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的疗愈性探析
1
作者 李顺利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4期89-91,共3页
艺术创作能缓解内心纠葛,唤醒潜意识,疗愈心理创伤,而艺术作品亦能传递创作者情感,引发共鸣。本文旨在通过名家案例、艺术的疗愈作用与机制分析,探讨艺术的疗愈价值。
关键词 艺术 疗愈 原生艺术 绘画
下载PDF
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浅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齐振峰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1期65-66,共2页
介绍了地铁出入口的类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铁出入口的设计手法,提出应结合周边环境,重视装饰设计及形体寻求突破等观点,并深入探讨和分析了地铁出入口的人性化设计,以期指导今后地铁出入口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 地铁出入口 外观设计 设计手法 人性化 无障碍设计
下载PDF
原生艺术的疗愈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顺利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年第9期66-69,共4页
原生艺术与原始艺术、民间艺术、儿童艺术在表面的形式上有相似之处,本质上却有根本的区别。原生艺术作为艺术表达方式之一,充分尊重自然,理解并服务于人的生命意志,为创作者表达自我、释放不良情绪、缓冲内心冲突提供了安全空间。它采... 原生艺术与原始艺术、民间艺术、儿童艺术在表面的形式上有相似之处,本质上却有根本的区别。原生艺术作为艺术表达方式之一,充分尊重自然,理解并服务于人的生命意志,为创作者表达自我、释放不良情绪、缓冲内心冲突提供了安全空间。它采用人类最原始的绘画、手工等艺术创作手段重新唤醒人体机制中自我修复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艺术 疗愈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图书馆之境观艺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青 李红宇 李贵仁 《四川图书馆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21-23,共3页
文章从图书馆的外观形象到内部环境等方面入手,论述了图书馆中所蕴涵的艺术,使读者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与熏陶,激发对美的追求,达到美的升华,并塑造出美的灵魂。
关键词 图书馆 外观形象 内部环境 艺术
下载PDF
中国传统书画批评的人格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农建南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8-101,共4页
中国传统书画批评中,非常重视艺术主体的道德和精神境界,人品决定艺品的传统理论命题,无疑将艺术批评导向艺术家的人格批评。人格批评是一种“外部研究”的批评方法。本文试从人格批评的渊源、内涵以及人格批评与“外部研究”的理论联... 中国传统书画批评中,非常重视艺术主体的道德和精神境界,人品决定艺品的传统理论命题,无疑将艺术批评导向艺术家的人格批评。人格批评是一种“外部研究”的批评方法。本文试从人格批评的渊源、内涵以及人格批评与“外部研究”的理论联系方面论述,最后揭示人格批评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批评 人格批评 外部研究 人品 艺品
下载PDF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斯蒂芬的成长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燕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67-70,共4页
乔伊斯的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重点描写了斯蒂芬.戴德勒斯逐步成长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过程。在这个叙事过程中,乔伊斯运用了倒叙、叠加、省略叙述部分以及片断式叙述等现代派文体形式,使得整部小说脱离了传统"发展小说"... 乔伊斯的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重点描写了斯蒂芬.戴德勒斯逐步成长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过程。在这个叙事过程中,乔伊斯运用了倒叙、叠加、省略叙述部分以及片断式叙述等现代派文体形式,使得整部小说脱离了传统"发展小说"的叙述方法。但是,当我们细读文本时,仍然能够发现在这"反小说"的叙述之下,隐藏着某种模式。这种模式不仅给斯蒂芬认知世界和自我提供了方法,而且给乔伊斯揭示斯蒂芬成长过程提供了一种结构。本文将从斯迪芬最能掌控的主观-客观摆动模式,到斯迪芬只能间断性掌控的交错模式到他最不能解释的潜在的心理摆动模式来分析,解读斯蒂芬的成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 客观 外部世界 自我模式 摆动 艺术
下载PDF
DQ型卷筒联轴器外套加工工艺研究
7
作者 张国龙 徐长生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8年第9期113-114,共2页
分析了DQ型卷筒联轴器的结构特点,对这种联轴器的重要部件——外套的加工工艺做了详细的分析,对加工中出现的问题也做了简要的说明,并编制了在数控车床上加工这种联轴器的数控程序。
关键词 卷筒联轴器 外套 车刀 工艺 数控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非洲艺术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崇秀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8-98,共11页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非洲艺术的介绍和研究迅速增长,并从为政治、经济服务向学术研究转向,引起学界关注。从非洲艺术总论、雕塑、建筑、设计艺术、新媒介、音乐舞蹈表演艺术、埃及艺术等七个方面回顾30年来中国非洲艺术研究的主要成...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非洲艺术的介绍和研究迅速增长,并从为政治、经济服务向学术研究转向,引起学界关注。从非洲艺术总论、雕塑、建筑、设计艺术、新媒介、音乐舞蹈表演艺术、埃及艺术等七个方面回顾30年来中国非洲艺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思考:中国的非洲艺术学科建设和研究应立足国内需要,保持时代性,坚持中国特色,着眼于全球化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艺术 改革开放 中国 埃及艺术 综述
下载PDF
从中国特色出发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丽娜 李桂丽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1年第6X期100-102,共3页
