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表面氧化层的非晶化转变 被引量:13
1
作者 梅志 顾明元 吴人洁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57-560,共4页
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氧化态SiC颗粒表面SiO2氧化层与铝基体复合前后的结构.试验结果表明,1111℃下SiC颗粒表面生成的SiO2层为晶态,与铝基体复合后在电子束的辐照下将转变为非晶态对SiO2层的非晶转变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碳化硅 氧化层 非晶化 铝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TA15钛合金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琪 文智 +4 位作者 易丹青 王斌 王福晶 肖东东 陈振湘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1-578,共8页
研究TA15钛合金在750-950℃,空气中氧化1-150 h的氧化动力学规律,采用SEM、XRD及EPMA测试技术分析该合金氧化层的显微组织形貌、相组成和复合结构,并对氧化膜的生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金在750、850和950℃温度下的氧化行为均符... 研究TA15钛合金在750-950℃,空气中氧化1-150 h的氧化动力学规律,采用SEM、XRD及EPMA测试技术分析该合金氧化层的显微组织形貌、相组成和复合结构,并对氧化膜的生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金在750、850和950℃温度下的氧化行为均符合抛物线规律,但在950℃以上随氧化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氧化质量增加值持续升高,并远大于750℃和850℃时的氧化质量增加。750℃和850℃下氧化150 h后,合金氧化层结构为TiO2/Al2O3/TiO2/基体;950℃下氧化150 h后合金的氧化层结构为TiO2/Al2O3/TiO2/Al2O3/TiO2/Ti3Al/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高温氧化 氧化层 扩散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机械化学抛光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蒋建忠 赵永武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578-582,共5页
分析了机械化学抛光(CMP)过程中氧化剂与磨粒的化学机械协同作用机理,将CMP过程分为化学作用主导阶段和机械作用主导阶段.应用微观接触力学和颗粒粒度分布理论,对这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表征芯片表面材料去除率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两个阶段... 分析了机械化学抛光(CMP)过程中氧化剂与磨粒的化学机械协同作用机理,将CMP过程分为化学作用主导阶段和机械作用主导阶段.应用微观接触力学和颗粒粒度分布理论,对这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表征芯片表面材料去除率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两个阶段的平衡点推出了表征芯片表面氧化膜生成速度的数学表达式.模型综合考虑了机械和化学作用因素、磨粒的浓度、磨粒的粒度分布特性及磨粒/芯片/抛光盘的材料特性参数对CMP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图表分析了磨粒体积浓度、磨粒平均粒径粒度、磨粒粒度分布宽度以及氧化剂浓度对CMP过程芯片表面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抛光 氧化膜 数学模型 粒度分布
下载PDF
喷丸对马氏体耐热钢高温蒸汽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谌康 蔡文河 +3 位作者 杜双明 董树青 高大伟 白银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3,共8页
利用高温蒸汽氧化试验装置对比研究P92、G115钢以及喷丸的G115钢的高温蒸汽氧化行为,结果表明,这3个试样的650℃蒸汽氧化动力学曲线符合ΔW=kt^(n)规律。相同蒸汽氧化时间下G115钢的氧化质量增加远小于P92钢,主要是因为G115钢中富Cr层... 利用高温蒸汽氧化试验装置对比研究P92、G115钢以及喷丸的G115钢的高温蒸汽氧化行为,结果表明,这3个试样的650℃蒸汽氧化动力学曲线符合ΔW=kt^(n)规律。相同蒸汽氧化时间下G115钢的氧化质量增加远小于P92钢,主要是因为G115钢中富Cr层的形成和富Cu相在氧化层界面的析出。经喷丸处理的G115钢氧化质量增加小于未喷丸的G115钢,喷丸后的G115钢表面产生大量塑性变形,从而引入高密度的位错和滑移带,且内壁马氏体板条发生碎化,马氏体板条界增多。大量增加的滑移带、位错及马氏体板条界为Cr元素向表面扩散提供了通道,加快了基体中Cr元素向表面的扩散速度,是提高抗蒸汽氧化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蒸汽氧化 喷丸 马氏体耐热钢 氧化层
原文传递
30MnSi钢材表面氧化层的技术研究
5
作者 冯紫萱 李轲 +1 位作者 余军 纪瑜波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7期24-26,共3页
