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的绝热氧化阶段特征及自燃临界点预测模型 被引量:36
1
作者 谭波 朱红青 +2 位作者 王海燕 郝玉泽 贾国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建立煤的绝热氧化阶段特征和自燃临界点的预测模型,基于绝热氧化实验、元素分析实验以及工业分析实验,首先得到了8个煤样的绝热氧化实验数据,据此计算出煤的绝热氧化阶段升温速率;然后运用热动力参数计算方法,定义并获取了各煤样的自... 为建立煤的绝热氧化阶段特征和自燃临界点的预测模型,基于绝热氧化实验、元素分析实验以及工业分析实验,首先得到了8个煤样的绝热氧化实验数据,据此计算出煤的绝热氧化阶段升温速率;然后运用热动力参数计算方法,定义并获取了各煤样的自燃临界点Tr0.05和TΔmax;最后应用Levenberg-Marquardt法计算拟合得出了煤元素含量、挥发分与绝热氧化阶段升温速率、Tr0.05的关系。结果表明:N,S元素含量与Tr0.05呈正相关,O,C,H元素含量与Tr0.05呈负相关,而各元素与阶段升温速率关系恰好相反;上述规律也表明Tr0.05越低,阶段升温速率越快,则煤越易自燃;煤的挥发分越大,煤的Tr0.05越低,煤越易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绝热氧化 阶段特征 升温速率 临界点
下载PDF
加热工艺对含铜钢表面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才福 苏航 +1 位作者 李丽 张永权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8-52,58,共6页
研究了加热工艺对含铜钢表面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含铜钢表面氧化程度影响显著。含铜钢液态铜相出现在1100~1200℃的加热温度范围,而在1000℃和1300℃加热时,基体与氧化层界面处不出现液态铜相。加热温度为110... 研究了加热工艺对含铜钢表面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含铜钢表面氧化程度影响显著。含铜钢液态铜相出现在1100~1200℃的加热温度范围,而在1000℃和1300℃加热时,基体与氧化层界面处不出现液态铜相。加热温度为1100℃时,液态铜相沿奥氏体晶界向基体的渗透能力比1200℃时更强。高温加热时,随加热时间延长,含铜钢的氧化程度加重,同时也增强了液态铜相向基体的渗透。加镍可有效防止含铜钢在高温过程中形成液态铜相,避免铜发生热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钢 面氧化 加热工艺 热脆性
下载PDF
氧浓度对煤绝热氧化过程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海燕 李凯 高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62,共5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氧气对煤低温自然发火的影响,对煤自燃灾害防治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实施提供支持,设计煤在通入不同体积分数(20%,50%和100%)氧气条件下的绝热氧化试验方法,得到3种试验条件下煤自热升温的温度-时间关系曲线,分析升温速率(R)... 为研究不同浓度氧气对煤低温自然发火的影响,对煤自燃灾害防治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实施提供支持,设计煤在通入不同体积分数(20%,50%和100%)氧气条件下的绝热氧化试验方法,得到3种试验条件下煤自热升温的温度-时间关系曲线,分析升温速率(R)、表观活化能(Ea)以及特征温度(Tc)与氧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氧浓度的升高,煤的自热升温速率增大、升温过程缩短,而表观活化能值和特征温度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绝热氧化 氧浓度 升温速率 表观活化能 特征温度
下载PDF
稠油氧化阶段划分及活化能的确定 被引量:21
4
作者 蒋海岩 袁士宝 +2 位作者 李杨 南叶飞 王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6-142,共7页
火驱是稠油蒸汽吞吐后的重要接替方法,而稠油氧化的反应阶段的划分对火驱点火乃至生产的调控影响重大。采用热重实验对某油田稠油样品混合油砂氧化过程进行研究,绘制该稠油热失重速率曲线,呈多峰形态,结合稠油多组分氧化理论进行氧化阶... 火驱是稠油蒸汽吞吐后的重要接替方法,而稠油氧化的反应阶段的划分对火驱点火乃至生产的调控影响重大。采用热重实验对某油田稠油样品混合油砂氧化过程进行研究,绘制该稠油热失重速率曲线,呈多峰形态,结合稠油多组分氧化理论进行氧化阶段的细致刻画,分解成低温氧化前期、低温氧化后期、燃料沉积段和高温氧化段共4个阶段,并明确定义了各阶段的分界点,与稠油常规认识的三阶段氧化规律相比,四阶段划分法更能刻画低温范围大、耗时长,反应复杂的特点;用Flynn-Wall-Ozawa法计算各阶段的反应活化能也与常规划分有较大区别。该认识对稠油火烧油层点火阶段的热量供给具有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氧化反应 热重 活化能 升温速率
下载PDF
55SiCr弹簧钢脱碳与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鲁修宇 吴超 +3 位作者 罗德信 戴明杰 任安超 蒋跃东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16年第2期63-66,共4页
氧化脱碳是影响55Si Cr弹簧钢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方式对55Si Cr弹簧钢组织中氧化脱碳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100℃时材料的总脱碳层深度达到最大值,超过1100℃时,总脱碳层深度逐渐减少,110... 氧化脱碳是影响55Si Cr弹簧钢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方式对55Si Cr弹簧钢组织中氧化脱碳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100℃时材料的总脱碳层深度达到最大值,超过1100℃时,总脱碳层深度逐渐减少,1100℃为55Si Cr弹簧钢的脱碳敏感温度。全脱碳层深度在800℃时达到最大值,高于950℃后,全铁素体脱碳层深度趋于稳定。加热温度对脱碳层深度的影响比保温时间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Si Cr弹簧钢 脱碳 氧化 加热
下载PDF
海水中溶解有机磷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于志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37-143,共7页
