染特征,其形成过程既有高强度的颗粒物均相成核现象,又有多介质非均相致霾过程,同时耦合了强的大气氧化性以及O3污染,是不同于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的新型“霾化学”烟雾污染。“霾化学”区别于并突破现有的理论认识,是解析我国典型多介质复合污染环境下PM2.5成因以及PM2.5与O3污染间非线性复杂关系,综合研究气、液、固多介质非均相过程的大气污染化学。研究“霾化学”过程对精准控制我国乃至其他国家大气复合污染意义重大。本文提出和总结了大气“霾化学”概念,并对“霾化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霾化学
复合污染
多介质界面化学
臭氧
pm
2.5
Keywords
haze
chemistry
air
pollution
complex
interface
chemistry
ozone
pm
2.5
分类号
P402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X1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气“霾化学”:概念提出和研究展望
楚碧武
马庆鑫
段凤魁
马金珠
蒋靖坤
贺克斌
贺泓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