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砷难处理金精矿预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天佑 左乐 +1 位作者 林作超 彭锐 《吉林地质》 2023年第1期54-58,共5页
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无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需在浸出前对其进行预处理。本文介绍了3种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氧化焙烧法、热压氧化法、生物氧化法,简要阐述了各工艺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为含砷难... 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无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需在浸出前对其进行预处理。本文介绍了3种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氧化焙烧法、热压氧化法、生物氧化法,简要阐述了各工艺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为含砷难处理金精矿预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金精矿 预处理 氧化焙烧 热压氧化 生物氧化
下载PDF
砷华生产废渣中硫的回收利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树根 田学达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5-58,共4页
高温下氧化焙烧细磨后的砷华生产废渣,利用软锰矿浆吸收产生的SO2气体,吸收液经净化除杂、浓缩结晶等工序可制备工业产品硫酸锰。适宜的焙烧条件如下: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60 m in,废渣粒度为-97μm。选择合适的吸收工艺,Mn的浸... 高温下氧化焙烧细磨后的砷华生产废渣,利用软锰矿浆吸收产生的SO2气体,吸收液经净化除杂、浓缩结晶等工序可制备工业产品硫酸锰。适宜的焙烧条件如下: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60 m in,废渣粒度为-97μm。选择合适的吸收工艺,Mn的浸出率可达96.20%,此时SO2脱除率为87.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华生产废渣 氧化焙烧 硫回收利用 软锰矿 硫酸锰
下载PDF
低品位钼精矿氧化焙烧过程的反应行为 被引量:25
3
作者 甘敏 范晓慧 +5 位作者 张麟 姜涛 邱冠周 王勇 邓琼 陈许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15-3122,共8页
研究品位为39.27%的低品位钼精矿的氧化焙烧热力学、物相演变规律及焙烧特征。热力学分析表明:MoS2氧化的趋势仅次于Fe S2氧化趋势,能生成多种价态的氧化物,且生成的Mo O3可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钼酸盐,其中生成钼酸钙的趋势最大... 研究品位为39.27%的低品位钼精矿的氧化焙烧热力学、物相演变规律及焙烧特征。热力学分析表明:MoS2氧化的趋势仅次于Fe S2氧化趋势,能生成多种价态的氧化物,且生成的Mo O3可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钼酸盐,其中生成钼酸钙的趋势最大。焙烧过程包括MoS2氧化不充分、Mo O3稳定存在和钼酸盐生成3个阶段,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易生成不利于后续钼溶出的钼酸盐和低价氧化钼,适宜的焙烧温度为650~675℃、焙烧时间为2 h左右。氧化焙烧后,氨浸的钼溶出率仅为84.02%,浸出渣中钼含量高达13.93%,XRD分析表明浸出渣的组成以钼酸钙为主。采用Na2CO3为浸出剂对氨浸渣进行二次浸出,可将氨浸渣中的钼酸钙溶出,最终钼的总回收率可达9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钼精矿 热力学 氧化焙烧 物相变化
下载PDF
高硫铝土矿氧化焙烧脱硫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胡小莲 陈文汨 谢巧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52-858,共7页
针对一水硬铝石高硫型铝土矿,以河南2种地方矿石为原料进行焙烧除硫的研究,并通过对焙烧矿的物相分析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焙烧矿和原矿的高压溶出进行比较试验,研究溶出液中S2-含量的变化以及焙烧过程对溶出性能的影响。结... 针对一水硬铝石高硫型铝土矿,以河南2种地方矿石为原料进行焙烧除硫的研究,并通过对焙烧矿的物相分析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焙烧矿和原矿的高压溶出进行比较试验,研究溶出液中S2-含量的变化以及焙烧过程对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的物相不同,其硫的脱除率不同;矿石经焙烧后,铝土矿中的黄铁矿FeS2的特征衍射峰消失,而出现了Fe2O3的衍射峰;同时,原矿的一水硬铝石β-AlOOH的衍射峰也消失,而产生了α-Al2O3的衍射峰;原矿经焙烧后溶出液中S2-的质量浓度显著降低,溶出性能更好;对于以黄铁矿为硫的主要物相的河南A矿,在600℃、焙烧60min后,与原矿同时在240℃、焙烧60min进行溶出试验,焙烧矿溶出液中S2-的质量浓度由原矿的1.78g/L下降到0.15g/L,同时,矿石的溶出率由85.27%提高到9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铝土矿 脱硫 氧化焙烧