通过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30MnSi不同颜色的表面氧化层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了30MnSi表面氧化层的微观形貌、厚度、致密性及化学成分等,为后期提高表面质量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30MnSi 氧化层 表面质量
下载PDF
GH4169合金铸态组织特征及均匀化处理工艺 被引量:4
6
作者 蒋世川 张健 韩福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9-117,共9页
通过CLSM、OM和SEM等测试方式,研究了GH4169合金铸态组织和均匀化热处理工艺对晶粒尺寸、析出相、氧化层厚度以及溶质元素均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铸态组织枝晶间存在Laves相、δ相、γ’相和MC碳化物等析出相,主要偏析元素Nb在铸锭中... 通过CLSM、OM和SEM等测试方式,研究了GH4169合金铸态组织和均匀化热处理工艺对晶粒尺寸、析出相、氧化层厚度以及溶质元素均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铸态组织枝晶间存在Laves相、δ相、γ’相和MC碳化物等析出相,主要偏析元素Nb在铸锭中心偏析最严重;在第一段1160℃×16 h,第二段1190℃×30 h均匀化处理后,合金铸锭可以达到最合适的均匀效果,Nb元素残余偏析系数δ在0.2左右,晶粒尺寸约6117μm,氧化层厚度约为41.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169合金 铸态组织 均匀化 氧化层 偏析
原文传递
Hi-B钢脱碳板氧化层厚度对底层的影响
7
作者 庞树芳 游清雷 +2 位作者 蒋奇武 贾志伟 罗理 《电工钢》 CAS 2024年第4期17-21,共5页
采用Thermo-Calc软件模拟取向硅钢脱碳退火板的氧化过程,分析不同p_(H_(2)O)/p_(H_(2))值可以生成的氧化物,发现800℃脱碳退火时p_(H_(2)O)/p_(H_(2))值的范围在0.19~23时,脱碳氧化生成物是FeO和Fe_(2)SiO_(4)。采用辉光光谱仪分析三种... 采用Thermo-Calc软件模拟取向硅钢脱碳退火板的氧化过程,分析不同p_(H_(2)O)/p_(H_(2))值可以生成的氧化物,发现800℃脱碳退火时p_(H_(2)O)/p_(H_(2))值的范围在0.19~23时,脱碳氧化生成物是FeO和Fe_(2)SiO_(4)。采用辉光光谱仪分析三种不同氧含量的脱碳退火板的氧化层组成与脱碳退火板对应的成品板的表面特征。发现脱碳退火板的总氧含量不同,但是表层的氧含量相近而且都非常高。随脱碳退火板中氧含量增加,脱碳退火板氧化层厚度增加。三种成品板的表层绝缘膜中的氧含量几乎相同,与氧化层最厚的脱碳退火板对应的成品板的硅酸镁底层也最厚,尖晶石的钉扎最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层 氧含量硅酸镁底层
下载PDF
磁处理技术对氧化煤浮选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佳 《选煤技术》 CAS 2017年第1期14-16,共3页
为了提高氧化煤的浮选效果,以寺河煤矿氧化煤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磁处理技术对其浮选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对磁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磁处理技术对浮选精煤产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当磁场强度为0.41... 为了提高氧化煤的浮选效果,以寺河煤矿氧化煤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磁处理技术对其浮选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对磁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磁处理技术对浮选精煤产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当磁场强度为0.416 T时,磁处理氧化煤的浮选效果最好,精煤产率提高2.80个百分点;目前对磁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方面,还需要更深入、更全面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煤 磁处理技术 氧化层 表面性质 浮选效果
下载PDF
钢表面氧氮处理层对硫化烯烃润滑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马雁声 顾正秋 +1 位作者 吴荫顺 刘家浚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77-580,共4页
利用球-盘试验机研究了40Cr钢表面氧氮处理层对添加剂硫化烯烃作用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多种表面分析仪器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由于氧氮处理表面的氧化膜可促进化学反应膜FeS的生成,加上该氧化膜本身的作用,使其摩擦表面上... 利用球-盘试验机研究了40Cr钢表面氧氮处理层对添加剂硫化烯烃作用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多种表面分析仪器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由于氧氮处理表面的氧化膜可促进化学反应膜FeS的生成,加上该氧化膜本身的作用,使其摩擦表面上由FeS和氧化铁组成的边界润滑膜更厚且结构更致密,导致硫化烯烃与氧氮处理表面的配合具有更好的抗擦伤和抗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烯烃 摩擦磨损 氧化膜 氧氮处理层 润滑
下载PDF
Ge微簇表面氧化层厚度的确定及光致发光现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艳春 武文远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2年第3期89-91,共3页
