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13世纪民族政权对峙时期的“中国”认同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永春 王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32,共12页
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以来又一个中原汉族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对峙时期,辽、宋、西夏、金各个政权均自我认同为"中国""正统",它们虽然没有得到他者的完全认同,但却出现了部分他者逐渐认同的发... 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以来又一个中原汉族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对峙时期,辽、宋、西夏、金各个政权均自我认同为"中国""正统",它们虽然没有得到他者的完全认同,但却出现了部分他者逐渐认同的发展趋势,这说明中国古代的"中国"极具魅力和吸引力,不仅成为汉族及其政权引以为自豪的自称,也成为少数民族试图跻身"天下中心"和"文化中心"行列所向往的对象。正是因为"中国"认同,各个民族和政权逐步凝聚,才形成了今天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权对峙 “中国”观 正统观 “中国”认同 统一的多民族中国
下载PDF
乡村医生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继鹏 滕志香 孙远鹏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编制乡村医生职业认同量表,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为评价乡村医生职业认同提供测量工具。方法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乡村医生职业认同量表》初稿,并利用量表初稿在山东省范围内,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对338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编制乡村医生职业认同量表,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为评价乡村医生职业认同提供测量工具。方法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乡村医生职业认同量表》初稿,并利用量表初稿在山东省范围内,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对338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回收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量表初稿中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和他人认同”经过实证检验后,修正为“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他人认同”四个维度的量表终稿。采用KMO、Bartlet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量表终稿具有良好信效度。结论乡村医生职业认同量表终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以作为乡村医生职业认同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生 职业认同 量表 职业认知 职业情感 职业意志 他人认同
原文传递
世界精神·自我认同·他人认同——黑格尔英雄观批判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建星 于有为 《社会科学论坛》 2020年第5期13-21,共9页
英雄是能够发现时代精神并引领他人去实现时代精神所要求完成历史使命的人。英雄是世界精神的符号与工具。世界精神人格化差异性的体现将人分为群众与英雄。新旧世界精神的冲突造成英雄悲剧的发生,世界精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造就了英雄... 英雄是能够发现时代精神并引领他人去实现时代精神所要求完成历史使命的人。英雄是世界精神的符号与工具。世界精神人格化差异性的体现将人分为群众与英雄。新旧世界精神的冲突造成英雄悲剧的发生,世界精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造就了英雄的时代性与时代性的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世界精神 英雄 自我认同 他人认同
下载PDF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角色认同质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倪亚红 赵富春 郁建华 《高教学刊》 2022年第29期158-163,共6页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高校要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和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班级和宿舍两极是预防和维护的首要环节。能够在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头上就及时发现问题并初步干预,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高校要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和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班级和宿舍两极是预防和维护的首要环节。能够在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头上就及时发现问题并初步干预,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心理委员的角色认同如何关系到心理委员制度的完善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委员自我认同较低,经过培训由“被调剂”转变为“很重要”;班级同学认为心理委员“可有可无”,角色认同明显偏低;辅导员对心理委员的角色认同则存在较大差异。对此,就心理委员胜任力提升进而促进自我和他者对心理委员的角色认同提出一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心理委员 自我认同 他者认同 胜任力提升 质性研究
下载PDF
言语交际中的他者身份调用探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袁春波 陈新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7-153,共7页
作为语用身份的三种类型之一,他者身份尽管时常发挥重要作用,但鲜有学者对其进行细化研究。本文基于语用身份论,以《红楼梦》中的语料为例,探析在该文学语境中的他者身份调用情况,涉及其实质、动因和路径。研究显示,他者身份调用有时是... 作为语用身份的三种类型之一,他者身份尽管时常发挥重要作用,但鲜有学者对其进行细化研究。本文基于语用身份论,以《红楼梦》中的语料为例,探析在该文学语境中的他者身份调用情况,涉及其实质、动因和路径。研究显示,他者身份调用有时是发话人把他者身份当作交际资源的一种刻意行为;发话人调用他者身份的动因往往是维持语用平衡,以满足行事、面子和权势等需求;发话人常会通过身份借用、冒用或擅用等路径调用他者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身份 他者身份调用 言语交际 语用身份论 《红楼梦》
下载PDF