下载PDF
铬铁矿氧化焙烧动力学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小斌 齐天贵 +2 位作者 彭志宏 刘桂华 周秋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22-1828,共7页
用于铬盐生产的传统无钙焙烧过程存在铬氧化率低的问题,严重影响铬的生产效率和回收率。为强化铬铁矿氧化焙烧过程,对铬氧化过程的动力学规律及其氧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铬铁矿氧化焙烧过程,铬的氧化反应分为初期和后期两个... 用于铬盐生产的传统无钙焙烧过程存在铬氧化率低的问题,严重影响铬的生产效率和回收率。为强化铬铁矿氧化焙烧过程,对铬氧化过程的动力学规律及其氧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铬铁矿氧化焙烧过程,铬的氧化反应分为初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初期铬氧化速率快,后期铬氧化速率慢,在优化条件下,铬(Ⅲ)的氧化率可达99%以上;两个阶段铬的氧化反应均符合收缩未反应核动力学模型且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铬氧化反应初期和后期的表观反应活化能分别为68.7和231.8kJ/mol;反应初期是铬铁矿直接与碳酸钠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铬酸钠,而后期则是铬铁矿与反应初期生成的铁酸钠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铬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矿 铬酸钠 氧化焙烧 动力学
下载PDF
从镍钼矿中提取镍钼的工艺 被引量:19
6
作者 彭俊 王学文 +2 位作者 王明玉 肖彩霞 施丽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3-559,共7页
针对现行镍钼矿处理工艺存在的钼镍需要分别提取的缺陷,提出镍钼矿加钙氧化焙烧-低温硫酸化焙烧-水浸提取镍钼的新工艺。以贵州遵义镍钼矿为原料,对CaO加入量、氧化焙烧温度、氧化焙烧时间、硫酸加入量、硫酸化焙烧温度、硫酸化焙烧时... 针对现行镍钼矿处理工艺存在的钼镍需要分别提取的缺陷,提出镍钼矿加钙氧化焙烧-低温硫酸化焙烧-水浸提取镍钼的新工艺。以贵州遵义镍钼矿为原料,对CaO加入量、氧化焙烧温度、氧化焙烧时间、硫酸加入量、硫酸化焙烧温度、硫酸化焙烧时间以及焙砂水浸工艺参数对镍钼浸出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钼的浸出率为97.33%,镍的浸出率为93.16%,且最佳工艺参数为100 g镍钼矿加入35 g CaO,700℃氧化焙烧2 h,得到的焙砂加入70 mL浓硫酸,再经250℃硫酸化焙烧2 h;硫酸化焙烧得到的焙砂按液固比2:1加水搅拌,经98℃浸出2 h。加入CaO不仅能有效减少镍钼矿氧化焙烧烟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能显著提高镍的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钼矿 氧化焙烧 硫酸化焙烧 水浸
下载PDF
从钕铁硼废料中提取稀土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吴继平 邓庚凤 +2 位作者 邓亮亮 林程星 潘贤斌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采用氧化焙烧-盐酸分解法,研究从钕铁硼废料中提取稀土的工艺条件,探讨焙烧温度和时间对铁的氧化率的影响,在浸出过程中考察了盐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液固比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并分析p H值和陈化时间对浸出液除杂效果的影响... 采用氧化焙烧-盐酸分解法,研究从钕铁硼废料中提取稀土的工艺条件,探讨焙烧温度和时间对铁的氧化率的影响,在浸出过程中考察了盐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液固比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并分析p H值和陈化时间对浸出液除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焙烧1.5 h,铁的氧化率最高,铁基本完全氧化成三价铁,在最佳浸出条件下稀土浸出率高达99.33%,浸出液中和除杂时,调节p H值为3.5,陈化时间大于2 h,料液中非稀土杂质含量低,铁仅为0.001 4 g/L,浸出液完全达到稀土萃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废料 稀土回收 氧化焙烧 盐酸分解 浸出工艺
下载PDF
高钙高磷低品位钒渣制取V_2O_5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彭毅 谢屯良 +2 位作者 周宗权 潘平 孙朝晖 《铁合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3,共6页
介绍了以高钙高磷低品位钒渣为原料制取V_2O_5的实验室和工业试验。通过试验,掌握了高钙高磷高FeO低品位钒渣制取V_2O_5的工艺技术和相应参数。
关键词 高钙高磷钒渣 五氧化二钒 氧化焙烧
下载PDF
Sulfur phase and sulfur removal in high sulfur-containing bauxite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小莲 陈文汨 谢巧玲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7期1641-1647,共7页