1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磷磷和氮一样,都是海洋环境中的重要生源要素,其在水环境中的时空分布控制着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过程.在大洋或深海区,氮的供应相对不足常是初级生产的制约因素,但在浅海区,特别是河口和海湾,由于农业施... 1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磷磷和氮一样,都是海洋环境中的重要生源要素,其在水环境中的时空分布控制着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过程.在大洋或深海区,氮的供应相对不足常是初级生产的制约因素,但在浅海区,特别是河口和海湾,由于农业施肥、城市污水及大气干湿沉降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磷 生物地球化学 海水 磷酸盐
下载PDF
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实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振敏 郝苗 +1 位作者 苏彬 倪行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9,共9页
为研究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以贵州某矿P411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搭建了三维采空区气体运移综合实验台,应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从通风风速、遗煤氧化升温和高温封闭这3个方面对U型通风方式下的采空区瓦斯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 为研究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以贵州某矿P411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搭建了三维采空区气体运移综合实验台,应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从通风风速、遗煤氧化升温和高温封闭这3个方面对U型通风方式下的采空区瓦斯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空区通风风速从1.25 m/s增大到1.50 m/s时,进风巷的瓦斯浓度下降4%左右,回风巷的瓦斯浓度上升2%左右,增大通风风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采空区瓦斯浓度,但对采空区深部空隙率较小的地方基本上没有起到作用;当采空区局部遗煤氧化升温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瓦斯浓度梯度也在上升,在采空区内走向上和倾向上瓦斯浓度分布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当对采空区封闭时间延长时,采空区倾向上瓦斯分布梯度逐渐消失,瓦斯受到浓度差的作用,在垂直方向上升较快,当封闭时间长达3 h后,在各个方向上的浓度梯度逐渐消失,整个采空区瓦斯浓度最终趋于平衡状态;相似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上吻合。以上结论为解决综采工作面瓦斯超限和防止采空区遗煤氧化升温的治理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与工程 采空区 瓦斯运移规律 通风风速 氧化升温 封闭
下载PDF
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井筒加热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康建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1-216,共6页
为有效解决当前燃煤热风炉的大气污染物超标问题,采用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系统替代燃煤锅炉为煤矿供热,介绍了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井筒加热技术工艺流程及阳煤五矿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井筒加热示范工程。通过现场试验运行,考察环境温度、... 为有效解决当前燃煤热风炉的大气污染物超标问题,采用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系统替代燃煤锅炉为煤矿供热,介绍了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井筒加热技术工艺流程及阳煤五矿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井筒加热示范工程。通过现场试验运行,考察环境温度、抽采瓦斯浓度及流量、进风井进风量等参数对井筒加热效果的影响规律,为优化系统工艺提供控制参数选取依据,为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撑。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进风井进风量主要影响系统热量需求,应改变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装置的热能输出以适应热量需求的变化;抽采瓦斯浓度和抽采瓦斯流量主要影响系统热量生产,应调整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装置的运行参数,以适应热量生产工况的变化。同时,在调整蓄热氧化装置的运行参数或热能输出时均需满足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协调性及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瓦斯 蓄热氧化 井筒加热 大气污染 燃煤热风炉 煤矿供热
下载PDF
煤自燃特性及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秦毅 杨胜强 +1 位作者 黄维 谭雪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4-36,共3页
以梁宝寺矿3号煤层为背景,采用色谱吸氧法和氧化动力法对其自燃倾向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煤氧化升温热解实验对其升温过程中各气体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以实验所得和灰色关联分析所得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出了不... 以梁宝寺矿3号煤层为背景,采用色谱吸氧法和氧化动力法对其自燃倾向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煤氧化升温热解实验对其升温过程中各气体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以实验所得和灰色关联分析所得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出了不同温度阶段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所对应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预测指标,建立了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体系,为有效抑制该矿及同类矿井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火灾 自燃倾向性 氧化升温 灰色关联分析 预测预报