教师社会地位的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差异——基于29个省教师与公众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姜金秋 李妍嫔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51,共10页
本文超越单一视角,从教师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的双重视角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在阐释新时代教师社会地位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教师社会地位测量的指标体系,并据此分析不同群体视角下教师社会地位的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教师对社会地... 本文超越单一视角,从教师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同的双重视角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在阐释新时代教师社会地位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教师社会地位测量的指标体系,并据此分析不同群体视角下教师社会地位的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教师对社会地位的自我认同普遍低于公众对教师的他者认同;不同群体视角下的教师社会地位存在区域差异;对教师社会声望的排名差异是两群体评价不一致的主要来源;公众高估教师的实际工资,进而高估教师工资的行业位次;教师和公众在感知教师职业受到的群体尊重上存在差异;公众认为教师职业对本地年轻人有较大吸引力,教师群体更愿意鼓励学生成为教师。据此从政府、媒体、家庭和学校多主体角度给出提升教师自我认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地位 中小学教师 社会声望 自我认同 他者认同
原文传递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的伦理认同 被引量:3
7
作者 郭笑雨 《云梦学刊》 2021年第6期103-111,共9页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的鲜明理论主张,为形塑国际社会秩序、共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指明了文明建设与发展层面的实践路向,包含着丰富深刻的伦理意蕴。从伦理认同向度对其加以解析可以看出,这一时代号召即是要求为实现国家间伦理认...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的鲜明理论主张,为形塑国际社会秩序、共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指明了文明建设与发展层面的实践路向,包含着丰富深刻的伦理意蕴。从伦理认同向度对其加以解析可以看出,这一时代号召即是要求为实现国家间伦理认同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进路与实践方法,进而以伦理认同方式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体而言,即是要求以强化平等互尊的他者认同为基础,持续参与并推动展开交流互鉴的相互认同,以及面向未来践行永续发展的理念认同,实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目标。推进不同国家乃至文明之间的伦理认同,有助于明确提供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的中国方案,共同开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推动人类文明永葆生机、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伦理认同 他者认同 文化认同 理念认同
下载PDF
他者身份调用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身份建构路径研究
8
作者 欧阳护华 阮礼斌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2,共7页
语用身份论指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话人身份建构路径可细分为自我建构、被受话人建构、被他者建构以及给受话人或他者建构身份时的交互建构。然而,现有研究大多探索发话人身份自我建构和被受话人建构两条路径,缺少对其他三条路径的关注... 语用身份论指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话人身份建构路径可细分为自我建构、被受话人建构、被他者建构以及给受话人或他者建构身份时的交互建构。然而,现有研究大多探索发话人身份自我建构和被受话人建构两条路径,缺少对其他三条路径的关注,更缺少对上述路径的综合探讨。语用身份的交际资源属性使得作为语用身份之一的他者身份可供交际者调用以完成交际者自我身份建构。相似地,该话题也较少受到关注。据此,鉴于上述研究缺口,研究以语用身份论为理论框架,基于自然发生的大学英语课堂话语为研究语料,探讨他者身份调用和大学英语教师身份建构路径问题。研究发现他者身份调用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身份建构路径涵括发话人身份建构的五条路径,即自我建构、被学生建构、被同事建构以及给学生建构或给同事建构身份时的交互建构。本研究旨在唤醒教师建构多元身份的路径及资源意识,从而实现其多元身份的建构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身份调用 语用身份建构路径 主体间动态性 语用身份类型 语言策略
原文传递
他人身份的隐含否定及其人际和谐的语用取向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成团 冉永平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40,共7页
隐含否定就是说话人间接地否定对方的观点、立场、身份等非话语命题内容的一种隐性言语行为。基于参与者的身份特征,本研究探讨说话人对他人身份的隐含否定所采用的两类趋同策略:正面趋同策略,包括自我身份的贬低与他人身份的表面认同;... 隐含否定就是说话人间接地否定对方的观点、立场、身份等非话语命题内容的一种隐性言语行为。基于参与者的身份特征,本研究探讨说话人对他人身份的隐含否定所采用的两类趋同策略:正面趋同策略,包括自我身份的贬低与他人身份的表面认同;负面趋同策略,包括他人身份的重新界定与他人身份的暗讽。全文意在体现隐含否定在现时语境中的人际"和谐-维护/增强"语用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否定 他人身份 人际和谐 语用取向
原文传递
他者的本土——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被引量:4
10
作者 龙慧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4,124,共6页
沈从文有根深蒂固的湘西本土情结,同时他的现代知识分子身分又使他在反观湘西世界时具有一种"他者"眼光,他从"本土"和"他者"这两个身分的矛盾统一中孕生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文化及文学观念,从而构建了他那... 沈从文有根深蒂固的湘西本土情结,同时他的现代知识分子身分又使他在反观湘西世界时具有一种"他者"眼光,他从"本土"和"他者"这两个身分的矛盾统一中孕生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文化及文学观念,从而构建了他那风格特异的湘西世界。在今天看来,沈从文的美学选择具有反思现代文明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世界 本土与他者身分 文化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