The sulfur phase in high sulfur-containing bauxite was studied by an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a chemistry quantitative analysis.The methods for the removal of different shaped sulfur were also discussed.The resu... The sulfur phase in high sulfur-containing bauxite was studied by an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a chemistry quantitative analysis.The methods for the removal of different shaped sulfur were also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sulfur phases in high sulfur-containing bauxites exist in the main form of sulfide sulfur (pyrite) or sulfate sulfur,and the main sulfur forms of bauxite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re not the same.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an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a chemistry quantitative analysis,the sulfur phases of high sulfur-containing bauxite could be accurately investigated.Deciding the main sulfur form of high sulfur-containing bauxite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instruction for choosing methods for the removal of sulfur from bauxite,and an oxidizing-roasting proces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move sulfide sulfur from high sulfur-containing bauxite,the content of S^2-in crude ore in the digestion liquor is above 1.7 g/L,but in the roasted ore digestion liquor,it is below 0.18 g/L.Using the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washing technology to wash bauxite can effectively remove sulfate sulfur,the content of the total sulfur in ore is lowered to below 0.2% and can meet the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sulfur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ulfur-containing bauxite sulfur phase oxidizing-roasting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washing technology
下载PDF
钒钛磁铁矿球团氧化焙烧行为和固结特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许玲 黄云松 +1 位作者 范晓慧 甘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9-366,共8页
研究原料粒度、预热条件和焙烧条件对钒钛磁铁精矿球团预热、焙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钒钛磁铁精矿球团难氧化,其预热所需时间长且焙烧温度高;预热时间比普通磁铁精矿球团长10 min、焙烧温度高30℃。在920℃下需预热20 min并在1 ... 研究原料粒度、预热条件和焙烧条件对钒钛磁铁精矿球团预热、焙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钒钛磁铁精矿球团难氧化,其预热所需时间长且焙烧温度高;预热时间比普通磁铁精矿球团长10 min、焙烧温度高30℃。在920℃下需预热20 min并在1 250℃下焙烧,预热球和焙烧球强度分别达到400 N/个和2 500 N/个以上。钒钛磁铁精矿中的磁铁矿与钛、镁固熔,导致其氧化速率慢、预热球氧化程度低,不利于球团固结过程的Fe_2O_3结晶长大,使得焙烧球中Fe_2O_3主要以粒状为主、固结强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氧化焙烧 固结特性
下载PDF
高硅高钙低品位钒渣提取五氧化二钒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新生 谢兵 冉俊锋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52,共6页
