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SIP数据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带识别研究
1
作者 汪硕 师钦俊 +2 位作者 许振宁 胡渤 李西得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969-976,共8页
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中,氧化-还原作用是实现铀富集成矿的重要作用之一,有效圈定深部氧化-还原过渡带范围能够对指示深部找矿提供重要线索。频谱激电法(SIP)利用氧化-还原带岩石电化学特性差异,基于柯尔-柯尔(Cole-Cole)模型可反演获得... 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中,氧化-还原作用是实现铀富集成矿的重要作用之一,有效圈定深部氧化-还原过渡带范围能够对指示深部找矿提供重要线索。频谱激电法(SIP)利用氧化-还原带岩石电化学特性差异,基于柯尔-柯尔(Cole-Cole)模型可反演获得地下介质多个复电阻率参数。采用该参数特征组合开展改进的Kmeans聚类,通过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数据结果自动分类,从而达到划分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分带的目的。经验证地层分带识别结果与钻探剖面验证情况一致性较好,表明Kmeans++法能够有效识别SIP结果数据中蕴含的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分带信息,为铀矿勘探缩小找矿范围,指示下一步找矿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频谱激电 氧化-还原分带 Kmeans++
下载PDF
托斯特凹陷乌伦古河组第Ⅲ旋回铀价态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勇 李家金 +1 位作者 唐运涛 张林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09年第2期96-99,103,共5页
在沉积砂岩中铀受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以U4+和U6+的形式存在,铀的迁移和富集被砂岩的孔隙度、胶结类型、胶结程度和地下水的氧化-还原能力等因素控制。通过对铀的价态研究划分托斯特凹陷乌伦古河组第Ⅲ旋回的氧化-还原过渡带,确定了地下... 在沉积砂岩中铀受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以U4+和U6+的形式存在,铀的迁移和富集被砂岩的孔隙度、胶结类型、胶结程度和地下水的氧化-还原能力等因素控制。通过对铀的价态研究划分托斯特凹陷乌伦古河组第Ⅲ旋回的氧化-还原过渡带,确定了地下水的流向,这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斯特凹陷 铀价态 氧化-还原带
下载PDF
芦苇床系统净化污水的机理 被引量:167
3
作者 李科德 胡正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人工模拟芦苇床系统净化污水的机理为:芦苇根际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势,为好氧性微生物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芦苇床内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与污染物去除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通过芦苇床内各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而去... 人工模拟芦苇床系统净化污水的机理为:芦苇根际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势,为好氧性微生物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芦苇床内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与污染物去除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通过芦苇床内各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而去除;NH3-N主要是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连续反应而去除;总大肠菌群的去除一方面是由于原生动物的捕食作用和某些放线菌产生的拮抗作用,另一方面亦受营养、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SS和O-PO4-P的去除主要通过沉淀、过滤、吸附、固结等理化作用而实现。芦苇床内的优势细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产碱杆菌属(Alcaligen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原生动物以肾形虫(Colpoda)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净化 芦苇床系统
下载PDF
宁夏广武山铜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培林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10年第3期289-292,共4页
从宁夏广武山铜矿矿化特征分析成矿原因,试图找出成矿规律.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地区含矿地层区域铜矿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原生黄铜矿型铜矿的原生沉积和次生富集的发生与褪色带关系密切,形成似层状矿体.退色带中铜矿化是氧化... 从宁夏广武山铜矿矿化特征分析成矿原因,试图找出成矿规律.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地区含矿地层区域铜矿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原生黄铜矿型铜矿的原生沉积和次生富集的发生与褪色带关系密切,形成似层状矿体.退色带中铜矿化是氧化-还原过渡带环境的产物,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广武山地区寻找铜矿应注意研究相对应的有利地质成矿部位,可望有新的发现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武山铜矿 老君山组地层 褪色带铜矿化 氧化-还原过渡带 成矿有利部位
下载PDF
南海深水底质中氧化还原带的有孔虫壳体沾染
5
作者 王吉良 汪品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5-40,共6页
海洋底质表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壳体沾染上锰质微粒是沉积介质化学条件的反映。南海深水底质沉积物的四个沉积带中分别发现不同量有孔虫沾染壳,有孔虫沾染壳的比例在垂向上的分布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最上部的氧化带中较少;其下覆的氧... 海洋底质表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壳体沾染上锰质微粒是沉积介质化学条件的反映。南海深水底质沉积物的四个沉积带中分别发现不同量有孔虫沾染壳,有孔虫沾染壳的比例在垂向上的分布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最上部的氧化带中较少;其下覆的氧化还原接触带中最多;至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中又变少。这说明有孔虫壳体在埋葬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无沾染白色壳→沾染壳→无沾染白色壳的变化,也反映了表层沉积物孔隙中锰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接触带厚度的变化,同古生产力等古海洋学因素有关,因此,沉积物中锰质微粒有孔虫沾染壳的分布也可作为古海洋学研究的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深水底质 氧化还原带 有孔虫 壳体沾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