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中多酚氧化酶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活性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62
1
作者 雷东锋 蒋大宗 王一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16-1320,共5页
对烟草叶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了部分纯化,对比了叶中PPO在苗期和田间的活性差异,研究了其活性变化规律,发现生长旺盛期PPO活性高于其他时期.研究了烟叶在不同水势条件下PPO活性变化规律,发现水势过高、过低,PPO活性均较低,在-872.78... 对烟草叶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了部分纯化,对比了叶中PPO在苗期和田间的活性差异,研究了其活性变化规律,发现生长旺盛期PPO活性高于其他时期.研究了烟叶在不同水势条件下PPO活性变化规律,发现水势过高、过低,PPO活性均较低,在-872.78kPa水势条件下,PPO活性最高,所以细胞中的含水量是影响PPO活性的因素之一.研究了PPO在35℃、40℃、45℃、50℃、55℃、60℃、65℃、70℃和75℃等烘烤温度条件下的热敏感性,发现: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温度由35℃升至75℃,活性逐渐下降,在每一温度下保持5min,活性趋于稳定.用回归法得出了烟叶中PPO的下降百分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用双倒数作图法比较了NaDiCa、EDTA、巯基乙醇和硫脲4种常用抑制剂对烟叶中PPO活性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同一浓度下它们对PPO的抑制强度依次递减,而NaDiCa抑制效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抑制剂;CuCl2可以促进PPO活性,用回归法得出了活力增加百分数与二价铜离子浓度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多酚氧化酶 活性变化 活性控制
下载PDF
瓠瓜与黄瓜的性别表现和内源乙烯与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45
2
作者 应振土 李曙轩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1-58,共8页
瓠瓜(Lagenaria leucantha Rusby)及黄瓜(Cucumis sativus L.)的性别表现与植株组织中乙烯释放量及氧化酶活性有一定关系。在瓠瓜上,乙烯利处理在诱导植株雌性化的同时,增加了植株茎尖的乙烯释放量,提高了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 瓠瓜(Lagenaria leucantha Rusby)及黄瓜(Cucumis sativus L.)的性别表现与植株组织中乙烯释放量及氧化酶活性有一定关系。在瓠瓜上,乙烯利处理在诱导植株雌性化的同时,增加了植株茎尖的乙烯释放量,提高了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同样经低夜温处理的黄瓜植株,其茎尖和叶片组织中这四种氧化酶的活性越高,越有利于雌花的分化。此外,在不同性别类型的黄瓜品种中,发现雌性越强的品种,其植株茎尖组织的乙烯释放量和ACC含量越多,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越高。从总的方面来看, 在所测定的四种氧化酶中,以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雌/雄花比值的关系最为密切,并且总是呈正相关,在黄瓜上其相关系数(r)为0.843。但是,对雌/雄花比值与乙烯释放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主要不是直接作用于瓜类的性别分化(直接通径系数Pd=0.179),而是通过乙烯(间接通径系数Pi=0.665)的作用来影响瓜类的性别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瓠瓜 黄瓜 性别表现 乙烯释放量 氧化酶活性
全文增补中
烟草叶片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韩富根 焦桂珍 +3 位作者 刘学芝 路鹏翔 姜富恩 崔永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98-102,共5页
影响烟叶颜色和香味的多酚氧化酶,自新鲜烟叶中提取后,经(NH_4)_2SO_4沉淀透析,酶活性增高到5.6倍。该酶催化且氧化邻位二元酚和三元酚化合物,但不氧化一元酚。在40℃以下时,酶活性经20min才出现较弱的活性... 影响烟叶颜色和香味的多酚氧化酶,自新鲜烟叶中提取后,经(NH_4)_2SO_4沉淀透析,酶活性增高到5.6倍。该酶催化且氧化邻位二元酚和三元酚化合物,但不氧化一元酚。在40℃以下时,酶活性经20min才出现较弱的活性高峰,但持续时间较长;55℃以上时,酶活性被迅速激活,出现强的活性高峰后迅速下降,持续时间很短。pH为6时,酶的活性最高,在偏碱条件下,酶活性下降快。增加Cu ̄(2+)浓度能增强酶活性,EDTA,NaHSO_3,H_3BO_3,C_6H_8O_7·H_2O是烟草叶片多酚氧化酶的良好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叶片 多酚氧化酶 酶活性 提取
下载PDF
大蒜多酚氧化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连毅 乔旭光 +2 位作者 李燕 左进华 王换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90-293,共4页
本实验以新鲜大蒜为材料,对大蒜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蒜多酚氧化酶最适反应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30~50℃活性较高;耐热性表明,在80℃、90s和90℃、60s条件下酶失活;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Km=0.05... 本实验以新鲜大蒜为材料,对大蒜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蒜多酚氧化酶最适反应pH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30~50℃活性较高;耐热性表明,在80℃、90s和90℃、60s条件下酶失活;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Km=0.0577mol/L,Vmax=192.31U;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抑制剂对PPO的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NaHSO3>L-cys>柠檬酸>EDTA-N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多酚氧化酶 褐变 酶活
下载PDF
紫薯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研究及褐变控制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军伟 胡志和 苏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07-211,共5页