以碳酸钠为添加剂,采用氧化焙烧-水浸工艺从高硅高钙低品位钒渣中提取五氧化二钒。考察了碳酸钠加入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浸出液固比等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焙烧过程对钒的提取影响显著,而水浸过程... 以碳酸钠为添加剂,采用氧化焙烧-水浸工艺从高硅高钙低品位钒渣中提取五氧化二钒。考察了碳酸钠加入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浸出液固比等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焙烧过程对钒的提取影响显著,而水浸过程影响较小。通过氧化焙烧使钒转化为可溶性的钒酸钠与不溶性的钒酸钙。在水浸过程中,钒酸钠溶于水;而钒酸钙与磷酸钠或硅酸钠反应转化为可溶性的钒酸钠,可同时除去浸出液中的杂质硅和磷。通过实验获得了优化工艺参数:碳酸钠加入量为18%,焙烧温度为700℃,焙烧时间为2.5 h;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30 min和液固比为5∶1 m.lg-1。在此优化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到89.5%以上,浸出液中主要杂质为Si,P和Cr。产物五氧化二钒的纯度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高硅低品位钒渣 氧化焙烧 水浸 钒浸出率
原文传递
钼精矿氧化焙烧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连勇 张井凡 +2 位作者 蔡九菊 孙华成 刘勇 《中国钼业》 2011年第2期17-19,共3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钼精矿氧化焙烧时的热失重特性和析热特性,应用双外推法推断了钼精矿氧化焙烧的反应机理,采用Costs-Redfern积分法和Flynn-Wall-Ozawa积分法对实验数据拟合计算,求得了焙烧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焙烧反应失...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钼精矿氧化焙烧时的热失重特性和析热特性,应用双外推法推断了钼精矿氧化焙烧的反应机理,采用Costs-Redfern积分法和Flynn-Wall-Ozawa积分法对实验数据拟合计算,求得了焙烧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焙烧反应失重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预热干燥段、扩散段、快速反应段和深度氧化段。整个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大部分集中在快速反应段,此阶段主要产物为MoO2,反应活化能为227.7 kJ/mol。深度氧化段的主要产物是MoO3,当温度在600℃左右时,生成MoO3反应的速率最大,此阶段放出热量较少,反应活化能为163.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精矿 氧化焙烧 双外推法 机理模型
下载PDF
辉钼精矿的氧化焙烧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璐 李梦超 +3 位作者 阙标华 薛正良 张国华 蓝文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52-1964,共13页
纯氧条件下对辉钼精矿的氧化焙烧行为展开基础研究,并结合最佳模型拟合法、TG-DTA、SEM-EDS和热力学软件FactSage 7.3等方法和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矿在723 K和773 K下不能完全氧化,然而当温度升至873 K时,精矿能完全氧... 纯氧条件下对辉钼精矿的氧化焙烧行为展开基础研究,并结合最佳模型拟合法、TG-DTA、SEM-EDS和热力学软件FactSage 7.3等方法和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矿在723 K和773 K下不能完全氧化,然而当温度升至873 K时,精矿能完全氧化生成三氧化钼(MoO_(3))。在较高温度下,如873 K和773 K时,精矿的氧化焙烧过程由界面化学反应控速;然而在较低温度下,如723 K时界面化学反应和形核长大模型共同发挥作用。反应过程中,产物由初始颗粒形态逐渐转变成具有层状结构的片状形貌,并且在晶面指数(020)、(040)、(060)和(0100)等晶面上衍射峰强度显著增加,表明生成的MoO_(3)具有一定的各向异性和择优长大倾向。辉钼精矿的氧化焙烧过程符合挥发−冷凝机理,期间伴随着少量中间产物二氧化钼(MoO2)的生成。焙烧过程中产生的烧结现象是局部温度的升高和低熔点共晶体的形成共同作用所致。结合热力学数据本文还理论分析了主要杂质元素在焙烧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烧结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提出有效降低烧结现象发生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精矿 氧化焙烧 三氧化钼 烧结现象
下载PDF
Separation chemistry and clean technique of cerium(IV): A review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丹 陈继 李德谦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8期681-685,共5页