下载PDF
非均质孔隙率采空区氧化升温规律四维动态模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佩玲 张英华 +4 位作者 黄志安 袁飞 高玉坤 王辉 孙倩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50-1358,共9页
运用Fluent动网格模型实现采空区的四维动态变化,并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将煤低温氧化动力学机理及非均质孔隙率函数编入Fluent中,结合时间和空间,对U+L型通风系统采空区升温规律进行四维动态模拟研究.研究表明:非均质孔隙率四维动态模型能... 运用Fluent动网格模型实现采空区的四维动态变化,并用用户自定义函数将煤低温氧化动力学机理及非均质孔隙率函数编入Fluent中,结合时间和空间,对U+L型通风系统采空区升温规律进行四维动态模拟研究.研究表明:非均质孔隙率四维动态模型能更真实地反应孔隙率的空间与时间变化,空间某一位置的孔隙率随时间呈负指数递减;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大,采空区升温速率越小,推进速度为3.6 m·d-1时平均升温速率仅为推进速度为1.2 m·d-1时的1/5;然而,推进速度越大,高温点的深度越大,不利于自燃的预防;尾巷的存在使得温度场范围扩大,温度升高,CO主要从尾巷流出,尾巷释放的CO量是回风巷CO释放量的10倍.最后利用现场实测的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模拟结果是正确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非均质孔隙率 煤燃烧 氧化升温 四维 动态模拟
原文传递
制备方法对CuO/CeO_2-ZrO_2催化CO低温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志强 毛东森 +1 位作者 郭强胜 顾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78-3284,共7页
采用微波加热分解法(一步法)和微波加热处理共沉淀+浸渍法(两步法)制备了CuO/CeO2-ZrO2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和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采用色谱流动法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CO低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一步法比两步... 采用微波加热分解法(一步法)和微波加热处理共沉淀+浸渍法(两步法)制备了CuO/CeO2-ZrO2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和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采用色谱流动法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CO低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一步法比两步法更有利于使催化剂表面CuO高度分散,CuO与CeO2-ZrO2间的相互作用更强,CuO更容易被还原,从而具有更高的催化CO氧化活性.与CeO2-ZrO2有相互作用的高分散和小颗粒CuO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与CeO2-ZrO2无相互作用的大颗粒CuO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活性 CuO/CeO2-ZrO2 CO氧化 微波加热
下载PDF
CO oxidation over CuO catalysts supported on CeO_2-ZrO_2 prepared by microwave-assisted co-precipitation:The influence of CuO content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志强 毛东森 +1 位作者 郭晓明 卢冠忠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CeO2-ZrO2 mixed oxide (Ce0.6Zr0.402) prepared by microwave-assisted heating co-precipitation was used as a support to prepare a series of CuO/Ce0.6Zr0.402 catalysts with various CuO contents (0 wt.%-1 5 wt.%) via ... CeO2-ZrO2 mixed oxide (Ce0.6Zr0.402) prepared by microwave-assisted heating co-precipitation was used as a support to prepare a series of CuO/Ce0.6Zr0.402 catalysts with various CuO contents (0 wt.%-1 5 wt.%) via the method of incipient-wetness im- pregnation. The obtained CuO/Ce0.6Zr0.402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2 adsorption, XRD, Raman, TEM and H2-TPR technolo- gies, and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for CO oxid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CuO/Ce0.6Zr0.402 catalyst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content of CuO, and the catalyst with 10 wt.% CuO exhibited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 in CO oxida- tion,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high dispersion and reducibility of CuO, and high oxygen vacancy concentration in the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ium-zirconium mixed oxide copper oxide microwave heating CO oxidation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热处理对肉品脂质氧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经秀 张新笑 +5 位作者 李蛟龙 孙冲 张牧焓 李鹏鹏 王道营 徐为民 《肉类研究》 2022年第2期53-58,共6页