研究紫薯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最适pH值、最适温度等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添加量对PPO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紫薯PPO最适pH值范围为5.5~7.5,最适温度为30℃。在较好的分离淀粉的前... 研究紫薯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最适pH值、最适温度等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添加量对PPO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紫薯PPO最适pH值范围为5.5~7.5,最适温度为30℃。在较好的分离淀粉的前提下,最佳抑制褐变条件是:加热温度80℃、加热时间10m in、抗坏血酸添加量0.9‰、柠檬酸添加量1.2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 多酚氧化酶 活性 褐变
下载PDF
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洪 黄建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41,共3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酶活力、酶热稳定性以及pH、温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6.6,最适温度为30℃;酶热失活遵循一级动力学原理,二巯基丙醇、...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酶活力、酶热稳定性以及pH、温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6.6,最适温度为30℃;酶热失活遵循一级动力学原理,二巯基丙醇、亚硫酸钠、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对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多酚氧化酶 酶活力 酶热稳定性 褐变
下载PDF
丝瓜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黄树苹 谈太明 +1 位作者 徐长城 谈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22,共6页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应用分光光度法对丝瓜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丝瓜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20℃,最适pH值是6.8。反应体系在15~25℃、pH值6.4~7.2之间有较高的活性。丝瓜多酚氧化酶的热稳定性试验表明,在...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应用分光光度法对丝瓜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丝瓜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20℃,最适pH值是6.8。反应体系在15~25℃、pH值6.4~7.2之间有较高的活性。丝瓜多酚氧化酶的热稳定性试验表明,在沸水中处理3min,残留的酶活性仅为处理前的4.81%,而在60℃处理3min,残留的酶活性还有38.08%。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米氏方程Km=0.06756mol.L-1,Vmax=0.2385A410.min-1。单一的抑制剂VC和硫代硫酸钠对丝瓜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有效抑制浓度不同,VC的有效抑制浓度最低,为50.0mg.L-1,其次是硫代硫酸钠,为100mg.L-1,柠檬酸的抑制效果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PPO 酶活性 抑制剂
下载PDF
Honey:its medicinal property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被引量:26
8
作者 Manisha Deb Mandal Shyamapada Mandal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2期154-160,共7页
Indeed,medicinal importance of honey has been documented in the world's oldest medical literatures,and since the ancient times,it has been known to possess antimicrobial property as well as wound-healing activity.... Indeed,medicinal importance of honey has been documented in the world's oldest medical literatures,and since the ancient times,it has been known to possess antimicrobial property as well as wound-healing activity.The healing property of honey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it offers antibacterial activity,maintains a moist wound condition,and its high viscosity helps to provide a protective barrier to prevent infection.Its immunomodulatory property is relevant to wound repair too.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in most honeys is due to the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However,another kind of honey,called non-peroxide honey(viz.,manuka honey),displays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effects even when the hydrogen peroxide activity is blocked.