半导体微簇光致发光现象是目前物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从光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出发 ,提出了一种确定 IVA族元素半导体纳米微簇的表面氧化层厚度的有效方法并应用于对 Ge微簇构成纳米组装薄膜的光学性质和光致发光机制的解释。直径为 1 0... 半导体微簇光致发光现象是目前物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从光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出发 ,提出了一种确定 IVA族元素半导体纳米微簇的表面氧化层厚度的有效方法并应用于对 Ge微簇构成纳米组装薄膜的光学性质和光致发光机制的解释。直径为 1 0 nm的 Ge微簇由 2 nm厚的表面氧化层及直径为 6nm的未氧化中心构成。该中心具有强的量子约束效应导致的基本带隙展宽 (光学吸收边蓝移 ) ,氧化层、中心及其组合在紫光的激发下产生复杂的光致发光现象。实验结果与文中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簇 氧化层 光致发光
下载PDF
钨基三氧化钨光阳极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全鹏 李雪谨 +3 位作者 黄可 吕淑彬 李金花 周保学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21-923,共3页
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了结构新颖的高效WO3/W光阳极并研究了其光电催化性能。首先将预处理的钨片煅烧使其表面产生三氧化钨层以提供水热反应晶体生长所需的晶种,然后使用聚乙二醇作为导向剂控制晶体在其表面的生长方向,最后将水热反应的... 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了结构新颖的高效WO3/W光阳极并研究了其光电催化性能。首先将预处理的钨片煅烧使其表面产生三氧化钨层以提供水热反应晶体生长所需的晶种,然后使用聚乙二醇作为导向剂控制晶体在其表面的生长方向,最后将水热反应的产物进行高温煅烧使其结晶化。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制备方法可以在钨表面生成高度有序的纳米条结构,在1.5V时的光电流能够达到1.8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WO3 W 水热反应 氧化层 聚乙二醇
下载PDF
MoSi_2发热元件高温通电氧化成膜规律
12
作者 江川 易丹青 +2 位作者 周宏明 刘会群 朱慧娟 《中国钼业》 2014年第4期44-49,共6页
研究了MoSi2发热元件在1400~1600℃,空气中氧化0.25~3 h的氧化成膜规律,采用SEM和EDS测试技术分析了MoSi2发热元件通电氧化以后氧化层的组织形貌和相组成,并对其氧化膜的生长规律和抗弯强度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oSi2... 研究了MoSi2发热元件在1400~1600℃,空气中氧化0.25~3 h的氧化成膜规律,采用SEM和EDS测试技术分析了MoSi2发热元件通电氧化以后氧化层的组织形貌和相组成,并对其氧化膜的生长规律和抗弯强度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oSi2发热元件氧化膜生长规律符合L=0.43+5.05′107exp(-28397.88T )t1/2关系,氧化激活能为236 kJ/mol。抗弯强度随着氧化膜的致密和增厚而提高,在1600℃通电氧化3 h后,氧化膜生长了22.3μm,抗弯强度达到了273 MPa,比氧化前提高了5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 发热元件 通电氧化 氧化层 抗弯强度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Silicon Condenser Microphone Using Oxidized Porous Silicon as Sacrificial Layer
13
作者 宁瑾 刘忠立 +1 位作者 刘焕章 葛永才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3,共5页
A new technique to fabricate silicon condenser microphone is presented.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use of oxidized porous silicon as sacrificial layer for the air gap and the heavy p+-doping silicon of approximately... A new technique to fabricate silicon condenser microphone is presented.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use of oxidized porous silicon as sacrificial layer for the air gap and the heavy p+-doping silicon of approximately 15μm thickness for the stiff backplate.The measured sensitivity of the microphone fabricated with this technique is in the range from -45dB(5.6mV/Pa) to -55dB(1.78mV/Pa) under the frequency from 500Hz to 10kHz,and shows a gradual increase at higher frequency.The cut-off