通过研究建筑装饰的样式形态及特定的人文因素,及其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地域文化特征,发掘其精华部分并将其应用到以后的建筑当中。
关键词 哈尔滨道外区 近代建筑 装饰艺术
原文传递
博物馆参与式公众项目开发理念与策略——基于美国克拉克艺术中心相关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颖翀 《博物院》 2021年第3期113-121,共9页
“参与式博物馆”的概念首先在美国诞生,并因顺应了近十年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迅速传播、影响广泛。实现参与式博物馆中的“参与”,馆方最具成效的途径便是开发参与式公众项目。美国教育界颇具声望的博物馆——克拉克艺术中心的实践表明,... “参与式博物馆”的概念首先在美国诞生,并因顺应了近十年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迅速传播、影响广泛。实现参与式博物馆中的“参与”,馆方最具成效的途径便是开发参与式公众项目。美国教育界颇具声望的博物馆——克拉克艺术中心的实践表明,参与式公众项目的开发理念应为参与、享受、尊重和交流。博物馆要开发参与式公众项目应通过深度开发资源,降低观众参与门槛,馆内外力量联动,创造有利于这类项目开展的环境资源条件和专业力量条件,并在项目设计中注意以观众需求为导向,设置参与限制条件,创造共享型学习空间,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观众参与度和观众参与质量,进一步促进博物馆参与的实现,扩大博物馆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博物馆 公众教育 参与限制条件 馆内外联动工作 克拉克艺术中心
原文传递
丽江外来艺术群体对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王科威 戴曦霞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3期42-49,共8页
丽江有别于现代都市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吸引了大量外来艺术群体集聚,他们在丽江生活和创作,在与民众和游客多元互动的过程中,融合地方文化和外来文化,创造出互动体验式的新的文化形态,对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仅丰富了丽江... 丽江有别于现代都市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吸引了大量外来艺术群体集聚,他们在丽江生活和创作,在与民众和游客多元互动的过程中,融合地方文化和外来文化,创造出互动体验式的新的文化形态,对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仅丰富了丽江原有的传统民族文化形态和相对单一的文化创意产业业态,而且塑造了丽江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外来和谐相融的独特城市个性,助推丽江走出一条有别于大都市依托科技、资本集聚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艺术群体 外来文化 地方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 丽江
下载PDF
非虚构作品《狱里狱外》几种插叙的修辞解读
12
作者 吕玉铭 《河西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39-44,共6页
非虚构作品《狱里狱外》是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的回忆录,全书应用因果性插叙、回应性插叙、串联性插叙、对比性插叙、联想性插叙、评论性插叙等修辞手法,全面追忆了他四入监狱的坎坷经历和种种遭遇,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遭遇和... 非虚构作品《狱里狱外》是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的回忆录,全书应用因果性插叙、回应性插叙、串联性插叙、对比性插叙、联想性插叙、评论性插叙等修辞手法,全面追忆了他四入监狱的坎坷经历和种种遭遇,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遭遇和精神成长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植芳 《狱里狱外》 插叙 修辞艺术
下载PDF
武术课内外结合教学法对提高学生下肢力量素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13
作者 刘翠娟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5期76-78,共3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武术课程教学中采用课内外结合教学法对提高学生下肢力量素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武术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课内外结合教学法,有目的地将课内外结合教学法与常规...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武术课程教学中采用课内外结合教学法对提高学生下肢力量素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武术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课内外结合教学法,有目的地将课内外结合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但提高了学生对武术套路动作的学习质量,并在提高学生下肢力量素质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内外结合教学法 武术教学 力量素质
下载PDF
原生刍议——从“原生”词义看当下原生态艺术的歧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虞村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66-167,共2页
"原生态"在日渐成为界定文化艺术的一个特征或标记时,也越来越直接地作用于艺术创作。令人担忧的是在"原生态"这一概念背后,潜藏的一种忽视、冷漠甚至是排斥。在现实生活中,传统的、少数民族的、非学院的、边缘的... "原生态"在日渐成为界定文化艺术的一个特征或标记时,也越来越直接地作用于艺术创作。令人担忧的是在"原生态"这一概念背后,潜藏的一种忽视、冷漠甚至是排斥。在现实生活中,传统的、少数民族的、非学院的、边缘的文化艺术被放置在某种尴尬的地位,虽然其中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但我们还是应该深刻反思如何保护文化艺术的生态多样性。每当我们面对一种我们并不了解、即将消失或我们早已抛弃了的东西时,我们是否可以真正怀着理解与尊重之心去欣赏和赞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 原生 原生艺术 outsideR art
下载PDF