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low pH level of honey and its high sugar content(high osmolality) that is enough to hinder the growth of microbes.The medical grade honeys have potent in vitro bactericidal activity against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causing several life-threatening infections to humans. But,there is a large variation in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some natural honeys,which is due to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sources of nectar.Thus,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ctive principle(s) may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quality and possibl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honeys(against several health disorders of humans),and hence we discussed the medicinal property of honeys with emphasis on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EY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ound healing PROPERTY Glucose oxidase Non-peroxide effect Medical-grade HONEY ANTIMICROBIAL agents MEDICINAL PROPERTY ANTIMICROBIAL PROPERTY IMMUNOMODULATORY PROPERTY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27
9
作者 兰俊荣 靖军领 +1 位作者 黄一兰 彭怀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3期54-55,57,共3页
特色烤烟品种CB-1各部位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CB-1不同部位烟叶无论成熟度高低,在整个烘烤过程中PPO活性均高于对照K326。整个烘烤过程中上、中、下3个部位不同处理在46℃左右... 特色烤烟品种CB-1各部位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CB-1不同部位烟叶无论成熟度高低,在整个烘烤过程中PPO活性均高于对照K326。整个烘烤过程中上、中、下3个部位不同处理在46℃左右时PPO活性达到一个高峰,而此温度点正是酶促棕色化反应的敏感期,54℃之后烟叶中PPO活性基本消失,不同部位及成熟度之间差异不大。整个烘烤过程下、上部烟叶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曲线变化规律,而中部叶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因此,下部叶适当早采降低烟叶采收成熟度、中部烟叶适当提高烟叶采收成熟度、上部烟叶采取适宜的成熟度,有利于抑制棕色化反应,提高烟叶内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多酚氧化酶 成熟度 烘烤 活性变化
下载PDF
紫甘薯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褐变强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高路 李新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紫甘薯皮部组织中PPO活性和褐变强度均高于整块和心部。两者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895。鲜切紫甘薯PPO活性在贮藏初期有所上升,第3d达活性高峰。此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贮藏期间样品的褐变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前3d的... 紫甘薯皮部组织中PPO活性和褐变强度均高于整块和心部。两者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895。鲜切紫甘薯PPO活性在贮藏初期有所上升,第3d达活性高峰。此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贮藏期间样品的褐变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前3d的褐变十分迅速。分析表明,贮藏期间BD与PPO活性负相关,相关系数r=-0.8747。可知贮藏期间紫甘薯褐变主要是由多酚氧化酶引起的酶促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 多酚氧化酶 酶活性 褐变度
下载PDF
不同生长素对蔷薇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曹玉翠 曹帮华 +2 位作者 王兵 庞丙亮 洪丕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5-658,共4页
以蔷薇枝条为试材,分别用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进行处理,研究蔷薇的扦插生根能力和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通过激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生根率,其中以100 mg/L吲哚丁酸(IBA)处理效果最好,插穗生根率达... 以蔷薇枝条为试材,分别用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进行处理,研究蔷薇的扦插生根能力和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通过激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生根率,其中以100 mg/L吲哚丁酸(IBA)处理效果最好,插穗生根率达80.6%,比对照提高25.1%;蔷薇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各阶段酶活性差异显著,与CK相比,生根率高的处理(>55.5%),POD和PPO酶活性也明显升高,而IAAO酶活性则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 硬枝扦插 生根 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活力的一种简便方法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建芹 陈韶华 王剑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2期58-60,共3页
利用靛蓝胭脂红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溶液产生的过氧化氢浓度,经过标准曲线转换得到葡萄糖氧化酶的活力。研究了缓冲液pH值、水浴温度、靛蓝胭脂红用量等对葡萄糖氧化酶活力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靛蓝胭脂红... 利用靛蓝胭脂红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溶液产生的过氧化氢浓度,经过标准曲线转换得到葡萄糖氧化酶的活力。研究了缓冲液pH值、水浴温度、靛蓝胭脂红用量等对葡萄糖氧化酶活力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靛蓝胭脂红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活力时,缓冲液最佳pH值为4、最佳水浴温度为100℃、靛蓝胭脂红最佳用量为1.3mL。此方法的重现性较好,反应系统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活力 褪色