frequency is above 20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condenser microphone oxidized porous silicon sacrificial layer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改性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希丽 田明伟 +1 位作者 朱士凤 曲丽君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探讨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层层自组装整理后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采用自制氧化石墨烯和壳聚糖以分子间静电作用为驱动力,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对棉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分析了改性棉织物的表观形态结构及防紫外线性能。研究表明:通过静电自组装... 探讨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层层自组装整理后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采用自制氧化石墨烯和壳聚糖以分子间静电作用为驱动力,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对棉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分析了改性棉织物的表观形态结构及防紫外线性能。研究表明:通过静电自组装过程,氧化石墨烯与壳聚糖在棉织物表面形成组装膜;改性棉织物展现出了优异的紫外线屏蔽性能,仅组装1次,改性织物表面的UPF值即从9.37增至88.93,组装10次后UPF值高达452,同时改性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水洗耐久性良好。认为:采用自制氧化石墨烯和壳聚糖,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可以制备出防紫外线性能优异的改性棉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壳聚糖 层层自组装 表观形态 防紫外线性能 水洗耐久性
下载PDF
NbMoWTa-Al_(2)O_(3)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的宽温域摩擦磨损性能
15
作者 裴旭辉 杜银 +2 位作者 王瀚铭 胡明川 王海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新型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Al_(2)O_(3)作为固体润滑剂对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_(2)O_(3)颗粒在具有BCC结构的NbMoWTa... 通过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新型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Al_(2)O_(3)作为固体润滑剂对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宽温域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Al_(2)O_(3)颗粒在具有BCC结构的NbMoWTa难熔高熵合金基体相晶界和晶内均匀分散,强烈的弥散强化显著提升了NbMoWTa的显微硬度。纳米Al_(2)O_(3)颗粒在室温至800℃范围内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方面有显著作用。室温下,由于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显著提升,添加足量的纳米Al_(2)O_(3)实现了复合材料耐磨性的提升。在中高温下,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的连续致密氧化摩擦层对提升摩擦学性能起着关键作用。纳米Al_(2)O_(3)颗粒协助氧化摩擦层承载更大的载荷,提高其致密性及稳定性,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基体。此外,在800℃下纳米Al_(2)O_(3)颗粒的存在能够抑制MoO_(3)的过度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固体润滑复合材料 氧化摩擦层 纳米Al_(2)O_(3)
下载PDF
钛合金超声辅助等离子体氧化改性磨削基本加工特性研究
16
作者 武韩强 陈卓 +5 位作者 叶曦珉 张诗博 李偲偲 曾江 汪强 吴勇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5,共13页
鉴于钛合金的难加工特性,提出了超声辅助等离子体氧化改性磨削新方法。首先介绍了新方法的加工原理,并基于加工原理构建了实验装置;其次就不同电解质溶液对等离子体氧化层生长方向,工艺参数对等离子体氧化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开展研究;随... 鉴于钛合金的难加工特性,提出了超声辅助等离子体氧化改性磨削新方法。首先介绍了新方法的加工原理,并基于加工原理构建了实验装置;其次就不同电解质溶液对等离子体氧化层生长方向,工艺参数对等离子体氧化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开展研究;随后表征等离子体氧化层表面主要化学成分、显微硬度,并利用单点磨削实验揭示等离子体氧化层的材料去除行为;最后对比有、无氧化层的磨削加工特性。研究表明:Na_(2)SO_(4)溶液下的氧化层主要向内生长;在工艺参数中,降低进给速度和增加超声振幅可以提升氧化层厚度;氧化层较低的硬度和疏松多裂纹结构提高了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相比于无氧化层的传统磨削,超声辅助等离子体氧化改性生成的氧化层可以降低磨削力,提升表面质量,减少砂轮磨粒脱落和磨屑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超声 等离子体氧化 氧化层性能 磨削性能