加热是常见的肉及肉制品加工方式,适当的加热可改善色泽和风味、杀灭有害的微生物与寄生虫、延长贮藏期、提高消化吸收性,但是,过度加热会导致肉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并促进有害脂质氧化产物的形成,从而降低肉品的营养价值并影响其食... 加热是常见的肉及肉制品加工方式,适当的加热可改善色泽和风味、杀灭有害的微生物与寄生虫、延长贮藏期、提高消化吸收性,但是,过度加热会导致肉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并促进有害脂质氧化产物的形成,从而降低肉品的营养价值并影响其食品安全。本文综述近年来脂质氧化对肉品风味影响的研究成果,介绍主要的脂质氧化机理,总结加热温度、时间、方式及添加剂等对肉品脂质氧化的影响及其控制,以期为肉品加工中的脂质氧化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及肉制品 脂质氧化 加热 风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瓦斯氧化技术的井筒加热系统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广宏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10,共4页
设计了基于瓦斯氧化技术的井筒加热系统,系统通过将乏风瓦斯与低浓度抽采瓦斯进行掺混,送入氧化装置,氧化后热量用于加热井筒,解决了煤矿排空瓦斯造成的浪费和对环境污染问题。详细介绍了系统各部分的设计。
关键词 乏风瓦斯 瓦斯氧化 氧化装置 加热井筒 方案设计
原文传递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Olive-Solid Waste by TGA: Characterization and Devolatilization Kinetics under Nitrogen and Oxygen Atmospheres
15
作者 Yahya H. Khraisha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24年第3期31-47,共17页
Despite the fact that a few countries in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Middle East have limited crude oil reserves, they have abundant biomass feedstocks. For instance, Jordan relies heavily on the importation of natural ... Despite the fact that a few countries in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Middle East have limited crude oil reserves, they have abundant biomass feedstocks. For instance, Jordan relies heavily on the importation of natural gas and crude oil for its energy needs;but, by applying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techniques, leftover olive oil can be used to replace these energy sources. Understanding the chemical, physical, and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raw materials is essential to obtaining the most out of these conversion processes.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examine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olive-solid residue (kernel) at three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5, 20 and 40 C/min) in nitrogen and oxygen atmospheres. The initial degradation temperature, the residual weight at 500 and 700˚C and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rate during the devolatilization stage (below 400˚C) were all determined. It was found that in N<sub>2</sub> and O<sub>2</sub> atmospheres, both the initial degrada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heating rates. As heating rates increase in the N<sub>2</sub> atmosphere, the residual weight at 500 or 700˚C decreases slightly, but at low heating rates compared to high heating rates in the O<sub>2</sub> atmosphere, it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This suggests that a longer lignin oxidation process is better than a shorter one. Coats and Redfern approach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mechanism and activation energy for the devolatilization stage of pyrolysis and oxidation reactions. The process mechanism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odel of first-order and second-order reactions may adequately describe the mechanism of heat degradation of the devolatilization step of olive-solid waste for pyrolysis and oxidation processe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Olive-Solid Waste THERMOGRAVIMETRY Pyrolysis oxidation heating Rates Kinetics
下载PDF
粒径对煤氧化升温进程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兴 余明高 +2 位作者 马智会 滕飞 晁江坤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1,共7页