下载PDF
多种食用菌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吴进菊 陈红兵 +2 位作者 高金燕 刘潇 程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81,共3页
以金针菇、双孢磨菇、凤尾菇、杏鲍菇、香菇、花菇和猪肚菇7种常见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法提取多酚氧化酶(PPO),比较食用菌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温度和pH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和中性pH条件下,双孢... 以金针菇、双孢磨菇、凤尾菇、杏鲍菇、香菇、花菇和猪肚菇7种常见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法提取多酚氧化酶(PPO),比较食用菌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温度和pH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和中性pH条件下,双孢蘑菇PPO活性最高,达到942U/mL,金针菇PPO和猪肚菇PPO次之,分别为62,58U/mL。金针菇和双孢磨菇PPO活性的最适温度为20℃,凤尾菇、香菇和花菇PPO活性的最适温度为25℃,而猪肚菇PPO和杏鲍菇PPO的最适温度较高,分别达到了75,80℃。凤尾菇PPO、杏鲍菇PPO和猪肚菇PPO最适pH值均为3.5,金针菇PPO为4.0,香菇PPO为6.5,双孢磨菇PPO为7.0,而花菇PPO最适pH值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多酚氧化酶 活性
下载PDF
姜多酚氧化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莫开菊 刘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49,共3页
姜在加工中易发生褐变。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姜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及PPO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等特性和0.1%的亚硫酸氢钠对PPO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其最适pH值范围为7.4~8.0,pH4.8以下可抑制酶活性;最适温... 姜在加工中易发生褐变。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姜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及PPO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等特性和0.1%的亚硫酸氢钠对PPO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其最适pH值范围为7.4~8.0,pH4.8以下可抑制酶活性;最适温度范围为40~60℃,在70℃以下,其热稳定性较强,大于80℃时,其热稳定性急剧下降,80~90℃热处理1~5min可使酶失活;0.1%的亚硫酸氢钠对PPO有显著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氧化酶 分光光度法 酶活性 褐变
下载PDF
接种ERM真菌对桃叶杜鹃幼苗的促生效应及生理生化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欧静 韦小丽 +2 位作者 何跃军 刘仁阳 陈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8-56,共9页
通过12个不同ERM真菌菌株接种2年生无菌实生桃叶杜鹃幼苗,研究接种对幼苗生长势与生物量的影响,分析ERM菌株对内源激素含量与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显著提高桃叶杜鹃幼苗的苗高、地径、叶面积、主根长和生物量。接种苗苗高比... 通过12个不同ERM真菌菌株接种2年生无菌实生桃叶杜鹃幼苗,研究接种对幼苗生长势与生物量的影响,分析ERM菌株对内源激素含量与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显著提高桃叶杜鹃幼苗的苗高、地径、叶面积、主根长和生物量。接种苗苗高比对照增加29.47%~73.68%,地径比对照增加11.16%~70.09%,总生物量比对照增长3.86%~61.22%;地上部分干质量增幅最高值为99.69%,地下部分干质量增幅最高值为27.27%。ERM菌株显著提高接种苗地上和地下部分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ERM真菌可能是通过分泌激素或刺激植株分泌激素,几种激素物质的协调配合来促进桃叶杜鹃幼苗的生长。从综合接种效应来看,TY29,TY35,TY12,TY18,TY14和TY02是培育桃叶杜鹃菌根苗优良备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M真菌 促生效应 内源激素 氧化酶活性 桃叶杜鹃
下载PDF
氮添加对湿地松林土壤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闯 邹洪涛 +5 位作者 张心昱 寇亮 杨洋 孙晓敏 李胜功 王辉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27-3434,共8页
通过3个水平野外氮添加控制试验(0、40、120 kg N·hm^(-2)·a^(-1)),研究氮添加对亚热带湿地松林土壤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抑制了土壤有机质中碳、氮、磷水解酶和氧化酶的活性,导致β-1,4-葡糖苷酶(BG... 通过3个水平野外氮添加控制试验(0、40、120 kg N·hm^(-2)·a^(-1)),研究氮添加对亚热带湿地松林土壤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抑制了土壤有机质中碳、氮、磷水解酶和氧化酶的活性,导致β-1,4-葡糖苷酶(BG)、纤维素二糖水解酶(CBH)、β-1,4-乙酰基-葡糖胺糖苷酶(NAG)、过氧化物酶(PER)活性下降16.5%~51.1%,并且高水平氮添加对酶活性抑制效果更明显;氮添加导致α-1,4-葡糖苷酶(aG)、β-1,4-木糖苷酶(BX)、酸性磷酸酶(AP)、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14.5%~38.6%,不同水平氮添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酶活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BG、NAG、BX、CBH、AP、PPO活性表现为3月>6月>10月,aG、PER活性表现为10月>3月>6月.多数土壤水解酶和氧化酶与pH呈显著正相关,与NO_3^--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氮添加导致p H降低和土壤中硝化作用增强,抑制了土壤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氮添加不利于亚热带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和周转,并且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红壤 湿地松 水解酶活性 氧化酶活性
