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上新统等深流影响的水道沉积体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俞锋 蒲仁海 +5 位作者 樊笑微 张功成 赵学钦 鲍晶晶 李雅漠 王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0-89,共10页
等深流影响的水道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过程是当前深水沉积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和前沿科学问题,但研究程度较为薄弱。该文以北礁凹陷上新统(地震反射T20−T30)为研究对象,利用覆盖北礁凹陷局部的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均方根属性、相干... 等深流影响的水道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过程是当前深水沉积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和前沿科学问题,但研究程度较为薄弱。该文以北礁凹陷上新统(地震反射T20−T30)为研究对象,利用覆盖北礁凹陷局部的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均方根属性、相干属性、时间域构造,再结合地震切片等方法,研究北礁凹陷深水区上新统斜交斜坡(走向)的特殊水道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沉积过程。研究发现,该水道沉积体系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发育水道和片状、扇状溢堤沉积,晚期仅发育水道和片状溢堤沉积,其中扇状溢堤沉积仅发育在水道右侧弯曲处,片状溢堤沉积仅分布在水道左侧,水道始终与区域斜坡斜交,水道对称分布且无明显迁移现象。结合该时期北礁凸起发育等深流相关的丘状漂积体和环槽,认为该水道沉积体系特殊的形态主要受控于等深流与浊流交互作用的沉积结果:浊流流经水道,其上覆浊流溢出水道,形成溢岸浊流,在水道左侧,该溢岸浊流与等深流发生相向运动,被等深流“吹拂”到单侧,大面积分布,延伸千米,形成片状溢堤沉积;而在水道弯曲处(右侧),溢岸浊流与等深流发生相对运动,抑制溢岸浊流进一步扩展,形成相对小范围扇状溢堤沉积,该沉积结果与前人水槽实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礁凹陷 水道沉积体系 溢堤沉积 等深流 浊流
下载PDF
洛阳盆地龙山文化晚期大洪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浩宇 张玉柱 +7 位作者 黄春长 谭志海 邱海军 王宁练 贾雅娜 邹明博 于艺堃 阿依迪那·赛勒别克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洛阳盆地位于黄河中游,属中原腹地,史前资料丰富,是揭示河流水文系统对于季风气候变化响应规律以及研究史前大洪水事件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演变影响的理想区域。鉴于此,我们在洛阳盆地洛河流域开展广泛的野外考察,在其下游发现了全新世... 洛阳盆地位于黄河中游,属中原腹地,史前资料丰富,是揭示河流水文系统对于季风气候变化响应规律以及研究史前大洪水事件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演变影响的理想区域。鉴于此,我们在洛阳盆地洛河流域开展广泛的野外考察,在其下游发现了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剖面——太学村(TXC)剖面。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地层划分,并重点结合地球化学元素指标,对剖面中三组古洪水泛滥沉积层(overbank flood deposits,OFD)与黄土层、古土壤层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在近代黄土层(L_(0))和古土壤层(S_(0))内,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残积系数、淋溶系数、退碱系数)、微量元素(Zr、Zn、Mn、Rb、Sr)含量及Rb/Sr比值的变化,受到全新世气候变化及风化成壤环境的影响;在古洪水泛滥沉积层中,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微量元素含量和Rb/Sr比值的变化,深受沉积物物质来源原始特征的影响;(2)古洪水泛滥沉积层的地球化学特征显著区别于近代黄土层、古土壤层,其中Zn、Mn、Rb含量及残积系数、Rb/Sr比值表现为OFD3/OFD1>S_(0)>L_(0)>OFD2;而淋溶系数、退碱系数及Zr、Sr含量则表现为OFD3/OFD1<S_(0)<L_(0)<OFD2。其中,古洪水OFD2记录的古洪水事件发生时间为4000-3800 a B.P.。这期大洪水事件对河谷平原区龙山文化晚期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并使得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向青铜器时代二里头文化转折变化期间出现长达几百年的文化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文化晚期 全新世 古洪水沉积层 地球化学特征 社会影响 洛阳盆地 洛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