为研究粒径对煤氧化升温进程的影响,利用程序升温试验系统,分析潞安集团李阳煤矿15号煤层5种不同粒径煤样氧化升温进程中O_2,CO,C_2H_4等气体的生成规律,并计算了不同粒径煤样的耗氧速率和CO,CO_2,C_2H_4气体的产生速率以及煤自燃倾向... 为研究粒径对煤氧化升温进程的影响,利用程序升温试验系统,分析潞安集团李阳煤矿15号煤层5种不同粒径煤样氧化升温进程中O_2,CO,C_2H_4等气体的生成规律,并计算了不同粒径煤样的耗氧速率和CO,CO_2,C_2H_4气体的产生速率以及煤自燃倾向性判定指数。结果表明:该煤层自燃临界温度约80℃,干裂温度约135℃,气体产生速率临界温度约160℃;从试验初期到干裂温度段,各煤样气体生成总量变化不大,超过干裂温度后,气体生成量变化幅度增大;煤样在超过气体产生速率临界温度后,各气体的产生速率开始有较大幅度增加,且粒径越小的煤样气体产生速率的变化幅度越大;随着煤样粒径的减小,煤样和O_2反应面积增大,交叉点温度相应降低,煤样粒径对煤自燃倾向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煤自燃 氧化升温 临界温度
下载PDF
微波加热对牛乳清蛋白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肖瀛 方雨婷 +4 位作者 胡业芹 谢凡 周小理 周一鸣 徐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5-108,113,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普通加热和微波加热对牛乳清分离蛋白(WPI)氧化影响的差别。分别比较普通方式加热15、30、60和90min以及微波加热60、120、240和360s后WPI的羰基含量、巯基含量、二聚酪氨酸水平、表面疏水性、荧光光谱和SDS-PAGE电泳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普通加热和微波加热对牛乳清分离蛋白(WPI)氧化影响的差别。分别比较普通方式加热15、30、60和90min以及微波加热60、120、240和360s后WPI的羰基含量、巯基含量、二聚酪氨酸水平、表面疏水性、荧光光谱和SDS-PAGE电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加热相比,较长时间(>120s)的微波加热会使WPI的羰基含量、二聚酪氨酸含量明显的增加,巯基含量明显下降,表面疏水性与荧光光谱结果显示长时间微波加热可能对WPI结构有明显修饰作用并改变其空间构象,SDS-PAGE结果显示长时间微波加热有明显的交联现象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 蛋白质氧化 微波加热
下载PDF
新河煤矿煤自然发火规律实验研究
18
作者 信长伟 高常华 王润武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了有效预测预防工作面煤自燃事故,以新河煤矿7312工作面新鲜煤样为研究对象,研究3煤层自然发火规律。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实验台,对煤体进行了氧化程序升温实验。结果表明:新河煤矿煤样在30℃,空气流量为50.4 mL/min的条件下,可以释放... 为了有效预测预防工作面煤自燃事故,以新河煤矿7312工作面新鲜煤样为研究对象,研究3煤层自然发火规律。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实验台,对煤体进行了氧化程序升温实验。结果表明:新河煤矿煤样在30℃,空气流量为50.4 mL/min的条件下,可以释放出CO,CO量在9.7×10^(-6)~12.7×10^(-6)之间;在自加热阶段,煤的氧化温度为70℃,从缓慢的氧化过渡到加快的氧化过程。在70℃时,煤样氧化所放出的CO量比常温时高3~4倍,煤炭氧化速率的增加为0.6×10^(-6)~0.8×10^(-6)/℃;二次氧化过程中CO生成率、耗氧速率和最大放热强度较初次氧化时均有所升高,CO_(2)生成率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升温 自然发火 指标气体 二次氧化
下载PDF
煤自热低温阶段“自限制”特征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海燕 方熙扬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1-237,共7页
为深入分析煤自燃特性,以有效减少煤矿内因火灾,根据气固反应动力学相关理论,提出外部环境允许条件下煤氧反应低温阶段温度也并非始终“加速上升”,在一定时期会内出现“自限制”特征,基于此,对颗粒煤低温绝热条件下的反应步骤进行分析... 为深入分析煤自燃特性,以有效减少煤矿内因火灾,根据气固反应动力学相关理论,提出外部环境允许条件下煤氧反应低温阶段温度也并非始终“加速上升”,在一定时期会内出现“自限制”特征,基于此,对颗粒煤低温绝热条件下的反应步骤进行分析,推导出考虑界面效应的煤低温绝热氧化升温理论模型,然后根据4个不同变质煤样的绝热氧化试验结果进行论证。结果表明:煤颗粒的绝热氧化反应前期,温度随时间不断增长且升温速率随试验的进行而加快,呈类指数分布特征,但后期中低变质煤升温速率随试验进行开始逐渐减慢,服从半抛物线趋势变化;随着变质程度的提高,煤低温绝热氧化反应“自限制”温度有向高温方向偏移的趋势,极大升温速率逐渐降低;低温绝热氧化升温过程可分为物理吸氧放热升温阶段、自由加速升温阶段、受限减速升温阶段和全面反应阶段,其中受限减速升温阶段主要是由于“氧化层”界面作用产生,实际自燃状态分析中应注意该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 绝热氧化 受限温度 升温模型
下载PDF
加热速率对钢筋氧化动力学影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宝山 张宏亮 +1 位作者 马健 冯光宏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5-170,共6页
通过热重分析方法和显微结构观察,研究了耐腐蚀钢筋不同加热速率下的氧化规律,并与等温氧化过程做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加热速率下钢筋的显微组织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氧化层厚度随着加热速率的减小而增加。当加热速率小于10℃/min时,... 通过热重分析方法和显微结构观察,研究了耐腐蚀钢筋不同加热速率下的氧化规律,并与等温氧化过程做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加热速率下钢筋的显微组织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氧化层厚度随着加热速率的减小而增加。当加热速率小于10℃/min时,氧化层呈现明显的双层结构,但当加热速度为20℃/min时,氧化层几乎呈现单层结构。通过恒速加热试验建立了一种新的氧化活化能计算方法,与等温氧化试验所得值相比,加热速率为5、10、20℃/min时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14%、5.12%和32.13%,因此,为了保证新方法的精度,试验需在较低的加热速率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腐蚀钢筋 氧化动力学 加热速率 氧化活化能 等温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