艺术赞助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以赞助局外人艺术家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欧阳佩 吴雪逸 《湖南包装》 2021年第5期157-160,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文关怀的提高,全球企业逐渐有意识地赞助和支持有潜力的艺术家。文章通过意大利美第奇家族探讨了艺术赞助制度;深入研究日本草间弥生的案例以及局外人艺术家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中国艺术赞助制度的发展现状,通过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文关怀的提高,全球企业逐渐有意识地赞助和支持有潜力的艺术家。文章通过意大利美第奇家族探讨了艺术赞助制度;深入研究日本草间弥生的案例以及局外人艺术家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中国艺术赞助制度的发展现状,通过设计学院师生与Gap合作案例,解析局外人艺术的特点与时尚设计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推动艺术赞助在当下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国局外人艺术家赞助机制的完善。赞助局外人艺术家,在获得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因参与公益而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局外人艺术家实现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赞助 局外人艺术 公益 时尚设计
下载PDF
“He Did Not Call Himself an Artist”:Revisiting Ronald Johnson’s Outsider Aesthetic
16
作者 Norman Finkelstein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19年第1期30-38,共9页
Ronald Johnson’s relationship to outsider ar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crucia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is poetry.In interviews and other statements,the poet often affirms his connections with the self-taught make... Ronald Johnson’s relationship to outsider art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crucia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is poetry.In interviews and other statements,the poet often affirms his connections with the self-taught makers of fantastic,visionary sculptural environments.The works of such figures as Simon Rodia,le Facteur Cheval,Raymond Isidore,and James Hampton serve as formal and thematic models for the enormous verbal construction that is ARK.In this essay,I argue that although Johnson is by no means an outsider artist-he is a formally schooled,sophisticated late modernist poet-his fascination with these figures betrays a powerful longing to achieve a state of original innocence which he perceives in their work,but which he knows that he cannot claim.The gates of Eden,as it were,are closed to the poet.By examining a number of passages in ARK,I determine that the great poem which Johnson composes serves as the gorgeous compensation for the loss of belief that artists such as Rodia and Hampton still hold.Treating language as bricolage,in much the same way some of these artists gather the basic material for their work through oddments and cast offs,Johnson transforms his poem into“scrapture”-a text made of scraps that form a scripture leading poet and reader to a state of rap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nald Johnson ARK outsider art James Hampton BRICOLAGE
原文传递
艺术营销视角下儿童“局外人艺术”画作的消费意愿研究——基于审美感知的中介效应
17
作者 秦浦红 邵家瑜 李昆 《上海视觉》 2023年第2期54-62,共9页
精神障碍类(如自闭症等)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常借助绘画等艺术方式表达自我,与社会交流。由于该群体绘画作品独特的原真性和强烈的情感表现,他们的绘画作品被归为“局外人艺术”。“局外人艺术”的营销往往强调局外人艺术家... 精神障碍类(如自闭症等)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常借助绘画等艺术方式表达自我,与社会交流。由于该群体绘画作品独特的原真性和强烈的情感表现,他们的绘画作品被归为“局外人艺术”。“局外人艺术”的营销往往强调局外人艺术家的特殊性,试图获取消费者的同情。然而这忽视了消费者个体的美感经验,也忽视了消费者对艺术的审美感知,反而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本文研究艺术营销不同的情境线索下,消费者对儿童“局外人艺术”消费意愿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强调审美感知对美感经验和消费意愿的中介效应。这有助于“星星的孩子”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和支持,也有助于儿童“局外人艺术”在艺术营销中采取适宜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局外人艺术” 艺术营销 审美感知 消费意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