The separation method of changeable valence RE element of cerium (Ce)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Solvent extrac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separate Ce(IV) from RE(III), usually accompanie... The separation method of changeable valence RE element of cerium (Ce)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Solvent extrac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separate Ce(IV) from RE(III), usually accompanied with fluorine (F) and phosphor (P) from bastnaesite and monazite etc. By roast or wet-air oxidation, Ce(III) of bastnaesite and monazite was oxidized into Ce(IV), and Cyanex923 and [A336][P507]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o co-extract and recover Ce(IV), F and P from H2SO4 leaching liquor, leading to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subsequent separation of Th(IV) and RE(III). The interaction of Ce(IV) and F and/or P enhances the roasting, leaching and extraction of Ce(IV) due to increasing of the stability of Ce(IV), and the formation of CeF3 and CePO4 after reductive stripping will benefit the utilization of F and P. For dealing with RE ores of high-content Ce, the clean process of oxidation roasting and Ce(IV)-F separation for Sichuan bastnaesite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of Ce(IV) based clean technique, which firstly demonstrates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e(IV), Th(IV), F and RE(III) and preven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rom fountainhead. A preliminary flowsheet of two-step oxidation and extraction of Ce(IV) for Bayan Obo mixed ores was further proposed to process the oxidation and extraction of Ce(IV) in presence of both F and P, indicating the possibility of similar effects with clean process of Sichuan bastnaesite. Ce(IV) separation chemistry and clean technique will open up new realms for light RE resources utilization, meeting“Emission Standards of Pollutants from Rare Earths Industry”promulgated by China’s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OP) in 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IV) oxidation roasting wet-air oxidation extraction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石煤提钒工艺的研究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惠学德 王永新 吴振祥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6,共7页
石煤是我国的一种特殊资源,在我国分布很广,储量丰富,石煤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是一种宝贵资源。但石煤中有价金属,尤其是钒的赋存状态复杂,不易用常规的选矿方法获取,如何开发利用石煤中的钒等金属成了国内许多科研机构争相研究的课... 石煤是我国的一种特殊资源,在我国分布很广,储量丰富,石煤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是一种宝贵资源。但石煤中有价金属,尤其是钒的赋存状态复杂,不易用常规的选矿方法获取,如何开发利用石煤中的钒等金属成了国内许多科研机构争相研究的课题。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石煤提钒研究的实践和收集到的大量文献资料,对石煤提钒的工艺方法谈谈自己的某些观点,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氧化焙烧 浸出 综合利用
下载PDF
高钛球团焙烧行为及其强化技术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许玲 刘树 +1 位作者 甘敏 范晓慧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20-929,共10页
研究了高钛球团的焙烧特征和固结行为.随着TiO_2含量的增加,球团焙烧难度增大,当TiO_2质量分数由10%增加至21%时,高钛球团所需预热时间由12 min延长至26 min以上,焙烧球强度由每个2486 N降低至每个1728 N.高钛球团由于FeTiO_3含量高,导... 研究了高钛球团的焙烧特征和固结行为.随着TiO_2含量的增加,球团焙烧难度增大,当TiO_2质量分数由10%增加至21%时,高钛球团所需预热时间由12 min延长至26 min以上,焙烧球强度由每个2486 N降低至每个1728 N.高钛球团由于FeTiO_3含量高,导致氧化速度慢、预热球氧化程度低,不利于焙烧固结时钛赤铁矿固溶体晶粒的长大,使得球团固结强度差.通过添加NaOH结合润磨工艺增大颗粒表面能和反应活性,促进了固相扩散,并生成少量低熔点化合物,有利于再结晶过程的扩散迁移,使Ti富集在Fe_2TiO_5中并促进钛赤铁矿晶粒长大,强化了高钛球团焙烧固结,可使预热时间缩短至16 min,球团强度提高至每个2141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氧化焙烧 球团 二氧化钛