原文传递
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忠琴 许小平 +1 位作者 杨海麟 王武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1-824,共4页
研究了以辣根过氧化物酶-苯酚- 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显色新体系,检测黄嘌呤氧化酶(XOD)活力的新方法.确定该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7000 U/L,4-氨基安替比林(AAP) 1 mmol/L,苯酚(PA) 6 mmol/L,黄嘌呤(XAN... 研究了以辣根过氧化物酶-苯酚- 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显色新体系,检测黄嘌呤氧化酶(XOD)活力的新方法.确定该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7000 U/L,4-氨基安替比林(AAP) 1 mmol/L,苯酚(PA) 6 mmol/L,黄嘌呤(XAN) 1 mmol/L溶于50 mmol/L Tris-CL缓冲液(pH 8.4);反应温度为37℃,保温时间为20 min;检测波长为508 nm.本方法测定XOD酶活的线性范围为5.0~100.0 U/L,线性关系良好(r=0.9992),检出限为1.3 U/L.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应用于普通实验室和临床常规生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酶的活力测定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白魔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及其护色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郑莲姬 钟耕 张盛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白魔芋在干燥脱水过程中发生酶褐变,影响魔芋粉的质量.研究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白魔芋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的护色方案,以确立白魔芋的最佳无硫护色条件.结果表明:白魔芋中PPO活性最适温度为35... 白魔芋在干燥脱水过程中发生酶褐变,影响魔芋粉的质量.研究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白魔芋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的护色方案,以确立白魔芋的最佳无硫护色条件.结果表明:白魔芋中PPO活性最适温度为35℃,在90℃以上的温度可以抑制白魔芋PPO活性;最适pH值为5·5,pH小于2和大于8时可以完全抑制PPO活性;L-半胱氨酸0·006%以上能有效地抑制白魔芋PPO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魔芋 多酚氧化酶 活性 护色
下载PDF
荔枝保鲜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济权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29-33,共5页
荔枝保鲜过程中极易产生酶促褐变.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荔枝果皮的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考察了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双氧水等的褐变抑制效果,确定出以柠檬酸为抑制剂后,通过抑制剂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 荔枝保鲜过程中极易产生酶促褐变.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荔枝果皮的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考察了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双氧水等的褐变抑制效果,确定出以柠檬酸为抑制剂后,通过抑制剂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两个水平值,最后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出荔枝保鲜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抑制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多酚氧化酶 活性 抑制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反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立 王骐 +2 位作者 张娜 王媛 曾军燕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922-1926,共5页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反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06例脑梗死患者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0例对照组和56例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反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06例脑梗死患者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0例对照组和56例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氧化酶活性,血液流变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随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d、14d,两组丙二醛(MDA)水平均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上升,观察组变化更明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NIHSS均下降,ADL评分均上升,观察组变化更明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单用,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液流变性及短期预后,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氧化应激反应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