原文传递
氧化型染发剂对新生大鼠表皮脂成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薇 戴修道 浦跃朴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9年第1期20-22,共3页
为了探讨氧化型染发剂及其主要成分接触皮肤后对皮肤屏障结构脂成分的影响,采用定量薄层层析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用染发剂的主要成分对苯二胺单独染毒,还是用对苯二胺和双氧水混合物进行染毒,经24h后胎鼠皮肤中鞘氨醇和... 为了探讨氧化型染发剂及其主要成分接触皮肤后对皮肤屏障结构脂成分的影响,采用定量薄层层析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用染发剂的主要成分对苯二胺单独染毒,还是用对苯二胺和双氧水混合物进行染毒,经24h后胎鼠皮肤中鞘氨醇和鞘磷脂的含量即显著降低,48h后含量继续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用两种品牌的氧化型染发剂(S牌和G牌)染毒后也获得同样结果。氧化型染发剂能在24h内使大鼠表皮中鞘磷脂和鞘氨醇的含量显著降低,因而提示氧化型染发剂能破坏皮肤屏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型染发剂 皮肤屏障 鞘磷脂 鞘氨醇 薄层层析
下载PDF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导电棉织物的制备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希丽 田伟明 +1 位作者 朱士凤 曲丽君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2,共5页
探讨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导电棉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自制氧化石墨烯和聚乙烯醇通过氢键层层交替沉降组装技术对棉织物进行表面改性,随后低温还原改性棉织物并研究其性能。研究表明:通过氢键自组装,氧化石墨烯和聚乙烯醇在棉织物表面... 探讨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导电棉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自制氧化石墨烯和聚乙烯醇通过氢键层层交替沉降组装技术对棉织物进行表面改性,随后低温还原改性棉织物并研究其性能。研究表明:通过氢键自组装,氧化石墨烯和聚乙烯醇在棉织物表面形成交联膜状结构,表面K/8值测试表明氧化石墨烯和聚乙烯醇在织物表面呈“奇偶交替”沉降规律;改性织物较原织物的断裂强度略有提高;组装10次织物表面的电阻率即从7.19×10^7Ω·cm降至146Ω·cm,水洗后电阻率略有增大。认为:还原后改性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且组装整理后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水洗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氧化石墨烯 棉织物 层层自组装 导电性能 K/S值
下载PDF
二次热处理的SrTiO_3压敏陶瓷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牛丽霞 周方桥 +1 位作者 陈志雄 庄严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3,共3页
采用逐层研磨及电测量的方法,对800~1050℃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的SrTiO3陶瓷电容–压敏元件的表面氧化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元件存在明显的表面氧化层结构,且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表面氧化层厚度增大,800~1000℃不同温度热处理的样... 采用逐层研磨及电测量的方法,对800~1050℃不同温度下,热处理的SrTiO3陶瓷电容–压敏元件的表面氧化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元件存在明显的表面氧化层结构,且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表面氧化层厚度增大,800~1000℃不同温度热处理的样品,其表面氧化层厚度为26~107μm;表面氧化层内扩散氧的浓度和晶界势垒的高度是由表及里逐渐减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钛酸锶压敏陶瓷 表面氧化层 晶界势垒 二次热处理 SRTIO3
下载PDF
用多孔硅作牺牲层制备硅基电容式微传声器
20
作者 宁瑾 刘焕章 +1 位作者 葛永才 刘忠立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187-191,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硅基电容式微传声器的制备方法,即采用多孔硅牺牲层技术制备声学孔,采用聚酰亚胺膜作声学振膜,采用该方法制备出的电容式微传声器器件,开路灵敏度为107.8dB,在400~10kHz之间,频率响应较为平坦,可以实现语音通信。
关键词 硅基电容式微传声器 多孔硅 牺牲层 聚酰亚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