原文传递
铜渣中有价金属元素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淑会 王宝勇 +2 位作者 兰臣臣 刘小杰 吕庆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93,共10页
铜渣作为铜冶炼过程的副产物,是一种重要的二次矿产资源。铜渣中含有Fe、Cu及少量的Zn、Co、Ni等多种有价金属元素。分析了铜渣中主要有价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形貌,并综述了主要元素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表明,铜渣中Fe元素的回收主要... 铜渣作为铜冶炼过程的副产物,是一种重要的二次矿产资源。铜渣中含有Fe、Cu及少量的Zn、Co、Ni等多种有价金属元素。分析了铜渣中主要有价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形貌,并综述了主要元素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表明,铜渣中Fe元素的回收主要通过氧化焙烧富集Fe_(3)O_(4)或还原焙烧富集金属铁2种形式进行前期处理,再结合磁选或熔分等工艺进行;选矿法和电炉贫化法是回收铜熔炼渣中Cu元素的主要途径;采用回转窑或转底炉工艺可以使实现铜渣中Fe和Zn的协同回收。湿法浸出工艺可以分步或协同回收铜渣中的Fe、Cu和Zn元素,但该工艺流程长、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文末对铜渣中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的潜在技术或方法进行了展望,指出利用熔融铜渣余热,开发新型高温改质剂与新型还原剂(生物质含碳还原剂、二次金属硅质热还原剂等)是铜渣中有价元素回收技术研究的新方向,可以实现铜渣再利用的节能降耗以及其它二次资源的协同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有价金属 氧化焙烧 还原焙烧 资源利用 还原剂
下载PDF
黄铁矿氧化焙烧过程的热分析──含砷、硫金精矿焙烧过程基础研究之一 被引量:7
18
作者 郁强 周传华 李国勋 《有色金属》 CSCD 1997年第1期78-82,共5页
用TG-DTA热分析法研究黄铁矿在不同粒度和不同升温速率及不同气氛中的焙烧过程。随着黄铁矿粒度的减小,焙烧反应的起始温度降低,黄铁矿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的同时也将形成中间产物硫酸铁和硫酸亚铁;大约在600℃... 用TG-DTA热分析法研究黄铁矿在不同粒度和不同升温速率及不同气氛中的焙烧过程。随着黄铁矿粒度的减小,焙烧反应的起始温度降低,黄铁矿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的同时也将形成中间产物硫酸铁和硫酸亚铁;大约在600℃以上,硫酸铁和亚铁分解为氧化铁和二氧化硫。黄铁矿的粒度相同时,改变升温速率得到的热分析曲线亦不相同,随升温速率的增大其DTA曲线放热区间变宽,焙烧过程中不易形成部分中间产物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相同粒度的黄铁矿在相同升温速率,但不同的气氛中焙烧得到的TG-DTA曲线表明,随着氧浓度的升高,黄铁矿的氧化焙烧速度加快,致使物料自身温度升高,则不易生成铁的硫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氧化焙烧 热分析
下载PDF
炼钢污泥的综合回收与氧化铁红的制备 被引量:7
19
作者 傅平丰 张强 +2 位作者 王化军 常前发 黎燕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63,共3页
进行了马钢炼钢污泥综合回收与氧化铁红制备的试验研究 ,制定了处理污泥工艺流程 :炼钢污泥经磁分离、酸浸除杂、氧化焙烧、细磨制得氧化铁红。该工艺属清洁生产工艺 。
关键词 炼钢污泥 综合回收 氧化铁红 制备 磁分离 酸浸 氧化焙烧
下载PDF
氯化挥发法从含有价金属硫铁矿精矿中回收金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慧南 胡杨甲 +3 位作者 吴桂叶 赵志强 贺政 刘崇峻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48,91,共6页
对某硫铁矿精矿进行有价金属回收的实验室小型试验及扩大连续试验。在氧化焙烧—润磨造球—氯化挥发的原则流程下,确定了实验室最佳试验条件:氧化脱硫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1.0 h、无水氯化钙添加比例7.0%、焙砂再磨细度-0.038 mm占70... 对某硫铁矿精矿进行有价金属回收的实验室小型试验及扩大连续试验。在氧化焙烧—润磨造球—氯化挥发的原则流程下,确定了实验室最佳试验条件:氧化脱硫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1.0 h、无水氯化钙添加比例7.0%、焙砂再磨细度-0.038 mm占70%、氯化焙烧温度1100℃、焙烧时间1.0 h,在该条件下,氧化焙砂的砷脱除率为82.39%,硫脱除率为99.99%,金、银、铜的挥发率分别为96.37%、85.97%和70.61%,球团中铁的品位为61.03%。连续扩大试验结果表明,物料中金、银、铜的挥发率分别达到96.72%、90.91%和5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精矿 氧化焙烧 氯化挥发 金银回收 球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